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迷思》:到底誰在決定減肥的成敗

面對桌子上的胡蘿蔔炒肉,我們會對孩子說:胡蘿蔔能讓視力變好,眼睛更亮,來,多吃點兒;雞蛋吃多不消化,一天只能吃一個雞蛋;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

每天吃飯時,我們會灌輸給孩子一些關於吃的經驗,這些經驗不經意間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有一天,有人告訴我們,我們曾經信奉的準則是錯誤的,這時我們才追悔莫及。為了避免陷入類似的錯誤,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我們信奉的經驗來源是否可靠呢?

《飲食的迷思》:到底誰在決定減肥的成敗

蒂姆·斯佩克特是英國國家健康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遺傳性流行病學的知名教授。蒂姆·斯佩克特寫的:《飲食的迷思:關於營養、健康和遺傳的科學真相》引用專業的數據和大量的文獻,它從組成食物的成分入手,為我們解答了生活中常見的關於食物的困惑。

“迷思”這個詞起源於希臘語“Mythos”,是英語“Myth”的音譯,意思是神話、虛構的故事或人,指口口相傳流傳於世的古老故事或傳說,通俗來講,就是人們普遍相信的錯誤觀念。作者在書中指出了被我們忽視的腸道菌群對人體至關重要的作用,並告訴我們如何通過飲食改善它們,而不是消滅它們。

《飲食的迷思》:到底誰在決定減肥的成敗

一、為什麼減肥會失敗?

隨著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後肥胖人群最多的國家,肥胖已經成為我們的健康殺手。肥胖人群患上心臟病、三高、糖尿病、痛風的幾率高於普通人,我們吃得太多了,要減肥!

我們的減肥解決方案是:計算熱量攝入和消耗,通過減少攝入量、增加消耗量來達到減重目的;少吃多運動,通過消耗熱量的方式減輕體重;或者不吃某些食物來減重。

運動減肥的前提是:限制飲食。我們在開啟運動與節食模式之後,我們的身體也在悄然變化,身體的自我保存機制會阻礙脂肪的消耗,即使運動了減肥效果也不明顯。

為什麼同樣的食物,不同的人吃下去,產生的反應會不同?為什麼低脂飲食能使一些人減肥成功,而對另一些人卻徒勞無功?

《飲食的迷思》:到底誰在決定減肥的成敗

不同的人選擇同樣的食物,以為會得到同樣的營養,其實不然。食品標籤上並沒有標註微量元素的成分,我們自身也對身體需要的元素知之甚少,那麼,標籤為我們提供判斷食物具體能量的標準就打了折扣。

蒂姆·斯佩克特指出:“我們片面狹隘地將營養和體重簡單理解為能量的攝入和消耗,沒有考慮到菌群的影響,這些是飲食方案和營養建議通通失敗的原因。”

減肥不是簡單的計算攝入量與消耗量,造成這些基數變化的還有一個你看不見但卻無法忽視的主角:腸道菌群。

《飲食的迷思》:到底誰在決定減肥的成敗

二、我們在選擇食物時,千萬別挑食

有人認為雞蛋中含有膽固醇,不能吃蛋黃只能吃蛋清;也有人說可以隨便吃。膽固醇是許多維生素和重要激素的原料,人體80%的膽固醇依靠自身合成,只有20%是通過食物攝取的。

我們人體自身調節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得多,當你吃的膽固醇少了,肝臟就會多合成一點,以備身體所需;你吃的膽固醇多了,肝臟就會少合成一點,肝臟會自動調節。飲食中如果缺乏脂肪,肝臟會不惜一切代價轉化生成。

《飲食的迷思》:到底誰在決定減肥的成敗

如果因為脂肪會讓我們肥胖,而從來不吃脂肪類食物,那麼偏食不僅不會減肥成功,反而會讓我們缺乏某種身體所需的物質。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同樣的一碗油膩雞湯,有人喝了相安無事,有人卻腹瀉不止?答案是每個人的腸道菌群不同。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往往最容易被人們忽視,微生物就是這樣的存在。

我們在選擇食物時,要做到儘量多樣化。多樣化是指各種類別的食物都要吃一些,葷素搭配,均衡膳食。同類別的食物可以換著吃,想吃得健康而豐富,那麼食物搭配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飲食的迷思》:到底誰在決定減肥的成敗

三、哪些食物中富含微生物?

在美國人看來,法國人明明吃得不健康:他們吃了很多紅肉,油脂食物,這種攝入高膽固醇,飽和脂肪的飲食習慣是誘發冠心病的原因之一。事實上法國人患冠心病的幾率並不高,他們的平均壽命比“健康”的美國人多出4年,這種現象被稱為“法國悖論”。

法國人的日常飲食富含微生物,他們有喝紅酒、吃奶酪的習慣,法國人吃飯很慢,菜品多樣化,有開胃菜、湯、魚、果凍、燒烤、沙拉、甜品、咖啡等,當然也少不了酒。吃飯於法國人而言是一種樂趣和享受。

正如本書作者所說:過分加工、煮制、烤過的酸奶所含活菌大大減少,吃傳統方法制作的奶酪和酸奶,有利於腸道菌群的豐富。飲食越多樣,腸道菌群越豐富,健康狀況就越好。

改變飲食結構是健康的關鍵,我們不能武斷地認為某一種食物不健康,就從不吃它,也不能因為喜愛一種食物就拼命吃。我們需要改變的不僅是飲食結構,更需要適應改變之後身體帶來的一系列變化。

《飲食的迷思》:到底誰在決定減肥的成敗

四、微生物與我們的身體有怎樣的關係?

如果我們已經知道吃快餐店的炸雞對健康有害,那麼為什麼我們還會吃?誰製造了我們想要吃的衝動?答案可能是微生物。

可以說,我們人體沒有細菌的幫助,我們很多營養物質都吸收不了。每種微生物群體都有自己的食物偏好,儘管我們明白不能吃快餐店的炸雞,但是菌群們卻沒有理性,我們需要用理智與它們進行一些抗爭。

隨著農業的發展、殺蟲劑和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與祖先們相比,我們的腸道微生物已大大枯竭。像其他動物一樣,腸道微生物也需要規律的工作和長時間的休養生息,以達到最佳狀態。

除了營養素和多酚類,許多新鮮食物含有難以消化的纖維素,能為腸道菌群提供難得的鍛鍊,這對健康非常有好處。蒂姆·斯佩克特建議大家多吃:水果、橄欖油、堅果、蔬菜和豆類,以及富含纖維素和多酚的食物。

每個人的腸道微生物都是獨特的,我們應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去打理自身的微生物花園,而不是尋求一個標準公式。

《飲食的迷思》:到底誰在決定減肥的成敗

蒂姆·斯佩克特建議人們像打理花園一樣照顧腸道微生物,給它們足夠的肥料:益生元、纖維素和各種營養;常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吃沒吃過的食物,引進新的微生物;以斷食的方式修整腸道;避開有害的防腐劑、消毒漱口水、垃圾食品和大量的糖。

什麼是健康的飲食?它是建立在人對於自身的瞭解之上,是一個靈活的策略,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我們在吃這件事情上,可以多角度去做選擇。

《飲食的迷思》:到底誰在決定減肥的成敗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