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終將分層

本刊特約作者 伍信宇/文

教育行業兵荒馬亂的2019年剛結束,2020年開年,便是猝不及防的疫情帶來的群魔亂舞。

當所有人都在娛樂“停課不停學”的魔幻、嘆息線下機構的困境、鼓吹在線教育的春天,教育培訓究竟面臨怎樣的考驗?疫情終將過去,誰能穿越迷霧,迎接行業的終局?

冰火對比

延期開學和“停課不停學”席捲全國,各大、中、小學被迫嘗試線上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家長和學生長期停課的焦慮,但結果卻差強人意。

剛剛熬過2019年的線下教育培訓公司,遭遇當頭一棒。由於疫情的蔓延,線下培訓機構被要求暫停業務,避免人員聚集,恢復時間要看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這對剛經歷2019年欠薪關店、裁員、投資遇冷、融資困境的教育行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線下業務暫停、現金流停滯、退費增加、人員和房租成為壓在企業身上的負擔,尤其是現金儲備少、本身經營存在問題的企業。2月7日,成立13年,營收破億元,掛牌新三板的兄弟連教育宣告破產。

在線教育上市公司卻迎來普遍性上漲,頭部線上教育機構的用戶數量暴增。之前在線教育獲客成本高,隨著全國學生主動轉向線上學習,普及度的大幅提升會降低整個行業的獲客成本。2月3日猿輔導的免費直播課開課第一天,超過500萬人同日在線上課;作業幫免費直播課的全國報名人數突破1000萬。頭部的在線教育上市公司跟誰學、新東方在線、網易在線、51talk更是迎來了股價的暴漲,2020年以來漲幅平均達到70%!

各路人馬開始鼓吹在線教育的春天。但是,“在線教育必將加速發展”只是句正確的廢話,“所有線下教育機構必須立刻轉線上”多少有點博眼球的嫌疑,“在線教育滲透率將從5%提升到10%以上”也是毫無根據的臆測。

在這場線下轉線上的全國大型教培真人秀中,老師是被迫的,學生是被迫的,線下教培企業也是被迫的,這些現象都無比清晰地表明,線上教育的春天遠沒有鼓吹的那麼簡單。必須警惕“疫情催生的機遇”,要看清那些說機遇的人,是自己在做,還是讓別人去做。

教育分層

人是社會型動物,蔡元培說,“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教育最終是要幫助學生進入社會,這裡麵包含了教育的兩個重要功能:知識傳遞和社交。

知識傳遞可以通過線上教育的形式解決,但社交能力必須通過面對面交流練習。在線教育解決的是基礎的知識點傳遞,適合於應試、培訓類的需求。但社交屬性,最終決定了一個人進入社會的能力。領導、團隊合作、演講、溝通等等都是社交能力的一部分,所有課程都是一群學生一起完成,有合作、有爭執、有辯論、有探討、有全方位的交流,這也是歐美教育所重視的。人最終是要回歸社會的,如果這個過程缺失,教育產品就是失敗的,只會是一個培訓。

同時,對於絕大多數學生而言,線下學習的氛圍和師生直接的溝通,會使得學習效果明顯高於線上。學生年齡越低,長期線上學習的效率越低。

而影響家長選擇線上還是線下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家庭可支配收入。所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分層,決定了教育培訓行業的分層。

不同的教育培訓形式,適合不同的層級。當經濟水平提升的時候,除了學習知識和提分,家長們還希望孩子融入社會、有領導力、有特長,中高收入家庭必然會選擇線下課程,甚至1對1,而且中國的高收入家庭會越來越多。好未來、新東方的線下收入依然是主要部分。從消費角度來看,教育培訓不屬於基礎消費,而是增值消費,當經濟條件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有條件的家庭,會更多地選擇線下面對面的教育。

而在線教育滲透率的提升,是因為龐大的中低收入家庭消費能力和觀念的提升,由於區域差異和師資差異,他們希望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線上教育滿足了這一需求。而且,目前線上教育產品的價格相比於線下更低,基本是3-6折,這也符合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費能力。

雙師模式,其實是線上和線下融合的中間選擇,既能實現知識的傳遞,又提供了社交的場景。純在線機構很難提供社交的場景,而很多教育培訓服務必須通過線下場景提供,比如體育類。

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分層與教育培訓形式的分層,並不是完全一一對應,而是存在多樣化選擇,特別是對於中高收入家庭,但成功的教育公司幾乎都是用對應的形式服務對應層級的用戶。線上1對1也可以針對少部分的高收入家庭,做一個高客單價、小而美的生意,但並不適合做大規模,線上1對1的規模不經濟已經被英語行業證實,VIPkid已經被規模拖累。

由於教育行業的特殊性,除了打透層級,還可以打透區域。只有好未來、新東方這樣的行業龍頭,才可以在全國範圍輻射不同層級的用戶;跟誰學、網易有道、流利說的線上模式,更適合全國的中低收入家庭市場,高思主攻的雙師教育適合於全國範圍的中等收入家庭,瑞思學科英語、紅黃藍幼教、樸新K12和英語也可以專注全國範圍的線下教育;雖然全國約90%的教培機構是區域性的線下機構,但區域龍頭公司也可以全面覆蓋不同層級用戶,鞏固區域影響力,如卓越、精銳、思考樂等。教育行業足夠大,任何機構在區域、層級的維度上都有機會。

另外,收入的分層,並不等同於地域的分層。北京也有被戲稱“五環外”的中低收入家庭,三四線城市相對於當地的高收入家庭也很多,所以教培機構即使面對某一區域的用戶,也需要對不同用戶的需求做更詳細的分析和匹配。

趨勢探討

想清楚了用戶分層、教育分層的邏輯,很多問題似乎就變得清晰了。

第一,疫情只是推動了在線教育的普及,長期依然是分層的格局。促進教育分層的另一重要條件,是智能手機帶來的移動互聯網普及,這才讓在線教育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普及有了可能。談到在線教育,中國和美國最大的不同是學習設備,美國是PC互聯網,而中國是移動互聯網,所以這也決定了在線教育的崛起發生在當前。疫情帶來的在線教育用戶流量規模激增,遠遠超過了2019年暑假頭部在線教育巨頭幾十億元的血拼。

社會分層的結果,決定教培行業的分層是必然的,不會誰取代誰。線下培訓仍是最大和最基礎的市場,線上和雙師培訓會隨著5G的普及進一步發展。線上教育這幾年的迅速發展,只是原來未被滿足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第二,教培行業強者恆強的格局鞏固。疫情除了加速線上教育的滲透,還加劇了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一方面,很多線下教培機構並不具備線上教學能力,短期內會有一部分學生流入頭部的在線教育機構;另一方面,在這場疫情中,會有大量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中小教培機構破產,空出來的市場需求,將會被有能力渡過危機的大機構接手。

巨頭本身業務的多元化,也提高了抗風險能力。仔細去看好未來、新東方的業務結構,全面佔據賽道,起家於線下、線上由來已久、雙師迅速鋪開,覆蓋不同收入層級的家庭。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在疫情爆發的最近一個月內,五家頭部在線教育機構的百度搜索指數顯示,學而思網校以15萬高居榜首,是後四名之和的1.5倍,排在第二和第三的依次是作業幫(6.4萬)和猿輔導(2.9萬)。

第三,發展中的教培企業,必須明確自己的定位和階段。好未來、新東方很強,但吃透整個線下、線上、雙師的市場很難,行業集中度還很低,依然有機會,關鍵是如何切入。如果選擇線下,投入低、門檻低,在北京可能競爭不過學而思,但在鄭州、濟南、合肥這樣的二三線城市呢?線下培訓機構也不必完全聽信“立刻轉線上”的“忠告”,目前純在線教育機構,除了跟誰學,都是虧損的,大部分在線教育公司還在燒錢生存的階段,盲然進入戰場只會成為炮灰。短期線下轉線上,可以增加消課留住生源,長期看疫情過去,該線下教學還是得線下教學。再者,疫情期間,校內教育已經轉線上,學生看了一天電腦屏幕,還會有精力和視力接著看屏幕培訓嗎?

更大的機會在線上和雙師,因為有更龐大規模的消費力不斷增強的用戶。跟誰學正是選中了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優質、性價比高的線上教育服務,迅速崛起,從某種角度看,與拼多多有異曲同工之妙。拼多多的三大利器:“五環外用戶”、低價、社交拼單,跟誰學亦是如此:中低收入家庭用戶(低線城市貢獻一半學生,且滲透率更高,主要用戶集中在廣東、山東、浙江、江蘇、河南、河北)、低價(課程價格是線下的1/3到1/2,小學一個課時約40多元,線下大概是150元)、微信社群營銷(97個認證公眾號,活躍粉絲近千萬,通過社群裂變爆發式增長)。拼多多憑藉“五環外”市場成功避開淘寶、京東兩大巨頭的競爭,迅速崛起成第三大電商平臺,而跟誰學憑藉在線大班課對用戶的分層定位,避開了好未來、新東方兩大巨頭的競爭,已經成為市值近百億美元的第三大美股教育公司。拼多多和跟誰學,抓住移動互聯網和中低收入家庭消費力提升的契機崛起,第三家會是誰?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