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何商学院讲的战略与企业实践,两回事?


为何商学院讲的战略与企业实践,两回事?


我们所学到的战略

战略,因高大上,所以高冷。若不去商学院学习,估计多数人是不可能理解战略的。然而,即使去了,也很难真正学会,为何?这得从商学院的教学谈起。

商学院每门课程都有一本教材,教材内容,基本就是学科的观点汇总。直白一点就是,商学院的教学目的是告诉你这个学科是什么。

那在战略的学科里,商学院教了学生什么呢?

商学院战略教材一般使用的是西方教材,即使不是,内容也基本雷同,这些内容一般包括:战略是什么,战略制定与执行。

商学院中的战略内容

商学院讲战略,一般分为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

公司层战略一般讲的是:多元化与国际化战略、并购重组、战略联盟。

业务层战略一般讲的是: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

商学院教战略,重点内容,基本就是这些战略概念。也因此,学完战略课程的人,对战略的理解基本就是战略=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

为何商学院讲的战略与企业实践,两回事?

商学院中的战略制定

商学院在讲完战略是什么后,会花较少时间讲述战略制定。

战略的制定过程基本都是这样的套路:内外部环境分析+SWOT+战略设计+战略评估与选择。

在介绍这些环节时,基本以模型解释为主,如:PEST、五力、SWOT、波士顿矩阵等。

学过战略的人,基本都熟悉这些模型,并且使用这些流程与模型设计课程论文。这导致很多人都误以为,只要按照这样的流程战略就大功告成了!

商学院中的战略执行

商学院讲完战略制定后,对于战略执行,一般一笔带过,简单提及战略需要组织、领导力和文化等进行支撑,同时,需要PDCA闭环管理。

关于商学院中的战略学习,基本就这些。

可是,当学员回归到企业时,发现企业中的战略和所学的战略,并非一回事。

企业中的战略内容

国企每隔五年会产生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其格式一般这样,战略=指导思想+指导原则+战略目标+战略任务。

民营企业战略没有固定套路,千奇百态。

在表现形式上,有的企业有书面文件,有的企业仅仅停留在脑海里。

但无论如何,企业中的战略与商学院教学的战略=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好像关联不紧密。

企业中经常谈到目标,在商学院教学中,非常淡化,商学院重点教学的一些公司层面战略,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又用不上。

企业中的战略制定

很多人应该能感觉到,企业中的战略制定与商学院教学的是两回事。

商学院中战略制定是按照外部环境环境分析与SWOT分析、战略设计、战略评估与选择这样的过程产生的。

为何商学院讲的战略与企业实践,两回事?


企业中的战略制定呢?很多时候并没有这些流程,或者说,这些流程环节中的具体操作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比如,很多企业的战略是通过年底的集中几天会议产生的,或者有的干脆就是老板一人花费几天写出来的。

见多了,就知道了,在现实中,哪有那么多企业的战略,是按照商学院教学的那样,战略是全方位分析后的相对科学与理性的产物啊!

大多数的战略,简言之,都是拍脑袋的!而且,往往是一人拍脑袋的。

几千万的企业如此,百亿级企业,甚至千亿级企业,也常见!因此,对于很多非企业主的管理者来说,在商学院学习的战略,常常没有用武之地!

为何商学院讲的战略与企业实践,两回事?


企业中的战略执行

企业中的战略不是商学院课程论文中设计的战略,交稿就完事了。无论企业制定的战略内容是什么,只要确定,企业就会立即将战略目标分解至人头,有的还会调整组织、调整人员,同时匹配相应的财务预算等。

与商学院书本中战略执行差异之处在于,很多的战略执行,较少涉及到领导力、文化的变革与调整;战略的闭环管理,也很少提及。

简言之,有目标,有任务,干就行了!

至于结果,who care?


为何商学院讲的战略与企业实践,两回事?


延生阅读:90%的战略是失效的

自从战略开始时髦的那天起,战略一直是管理领域中的高端词汇。任何好的成果,无论是偶然性的还是预谋的,在内部总结和对外宣讲时,都会用战略来概括,如战略转型、战略变革、战略性布局、战略性投资等。

在这华丽的商业辞藻背后,我们必须面对一个客观事实:近乎90%的战略都是失效的。

既然说起了失效,那么就得有一个衡量战略的标准。从商学院教学的战略制定过程就可以看出,战略得让企业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战略的最低标准得是让企业活着,而非倒下!

用这标准衡量战略,90%的战略是失效的,一点都不夸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