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_論忠孝

今天,在知乎上,有人邀請我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有人說:'不信佛都行,一定要愛父母',告誡他人不要盲信,這樣說有道理嗎?"。


這陣子有點忙,很少寫文章了。

正好借題發揮一下,針對這個話題,寫一點自己的所思所想。

除了嘗試著回答“信佛”和“愛父母”這個問題。

也順便擴展一下,

嘗試著談一談儒家所強調的“忠孝”這個話題。

想到哪,寫到哪。

拋磚引玉,以饗有緣。


首先,

“信佛”和“愛父母”,

這是兩碼事,不是一回事。


兩者之間,

沒有邏輯關係,

沒有直接關係,

沒有必然關係。


信佛,

不是基於無知盲從、偶像崇拜的迷信

不是基於求神拜佛、升官發財的貪信

而是基於善法欲、尊師重道之上的誠敬之信

而是基於正知正見、實修實證、心開悟解之後的正信


信佛,

是為了追求真理,是為了尋求解脫

不是為了滿足貪慾,不是為了心理安慰


愛父母,

是人倫道德,

但和追求真理無關。


這份愛,

是基於天性之愛

是源於感恩之愛


這份愛,

應該是自然的流露自發的表現

不是對於子女單方面的道德規範

而是源於父母子女雙方相互的因果


有人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

這是屁話。


君不見:

饑荒年代,易子而食。

新聞中,虐待、強姦親生子女的報道,也屢見不鮮。

當然,這些案例,畢竟是少數。

非常時期,非常奇葩。

為人父母者,絕大部分,不至於此。

但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父母,

豈是聖賢?豈能無過?

所以,

天下怎會沒有“不是的父母”?


古語有云: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這是更大的屁話。


歷史上的昏君暴君,數不勝數。

如果真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那麼,

文武之道,

孔子,如何得以“與聞之”?

孔子,如何“夢見周公”呢?


至於: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

“要子亡”的“父”,還配為人“父”嗎?

禽獸尚且不如呀!

當然,大義滅親者除外。


愛,是相互的。

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孝慈,也是相互的。

父慈子孝。

因為父慈,

所以子孝。


忠禮,也是相互的。

因為,君使臣以禮。

所以,臣事君以忠。


故孟子曰: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的意思,不是說:

君永遠是君,臣永遠是臣,父永遠是父,子永遠是子。

下屬要無條件地服從領導,子女要無條件地服從父母。


孔子是在說:

做領導的,要有領導的樣子:愛護下屬,禮賢下士,身先士卒。

做下屬的,才會盡下屬的本分:尊重領導,愛崗敬業,鞠躬盡瘁。

做父母的,要有父母的樣子:父慈母愛,通情達理,言行一致,以身作則。

做子女的,才會孝順,才會懂事,才會依教奉行,才會健康成長。


否則,若是: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那結果,一定是:

上樑不正,下樑歪。

國家昏亂,無忠臣。

六親不和,無孝慈。


所以,

孔子,不是在跟你講:愚忠愚孝

孔子,是在跟你講因果如是因如是果

孔子不是在跟你講:階級固化

孔子是在跟你講做人做事的本分各司其職各守其分


所以,

無論是信佛,還是愛父母,或是談忠孝。

正見,永遠是第一位。


先得搞清楚:

什麼是信?什麼是愛?什麼是忠?什麼是孝?

為何信?為何愛?為何忠?為何孝?

如何信?如何愛?如何忠?如何孝?

然後,

再去信,再去愛,再去忠,再去孝。

如此,

方能有正信,方能有真愛。

方能有盡忠,方能有大孝。


否則,

永遠只能是:

盲目的信糊塗的愛,愚忠愚孝。


古往今來,

有許許多多的人,對於佛法,對於儒家,

存在著許多誤解,

以及由於誤解而帶來的偏見和成見。

而這些誤解,

大都源於無知的無心,以及有心的曲解


斷章取義,三世佛冤。

道聽途說,聖人無語。


我有個夢想,

我希望,

接下來的有生之年,

能為儒家,為道家,為佛法,為傳統文化,

做一點正本清源的工作。

為往聖繼絕學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能做多少,算多少。


最後,我想說:

對於任何一個真心追求真理的人而言,

若想不盲從迷信,

以下6點,非常重要:

1: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2:求真精神、懷疑精神、批判性思維、獨立的思考、獨立的人格、自由的靈魂。

3:包容兼併的氣度,開放性的思維。

4:自我反省的覺悟,自我否定的勇氣,自我超越的慾望。

5:惟道是從,君子固窮的堅守。

6:人不知而不慍的胸懷——學會忍受,乃至享受寂寞。


走自己想走的路,

做自己想做的事,

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我想,這或許便是人生的意義吧!


是為志!

2020.2.25


-----------------------------

2020.2.26 補充更新:

有些朋友,似乎對於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有一點不以為然。

對此,我補充一點我個人的看法,不一定對,僅供參考。


對於孔子的歷史地位的評價,

《朱子語類》中有一句話,很有代表性: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此言或有溢美之嫌。

然而,

文化的作用,

正是在於把自然無序的“野”,

昇華為可依教奉行的“文”,

並去其“史”,

而得“文質彬彬”的“和”,

從而構建起一個安居樂業、和諧共處的人文社會。

這就是文化的作用:文化文化,以文化之。


孔子關於禮樂人倫的人文思想,

對於基於小國寡民世外桃源而言,或許確實沒什麼必要。

然而,對於基於分工合作文明社會而言,

特別是對於古之“大同世界”,今之“地球村”的人類社會而言,卻是不可或缺。


孔子的人文思想,禮樂人倫,就好像衣服一樣。

衣服的作用,不光是取暖。

炎炎夏季,酷暑難耐。

此時此刻,光著屁股,似乎無害、甚至有利於身心健康。

禽獸便從來不需要穿衣服,彼此之間,一直是“坦陳相待”。

然而,作為人類,

除了神經病,除了裸奔愛好者,除了行為藝術家,

正常人,誰會光著屁股去逛街呢?


確實,沒有孔子,地球照樣轉,歷史照樣前進。

然而,這樣的地球,這樣的歷史,

或許會少了一點味道。

就好像,炒出來的菜,色香俱全,

但沒放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