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培養過硬“筆桿子”的有效方法

培養過硬“筆桿子”的有效方法

“筆桿子”是指對會寫材料人員的戲稱。古人稱之為“司筆札”,現代人叫“文秘”,或稱“文人”但我們通常說的“筆桿子”是指會寫公文和會寫材料的同志。主要包括:會起草公用文書,會寫經驗材料、講話材料、總結材料,會寫調研報告,會寫新聞、通訊之類。在機關工作的同志就要達到這個標準.只有具備了這些,寫出來的東西像樣且被認可,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筆桿子”。

“筆桿子”不是天生的,是在實踐中培養出來的.培養過硬的“筆桿子”是提高領導水平、執行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各級機關應盡的一份責任. 同志說過:槍桿子,筆桿子,奪取政權靠這兩杆子,鞏固政權也要靠這兩杆子。從這個意義上說,“筆桿子”絕對是一項光榮而神聖的職業。

培養過硬的“筆桿子”有多種途徑,可以辦培訓班、送學校培養,也可以通過自學交流成材.但筆者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培養,這樣工作學習兩不誤,很容易培養成功.具體應把握以下幾點:

培養過硬“筆桿子”的有效方法

一要經常切磋。“筆桿子”是為領導捉筆用的,也是為領導為群眾服務的.領導要把“筆桿子”當成朋友一樣對待,經常在一起切磋技藝,言傳身教,正確培養。不要把他們當作“只會寫個稿子”的“槍手 ”來看待,要發揮他們的寫作專長,經常給他們出一些願意寫的題目讓他們練筆。開發他們的智力,使出他們的思想,用出他們的文才,以幫助領導出謀略、出政策、出方案、出辦法。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謀劃作用,為領導服務,為決策服務,為我們所做的工作服務。有一年,我的一位同事從基層調進機關工作,當時他根本就不會寫大的材料,由於我在機關幹了十幾年,或多或少有些經驗,於是他來找我請教。我就對他說,先不要著急寫什麼大材料,先看看別人是怎樣寫的,照葫蘆畫瓢試試,如果畫好了就算你成功了。以後,再抄寫別人寫好的材料(工作總結、經驗材料、調查報告、講話稿等),抄完了再來跟我談感受、談感想,他照我說的做了,並且是認真做的,效果很好。之後,他就挑頭。單幹,寫每一篇材料都善於較真,很有長進,有五篇論文得以發表或被上級簡報採用.功夫不負有心人,沒出半年他就成了領導的“搶手貨”,一年以後,他被調進了軍政治部青年處當了幹事,進步更快。

二要經常歷練。培養“筆桿子”不能鞭打快牛,要用心培養.有的領導光顧用人,不注重培養,一味強調“筆桿子”自我努力,致使“筆桿子”光“輸血”不“造血”,三年五,年之後江郎才盡。培養“筆桿子”一定要有發展的、長遠的眼光,不能迷信學歷和出身,總希望挑選出能直接撰寫大材料的獨當一面的高學歷人才,而把個別文字功底紮實、真正愛好寫作但學歷較低的人拒之門外.要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人盡其才。我有個同事,只有中專學歷,還是學醫的,可是他寫材料卻是把好手.下基層搞調研,撰寫調研報告是精明的好手,調查上來的材料到了他手裡很快就編寫出了路子,觀點、結構、結論如何編制出口即是,必要時相互商量一番就基本成型了。然後,他把需要添加的例子插進去就成了一篇像樣的調研報告。這樣的“筆桿子”當然是領導喜歡的人物.問他是怎樣修煉的,他說就是在實踐中練就的。關鍵是平時要經常練習,注重在實際中磨練。經常寫、經常練,就會不斷提高。再有學問的人不寫不練,時間久了也不會寫了,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

三要經常指導。

指導,就是指方向、出路子、教方法.如果方向不對頭,僅在個別字句上修改,那是捨本逐末。一些領導雖然也重視文字材料,但對如何有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意圖和寫好材料的方法技巧說的不到位.對下交待寫作任務,只說寫個材料,要多少字,什麼時候交稿,卻不出思想,不談結構,不提方法;審閱呈送材料,只說“立意不新”、“材料平淡”、“質量不高,再琢磨琢磨”,究竟不好的原因在哪,怎樣修改,都提不出具體的意見,讓執筆者無所適從;還有的更讓人頭疼,“明天要開會,今告知要寫個材料(講話稿子)”,“筆桿子”就得緊忙活。殊不知,領導講話稿是領導能力的一個很重要方面的體現,用“自己的”話闡明形勢,說明情況,講清道理,談透措施,是對領導者的基本要求.領導應向執筆者交待清楚,講什麼,講多少,講到啥程度,逐一道明.這樣做,既體現了領導的思想水平和文字水平,也有利於培養“筆桿子”向領導學、跟領導幹.心知肚明,心甘情願,就會傾心寫作。看過《跟毛澤東學寫作》那本書的同志都知道,跟領導學寫作是何等的愉快!

培養過硬“筆桿子”的有效方法

四要經常幫帶。這裡指在培養“筆桿子”的過程中,作為領導者要注重搞好傳幫帶。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效果就快。我現在已到了不惑之年,回想起當年(20世紀80年代)學習寫作的情景,深有感觸。那時對我幫助最大的是軍組織處長,白天他讓我們年輕人到下屬單位調查瞭解情況,安排細緻周到,晚上回來寫材料,寫好後,交給他審閱。他從標點符號到文字一一修改,並且講明為什麼這樣改,為什麼這樣用標點,為什麼要把散文改為詩句等等。那時,我二十多歲,根本就不會寫大的材料,是處長手把手教會的.如果沒有老領導的傳幫帶,哪有我們的今天。越到晚年,越覺得這種情義珍貴。人的一生,能遇到幾位良師、益友的指點,實為幸事。有一次,他把我叫到辦公室,討論一個《關於培訓基層思想骨幹工作的意見》的起草問題,這個《意見》最初是剛來的一位大學生寫的,他把原稿給了我,讓我談談假若讓我寫這個《意見》該如何寫。原稿的“指導思想”只寫了15個字:“人往基層走,水往基層流,錢往基層花”,當時我一看就覺得不對頭,顯然他不懂《意見》起草的基本要領,結果這15個字成了機關行文中的笑話.如果能提前請教—下領導,求得指點,恐怕就不會出現上述笑話。所以說,主動請領導幫帶非常重要,這一過程既是領導展示思想觀點的過程,也是自己學做事、做學問,乃至做人的過程。

五要經常示範。領導的興趣愛好、行為舉止,無不對部屬產生影響.領導在寫作方面多用些精力,把自己的示範演變為“感染力”,久而久之,身邊的工作人員就會受到感染,熱愛“寫作”。下達任務時,召集相關人員集思廣益,切磋寫作技法,激發寫作靈感,相互碰撞思想“火花”,思路開闊了,主題選好了,寫起來自然順暢,很容易與領導思維“接軌”。領導在工作之餘,調查之後,若能勤於動筆,則善莫大焉。不但能帶動身邊工作人員勤奮寫作,而且還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理論水平。成稿後,領導能夠親自把關,親自動手修改,認真推敲,這樣會逐步形成“自己不馬虎,下級不搪塞”的嚴謹文風.原來和我在一起工作的一位處長,就是這樣的人,他下基層,出差在外,總是一邊調查一邊思索,遇到有用的事情就用心記下來,並迅速構思寫作,寫了就寄送報社、雜誌社,最快的稿子還沒等他回來就已經刊用。多少年來他養成了這樣的寫作習慣,調查得來的材料,只要他感興趣就有靈感產生,然後馬上進行構思寫作,寫好之後修改幾遍,感到沒有問題就發送有關部門。每年他總有幾十篇文稿被各級報刊或內部簡報採用。他的模範行為給周圍的同志帶來很大的影響,都說跟這位處長學到了“真經”。


六要經常鼓勵。就是激發和勉勵,也就是運用心理的、精神的、物質的手段激發“筆桿子”的寫作興趣.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領導者一聲問候、一句鼓勵,常令下級肝腦塗地,終身受益。有意無意地潑涼水、說怪話,容易使“筆桿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產生“費力不討好”的失落感和“與其辛苦不如改行”的厭煩心理.再就是要除去求全責備之偏見,論資排輩之陋習,嫉賢妒能之狹隘,親疏遠近之私心,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讓“筆桿子”在單位安心,工作順心,生活舒心。只有這樣,才能拴住“筆桿子”。我曾遇到一位領導,他很少批評“筆桿子”,對“筆桿子”多是鼓勵.有一次,我在起草一個報告時被他看;他就拿起來看,看得非常認真,並幫我修改初稿。看著、看著,他說,寫的不錯啊,很有長進。然後他就對我寫的“初稿”進行修改,包括標點符號、詞句、舉例,都一一進行修改,最後,加上一句:“我對你寫的個別地方進行了修改,不妥的地方你再斟酌.剩下的部分你自己修改為好,一定要確保質量.”領導這樣對待我、信任我,我一定要把文稿修改好。於是,我對全文全面、認真、反覆修改了幾遍,最終寫好了這篇報告,領導看了很滿意。因此,作為“筆桿子”,一定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多向領導請教,多向經驗豐富的同志學習,多讓同事批評指正,勤奮寫作,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對常用的文稿要多寫、多練、多改、善積、善思、善析,才能在反覆磨礪中鍛鍊成才。作為“筆桿子”,要學會適應不同領導的思維方式和領導方法.無論單位的領導怎樣更替變化,“筆桿子”都要始終堅守陣地,摸準領導的思維方式和寫作風格,以儘快適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