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今天我当班】一位乡镇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日常

  陈伟明,大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位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多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大桥镇调委会,体验陈伟明同志“和事佬”的一天。


  早上8点,陈伟明同志来到办公室,刚整理卷宗没多久,就迎来了群众上门,原来,他们是来咨询法律问题的,陈伟明同志耐心倾听来访群众的诉求,给出了相关的法律条款,指导他们采取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来访群众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了。送走群众后,陈伟明同志就接到大塘村委打来的电话,邀请调委会前去调解纠纷。


  “好的,他们的情况之前我也有所了解,马上就过来。”陈伟明同志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和同事骑着摩托车前往大塘村调解一起道路纠纷。原来,这两家是兄弟,因为一条道路争得面红耳赤,双方情绪激动,事态一触即发。


  “希望二位能坐了下来冷静地聊一聊,把这个事解决了。”上午10时许,在与村干部沟通后,陈伟明打开了话匣子。


  虽然调解员和法官一样,要在处理纠纷时运用法律知识,但和法庭上“法、理、情”的顺序相反,人民调解工作经常要按照“情、理、法”的先后。“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快刀斩乱麻,如果调解员操之过急,在刚开始就搬出法律条文,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激化双方矛盾。”


  “这是一场拉锯战,兄弟互不退让。”陈伟明同志介绍,此案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他和同事此前已分别对兄弟二人做过很多工作。“对调解员来说,每次调解纠纷,都是在了解情况之后,拿出自己的初步意见,明确争议点,再进行‘背对背’的调解,然后才会让矛盾双方同时出面,进行调解。”


  时间来到了下午两点,随着陈伟明同志的循循善诱,将近四个小时的谈话,让李姓两兄弟的情绪逐渐缓和。在其他工作人员的帮衬下,原本的争吵也慢慢变成了“唠家常”,这对“情分已尽”的兄弟也开始回忆起相处多年的点滴……


  最终,双方现场达成协议,事情得以圆满解决,兄弟和好如初。


  下午三点,陈伟明同志马不停蹄,联合镇政府、村委干部又驱车前往陆透村,这家也是跟旁边邻居产生排水纠纷。经过对纠纷现场勘察,苦口婆心的劝说,纠纷一方当事人答应保持现状,不将事件扩大化,等待下一步的解决方案。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下午6点,天已微黑,回到办公室,陈伟明同志将一天的工作录入电脑中,将工作照片存档,做完这一切,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不少村民,生活条件艰难,法律知识欠缺,很少有机会接受到专业而全面的法律服务,我们唯有靠我们知道的法律知识,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得到公平的法律服务。”作为一名本地的居民,陈伟明同志觉得自己的这份工作很有意义,真正帮助了那些有需要的人。


  这就是我们一名基层调解员的工作日常,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做到及时、依法、合理地化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平安的第一道防线。(平安玉林网陆川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