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趙光義一句話逼死了趙匡胤之子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趙光義一句話逼死了趙匡胤之子

趙德昭像

趙德昭,字日新,生於後周廣順元年(公元951年),宋太祖趙匡胤次子,生母為賀皇后。

宋乾德二年(964年),趙德昭出任貴州防禦史,後歷任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京兆尹兼侍中、檢校太尉等官職。

宋太祖趙匡胤可見史書記載的后妃只有三人,子嗣也很單薄,僅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林均早亡,只有次子趙德昭、四子趙德芳活到了成年。

趙匡胤建宋稱帝,趙德芳為庶子,且當時還年幼,因此,趙匡胤對唯一的嫡子趙德昭寄予了厚望。

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和兒子趙匡胤、宰相趙普做出兄終弟及的約定,史稱金匱之盟。

杜太后叮囑趙匡胤:“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即趙匡胤百年後應傳位三弟趙光義。後又約定“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

按照這一約定,趙德昭還是有希望得到皇位的。

趙匡胤雖然不敢違背母親的意見,但他心裡十分清楚,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後,是不可能傳位給另一個弟弟趙廷美的,更別提傳給趙德昭了。

建國初期,趙匡胤意識到國賴長君,“兄終弟及”利大於弊,當時他內心也傾向於傳位弟弟而不是兒子。

按照五代以來的慣例,趙匡胤任命三弟趙光義為開封尹,掌控京城軍政大權,有意培養弟弟為儲君。

到了開寶年間,朝局日趨穩定,趙德昭逐漸長大,“兄終弟及”對於皇室來說,已然是弊大於利。

當時,趙德昭的岳父陳思讓為河中尹、彰德軍節度使,掌控著河南大部分地區的軍政大權。

趙匡胤在此時突然提出遷都洛陽,有意擴充兒子趙德昭的勢力,培養兒子為儲君的意味十分明顯。

趙匡胤遷都的理由是為了大宋江山社稷考慮,私下裡卻是為兒子趙德昭上位鋪路搭橋。

趙匡胤若遷都成功,陳思讓一定會幫助女婿趙德昭擴充實力,趙德昭定會如魚得水。

反過來,晉王趙光義將會失去在開封的既得利益,其苦心經營的黨羽勢力會銳減。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趙光義一句話逼死了趙匡胤之子

趙光義像

趙光義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聯絡親信,極力反對遷都。

趙匡胤彷彿看到了自己死後趙宋手足相殘的慘劇,他開始猶豫不決,最終在趙光義的堅持下,朝廷決定暫緩遷都洛陽。

趙匡胤駕崩後,新上臺的宋太宗趙光義對侄子趙德昭還算客氣,任命他為京兆尹,受封武功郡王。

表面上看,這符合金匱之盟的約定,京兆尹歷來都是皇儲向皇位過渡時期的職位。

事實上,趙光義對這個侄子並不放心。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跟隨叔叔趙光義親征幽州。

某日夜間,軍中大亂,宋軍將士找不到趙光義,情急之下,有人提出擁立趙德昭為皇帝。

內亂有驚無險,事後,趙光義極為不滿,返回京師不久,以北伐無功為由,拒絕給出徵的將士們論功行賞。

趙德昭在朝堂上和叔叔趙光義議論此事,建議獎賞將士。

趙光義十分惱火,怒斥侄子說:“等你當了皇帝,再給他們論功行賞也不遲!”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趙光義一句話逼死了趙匡胤之子

趙德昭羞憤不已,意識到自己已然和皇位徹底無緣,退朝不久,憤然自刎而死,時年僅二十八歲。

宋太宗趙光義聞知消息,懊悔不已,撫屍痛哭說:“傻孩子何必要這樣呢!”隨即下詔,追封趙德昭為魏王。

趙德昭雖然沒有當上皇帝,他的九世孫趙昀接替宋寧宗,成為南宋第五任皇帝,即宋理宗,南宋最後三任幼主,均為趙德昭的十一世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