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在西班牙的廣袤草原上,落日餘暉映襯著遠處兩個小小的身影。一個又高又瘦,一個又矮又胖。前者騎著一匹皮包骨的老馬,後者騎著一頭驢子,兩人結伴緩緩前行。這就是人們想起《堂吉訶德》時,腦海中浮現的經典畫面。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堂·吉訶德,本名阿隆索·吉哈諾,是西班牙德·拉曼恰地區的一個鄉村紳士。他生活簡樸,作息規律。唯一與人不同的是,他酷愛騎士小說。為了讓小說中“黃金時代”重現,他幻想自己是一位中世紀騎士,並自封“唐·吉訶德·德·拉曼恰”,成為一方土地的守護者。

堂·吉訶德僱傭了鄰居桑丘·潘沙作為自己的僕人,先後三次踏上冒險之旅,並做出了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事。

他拿著一根生鏽的長矛,戴著一個破洞的頭盔,想要懲強扶弱,卻鬧了很多笑話。他把風車當成敵人,卻被風車翅膀把長矛折成幾段,自己連人帶馬翻到在地;他把羊群當成軍隊,卻被牧羊人狠狠揍了一頓,還被打掉了幾顆牙齒;他把罪犯當成受到迫害的紳士,解救了他們,結果反而被這幫人打成了重傷,差點丟了性命...

堂·吉訶德最後輾轉回到家鄉,一病不起。臨終時,他從騎士夢中醒悟過來,認清了自己的荒唐,後悔看了那些荒謬的騎士小說,在懺悔中與世長辭。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在西班牙的文學評論界,人們把《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與哥倫布並稱為“精神上的雙胞胎”。哥倫布一心想找到神秘的東方,卻不知已連結了歐洲與美洲,開闢了殖民海外領地的大時代。而塞萬提斯最初只是寫了一部諷刺小說,但這部作品卻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塞萬提斯同哥倫布一樣,都是開闢了“新大陸”的人。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堂·吉訶德就是塞萬提斯的化身

堂·吉訶德的瘋狂行為,總是讓人覺得不合時宜、滑稽可笑,但是他內心充滿正義,面對任何困難都勇往直前、奮不顧身,不論遭遇多少次失敗,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所以,讀者在捧腹大笑之後,內心也感受到一絲悲涼。而這正如塞萬提斯屈辱困頓的一生。

塞萬提斯出生在一個落魄的醫生家庭,童年生活艱辛。長大後,他成為了羅馬一位達官顯貴的侍從。但由於看不慣宮廷貴族的風氣,他轉而參軍報效祖國。在著名的雷邦多海戰中,他帶病請纓出征,表現驍勇,可不幸失去了左臂,落下了殘疾。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回國途中,他又遭遇海盜俘虜,賣給了殘酷野蠻的奴隸主。在做苦工的5年中,他4次策劃了逃跑行動,卻都失敗了。面對嚴厲懲罰,他毫無懼色,一人承擔全部責任,保護其他同伴的安全。奴隸主因其勇氣可嘉,也放棄了懲罰。

塞萬提斯被贖回國後,曾做過徵糧官和收稅員,但他因為揭露了貴族和教會惡行,被誣陷入獄。

第三次入獄時,塞萬提斯已經50多歲。他拖著貧病交加的身體,在鐵窗內回顧自己的一生,無限悲愴。他決定把自己的經歷和真正的騎士美德融入一本小說中,《堂吉訶德》就此誕生。

出獄後,塞萬提斯一邊艱辛地謀生,一邊創作小說。他細緻地描繪了當時16世紀中後期、17世紀初西班牙的社會生活。不僅諷刺當時粗製濫造、荒謬愚昧的騎士小說,更從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各個層面一同批判。

《堂吉訶德》中,公爵夫婦日常生活奢侈,為了打發時光,他們拿堂·吉訶德取笑玩樂,動用所有奴僕扮演妖魔鬼怪和落難貴婦;有錢人家的公子小姐,會穿上絲綢的牧羊人衣服,去風景優美的郊外裝扮牧羊人來消遣;而貧苦農民們卻生活悲慘,有人為了活下去只能去當兵賣命,有人鋌而走險、落草為寇,桑丘給人當長工,一個月只有2個杜加的工錢,為了讓兒子上學,給女兒攢嫁妝,才決定跟隨堂·吉訶德去冒險。

塞萬提斯通過對社會的全景描寫,抨擊著社會的醜聞,諷刺貪圖享受的貴族和虛偽自私的僧侶。而桑丘與老鄰居里科特在路上的偶遇,里科特父女因為遭受驅逐而骨肉分離,則直指當時摩爾人被驅逐的血淚史。

《堂吉訶德》出版後,全國讀者為之轟動,小說甚至流傳至歐洲其他國家。這更加引起教會和貴族的恐慌。他們為了抵消社會影響,偽造了續集,並貶低了堂·吉訶德和桑丘。塞萬提斯憤憤不平,於是在病中趕寫出了第二部作品。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塞萬提斯在臨終時寫道,“堂·吉訶德為我一人而生,我為他一人而活。他行事,我記述,我倆融為一體”。堂·吉訶德的理想和嘆息,正是塞萬提斯一生所經歷的艱辛與希望,雖有不幸,但他堅強地忍受,並全力揭露黑暗,歌頌美好。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堂·吉訶德

從堂·吉訶德一角的誕生,直到今天,有許多人都對這個角色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19世紀,法國的文學評論家艾米爾·蒙太居,將堂·吉訶德、哈姆雷特、少年維特和維爾海姆·麥斯特這四個角色稱為合乎美學標準的4種類型。

而在西方文學史上,人們把堂·吉訶德視為與哈姆雷特、唐璜和浮士德一樣,是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

奧爾特加·加塞特,曾被加繆譽為歐洲繼尼采之後最偉大的哲學家,他說“每本小說都有《堂吉訶德》的影子,如同水印一般”。

堂·吉訶德就像一個文學之謎,這個形象具有普遍意義,但卻又沒有確定的定義。如果將“堂·吉訶德”結合不同的時代,人們都可以品味出符合當下時代精神的內涵。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最初,在1605年塞萬提斯發表《堂吉訶德》時,西班牙文學還沉浸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條條框框中,曾經經典的騎士浪漫文學,變得膚淺輕佻,缺乏內涵。人們沉睡在中世紀的虛幻理想世界中,文明止步不前。伴隨著當時對抗新教的改革運動,塞萬提斯利用《堂吉訶德》重塑社會道德,揭露社會問題,徹底終結了不正的舊騎士之風。

18世紀,英國人關注到了《堂吉訶德》。他們認為人們在感受堂·吉訶德或桑丘可笑、可憐時,無法否認自己也有過一樣的幻覺。他們將堂·吉訶德視為“最講道德,也是最理性的瘋子”。當時正值歐洲啟蒙思想傳播,理性被看做是抵抗無知、迷信和暴政最有力的武器。塞萬提斯的幽默諷刺,正塑造了一個雖然有點傻,但是“有趣”的好人堂·吉訶德,還有理性的代表桑丘。

到了18世紀末的德國,對小說的詮釋又被推翻。席勒認為,“小說表現了一位理想主義者,為了反抗現實束縛而進行的鬥爭”。德國浪漫主義運動時期,人們反對過去的理性,強調想象力、自由和獨立。堂·吉訶德被視為一位孤獨的理想主義鬥士。他硬要挽回已逝去的時代,這使他虛弱的身體,特別是脊背,痛苦地與當前現實發生摩擦,他忠於理想的精神讓人感動。而桑丘則是物質主義和短視的代表。

直到19世紀後期,現實主義興起,人們開始反對對現實社會的理想化。小說中,幻想與幻想破滅的對立,正可以起到對世人的教化作用。堂·吉訶德作為一名誠實的騎士,願意為真理的勝利而奉獻生命,這是現實主義者最珍視的。而桑丘的形象,也轉變成為了一個光榮美好的事業而奮不顧身的人。

如今,人們更是以各種方式對《堂吉訶德》進行著自己的詮釋。從小說的各種敘述方法,比如故事套故事、人物雙重性格、滑稽模仿,再到小說家們希望表達的主題,比如理想與現實、成長、慾望、夢想等,都可以在《堂吉訶德》中找到端倪。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混淆了主觀與客觀,也混淆了讀者的世界與書的世界。這使得書中的人物成為了讀者,也讓讀者走進書中,延伸出無限的想法與可能。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不談騎士道的堂·吉訶德,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沉迷騎士小說的堂·吉訶德,看似偏執又瘋癲,但是正因為如此,他才得以毫無畏懼地打破一切枷鎖,大膽說出“真實的謊言”。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他看到的不是風車,而是巨人的思想和天空的距離;他看到的不是羊群,而是軍隊的風格和懦弱的表現;他在理髮師破爛的銅盆裡,看到了信仰;在窮人開的客店裡,感受到森嚴的等級和生命的渺小。

堂·吉訶德,其實是一個智者。他不僅精通拉丁文和意大利文,還熟讀羅馬和希臘的歷史。就像桑丘說的,“堂·吉訶德對世人的歷史掌故,沒有一樣不是如數家珍”。

堂·吉訶德就像一本百科全書,而且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談論起自由平等、友誼愛情、社會人文,都蘊含著深邃的智慧。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他解救囚犯,把打倒暴君、拯救苦難視為自己的天職。在他看來,人天生是自由的,把自由的人當成奴隸未免殘酷。面對公爵夫婦的款待,住在奢華的城堡,堂·吉訶德卻感覺自己深陷沉悶的牢房。最後,當他離開城堡走向郊外大自然時,他不禁感慨,自由是天賜的無價之寶。

他對自己的心上人杜爾西尼亞忠貞不渝,保持著高尚純潔的心之嚮往。每當在打鬥中得勝,他都一定向心上人通報。對於其他女性,他也是同樣的理解和愛護。一個男子對牧羊女馬爾塞拉因愛生恨,最後自殺身亡。所有人都指責牧羊女的心狠。但堂·吉訶德卻認為她一點都沒錯,牧羊女不必遷就任何一個追求者,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這些追求者不僅不應糾纏她,還應該理解讚賞她。這種態度,在對女性歧視的封建社會,是極其超前的思想。

當時還有“解放奴隸”的活動,聽起來人道,事實上只是奴隸主把年老無用的黑奴趕出門,讓他們凍死、餓死、病死。堂·吉訶德叱責這種行為,指責奴隸主不過是為了節省花銷,置黑奴的生命於不顧。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堂·吉訶德雖然外表瘋癲,但他卻幫助、激勵、鼓舞了無數人。塞萬提斯在小說的結尾寫道,“他活著的時候是個瘋子,死了卻是個智者”。堂·吉訶德會在讀者的心中,永獲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