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看看袁绍和曹操对邺城的攻取和经营

邺城,是东汉末年魏郡的治所,这座城池人口昌盛,经济繁荣,是河北的中心,其地理位置优越,

北临漳河,南有淇水,中有洹水,除此之外还有一座太行山作为他的天然屏障。这座城最早由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建造。

《水经注》:本齐桓公所置也,故《管子》曰:筑五鹿、中牟、邺,以卫诸夏也。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邺城的最初的作用是为了保护华夏民族,防止异族的侵略。

看看袁绍和曹操对邺城的攻取和经营

邺城地理位置


而邺城所在的魏郡由汉高祖刘邦设立,到了汉顺帝时期,一郡的人口有六十九万五千六百六。

《后汉书·郡国志》:魏郡高帝置。雒阳东北七百里。十五城,户十二万九千三百一十,口六十九万五千六百六。

人口虽然没有像汝南郡或者南阳郡那么多,但也是一个繁荣的地区。

到了东汉末年,我们都知道冀州是黄巾之乱的爆发区,其中黄巾军的首领张角、张宝和张梁三兄弟全是位于冀州,而钜鹿郡更是黄巾军的总部。因此,魏郡也是遭受不小的破坏。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我找了一下在汉灵帝时期一直到袁绍夺取河北四州之间的担任冀州刺史和冀州牧的人物:羊陟、李邵(熹平元年左右)、巫捷、刘焉(中平元年之前)、公孙度、皇甫嵩(中平元年)、王芬、贾琮(中平四年到中平六年)、韩馥、袁绍。

其中,羊陟与李邵的先后与具体时间不清楚,巫捷、刘焉、公孙度的先后和具体时间也不清楚。但是大致的顺序就是如此,而且从正常来说,刺史的在任时间一般只有3年,因此中间还缺少其他任冀州刺史的人员。

接下来,我们看袁绍夺得冀州后对邺城的经营。

袁绍夺冀州

袁绍最初是渤海太守,关于袁绍夺取冀州的起因,在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中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韩馥与公孙瓒交战,战败,使得公孙瓒的军队得以进入冀州,公孙瓒的军队以讨董的名号想要夺取冀州。这个时候,当时袁绍的幕僚荀谌和高干前来游说韩馥,让他将冀州让与袁绍以阻挡公孙瓒。

《三国志·袁绍传》:后馥军安平,为公孙瓒所败。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

其二,是当时袁绍军队多但是缺少粮草辎重,一直受到韩馥的接济,这个时候逢纪劝其夺取冀州,并且给袁绍一个计谋,利用公孙瓒来胁迫韩馥。

《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纪曰:"可与公孙瓒相闻,导使来南,击取冀州。公孙必至而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于此之际,可据其位。"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绍然之,益亲纪,即以书与瓚。瓚遂引兵而至,外托讨董卓,而阴谋袭馥。

根据《后汉书》的印证,很明显韩馥与公孙瓒的交战是由袁绍引起的,因此袁绍完全是依靠计谋夺取了冀州。

袁绍对邺城的经营

在袁绍刚夺取冀州的时候,与公孙瓒交战,可以说是倾巢而出,依靠鞠义的发挥大胜公孙瓒。但是与此同时,因为后方的空虚造成魏郡被太行山上的黑山军劫掠,并且被黑山军攻破邺城。

看看袁绍和曹操对邺城的攻取和经营


《三国志·袁绍传》:绍既破瓒,引军南到薄落津,方与宾客诸将共会,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共覆邺城,遂杀太守栗成。贼十余部,觽数万人,聚会邺中。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三月上已,大会宾徒于薄落津。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干毒等数万人共覆鄴城,杀郡守。

由此可见,因为这次被黑山军攻破邺城,造成邺城前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这也是后来袁绍与黑山军的关系达到一个不死不休的地步的原因。

因为公孙瓒的败退,而袁绍自己也是元气大伤,不得不休养生息。为此为了更好的经营邺城,他特地做了几件事:

第一, 清剿黑山军。

袁绍一回来就消灭了众多的黑山军首领,其中包括于毒、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招降陶升。可以说黑山军自此之后元气大伤,除了一个张燕部外,其他基本都被袁绍消灭。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遂与黑山贼张燕及四营屠各、雁门乌桓战于常山。燕精兵数万,骑数千匹,连战十余日,燕兵死伤虽多,绍军亦疲,遂各退。

第二, 休养生息。

邺城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底子犹在,经过袁绍的一番治理,很快又成为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而这座城就是作为袁绍势力的中心,政令全部由此发出。同时期部下的家族全部汇集在邺城,更是加快了邺城的发展。而自己也是被封为邺侯。

而经过几年的经营,袁绍最终在建安四年,全取河北四州。当时袁绍想要挑选精兵十万,其中骑兵一万攻打曹操,但是后来没有行动。而且这根本不是袁绍的全部实力,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出,经过休养生息后,冀州的战争潜力有多大。再加上后来坐拥河北四州,更是如此。

曹操对邺城的攻取

虽然袁绍的实力强悍,但是在官渡之战还是败于了曹操。但是袁绍仍旧可以退守河北之地。虽然当时曹操乘胜追击,一部分的郡县多有降曹之人,但是随着曹操军队的退去,袁绍还是很快就是将这些郡县全部收复。

看看袁绍和曹操对邺城的攻取和经营


建安七年,袁绍去世。袁绍势力瞬间分崩离析,冀州、并州、幽州被袁绍三子袁尚继承,长子袁谭控制着青州。但就是这样,曹操也没有能力立马荡平残袁势力。

因为袁家儿子的手足相残,在建安九年,曹操进军邺城,当时邺城由审配防守。为了攻破邺城,曹操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先是筑土山、地道以攻邺城,但是没有效果,后来作围爎,决漳水灌城,花了两个月时间,还是没能攻下。一直到八月,审配的侄子审荣开城投降,才得以攻破邺城。曹操攻打邺城从三月开始一直到八月,其中还用地道、土山、水攻各个方法都不得入,要不是有人背叛,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由此可见,邺城的坚固。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以其兄子荣为东门校尉,荣夜开门内操兵,配拒战城中,生获配。

因此,从官渡之战后,曹操对邺城的攻打算起,曹操共花费了四年的时间才得以进入袁绍经营许久的邺城。

曹操对邺城的经营

曹操夺取河北的中心——邺城后,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经营,同时也渐渐成为后来曹操封地的都城,而且曹操的政治中心也由许昌向邺城转移。

曹操夺取邺城后做了很多事情:

第一, 休养生息。

在夺取邺城后,曹操下达一条命令,就是免除河北之地的百姓一年的赋税。

《三国志·武帝纪》: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

建安十一年,曹操主持开挖了平虏渠、泉州渠。建安十八年,曹操又挖了利漕渠。

《水经注》:汉献帝建安十八年,魏太祖凿渠引漳水,东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

《水经注》:魏武王又塌漳水,回流东注号天井堰。

兴修水利必然对于民生有着巨大的好处,这是农耕社会下,统治者必然要做的一件事。

第二, 曹操对邺城进行修复,同时增加了防御措施。

首先,曹操充分利用邺城周边的水资源修建了宽广的护城河;此外,还在西北建造了三台:铜雀台、冰井台和金虎台,也许很多人受到曹植的《铜雀台赋》的影响,认为曹操建造三台仅仅是为了享乐,其实不然。以曹操的节俭的性格,他不会无缘无故的建造这样的三台。

根据记载,这三台集堡垒、仓库、台榭于一身,具有巨大的军事防守价值。除此之外,在铜雀台刚建造完成的时候,邺城还发生了叛乱,王修赶往曹操处,而曹操当时处在铜雀台,他远远就看到王修,从这一点上看,这三台至少有瞭望敌情的作用。

看看袁绍和曹操对邺城的攻取和经营

邺城三台


因此,我认为曹操筑造三台并不仅仅是为了游乐,必然有着军事意义。

第三, 迁移部将家属和宗族。

我们都知道曹操早先遭到张绣的降而复叛,因此痛失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此后,曹操总结教训说:"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亦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矣。

"

由此可以知道,让降将或者部将保持忠诚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他们的人质,在后来的各朝各代中,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一个将领到边疆领军,一般都会把家庭安置在京城。

因此,曹操在对邺城经营的过程中,鼓励麾下将领将家族迁移至邺城。比如,梁习把吏兵的家属"前后送邺,凡数万口";李典"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后来被曹操嘉奖,迁破虏将军;臧霸"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

迁徙部将的家属来邺城,既可以保证部将们的忠诚,同时可以增加邺城的人口。

第四, 曹操在邺城建立魏宗庙陵寝。

看看袁绍和曹操对邺城的攻取和经营


建安十七年,汉献帝允许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同时增加魏郡的城池数量。

《三国志·武帝纪》: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廮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

这些都为后来曹操称公做准备。

建安十八年,天子派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封地为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共十郡,曹操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还建立魏宗庙社稷。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成为魏王。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正式下令把邺城附近的西门豹祠作为自己的葬地,同时允许有功之臣可以陪葬在此。

《三国志·武帝纪》: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頉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兼容。"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葬在高陵。

看看袁绍和曹操对邺城的攻取和经营

曹操墓所在


上述就是曹操对于邺城的经营措施。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曹操对于邺城的重视程度。

结语

由于邺城在军事上有攻守兼备而控制全局的作用,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具有发展经济

的优越条件等因素,袁绍将其作为遥控河北四州的中心。同样的,曹操也把它作为其武装割据政权的都城来经营,不仅使其成为其政权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成为宗庙和陵寝的所在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