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人人都想擁有卻難以實現的愛情模式

《堂吉訶德》:人人都想擁有卻難以實現的愛情模式


堂吉訶德式愛情於現實生活中流傳至今,是影視作品與小說中的常青藤。

一方面,堂吉訶德式愛情沉溺於幻想、不切實際,愛情模式俗套。另一方面,這種愛情中蘊含了率真坦蕩、勇敢無私、忠誠忠貞的精神,既滿足人們對理想愛情的憧憬與嚮往,又填補了當代人由物質社會造成的精神空缺。

堂吉訶德式愛情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無論是外國文學還是中國文學,堂吉訶德式戀人與堂吉訶德式愛情經常被提及。

近年來,堂吉訶德式愛情觀被頻頻搬入草根視線,不僅是各類網絡流行小說所青睞的對象,還成為偶像劇中的經典。

《堂吉訶德》的故事發生在一個非騎士時代,拉曼卻一個小鄉紳吉哈達苦讀騎士文學,在騎士文學的影響下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即將遊歷行俠的騎士,並給自己取了一個騎士該有的名字——堂吉訶德。堂吉訶德三去三返,在遊歷冒險期間做了許多可笑又滑稽的事情,比如他強迫店主受封自己為騎士、把風車當做巨人等,直到臨終前才幡然醒悟自己何其荒唐。

《堂吉訶德》以喜劇的情節展開鋪排,卻以悲劇結局收尾,其中不乏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而堂吉訶德在黑山為愛苦修這一情節最能代表堂吉訶德式愛情。

在第二十五章裡,堂吉訶德要求桑丘為其送信給杜爾西內婭小姐時說,“她回信說的如果不負我對她的一片深情,我就不再發瘋,也不再苦修懺悔。否則,我就要真的發瘋。如果真的發起瘋來,心裡反倒不怎麼難受了。”

從戀人對象的角度看,這一段如果放在現在的言情小說裡,由魅力無限、帥氣多金的男主角說出來,一定會讓其戀人乃至讀者都神魂顛倒。這話說得多麼絕美,好像愛情是他身體的唯一營養,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為了愛而發瘋,看起來多麼驚心動魄,多麼讓人心碎一地,簡直就是瓊瑤小說的必備環節。不僅如此,堂吉訶德還將這位杜爾西內婭小姐奉為他命裡神一樣的存在,是“長夜中的明燈,苦難中的救星,旅途中的北斗星”,這種將戀人擺在心裡永遠的第一,乃至心中神明的位置,又是多少女性夢寐以求的。

這樣的堂吉訶德式戀人,在女性群體中非常受歡迎,因為契合了大多數女性的戀愛需求,她們希望對方能時刻將她們作為關注對象,渴望被被放在手掌心呵護的極其珍貴的感情與疼愛。

這一設定在當代網絡言情小說中非常吃香,針對的主要群體實際上是未入社會的青少年女性,概括而言,我稱之為“少女的幻想與憧憬”,也是堂吉訶德式愛情流傳的原因之一。

《堂吉訶德》:人人都想擁有卻難以實現的愛情模式

堂吉訶德式愛情不過是如泡沫般的幻想,是人人都想擁有卻難以實現的愛情模式。

而從堂吉訶德式戀人的角度看,堂吉訶德實際上對他奉為神明的理想情人根本就不在乎,雖然他說自己是“致死衷於你的狼狽相騎士”,但真相是杜爾西內婭從來沒有看過堂吉訶德的信,而這位“高貴”的小姐也不過是桑丘嘴裡會擲鐵棒、胸口長毛的農家姑娘,他們不僅沒有感情基礎,甚至現實生活中都不曾見過幾面。

這麼看來,堂吉訶德喜歡的不過是能過代表他“騎士身份”的某個女人,她在現實生活中無所謂富貴或貧窮,也無所謂美醜,在堂吉訶德的幻想中國,這個“她”就是騎士所愛的“她”,騎士所愛的女人則一定他是心裡高貴美麗的、舉世無雙的,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代表了什麼。

對此,堂吉訶德早有一番解釋:“詩人歌頌的女人,無非杜撰個名字,實際上並無其人……難道她們都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嗎?還有,詩人們從古到今頌揚的女人也個個真有其人嗎?不是的,她們絕大多數是虛構的,是詩人為了頌揚她們捏造出來的,以此表示自己正在戀愛,表示自己是懂得愛情的。因此,我只要確信阿爾堂莎·洛倫索姑娘的的確確是個端莊的美人兒,這就夠了。”

對於堂吉訶德來說,杜爾西內婭只是一個符號,是每個騎士都該有的愛情符號。

能夠說出這樣的解釋,說明堂吉訶德在不清醒中又是清醒的,他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只是想要作為一個騎士沉溺其中,“杜爾西內婭”只是他成為騎士的資格認定之一。

《堂吉訶德》:人人都想擁有卻難以實現的愛情模式

堂吉訶德式愛情,是一種代表騎士精神的愛情,是騎士典雅愛情的迴歸,但不能等同於騎士愛情。

為了反抗宗教禁慾主義,騎士文學體現了對女性無上的尊崇。在騎士文學中,女性的地位是極高的,貴婦人、公主等擁有尊貴身份且美麗的女人是騎士遊歷冒險的盾牌,是他們敢於挑戰現實的勇氣來源,他們對自己的情人忠心耿耿,並以情人之名宣誓效忠,甚至敢為了情人而死,以致現今一談起“騎士”,我們想到的往往是“榮譽、愛情、忠貞”,他們幾乎是愛情裡的正義化身、完美情人。

堂吉訶德選定農家姑娘並將她美化成自己心中所愛,還效仿騎士們為愛情瘋狂,這是打上堂吉訶德烙印的柏拉圖式精神戀愛,不完全是騎士愛情,也不完全是柏拉圖式戀愛。

堂吉訶德式的愛情是沉迷於幻想的,是脫離實際的,但又是浪漫而令人憧憬的,它坦白率真、赤誠之心天地可鑑,往往又非常忠於儀式感,彷彿戀愛就該是轟轟烈烈的樣子,就該是絕無僅有的。

“騎士”與“王子”至今依然是大多數女性內心所憧憬的理想情人,雖然略俗套,但這兩者代表女性愛情幻想裡最少女的部分。“王子”是高貴的、年輕的、溫柔的,擁有至上的權利、地位與前途,而“騎士”是勇敢無畏、敢於為愛犧牲奉獻的,在愛情裡立於最正義的那一面,是永遠會在戀人最需要時出現的存在。他們之於愛情,就如同杜爾西內婭之於堂吉訶德,都只是一個符號,都是最理想化的結果。

《堂吉訶德》:人人都想擁有卻難以實現的愛情模式

當代社會,燈紅酒綠的繁榮背後是物慾橫流的本質,金錢、地位和權利是人們明爭暗鬥至頭破血流還要追逐的東西,社會發展之快同時也帶來了精神空缺。於個人而言,這種精神空缺體現在各種感情的處理上,比如都市人冷漠的鄰里關係、對朋友的疏遠、對愛情的不信任等。大學生群體裡業已有對處理人際關係無力的情況,許多人對維持關係感到疲憊,這是一種常見但危險的現象。

愛情作為人類感情最熱烈純真而脆弱的部分,往往如曇花一現,火焰般熊熊燃燒後要麼化為灰燼一無所有,要麼變作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細水長流,正是因為愛情之可貴,精神空虛才顯得危險。

堂吉訶德式愛情的流傳,填補了這種危險的空缺,滿足人們對完美愛情的追求與想象。偶像劇裡,一方默默地為另一方付出,會在喜歡的人受欺負時挺身而出、為其出氣,會在喜歡的人遇到困難時極力解決,即便對方被喜歡而不得知、被呵護而無發現,一方依然甘願默默無聞地做出貢獻,這樣的堂吉訶德式單戀是非常吃香的,因為有需要才會覺得美好,正因為現實裡難能可貴才會覺得珍惜。

《堂吉訶德》:人人都想擁有卻難以實現的愛情模式

人們想要的,是愛情裡無私的付出,但放之於現實生活,這樣的情節少之又少。

大家都渴望對方比自己要更愛對方一些,但都努力比較兩人誰愛得更深,將愛情放在天平上斤斤計較,將愛情量化,人們總是在身體力行。另一方面,純真的愛情在物慾中逐漸被物質化,有人甘願為了名與利而放棄愛情,屈服於現實、用愛情做交易,為愛獻身的人越來越少,為利獻愛的人卻越來越多。

堂吉訶德是如何處理理想愛情的呢?

他以愛之名,行愛之事。他向天地、行人、眾生萬物宣佈所愛之人,決戰的勝利與敗都朝理想情人宣告,儘管杜爾西內婭並不知曉。他的愛坦坦蕩蕩,恨不得把自己付出的所有努力都讓遙遠的理想情人知道,儘管對方連成為他人理想都不知道。

除去沉溺幻想與不切實際,堂吉訶德式的愛情精神可以概括為:率真坦蕩、勇敢無私、忠誠忠貞。

這些精神恰好是當代人所需要的,是愛情空虛的最佳填料。同時,這也是當下堂吉訶德式愛情得以存在的重要原因。現實難能可貴的,總要有一個理想的符號作為旗幟與目標,供人們追求與憧憬,而堂吉訶德式愛情正是這麼一個可供選擇的理想符號。

《堂吉訶德》:人人都想擁有卻難以實現的愛情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