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生在唐朝你願意成為一個大名鼎鼎的詩人嗎?為什麼?

偉大的時代


不願意。

有句話叫做“國家不幸詩家幸”,國家危難之時詩人們的文思就會如泉湧,寫出來的詩字字泣血聲聲悲鳴。即使有些有幸生活在了國泰民安的時代,他們自己的生活也是不如意的。那些婦孺皆知的大詩人們幾乎都有自己的意難平。

杜甫

杜甫被後世稱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膾炙人口,但是他的經歷卻讓人扼腕。


杜甫年少時家庭條件優越,成長環境良好。據說他七歲能作詩,這離不開他從小受過的藝術薰陶。他在河北郾城看過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也曾在岐王李範和玄宗寵臣崔滌堂前聽過李龜齡的歌;在北祁山上玄元皇帝廟裡欣賞過吳道子的畫……幼時的富足跟晚年的貧病交加形成鮮明對比,更使人有一種世事難料的滄桑感。

杜甫兩次科舉不中,想要為國盡忠適逢安史之亂又報國無門,好不容易得了幾個官做又做不了多久就幹不下去了。晚年的杜甫幾乎要靠人接濟才能勉強度日,最終在由潭州去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

概括杜甫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但又鬱郁不得志,總之太慘了。

李白

說了杜甫就不能不說李白,李白是我也可能是大多數人第一個接觸到的詩人,他恃才放曠,文風浪漫豪爽,看著挺樂觀一人。他的經歷可能沒有杜甫那麼悲涼但也不如他的意。


李白做過官也接近過皇帝,但是他的做官曆程也挺辛酸的。

他三十歲的時候開始結交各路大臣,希望能通過拜謁的方式被舉薦做官,他先先後後結識了宰相張說、其子張垍還有玄宗皇帝的御妹玉真公主等,但都沒能讓他做官。

李白表示不服,想咱這麼有才的人考科舉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只能去拜謁這樣子(由於家庭原因他不能考科舉)。李白在長安待著但是唐玄宗人家去洛陽了,他在長安窮困潦倒就只能結交市井之人。他想,這不是我的風格!我想想,當不了官那我該去隱居了。但是他沒有,他去旅遊了幾年散散心發現——我還是想當官。

於是他又開始了拜謁之路。這次他直接把作品遞到了唐玄宗手裡,玄宗一看,嘿這個人我喜歡,讓他來做官吧。於是就令他在自己身邊吟詩作對以供娛樂。但是他太寵了,以至於玄宗身邊的人都記恨他,想盡辦法把他從玄宗身邊踢走。

後來他輾轉多地投入永王軍營,因為永王私自東巡被牽連流放夜郎,獲得大赦後他就開始了依人為生的流浪生活,最後死因成謎。

反觀李白一生都在為入仕奔波但卻不受重用,鬱鬱而終。可惜。

李賀

李賀,後人稱之為“詩鬼”。他也是個有著一定悲劇色彩的人物,才學不錯但卻考不了科舉,文筆優秀卻又英年早逝。

李賀是李唐宗族後裔,由於父親的名字“晉肅”中的“晉”與“進”犯“嫌名”所以他通過考進士入仕的路被封死了。

但畢竟是宗室嘛,再加上朝中有人不斷的向皇帝舉薦他,後來看他挺可憐的就給他了個官噹噹。不大,從九品,芝麻渣渣大小的官,還是還是父蔭當官。這讓李賀很生氣,我才學也有,身份也有就給我這麼個官當,打發乞丐呢!

他當了幾年的官發現:他們確實在打發乞丐。自己當了這麼久的芝麻渣渣都人沒打算給他升升官!緊接著就是妻子病逝,李賀自己也病倒了。

氣完了之後李賀心想不能這麼消沉下去了,於是他辭了官去尋找“詩和遠方”。他先後去了好幾個城市旅遊,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就去當了三年的幕僚,後面大老闆病倒了,他也要回家了,回家整理自己的詩集。結果回家沒過多久就英年早逝了,享年27歲。

嘆惋,一個才學超凡的年輕詩人就這樣一路被打壓,終生不得志,最後積鬱成疾早早的就沒了。

白居易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充滿對勞苦大眾的同情,也是我們從小學起就接觸的詩人。


白居易也出生在官宦家庭,正逢亂世,他被送到老家避難,在那裡他認識了他的第一個心儀的女孩,一個可愛率真的農家女孩。但是由於家境相差太大,他們兩個的情誼無疾而終,第一段感情失敗。

雖然情場失意但他官場得意啊。首先他是真刻苦,讀書讀的口都起瘡了,胳膊上都磨出了繭子,這就比我們大多數人都強了,所以他是我寫出來的詩人中唯一一個正兒八經通過科舉考試入仕的。當然他也是幾人中過的還不錯的,但是再不錯也有出錯的時候。

他在任左拾遺的時候經常上書給皇帝,那個勤奮勁兒啊,讓皇帝都頭疼。皇帝找人訴苦:“哎呀,那個白居易太煩了,天天說我不好,我都不愛聽了。但是他又是我一手提拔的,要罰他又不太好,頭疼。”那個人就勸他,白居易也是為國為民著想,彆氣了。皇帝沒辦法了,受著。

後來白居易因為上書要求徹查裴度遭人暗殺一事得罪了權貴,然後就因為一個不能算事罪名的罪名被貶為江州司馬。這件事把白居易搞自閉了,開始嚮往佛道。

雖說他活了老大歲數得了善終,但是活的好累。

在唐朝當有名的大詩人太苦了,名和利都是後世給的,活著的時候哪有那麼多風光,還不如當個平平無奇有錢人。


好好讀書司徒兔


當然願意。因為在那個時代,文人也好官宦也好,都是很看重詩文的,做官的也都是經過仕途考取的,而考取功名最看重的就是詩文。

從天子到庶人,無不推崇。試想在那樣的環境下,誰不想在詩文這方園地嶄露頭角?投人所好也好,自娛自樂也好,總之,詩文水平的高低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徵。學而優則仕,很大程度上指的詩文水平。而且我本人也非常喜歡詩詞,所以我肯定會很樂意成為詩人的。


鴻雁讀書感悟


假如我生活在唐朝,我當然願意成為一個大名鼎鼎的詩人。

就像這個時代的明星一樣,名人總是會有光環加身,走到哪裡都是太陽一樣耀眼奪目。古代有一句成語叫“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是因為當時很多人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以至紙張一時供不應求,由於缺貨導致價格上漲,這就是名人的效應。

如果能夠成為一個大名鼎鼎的詩人,誰又願意做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渾渾噩噩的度過一輩子呢。青史留名的機會每個時代都有,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詩人需要具備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修養、才華、審美、認知,以及對世間人情的感受,想要把內心的感受躍然於紙上,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輕易做到,這也是古代詩人很多,但是千古留名的詩人缺很少的原因。

如果我生活在唐朝,經歷朝代的盛世,體會人間的歡樂和祥和,相對於成為一名詩人,做一名普通人也是很安逸舒適的。詩人有詩人的煩惱憂愁,也有更多世俗的眼光聚焦在身上,一言一行都需要倍加小心,一首詩給不同的人去品,感受和體會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體會出美,有的人體會出惡,詩人往往也並不是隨心所欲,想表達什麼就能夠表達的。

假如我生活在唐朝,我願意做一個大名鼎鼎的詩人,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並不是完美順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