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最富有的齐国,不能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

齐国之富庶曾有人如此评价——战国时代一半的财富都在齐国。最强时甚至与秦国分别称为“东帝”和“西帝”。

然而这样的一个大国,在五国合纵下一触即溃,险些亡国。秦国统一战争中更是不战而降。除了齐闵王田地的外交政策失误、苏秦的反间之外,其实齐国不能进一步扩大有其更深层次原因。

1、天时

齐国强盛之时正是战国斗争最激烈的时期,秦国虽强但是一直难以迈出函谷关。

韩魏两国虽然衰落但是国力依旧强劲,两国合力依旧可以西拒强秦南破巨楚。

楚国此时楚威王刚刚去世,楚怀王意气风发,任用屈原、昭阳等人国力正盛,完全有实力和刚刚崛起的秦国、齐国正面掰手腕。

赵国赵武灵王赵雍是不世出的雄主,他正韬光养晦酝酿着一场划时代的军事变革,随时都有可能将赵国推向能和秦、齐并驾齐驱的高峰。

这样的局势下,没有细致入微的外交操盘,根基坚实的国力支撑根本无法前进一步。秦国遭到合纵围攻几次险些灭国,齐国则一次合纵都没扛过就险些被灭,就是最明显例子。

而齐宣王田辟疆和他的儿子齐闵王田地明显没有这样的细心和耐性。


战国最富有的齐国,不能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

齐国最强时与秦国分庭抗礼


2、地利

齐国的地缘可以说还是不错的,背靠大海,北有黄河、南有泰山。唯一的劣势就是太靠东。

我国地形是自西向东走向,河流也大多自西向东。所以自西向东攻击无论是攻击难度还是粮草转运都方便的多。

而自东向西攻打,则需要跨过无数关隘,其中不乏函谷关、潼关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粮草转运也只能依靠人力,效率极低。

所以占据西陲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孕育了秦、汉、唐这三个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王朝。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水系发达,周围有四个险关拱卫。想要东进又有黄河可供转运粮草。真可谓进可攻退可守的福地。


战国最富有的齐国,不能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

函谷关地形图,可见其险峻。


3、人和篇

齐国以商业立国,表面繁华其实国力根基并不稳固。其没有像秦国一样形成有效的户籍、田亩管理制度,这就使得齐国无法获得稳定的兵源和财政收入。毕竟商业与农业不同,流动性太大,商人并不会为了国家舍命,毕竟哪里都可以做生意。

其二是齐国太富有,导致军民不思进取。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打起仗来,富有的人先想到的是报名,穷人先想到的则是怎么夺了对方的命。

因为此上两点,齐国只能依靠技击士这种雇佣兵。这种雇佣兵在战事处于优势时自然战斗力客观,然而一旦逆风就会瞬间溃退,也就是传说中的——顺风浪,逆风投。

这也是工业革命之前,商业国家永远也打不过农业国家和工业国家的根本原因。迦太基败于罗马,荷兰败于英国,皆是如此。


战国最富有的齐国,不能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


面对这种情况齐国又怎么可能夺得天下呢?

小编常常对齐国感到惋惜,想着如果穿越一下,或许有人能解决问题。于是动笔写了《大齐帝国》一书,目前正在今日头条连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文末的“了解更多”标签去看看齐国不一样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