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任正非用人的極簡邏輯: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任正非“感化”出來的狼性文化

華為團隊一向以狼性著稱於世,不少企業也是趨之若鷺,取經的企業多,踐行的少,得道者更是寥寥。為什麼大家學不會華為的狼性企業文化?華為任正非是如何打造狼性團隊的?任正非通過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的簡單規則,感化出了一支敢打戰,能打戰,打勝戰的狼性團隊。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一感:讓基層有“飢餓感”

讓基層有“飢餓感”就是要讓員工有企圖心。

什麼是企圖心?就是讓基層員工有對獎金的渴望、對股票的渴望、對晉級的渴望、對成功的渴望(任正非語)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華為從不掩飾、毫不諱言“飢餓感”的氛圍導向,任正非本人就曾在華為員工大會上問大家:“2000年後華為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大家回答:“不知道。 ”任正非告訴大家:“是錢多得不知道如何花,你們家買房子的時候,客廳可以小一點、臥室可以小一點,但是陽臺一定要大一點,還要買一個大耙子,天氣好的時候,別忘了經常在陽臺上曬錢,否則你的錢就全發黴了。”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反觀國內一些企業,老闆經常對員工大講特講企業願景、使命、情懷、夢想,先富起來的老闆們用所謂的價值觀來俯視和要求員工“存天理,滅人慾”,罔顧基層員工現實的利益訴求,蔑視基層員工合理的人性關懷,滿嘴的仁義道德,不過是自己斂財愚民的說辭而已。

深諳人性的任正非卻認為,對於組織的金字塔底部大量基層員工來說,

“按勞取酬,多勞多得”是最現實的工作動機。“存天理,順人慾”,華為的價值設計充分遵循了這一規律。“飢餓感”構成了基層員工中每個個體的“狼性”精神,舍此,任何的高調宣傳都是虛妄的。

二感:讓中層有“危機感”

讓中層有“危機感”就是要讓中層有責任心。

什麼是責任心?就是以實現公司目標為中心為導向,對工作高度投入,追求不懈改進,去向周邊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任正非語)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華為管理幹部的平均年齡每年必須下降,大批優秀的年輕人得到提拔,本以為可以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的管理幹部絲毫不敢懈怠,否則,就會被後浪打到沙灘上,淘汰出局。華為公司還通過述職、業績排名、崗位輪換、榮譽獎勵、關鍵黑事件就地免職等機制傳遞壓力給中層管理者。始終讓小富即安的中間層覺得危機四伏,誠惶誠恐,唯有如此,才能克服人的惰性,驅動中間層持續奮鬥。

三感:讓高層有“使命感”

讓高層有“使命感”就是要讓高層幹部有事業心。

什麼是使命感?任正非用非常樸素的語言描述為:“有錢也幹,沒錢也幹,我就是愛幹這活。”

在華為公司,高層幹部薪水相對要高,每年分紅也要多一些,財富對他們來說僅具有符號意義。這批人是少數,他們不能以物質利益為驅動力,而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使命感,這是一群已經完成了物質“原始積累”的精英團隊,推動他們每日奮鬥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源自本能的對事業的熱愛和激情,非此別無其他。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除此之外,任正非分錢激勵共贏的理念也是造就華為的強大的重要因素!

任正非:

你要交給公司的是業績和功勞,公司保障給你的是收入和激勵,這才是 最公平的交易。

員工與企業是平等的,企業為員工提供了平臺,也賺到了員工的剩餘價值,員工為企業工作,也得到了自己的工資,這是平等的,本質上是一種交易。

所以,老闆要有“利他共贏”、“分享事業”的高度與態度。老闆要站高一線先願意舍,員工才能腳踏實地努力創造。老闆開始關注員工的需求與情感,員工則會體恤老闆的壓力與辛勞。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

要把利益分配做好,讓員工和老闆一起擼起袖子,拼命幹;就必須要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

那麼,怎樣設計薪酬模式才能激發員工的鬥志,讓他為自己拼命地幹?同時還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1、給員工更多的持續增加收入的渠道和機會。

2、員工拿的工資,取決於他創造的結果。

3、將員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企業利潤越高,員工工資越高。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那麼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怎樣的薪酬模式,才能真正激勵員工,實現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趨同?推薦使用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KSF薪酬模式——成功關鍵因子,價值管理工具,適用於首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

企業管理層是核心崗位,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勵性非常重要,為了避免高層佔據高位不做事,我們必須拋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KSF的主要價值是什麼?

KSF通過實現“六個轉化”,為企業與員工創造超價值:

  • 1、將企業目標轉化為員工目標
  • 2、將企業要員工做到轉化為員工自己要做到
  • 3、將籠統的職責轉化為清晰的價值
  • 4、將對立的利益衝突轉化為協作的做大共贏
  • 5、將管理層或團隊的責任轉化為所有員工的共同責任
  • 6、將員工為企業或他人而做轉化為員工首先為自己而做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KSF薪酬績效模式詳細操作如下:

1、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

2、每個K指標從數據分析找到平衡點;

3、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4、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渠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渠道;

5、從此,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

6、從此,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圖解:績效考核KPI與KSF區別

KPI模式強調高壓目標,讓員工拼命做績效,但由於目標是對比出來的,即使在旺季員工很忙很累,目標水漲船高,員工獲得的激勵也不會太多。

而KSF使用平衡點的目標思維,員工在旺季付出的越多,收入就會越高,淡季付出少收入自然下降。工資收入由員工自行把握、自我創造。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設計案例: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薪酬績效設計表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KI:根據數據分析,我們選取平衡點68720,產量每超過500,獎勵經理25元,每降低500,少發25元;以此類推:

K2:輔料成本率:平衡點:6.83%,每降低0.02%獎勵8元,每超出0.02%,少發 8元;

K3:工資費用率:平衡點:5.69%,每降低0.01%獎勵6元,每超出0.01%,少發 6元;

K4:產品性能合格率:平衡點:30%,每超過5%,獎勵經理50元,每降低5%,少發50元;

K5:附件報廢率:平衡點:0.51%,每降低0.01%獎勵11元,每超出0.01%,少發 11元;

K6:核心員工保留人數:平衡點:11,當月0流失,全發,半年0流失再獎勵200元,每流失一人 少發 100元;

K7:..............

案例分析:

  • 1、在指標選取上,關注業績導向性更強、與利潤粘合度更高的指標。
  • 2、平衡點老闆員工都認可。
  • 3、彈性薪酬佔到總工資的80%。
  • 4、當公司業績增長、員工價值增值時,員工的收入則會隨之上升。
  • 5、員工要的薪酬和激勵、老闆要的績效和利潤,在KSF系統中是一個融合的整體,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 6、在設計上,既要給員工一定的安全感,還要讓員工感受到,只要努力幹、拼命幹,工資肯定比過去高。這就是,讓員工為自己幹,自己為自己加工資。

最後,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KSF快速、直接有效!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這家企業自2017年9月份開始落地推行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僅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顛覆了經營、扭轉了下滑,取得了良好增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1、9-12月員工加了工資,而工資費用率卻同比下降了2.49%(前1-8月工資費用率是增長14.91%)。
  • 2、雖然9-12月成本費用率同比上升了1.19%,相比前1-8月同比增加的10.79%而言,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 3、9-12月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02%,而1-8月只增長了2.67%。
  • 4、最重要是利潤,9-12月同比增長13.20%,而1-8月可是下降了44.83%。
  • 5、假設在2017年整年落地KSF,相比而言企業可以多創造129萬元的利潤,而利潤率淨增長9.15%。

長期合作共贏模式——OP合夥人模式

合夥人,是一種讓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卻不改變公司股權結構,一起經營公司,分享公司利潤成果的模式。

老闆和員工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就是老闆是為自己在幹,一旦失敗,毫無退路;而員工呢?員工是為老闆在幹,這家幹不了我還可以找下家。

如何把員工的這種思維轉化成老闆的思維,讓員工為自己幹?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員工成為公司的合夥人,讓員工感覺到我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一、中小企業為何可以不分股權,但必須推行OP合夥人?

1、無需公開真實、完整的利潤報表。符合當下的財務管理狀況。

2、無論企業當前是大賺、小賺、保本或虧損,都可以落地操作。

3、設計靈活、操作簡單,便於快速執行。

4、不佔用公司股權,退出機制靈活,不會產生公司股權糾紛。

5、企業可對合夥人可以提出更多在職或離職的商業保密、財產保全、風險管控等要求。

6、針對的是團隊,可以構建以經營成果為導向的、有共同利益驅動的創造性團隊,真正實現全員經營。

7、定位為中期激勵,激勵力度可以調控,員工參與熱情很高。

8、還可以向外擴展,吸引外部合夥人,打造無邊界團隊。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股東 VS 合夥人

二、OP合夥人模式的12個核心價值。

1、合夥人既出錢,更要出力。

2、合夥人出錢,卻不佔有公司股權。

3、合夥人分享的是超價值,向市場增量要利益分配。

4、合夥人並不分走股東的既得利益,而是不斷做大股東利益。

5、合夥人的收益不僅與出資相關,更與團隊超價值、個人貢獻價值關聯。

6、合夥人踐行的是現代企業體制,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7、合夥人將管理者轉變為經營者。

8、合夥人使管理團隊實現高度利益趨同。

9、合夥人既留人、吸引人,更強調激勵人。

10、合夥人將傳統的虛擬股份、增值獎勵股、在職股高度融合。

11、在員工、合作商成為股東之前,先做合夥人,實現從戀愛、同居到結婚的佈局。

12、合夥人模式設計靈活,退出兩便,分配科學,是短期激勵與長效機制之間的重要橋樑。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三、OP模式能直接給企業經營帶來什麼好處?

1、留住人才:

包括經營人才、服務人才,從高層到有價值的基層。

2、盤活人才:

留人不是根本目的,讓老員工願意幹,讓新員工拼命幹,公司要的不是打工仔,而是奮鬥者。

3、打造團隊:

OP強調先做大團隊價值,再根據個人價值進行再分配。

4、倍增業績:

OP將企業績效逐年增大、先做強再做大,從增量中獲得利益分享,讓企業象樹一樣生長,最後長成參天大樹。

任正非用人: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如果你也喜歡柳老師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合夥人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年底免費贈送100分鐘合夥人內部視頻,如果年底你企業也有留人困惑,相信這個是你所需要,真心希望能夠幫助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