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考博不是全國統一呢?

估計很難了

高考是全國統一的,從考試到錄取工作都是全國統一的,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初試也是全國統一的,複試則是全國各個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自行舉行的。但是博士研究生的入學考試,不管是初試還是複試都不是全國統一的,而是由各個招生單位自行舉辦。因此,在考博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個考生甚至可以同時報考數個學校。

考博為什麼不能像高考和考研一樣做到全國統一呢?這當然與考博的性質以及博士生的培養有很大關係。

高考在得知分數後進行志願選填,一般至少可以報三個學校,多的可以報八個學校,然後按照從高分到低分進行錄取。因為考試是統一的,所以當然可以統一安排。碩士研究生考試大致如此。但是博士研究生因為考生不僅考學校、專業,其中還涉及導師的問題,所以不好進行全國統一安排。一般考試在考博之前要事先聯繫其報考的博士生導師,需要詢問有沒有招生名額。有的老師因為需要接收本校的碩士轉博士的同學,因而不會對外招生。但是這些在考試公告裡面是看不到的。

所以,考博在很大程度上是考生與博士生導師之間的雙向選擇,這一點學校無法進行統一安排,除了劃定最低分數線和進行全校或者全院範圍內的名額分配與調劑外,學校一般不會干涉具體的招生環節。如果舉行全國統一考試的話,博士生導師的作用勢必會下降。

因而,考博不會進行全國統一考試,不過為了限制生源的多元選擇,現在許多高校在考博的時候會將時間安排在同一天。


青年史學家

一般來說,考博的確不是全國統一考試。除了醫學方面,其他學科都不是全國統一考試。博士生實行考試與推薦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法。科目一般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課、外國語和業務課。除筆試、口試外,招生單位還可以舉行其他必要的測試。考試日期由各級招生單位自行確定。其中醫學方面由全國統一命題。博士是對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的稱呼,同樣也可用來稱呼已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在國外特指獲得過博士學位的人,中國則把博士生也稱為某某博士。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三級學位中,博士學位是最高的一級。

現在的考博,一般都是各個學校自己定時間,自己命題,具體到各個學校研究生院網頁上找,不過從2009年開始,北大清華南開等等幾個學校的考試時間安排在一天,這樣也沒法同時報這幾個學校了。你可以上各學校的官網去查查你心儀的專業和導師,然後把報名材料準備好,先網上報名,然後郵寄材料等,具體流程學校網頁上都有,同時,找到導師的聯繫方式,給老師發個郵件,詢問其是否有意向接受你的考博,如果能見他更好,如果不能也沒關係。這些做完了,就等著考試吧。

目前,讀博士分三種情形

1 保送——直博,1+4碩博貫通,2+3碩博貫通(我也不知道碩博貫通跟碩博連讀有啥區別,不過我們學校的尿性,碩博貫通時,碩士發的文章不算博士畢業要求……mmp的)

2 申請考核——分兩種,一種是5大之類,只考外語的;也有像華科之類,純粹為了篩人,筆試照考(比如光電學院)

3 統一招考——學歷沒問題,有推薦信就可以考試,通過初試,複試就可以入學的那種(西北某電,華中某科,哈爾濱某工業,上海某+1s都是這種形式,現在不知道啥情況)。

準備過程如下:

一 聯繫導師

舉幾個例子

1 碩士S,報考某985計算機系,考前沒有聯繫導師,英語過線,專業課掛掉。

2 碩士W,考報某985物理系,跨專業。之前聯繫過導師,複試前老師跟他說,我們會問你碩士本專業的問題,ppt按照本專業準備就好,結果現在準備畢業。

3 某同學A,報考東北某C9高校,考前沒聯繫導師,初試過後,導師跟他說:名額已經滿了。

4 某同學B,報考某211(本科學校),考前聯繫導師(本科時關係不錯),導師說過線就行,考題的話問某老師要就可以,英語過線就OK。

5 某同學C,報考華中某985高校,考前聯繫導師,導師說今年兩個報考他的,所以沒問題(每人每年最多3個博士),後來初試專業課一門60,一門61……不過線是50。

6 某同學D,報考華中某985高校,考前沒有聯繫導師,申請考核制,初試只有一門外語(聯繫上下文分析是哪所學校),結果外語成績80+,初試被刷。

綜上:考前一定聯繫導師,而且是深入研究,不能導師只回復“歡迎報考”,有機會一定面談X3(重要的話說三次)。在考博前一年的8月-10月期間聯繫導師,去學校的官網找你想考的博導的聯繫方式,主要是電子郵箱,在不熟且沒有介紹人的情況下不建議打電話或登門拜訪,很多博導都是比較忙的,打電話會打擾到,還是email比較友善一點。根據導師的回覆來決定要不要考,如果沒有回覆就基本不要考慮了。專業課的話,在得到導師回覆的情況下,可以問問導師有沒有參考書,有的導師會提供一些,也有的說沒有參考書的,那麼可以瞭解一下導師的師承關係。

二 準備初試

1 專業課:之前6個例子得到的信息,除了top2的學校,其他學校初試,專業課難度基本是[教材例題, 課後習題],而且重複性還比較大。

2 英語:各個學校差別特別大,所以一定要做真題!

以下是幾位同學的血淚史,有血有淚有X:

B:某211考試,英語統考的翻譯中竟然會出現通信類學科的專有名詞這你敢信?

A:東北某C9英語考試翻譯兩張半A4紙寫不完,大多數人都沒有寫完題目這你敢信?

某學妹:中科院英語統考平均一篇閱讀給你8分鐘你敢信?

C:上述華中某985英語每篇閱讀大約大約30分鐘但是你就是做不完你敢信?——英語線45分

某人初試的時候,報名120人,真正到場考試的,上午60多人,下午40多人,最終進複試的28個人,錄取26個……其中2個是自動放棄的。因此如果真想報考,一定去考試,一定考完。

一般人文社科、經濟金融管理、藝術類等專業的考博,考三門,一門外語,兩門專業課。

北京地區,也可能是全國,考博英語難度最大的幾所院校主要為以下幾所:

中科院、社科院、中共中央黨校、北大(北大改革前難度更大,改革後難度有所降低,但依然不小)

可能許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說法:考博,英語過了就行。

這個說法,有那麼一點點道理,但我並不認同~這個說法,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在你的專業水平得達到一定高度,能讓導師認可,且專業課能拿高分的情況下,英語功底又比較孱弱,那麼,好好抓抓英語,自然考上的把握就比較大。

而如果你本身專業水平一般般,甚至基礎薄弱,就會英語,那你考上的概率能有多大呢?論英語功底,其他專業的考生,誰的英語底子能好過本碩都是英語專業的考生呢?那麼,是不是英語專業課的考生無論考哪個學校什麼專業都能穩贏呢?

從大部分院校,往年考生的成績來看,外語方面,拉開的分差較小,專業課分差相對較大,所以呢,最後決定你能否進入複試,乃至最終能否被錄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你的專業課成績。導師更看重的,也是你的專業能力,專業能力如何體現?自然是從初試的成績和麵試表現中體現。

學好英語,抓好專業課。專業課方面,如果有指定的參考書目,那麼就以指定參考書目為主,除此之外呢,多找一些本領域的專著和論文,最好是本校及報考導師的文章,對於報考導師的主要研究領域、論著、近期課題,以及導師在本領域一些有爭議問題上面的看法等這些一定要了解。如果有資源和渠道能聯繫到本校本專業的在讀博士,自然最好,相信沒有人能比他們更瞭解導師和本校本專業的考博了。

三 研究計劃

這個東西怎麼說呢?很虛,因為進了課題組你是跟著老闆幹活,所以你的研究計劃怎麼說呢……所以最好是考前問問老師以後要搞什麼課題,或者可能搞什麼課題,然後寫篇綜述性文章就可以了——當年一個工科生幫老婆寫了10多頁的研究計劃,她是文科的。

如果不經過老師,就把自己碩士論文中的展望隨便寫寫就好,個人覺得不是特別重要,至少沒有碩士發篇paper重要。

四 複試&調劑

走到這一步如果提前聯繫導師就沒問題了,如果像同學A一樣那就自認倒黴了。。。

初試過了什麼的找導師面談這種事情就不用我說了,至於帶東西,帶點兒特產就好。

重點是調劑。

中科院系統可以院所之間調劑,高校只能校內調劑。

我們學校調劑的話是雙過線才可以,也就是說你的初試成績至少要超過第一志願的初試線,也要超過調劑學院的最低線。

這時候一般是去學校網站上查,很多交叉學科都會有調劑位置;或者直接找你當時報考的導師,他們都會給你推薦的——畢竟博士這麼便宜(免費)的勞動力(奴隸),對導師來說多多益善嘛。

五 調檔

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有的學校最遲可以開學把檔案帶過去換通知書直接入學,有的就不清楚了。

非應屆考生,如果已經工作了,需要檔案所在單位簽字同意。有些學校是在考前要簽字,有些學校是在考後要簽字。對於想辭掉工作脫產讀博的考生,如果不想孤注一擲,是不想在錄取之前跟單位攤牌的,如果恰好你的單位也是你的檔案所在地(國企,事業單位等),那麼直接跟學院或者學校招生辦老師說“這個東西缺”,有的學校會等你,比如我們學校——拿通知書的時候才知道好多考博的同志在報考時資料時不全的,這種情況我們學校可以先考,考完了如果錄取,可以再補,補完了給通知書。

綜上所述,考博雖然不是全國統一命題,但各個學校的命題和考試流程都是相當規範和靈活的,我們只要按步驟一步步走就可以了,沒有考不上的博士,加油!


明日榮光之信

我想從某一點來說明,考研時分的方向還沒有那麼細緻,諸如我們歷史而言,大的方向是中國近代史,古代史,世界史古代史,近代史,考古學等等,到博士,方向越來越細緻化,各個學校的歷史也有自己的特色所在,研究方向也更加細緻化。統一命題真的無從真正選拔人才,且各個學校不同,出卷水平難度也不同,試卷題目也不一樣。

而且即使就碩士而言,也已經出現34還是36所學校自主命題的情況。也許就可以用特色來概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