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乾隆御賜貢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陳西樓茶幹

界首茶乾製作技藝源自高郵界首人陳錦堂於乾隆十年(1745)年始創,據《盂陵志》載:清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經界首,聞香而泊龍舟界首大碼頭。鄉人進獻陳氏豆腐乾。乾隆邊品香茶,邊細細咀嚼品味,漸感口舌生津,齒頰留香,幽幽然似有新茶之清香,連贊味美,覺得切成絲的,味美;切成片的,鮮口;切成丁的,香醇;撕而食之,竟若雞脯。乾隆連食數枚,飽嗝回香。於是賜名“茶幹”,欽定為貢品。

至今傳承已270餘年,它以選料精良、配方獨特,工藝精湛、風味可人而深受人們喜愛; 界首茶乾製作主要分為六大工序,30多道工藝,以優質大豆為原料,配以丁香等十數種佐料,精細加工而成。形似銀元,表色醬紅,質若雞脯,鮮美香醇,鹹淡皆宜,冷熗熱煮,作菜當食,方便可口;且具有健胃、降壓、降脂、保健之功效,更因清乾隆帝御賜“茶幹”而蜚聲海內,聲譽日隆。既受王公貴族、上流社會飲宴之青睞,亦為平常百姓家常佐餐之鐘愛,雅俗共賞,殊為難得。

乾隆御賜貢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陳西樓茶幹

茶幹

界首茶幹是由陳氏獨創的一門製作技藝,一直沿襲“傳內不傳外、傳長不傳次、傳男不傳女”家族傳承方式,口傳心授。從創始人陳錦堂到第六代傳人陳德路均為家族一脈單傳,脈絡清晰。

風味獨特 蜚聲海內

獨特的配方,精湛的工藝,成精了界首茶乾的獨特風味。從乾隆皇帝御賜“茶幹”之名,到成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入國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名錄,界首茶幹屢獲殊榮,蜚聲海內。

1929年,界首茶幹獲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金獎。

1951年,蘇北行政公署指定界首茶幹為慰問志願軍食品之一。

1954年,界首茶幹獲江蘇省食品展覽一等獎。

1984年12月,界首向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陳西樓”商標。

1985年元月,界首茶幹被指定參加深圳全國農牧漁業部鄉鎮工業品展銷會。

1994年,李鵬總理視察高郵,用餐時品嚐界首茶幹,大加讚許。

2000年,朱鎔基總理視察高郵期間,對界首茶幹情有獨鍾。

2003年10月,界首鎮舉辦“中國江蘇·界首茶幹節”著名主持人和歌星郎永淳閻維文等前來助陣

2008年,界首茶乾製作技藝列為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界首茶乾製作技藝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9月,界首茶幹進入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