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齐国,第一个吃螃蟹的春秋霸主!

齐国建国后,不断兼并弱小,尤其是吞并纪国、莱国,占据胶东半岛,土地、人口倍增,“渔盐之利”锦上添花,厚积薄发的齐国崛起于东方之势已是无可阻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齐桓公应运而生,踩着先辈的肩膀,登临高峰,成为春秋首霸,流芳百世!

天命所归,王者归来

好君主之所以难得,在于不着调的主子特别多,要么骄奢淫逸,要么穷兵黩武。齐襄公作为恶君的优秀代表,完美地将二者收纳己身,恶迹斑斑,让人生厌,导致齐国政混乱。齐襄公的好色之所以出名,在于敢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通奸,事泄后,借齐鲁诸侯会盟谋杀文姜的丈夫鲁桓公,可谓礼义廉耻尽失。

齐国,第一个吃螃蟹的春秋霸主!

公子小白

齐国人摊上如此主子,日子难过至极,人人自危,朝不保夕。贫苦之人,故土难离,艰难忍受,期盼明主贤君降世;公子王孙,外出避难,隔岸观火,以静制动。外逃的队伍中,有一对显眼的难兄难弟,他们是潜在的君位继承人:公子小白、公子纠。

士民离心,肆意弄权的君主也蹦跶不了几天,果然齐襄公政变遇害,即位的公孙无知不久也重蹈覆辙,国君的位子空了下来,让人垂涎三尺。避难在外的公子纠借鲁国军队伏击赶往齐国的公子小白,小白假死,麻痹了公子纠,抢先一步回国继承君位,史称“齐桓公”。

之后就是政治清算大戏,齐桓公威逼鲁国处死公子纠,遣返公子纠的心腹召忽、管仲。召忽自杀明志,舍生取义;管仲得鲍叔牙的举荐,从一介死囚摇身一变高居相位。

得管仲辅佐的齐桓公,如虎添翼,明君贤臣,开启了齐国的宏图霸业。

齐国,第一个吃螃蟹的春秋霸主!

管子改革,富国强兵

管子曰: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桓公道:仲父高论!

打铁还得自身硬。管仲擅长民生理财,一套组合拳下去,立竿见影。古代以农业立国,管子“相地而衰征”,农民减负增收,安居乐业;因地制宜,重渔盐之利,繁荣工商业,“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冠带衣履天下”,财货积累让齐国经济实力膨胀,实现了“富国”目标。

兵者,国之利器。春秋战乱迭起,兼并战争、华夏四夷之争接连不断,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强军势在必行。管仲大刀阔斧,推行“参其国而伍其鄙”新政。

“叁其国”:齐地划分21乡,其中士乡15个作为征战兵源地。5乡设一帅,军力编制一万一千人,其中齐君领中军,两上卿各率5乡为左右军。

“伍其鄙”: 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 一轨。同轨之人,以亲情邻里为纽带,结成攻守同盟,即“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改革创新之后的齐国,国富兵强,上下同心,此时不称雄争霸,更待何时?

尊王攘夷,九合诸侯

平王东迁后的周王室,领地萎缩,威望尽失,日子日渐窘迫,徒有虚名,不但无力控制诸侯国,有时甚至会出现被诸侯吊打的恶性事件。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统周军、陈国、蔡国、虢国、卫国“五国联军”讨伐郑庄公,结果一战皆殁,本人带伤狼狈逃亡,徒增笑耳!

齐国,第一个吃螃蟹的春秋霸主!

尊王攘夷

齐桓公争霸,高举“尊王”义旗,力挺周王室。长期受委屈的周王室穷怕了,挨过打,见到齐国送来的礼物,不由得痛哭流涕,一直念叨“你怎么才来”。齐国一顶高帽,占据道义制高点,奉“王命”讨不臣,齐国团结了一批小兄弟摇旗呐喊,九合诸侯,伐宋止楚,威震天下。

齐桓公手中有一对王炸,大王是“尊王”,小王是“攘夷”。如果说大王可以抢占道义制高点,那么小王可以团结华夏诸侯国,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作为其中的领导核心齐国,自然可以因此受益匪浅。

中国古代有“华夏四夷”之说,即:西戎、东夷、北狄、南蛮。东夷为齐、鲁两国同化,可是另外三夷长期困扰中原华夏诸国。楚国崛起于南方,南蛮的代表;西戎,攻破镐京,平王东迁洛邑;中山国,位于于河北省太行山麓,白狄人所建,存世二百年,直到战国才被赵国攻灭。屡屡侵扰中原的夷人势力,让各诸侯国苦不堪言,也让睿智的管仲从危机寻找到了机遇:“攘夷”收揽人心。

齐国,第一个吃螃蟹的春秋霸主!

齐国“攘夷”大旗刚竖起来,常设机构和班子人员还没组建完成,燕国就靠了过来,请求支援。公元前662年,山戎入侵燕国,燕人不能抵挡,绝望之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希望齐国出兵相助。齐桓公率军北征,击退山戎,一路打到孤竹,凯旋而归。燕庄公千恩万谢,拉着齐桓公的手,一路相送,不知不觉竟入齐地。当时有个规矩:非周天子,诸侯不得越境相送。财大气粗的齐桓公,后知后觉,大笔一挥,燕庄公踏足的齐地,一律相送于燕国。燕庄公激动地无以复加,亡国之忧已解,凭空多得一块土地,我的命真好,齐国人真好!

对于齐国赐地一事,燕、齐两国的宣传部门大加赞扬,增进了两国友好互信关系,也让中原诸侯国真正认识到:齐老大,不但人好,出手还大方,这样的老大跟着不吃亏!

如果前面一事可能是齐桓公作秀,有的人会心存疑虑,那么卫国复国一事则彻底打消了这样的杞人忧天。公元前661年,狄人攻破卫国,国君被杀,五千遗民颠沛流离,不得不寄居在曹国(今河南滑县)。公元前659年,善心大发的齐桓公,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卫国的难民在楚丘(今河南浚县)复国,延续宗祀。

尊王攘夷,让齐国名利双收,也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更有效保护了华夏礼仪、文化传统,让诸夏凝而不散,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