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爸妈要拎清这3点,别让一时的无知,成为新生儿的"折磨"

对于婴幼儿身上的神秘知识,人们从未停止过探索,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宝宝,深入感知他们的世界,让人类从婴幼儿起就获得

更加高质量的养育

准爸妈要拎清这3点,别让一时的无知,成为新生儿的

随着大量的数据采集,我们可以得知婴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他们自己的规律,一切并不像我们作为成年人想象的那样,如果照顾不慎,我们很有可能伤害到小宝宝。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婴幼儿的那些"大分歧"理念的"真相"吧!


1. 宝宝第一声哭还是笑无所谓,别"瞎讲究"


有些家里的老人总是爱"瞎讲究",给娃裹得包被得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必须女娃用粉色男娃用蓝色,不然就会养成"娘娘腔"的,还有说宝宝第一声要是哭才正常要是笑了就是"克星",要赶紧去全家烧香的。

准爸妈要拎清这3点,别让一时的无知,成为新生儿的

这些所谓的讲究完全是没有根据的事情,虽然现在年轻的孕妈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经不住老人多念叨,讲一些民间传说,最后也就信了,成天唉声叹气的,看着孩子也亲不起来。

我想说:千万别这样!

这些所谓的"经验"都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很多时候只能说是巧合罢了,现实生活中宝宝第一声哭或者笑都不重要,宝宝生下来要大哭其实是对外界的温度敏感,毕竟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周围都是暖和的羊水,而出生后周围就显得寒冷,他们就会觉得害怕

准爸妈要拎清这3点,别让一时的无知,成为新生儿的

另外宝宝出生之后发声也是为了帮助肺部排出液体,锻炼胸腔尽快学会呼吸,否则很容易缺氧窒息。


2. 宝宝的第一口奶真的不重要,早点吃奶别饿着娃


前些年一直提倡的母乳喂养,后来又被相关方面的人员各种打脸,其实奶粉的成分已经能够做到无限接近母乳了,宝宝从一生下来就喝奶粉,就算一口母乳都不喝也没事,不会影响健康。

有不少宝妈坚信母乳喂养才是最好的,也坚持认为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口奶必须是母乳,喝了母乳才能喝奶粉,结果自己半天不下奶,就让娃一直饿着,有的甚至能饿

好几个小时,娃一直饿得直哭,妈妈也跟着哭,这可真的是没必要!

准爸妈要拎清这3点,别让一时的无知,成为新生儿的

医院里医生通常都会让孩子妈妈赶紧给娃喂奶,别等,如果宝妈没有奶,医生也会让家属赶紧去买奶粉,要按时按量赶紧开始喂养,否则孩子一旦在新生阶段低血糖

了,往往会一辈子低血糖、体质变弱。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小的时候家里嫌弃她是女孩,刚生出来之后就被扔给外婆带,从出生算起一天后才吃到奶粉,家里人也不待见,后来她长大了体重一直徘徊在84斤,一旦想增重就会发烧呕吐,很快变得比之前还瘦。

准爸妈要拎清这3点,别让一时的无知,成为新生儿的

除此之外,新生儿时期如果没有好好喂养,孩子长大后还会有体虚、气血亏的毛病,女孩子很容易手脚冰凉、痛经,长得瘦弱,消化能力也差,身上难长肌肉,也就没什么力气。


3. 2岁以下的婴儿一哭就要抱,别等


之前横行世界的"狼式教育"换了一个包装,开始流行"虎妈虎爸"这种听上去很"强者"的教育方式,有不少家长觉得这种教育方式能让孩子早早学会自立,变成一个勇于挑战的强人,因此逼着孩子大冬天脱光了去河里游泳、穿短裤短袖长跑等等。

结果还不是把娃弄得"自闭了",不愿意接近爸妈,亲子之间关系很冷淡,对爸妈很抗拒。

准爸妈要拎清这3点,别让一时的无知,成为新生儿的

然而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折磨着儿童,甚至还对婴幼儿"下手了",他们提倡的"哭声免疫法"要求家长狠下心来,对小婴儿的哭声无动于衷,不要去抱孩子,强硬地拒绝孩子的撒娇。

有的家长表示,宝宝才2岁啊,这样能行吗?

然而各种所谓的"育儿好文"告诉家长:能行,只要坚持下去,你会得到一个特别省心的宝宝。


结果呢?当宝宝真的变得省心了,宝妈发现孩子冷漠到仿佛真的是"充话费送的",对父母完全失去了可爱的笑容和亲近的交流,简直比路人还冷漠,不仅冷漠,他们还会抗拒你的靠近,嫌弃你们。

准爸妈要拎清这3点,别让一时的无知,成为新生儿的

然而教育学家的实验和研究证明,婴幼儿在2岁以下对于周围的环境还不能够自主探索,并且分不清自己与世界的区别,他们所有安全感的来源都是母亲,因此他们格外需要与母亲亲密接触触碰皮肤能够让他们安心下来再玩耍。

如果你的宝宝哭了,别犹豫,抱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