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乾隆御赐贡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陈西楼茶干

界首茶干制作技艺源自高邮界首人陈锦堂于乾隆十年(1745)年始创,据《盂陵志》载:清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经界首,闻香而泊龙舟界首大码头。乡人进献陈氏豆腐干。乾隆边品香茶,边细细咀嚼品味,渐感口舌生津,齿颊留香,幽幽然似有新茶之清香,连赞味美,觉得切成丝的,味美;切成片的,鲜口;切成丁的,香醇;撕而食之,竟若鸡脯。乾隆连食数枚,饱嗝回香。于是赐名“茶干”,钦定为贡品。

至今传承已270余年,它以选料精良、配方独特,工艺精湛、风味可人而深受人们喜爱; 界首茶干制作主要分为六大工序,30多道工艺,以优质大豆为原料,配以丁香等十数种佐料,精细加工而成。形似银元,表色酱红,质若鸡脯,鲜美香醇,咸淡皆宜,冷炝热煮,作菜当食,方便可口;且具有健胃、降压、降脂、保健之功效,更因清乾隆帝御赐“茶干”而蜚声海内,声誉日隆。既受王公贵族、上流社会饮宴之青睐,亦为平常百姓家常佐餐之钟爱,雅俗共赏,殊为难得。

乾隆御赐贡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陈西楼茶干

茶干

界首茶干是由陈氏独创的一门制作技艺,一直沿袭“传内不传外、传长不传次、传男不传女”家族传承方式,口传心授。从创始人陈锦堂到第六代传人陈德路均为家族一脉单传,脉络清晰。

风味独特 蜚声海内

独特的配方,精湛的工艺,成精了界首茶干的独特风味。从乾隆皇帝御赐“茶干”之名,到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国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界首茶干屡获殊荣,蜚声海内。

1929年,界首茶干获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金奖。

1951年,苏北行政公署指定界首茶干为慰问志愿军食品之一。

1954年,界首茶干获江苏省食品展览一等奖。

1984年12月,界首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陈西楼”商标。

1985年元月,界首茶干被指定参加深圳全国农牧渔业部乡镇工业品展销会。

1994年,李鹏总理视察高邮,用餐时品尝界首茶干,大加赞许。

2000年,朱镕基总理视察高邮期间,对界首茶干情有独钟。

2003年10月,界首镇举办“中国江苏·界首茶干节”著名主持人和歌星郎永淳阎维文等前来助阵

2008年,界首茶干制作技艺列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界首茶干制作技艺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9月,界首茶干进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