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吃碘鹽會“吃”出甲狀腺癌嗎?

碘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與甲狀腺功能密切相關,碘“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導致甲狀腺疾病。

正常情況下,我們全身含碘總量約為20~50毫克,平均為30毫克,其中甲狀腺內含8~10毫克。通常我們每天吃的碘量為100~200微克,其中1/3進入甲狀腺。每天攝入碘的量一旦低於50微克,就無法保證甲狀腺激素正常合成。

吃碘鹽會“吃”出甲狀腺癌嗎?

早年間,許多地區的居民因為飲食缺碘而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流行。國家出臺了“碘鹽”政策,使“大脖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年來,甲狀腺癌越來越多,於是有人懷疑“是不是碘鹽吃多了?還要不要繼續吃碘鹽?”下面就來分析一下。

吃碘鹽會“吃出”甲狀腺癌嗎?

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碘攝入與甲狀腺癌發生有關。

有人懷疑甲狀腺癌發病與碘鹽相關,主要基於二者在時間上的同步性:近30年間,我國推行食鹽加碘,同期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但這顯然不足以建立兩者的因果關係。

同時,這也是超聲等診斷技術不斷髮展、居民體檢日趨普及的30年,越來越多的甲狀腺癌被早期發現,可能是發病率數據增大的一個主要原因。

事實上,放眼全球,無論是否推薦食鹽加碘的國家,近幾十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都在上升。總體上,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食鹽加碘是導致甲狀腺癌的直接原因,關於兩者的確切關係,還有待於更多的研究。

吃碘鹽會“吃”出甲狀腺癌嗎?

碘鹽還要不要吃?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碘攝入不足時,甲狀腺激素就合成不足,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髮育和智力。因此,盲目“低碘飲食”不可取。

我國大部分地區缺碘比較嚴重,如果居住在缺碘地區,通過碘鹽和適量多吃些海產品來補充,是必要的。

如果居住在沿海地區,飲食中已經富含海產品,碘鹽可以適量少吃,也就是注意低碘飲食,少吃海帶、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居民雖然住在沿海地區,但並不常吃富碘食物,他們也需要從碘鹽裡補充足夠的碘。

還有一些地區地下水中碘水平較高(超過150微克/升)。這些地區的居民應食用未加碘的食鹽。但如果改水,使碘含量下降,還是要食用碘鹽。

總體而言,中國大城市居民普遍不缺碘,但碘略多一點也不影響健康,所以只要醫生沒有明確建議您低碘飲食,就不需要糾結於“碘”,平衡飲食、放鬆心情、勞逸結合對預防甲狀腺癌更有益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