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却为何没有食圣呢?

米君说史


“圣”,本义是聪明睿智,天上地下无所不知。

《孟子 · 尽心下》:“大而化之谓之圣。”

意思是,美德发扬光大到超凡脱俗的境地,就是圣。能够这样做的就是圣人。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一是由于他的思想主张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他提出的仁、德和礼,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这样的思想自然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二是后代儒家学者在发扬儒学中提出了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需要的主张,不断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三是历史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

关羽为什么被称为武圣?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关羽死后曹操加封关羽为荆王,直到晋代更成为勇将的名词。后来从北宋又继续加封到清代,成为了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 王羲之是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变革家,开一代书法新风。二、 王羲之是历代书法宗师,1600多年来,大凡著名的书法家,几乎没有人不受惠于王羲之书法。

三、 王羲之的书法具有可临摹性,被一代又一代人当作最佳临摹范本。四、 王羲之的书论是中国古代书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古代许多书法家都是以王羲之书论作为主要教材来学习书法和从事书法创作的。

五、王羲之是被作为东晋初年有才能、有思想、有政治眼光、有作为的重要历史人物,写进“二十四史”之一的唐朝官修的《晋书》的,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助于他的书法长久地流传下去。

杜甫“诗圣”的令名,是经过八百年的沉淀而来,其内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他的完美人格、醇厚的伦理风范;一是指他精深的诗歌造诣、承前启后的诗坛地位。

由此,古往今来,有哪个食客敢自称达到圣人的标准呢?所以也就没有食圣一说了。


墨鱼轩书画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为什么有书圣诗圣、文圣武圣,而食圣没有呢?

其实,食圣是有的。那食圣是谁呢?

是伊尹。在烹饪界和历史学界,肯定有一些人知道他。而研究古代烹饪理论的少数学者对此更会有很多话要说。

除了伊尹,另外有一个人,叫易牙,也以高超烹饪技艺闻名于世。

伊尹,上古商代开国之王商汤的重要辅臣。伊尹的“尹”字,类似于相国、丞相之职。商王朝的稳固,伊尹厥功至伟。但是,伊尹在辅佐商汤之前曾习烹调之术,史料记载,伊尹教民五味调和;而其厨艺,有关文献中说:“伊尹善割烹”、“伊尹负鼎”。而且,”伊尹说汤以至味”的传说还表明,伊尹以烹调的技艺比喻治国之术,而商汤也是深受启发。

实际上,厨艺界认为伊尹就是“厨神”,其意与“食圣”无异。

易牙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且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宠臣,以调味得名于天下。孟子云:“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说明易牙所制之味,已经闻名于天下。不过,易牙善于逢迎,据说他甚至烹其子为羹献给齐桓公。


笑声30


得道高深者,是不乎“圣”的。

其实这些“圣“都是后人封的。孔子也不知道自己是“圣人”,若是他知道了后人封他为“圣人”,不知有何感想?

“圣”是第一的意思。我不知道圣诞节是不是全世界第一节日,反正我从来不过。我们都喜欢老子天下第一,为独不敢把自己封为“圣人”。说明我们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其实我想孔子是不希望后人把他封圣人的,他的道德修养里没有“圣人“这个词。

你又提出来了为什么没有食圣?我可以告诉你,有食圣,而且还不少。中国,哪个不是美食家、食圣?要封的人太多了,自然就不会封了。

衣食住行里,没有诗,没有文,没有书,没有武,说明这些并不是一定要的。但你少了食就不行少了诗文书武,日子一样可以过。

食,人人会并且必须会,所以在中国人人都是美食家,人人都是食圣。

看过周星驰拍的一部电影叫《食神》,虽然有些夸张,但我们谁又不是食神呢?

上面的文圣、书圣、诗圣、武圣,哪个是他们生前评到的,其实他们并不需要,因为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们能要吗?

食圣就更没人要了!食圣,不就是酒囊饭袋吗?谁愿意要?











英雄拒绝黄昏


谁说没有食圣?不客气的说,中国的食文化的鼎盛时期要数康熙末年算起(前面的朝代就算太平盛世,也需要时间才能发掘出美味技法)!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夕(被这些帝王们挥霍的国库空虚了)。在中国历史上,在这段时间里,以帝王为首的群体,都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着个人享乐的方法!其中美食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不客气的说,大清的王爷们(皇帝还好点)各个都是美食家!食圣!其奢华程度,让人难以想象!举几个个大家熟知的例子:如康熙的千叟宴,又如《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他吃的小炒肉与清水白菜!直至后来的“满汉全席”这都是大清的杰作!满汉全席----顾名思义:就是满人与汉人的菜全部做出来!说白了,就是把全国的菜(只要是知道的菜)全部做出来!百度上说是精简至108个菜。其实在山东曲阜孔府的记载中,满汉全席是为孔子的七十二代孙 孔令怡 结婚,由大清礼部所操办,全宴三百六十多道菜(二十年前的记忆,写此文时没再核实过)。由此可见:大清朝太会吃了,食圣!大清朝太多了!不值钱了!


梁勇86304567


凑个热闹哦。

如提问所言,的确有书圣、诗圣、文圣和武圣,却没有食圣,但这并非偶然,其实与中华文明的气质是息息相关的。

什么是“圣”

圣,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通达事理,即《说文解字》所谓的“通也”,引申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并有极高成就的人,又引申指神圣的等,也用于称颂与帝王有关的事物。

两方面来看,第一在于“术业有专攻”,在某方面达到旷古绝今的程度;第二在于思想的修为,必然是品德过硬或者后世广泛认可的人物,比如说关羽,其武力在三国时代都排不进前三,何况煌煌五千年呢?他之所以成为“圣”在于类似“千里走单骑”的忠义,这也是黑白两道都认可的原因。

还有一点,所谓“圣”都是后人评选的,当下没有,今后基本就不会有了。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天下》

“外王内圣”作为庄子对个人品德的要求,后世被儒家广泛应用于对帝王的苛求,指的是外有王者的气度和威严,内有圣人的操守和品德。当然,儒家的引用夹杂了希望帝王不管事的私货。

据此可见,“圣”代表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疏远,被尊为“圣”的人物后世多少都有点被抬高了品德修为,比如文圣孔子。

为何无食圣却有酒圣、茶圣

其实,饮食在中华文明中都是微末之道,因为这属于纯粹的物质享受范畴,如果要评选食圣,那该从哪个方面来选呢?能吃?会吃?发明了食物?还是好吃呢?

能吃的话,现在叫做饕餮,或者大胃王,用这个标准来选“圣”的话,显然是粗鄙了一点;

会吃的话,当下叫做美食家,吃出来的境界在古代并不认可,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是一位异常讲究之人,苏轼会吃的名声也是很响亮的,但他们都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后人将其上升到“食圣”的高度去。

发明食物,这个没法说,古人从诞生一直在吃,没有谁发明一说。

好吃的话,当下叫做吃货,没什么好说的。

▲易牙烹子

善于做吃的倒是有几位,四大厨神分别是伊尹、易牙、詹王,彭祖。后两位都是传说中的人物,易牙是奸臣标杆,伊尹基本达标,但二人都是政客,并非专精于饮食之人,因此无人称“圣”。

“酒圣”杜康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属于“时代越远,人物越放大”的典型,况且,喝酒多少与思想境界沾点边;

“茶圣”陆羽情况又不一样,他的《茶经》既是专业书籍,也是思想成果,能够总结前人的经验并著书立说作为后世标杆,这个“圣”倒也当之无愧。

更何况,品茶更多不是一种境界吗?

参照陆羽的标准,“食圣”应该首选“会吃”之人。但前人吃就吃了,做就做了,最多留下几句经典或者一番评价,没有人上升到著书立说,并从工艺到思想总结中华美食之“道”的高度去。因而没有人封的下这个“圣”,到也不足为奇。

唯一接地气的“圣”--杜甫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普遍认为被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他的文学成就是有目共睹,不同于同时代诗人和大开大合或者天马行空,他的诗很现实,意境却丝毫不差。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诗圣”自然是实至名归,但这并非诗人的最高封号,古人今人认同的No.1恰恰就是与他同时代的“诗仙”--李白,其成就无需笔者赘述。

因此,“诗圣”没问题,却被空降了一个领导,自古文无第一,也有第一,虽然齐名,却有先后,李白胜在他的滂沱和缥缈,杜甫则是唯一一个未能成为最佳的“圣”。

现实与浪漫,可见与不可猜,人们往往会选择推崇后者,“食之道”,本来就是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须之列,不具备诞生“圣”的基础,加之古人的认知偏差和无人专精,自然就不会有“食圣”了。


凉州七里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共同组成的。

在备受儒道思想的浸染,以及传统文化的感导,大家引以为常的把习文练武,风雅兴寄等作为生活的指引与方向。所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不乏大家文人墨客,于是乎,诗仙诗圣,画圣,武圣,文圣,应运而生。

也正是这些卓绝群伦,超尘拔俗之人铸就了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无食圣,仅仅是因为 有史以来,我们皆不在此处评比和深究,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热爱和研究饮食文化的大家。

清乾隆年间的进士袁枚,出生于书香世家,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才豪”,据传,由于其评诗品味之名,倾动海内,坐断东南,常常作为“上客”遍食四方“精馔”。如此特殊经历,成全了袁枚美食实践和食道研究事业,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美食大家和杰出的饮食理论家。

他治学及其严谨,斟酌了近半个世纪才决定出版堪称古代“食经”的《随园食单》,这部约二万余字的小册子被海内外食文化界奉为经典。

《随园食单》是一部冠绝古今,驰名海外的食文化烹调学名著。而袁枚无疑是一位将中华民族食文化史推向巅峰的巨人,他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亦是空前绝后的。

所以,并不是我们没有食圣,仅仅因为大家并未在此领域过多关注与穷究,但泱泱华夏,并不缺乏各类如袁枚这般出类优秀之人!


流光皎洁L


中国有书圣、武圣,这些都是官方或半官方的,备受推崇的背后,都与教化相关。

而与圣人比,这些人等级要低的多。

更低一级的,是各行各业的祖师爷了,这个基本上是民间的,不论正邪。

食圣,真没有。

因为,官方不提倡。民间,几千年,日子过的苦。

昔日,纣王用一双玉著,便引起大大的不满,以为由此必会配以金碗之类。奢侈之风起,国亡不远。

至于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当是圣人幻想。想当年他老人家,率众弟子,小游中国,吃不上饭的时候常有,那里还顾的上。真有吃的时候,就一句“食不言”,赶紧吃。

再后来的“朱门酒肉嗅”,更让美食文化,一落千丈。

蒙古人,来的时间不长,估计只有烤全羊。满州人好些,二百多年,凑了个满汉全席,听着就俗。

建国之后,再想成圣,没有指望了。

吃,是第一性。

人,生下来,第一件事,便是哭着要吃。性,那是很久已后的事,吃饱了才干的事。

所以我们的先祖,必定会做这件事:食天下。

神农尝百草,他老人家,百死一生后,告诉我们,那些东西,吃了是要死人的。

我们记住,并以神名之。

我们以为,神是去找不痛快。

恰恰相反,神是去找好东西。

当得起食神,唯有神农氏。


合肥2371143


没有食圣是正确的,应该的。 饮食这个东西是不可以大力提倡的。它太物质了,太肉体了。我们不提倡它人的需求还倾向于它,若加以提倡就太不象话了,固然好的饮食可以给我们慰藉,让我们快乐。但是肉体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是很容易走过头,是很容易产生许多问题的。过头了的口福就很容易产生心病。这也许是人们所说的病从口入的另一种说法。多少有害的东西是由从过度饮食引起的。比如,过度饮酒造成的损害,为满足口福猎杀珍禽异鸟,街上的那些摇摇晃晃的胖子等等等等。 对于讲究实际,缺乏信仰的我们来说,最好还是多增加点精神营养。

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文圣孔子,武圣关公都是偏向精神层面的。王羲之教给我们从容。杜甫教给我们爱。孔子教给我们中庸。关公教给我们仁义。这些精神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非常要紧的。是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我们作为人活着的趣味和意义。太物质的人是低级的,且容易滑向罪恶。贪吃贪色贪财属于不能节制,它本身不属于罪恶,只因它容易引起罪恶,所以诗人但丁还是把它放在了地狱的第2层第3层。

我们提倡健康饮食,反对过度饮食,不轻视饮食,也不过度重视,所以也就不需要什么食圣了。


含真诗书画


中国有书圣、诗圣、文圣和武圣等等各类圣人,却没有食神跟食圣,这与中国的儒家思想有关。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仲尼同志,也就是孔老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他的典籍被烧,他的传人大多被活埋了,为了躲避被活埋的命运,许多儒家学士纷纷四处逃散。那时候的儒家思想是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

到了汉武帝时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其中孔仲尼同志的“君君臣臣”思想正与汉武帝要寻求一种“大一统思想”来维护自己政权的要求合拍,于是君臣一拍即合,儒家被从十八层地狱里抬到了朝堂之上,成为一统天下的治国思想,至今依然。

自古“文以传人,人以文传”,历史上那些圣人们的成绩和名声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都是儒家的传人们做的事情。其目的也是想树立榜样,号召天下人向他们学习。

而儒家一直认为,“君子谋业,小人谋食”,吃喝拉撒住行穿戴都属于个人私欲,在“克己”的范畴之内,而不屑于记录这些东西。


秦之蓝


谁说没有食圣?周星驰不就是食圣!开玩笑的。不过食圣真有的。他是商朝的伊尹。

吾爱吃,吃货们对伊尹的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因为吃货都喜欢听讲故事,也喜欢一边吃,一边讲故事。对厨师的祖师爷,食圣伊尹当然是会有所耳闻。


伊尹胸怀安邦治国的谋略。他本是做为陪嫁的奴隶来给商汤做厨子。为了接近商汤,他把一身的厨艺施展出来,把商汤吃的口挑嘴刁,稍稍火候不够,商汤吃着都不合口味。伊尹探得消息,知道时机成熟了,就故意把所有的菜不是不放盐,便是烧糊,要不然就放很多盐,使商汤无法下口。商汤大怒,把伊尹抓来问罪。伊尹见到商汤,就把治国如同做莱的道理讲给商汤。政令法规,就像放盐一样,没有法规,民众散慢,无法可依。法规太多,则民众无所适从。伊尹给商汤讲了很多的治国道理。商汤本是派人把伊尹抓来治罪的,不想被伊尹一通说辞,不但不治他的罪,还把他留在身边,最后封为宰相。成就了商汤的一番伟业。



中国文化各个领域都有圣人。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酒圣杜康,茶圣陆羽………在各行各业的圣人当中,厨圣伊尹,是最早的一个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