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龍遊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衢州龍游民居苑坐落在風光秀麗的雞鳴山,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地佈設著極有代表性的民居古建築,是我國屈指可數的古建築集萃之地。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這裡明清期間的祠堂、民居、廳堂、書院、石亭、照壁、店鋪等建築,全方面展現龍游古建築特色,反映燦爛悠久的姑蔑歷史文化,同時也是龍游商幫的歷史見證。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照壁

大門正出口處的照壁牆,保存完好,原汁原味,建於明嘉靖年間,由徐氏家庭中的"兄弟貢元"出資建造,它既起到銜接、過渡、遮檔視線的作用,也是吉祥、富有及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徵。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那"鯉魚跳龍門"的磚雕,神態惟妙惟肖,工藝精湛絕倫,讓你除了感嘆幾百年前的先人們非凡的藝術才華外,更欽佩他們以苦為樂、鍥而不捨的人生態度。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天井

從這裡可以望見屬於龍游的一片寧靜天空。魯迅曾在《故鄉》裡說: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與周樹人筆下的房子不同,這裡是小小的天井,天井之外,是可以引發無限聯想的竹林和天空。也許,正是在這種環境裡成長起來的龍游人,很早就體會到: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走出去的龍游人縱橫天下,遠達京城、雲貴乃至東洋南洋。明萬曆年間,"龍丘之民,往往餬口於四方,誦讀之外,農賈相半"。明天啟年間,"龍游之民,多向天涯海角,遠行商賈,幾空縣之半。"

高岡起鳳

雞鳴山最"年長"的建築,就是這座始建於元朝的大祠堂:高岡起鳳。"高岡起鳳"原本在一座高岡上。建築前曾有一排長達兩百米,樹齡七百年的柏樹林,在翠柏的襯托下,這座建築就像一隻振翅欲飛的鳳凰,故得名。 在龍游附近的諸葛村也有一座建於元代,與此類似的建築"大公堂"。而龍游這座氣勢更宏偉,巨大的冬瓜梁及內偏的較細木柱,是明代民居建築"粗梁細柱"的先聲。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滋樹堂

在整個民居苑裡,磚雕、石雕最精緻的一幢建築當屬滋樹堂。原位於龍游縣模環鄉上張村的"滋樹堂",則建於晚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門樓的磚雕都是採用仿木結構,製作技巧爐火純青,堪稱龍游古建築磚雕藝術的傑作,龍游商幫富豪宅第的典型。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汪氏民居

"汪氏民居"又名德重堂,建於清乾隆年間,二進三開間,前廳後樓,"汪氏民居"的最大特點是前廳與後樓的建築風格迥然有異後樓為主人居所,樑柱規格不大,無木雕裝飾,而前廳樑柱粗可合抱,且磚雕、木雕、石雕一應俱全。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枕溪書院

枕溪書院,是一座家族的書塾。它原本原在溪口鎮靈山的枕溪畔,故名"枕溪"。"樂尋耕讀"匾,依舊高懸,面對著今天的寂寞,它見證了從前的朗朗書聲。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勞氏宗祠務本堂

勞氏宗祠務本堂,是一座由勞氏家族修建的明代晚期民居。"務本"的本是以農桑為本,而這座民居的原址是龍南群山環抱的溪口,那裡並沒有很多的農田。由於溪口多山,也多竹林樹木,山裡人就利用毛竹造紙。當地人由賣紙而成大商巨賈,於是乎明中葉在當地形成了盛極一時的"龍游商幫"。這裡生產的紙在明清時代是衢州進貢京師的貢品。在那個時代紫禁城裡,糊窗戶貼牆用的紙就是這裡出產的"衢州貢紙"。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雞鳴塔

雞鳴塔,六面七層,樓閣式空心磚塔,建於明嘉靖年間,這座塔彷彿一位的長者,假如它能說話,一定會告訴我們那漸行漸遠的人、事、物。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碉堡

雞鳴山頂赫然出現一座古炮臺,這座炮臺是由日本人參與設計,國民政府建造,原料均為進口水泥和石塊。炮臺內分兩層,有12個槍眼,1942年被鬼子的飛機炸燬了局部,1945年國民政府重修。據說,解放初期,這裡駐紮瞭解放軍部隊一個交警排,在這裡站崗放哨,保護鐵路橋的安全。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衢州龍游縣為了發展龍游的文化旅遊,統一保護古建築,從八十年代開始,當地政府選擇縣境內具有文物和觀賞價值的古代民居、一些失修的老建築都整體搬遷,搬到雞鳴山,重新翻新,形成民居群,將散落在村野的古建築集中保護是傳承歷史,利用古建的好舉措,以文物發展旅遊,衢州民居苑就是這樣的集翠之地。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龍游民居苑——講述不老的歷史記憶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文化路62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