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大 家 好

我 是 研 老 師

今日為大家分享一些行業乾貨

希望能夠為每一位

從事研學行業的你們提供一些有利的幫助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在目前的大環境之下

國家教育部倡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教育

所以近幾年衍生出很多

相關的體驗活動

例 如

研學、遊學 、 春秋遊 、 冬夏令營等

良莠不齊 讓人眼花繚亂

迴歸到做素質教育的本身

目的很簡單:

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

認識自我 發展身心

而不僅僅是去旅遊

最後一無所獲

而研學又與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

有著很大的區別

研學主導 學與遊齊頭並進

而遊學、春秋遊等更加註重“遊”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那接下來

研老師會對現在大環境下的

部分典型素質活動一一進行分析

小板凳放好

研老師要開始咯~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現階段市面上所呈現的青少年素質體驗活動大致分為: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校外實踐活動。

其實很多從事研學行業的人,都沒有特別深入去了解過它們的具體含義,所以研老師今天整理了一些資料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更加明確去區分它們之間的含義。

研學旅行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有組織的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研學旅行將成為學校教育和課堂教育的延伸。

利:響應國家號召,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真正做到“以德樹人、培養人才”的目的。避免了“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的現象。

弊:行業從業人員經驗不足,需要在摸索中發展和總結經驗。

遊學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遊學":學生在遊學期間(一般1-4周)到國外進行學習和遊玩,入住當地學校或寄宿家庭、參觀遊覽國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點。做到學和遊的結合,更加註重遊學的感受。在學習之中潛移默化的體驗人生,在體驗當中學習。

利:開闊學員國際視野,培養國際觀和樹立堅韌的世界觀。

弊:課程過淺,成本過高,遊大於學。

春秋遊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春遊:古稱踏青,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體活動,為了讓青少年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豐富課外生活,全面提高學生們的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陶冶情操,強身健體。

秋遊:多見於中小學校,每年秋季會組織全校或全年級的郊遊活動。由學校老師以班級為單位帶領學生出遊。出行工具多為旅遊大巴,路線以周邊城市近郊為主。秋遊結束後,通常學生會被要求寫一篇秋遊作文,記錄自己的感受。

利:開闊學生視野,緩解壓力,陶冶情操,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喜愛。

弊:純遊玩,無實踐創新活動,主題活動明確但不深入挖掘課程內涵。

冬夏令營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夏令營:是暑假期間提供予兒童及青少年的一套素質教育活動,參加者可從活動中寓學習於娛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不同種類的夏令營提供不同種類活動,大多數的夏令營是由教育機關所贊助,然而現今越來越多私人單位去舉辦營隊活動。

冬令營:冬令營是指在冬天組織的很多人一起旅遊和訓練的活動,可以磨鍊參加者的意志,訓練參加者的野外生存技能,鍛鍊和發展自己的人際關係的活動。近幾年來隨著冬令營的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在寒假把孩子送往營地。


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途徑,是提高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參加活動的過程裡,讓孩子們積極參加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得樂趣和幫助。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


弊:偏重活動體驗,但活動內容又不夠深入和具體,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不是很強,遊玩的程度大於學習。

校外實踐活動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校外實踐活動:校外活動,由校外教育機構領導和組織,旨在協同學校實現培養目標的各種教育活動。主要特點是引導少年兒童自願參加各種有趣的、靈活多樣的活動,並受到教育和鍛鍊。在中國,校外活動是社會主義教育的組成部分。其任務是: 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教育,培養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為;擴大知識領域,激發求知慾、主動性和創造性,養成勤動手、善思考的習慣;發展科技、文藝、體育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活動方式以實踐為主。

利:深入實踐當中,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擴大學生視野,增強社會經驗,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

弊:更加註重活動體驗性,實際學到的東西偏少。



那麼

基於以上所有活動類別

都有一個相同之處

就是需要帶著學生們走出校園

既然已經走出校園

我們一定要明確學生們走出校園的目的性

在除開安全考慮之後

我們也應該考慮

學生在這場活動中的接受程度

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及學習

是否能夠帶來更大的收穫

活動中是否會根據年齡、年級的不同

設定不同的主題實踐活動

是否讓學生們切身實際的融入到活動中

將課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以“以德樹人”、“培養人才”為根本目的

而不是帶著學生出去玩一趟就結束

我們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

響應國家教育部發布的文件

《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

要精心設置活動課程

做到立意高遠、目的明確、活動生動、學習有效

避免“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的現象

注:以上言論僅【大雁行研學】觀點 僅供參考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END—


淺談:研學、遊學、春秋遊、冬夏令營等青少年校外體驗活動


一家專門做

研學課程研發及落地執行的公司

有溫度的研學

從大雁行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