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英语该不该被踢出主科,时间和历史也许会告诉你

本人不是搞教育的,不过教育是全民的事情,所以看到这幅图也想说两句,英语是否该退

出主科。首先观点明确一下——不应该。


英语该不该被踢出主科,时间和历史也许会告诉你


第一,当这个观点提出的时候,很多人赞扬。许多人将国粹思想带入了自己的主观情绪中

,认为学英语没用,是崇洋媚外。也不出国,在生活中无用,那反问一句,你现在说话也

不是文言文,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呢?

第二,对于国内现在的应试教育来说,一个科目不是主科,那么无论学校,家长还是学生

就会不重视,短期看不出效果,但长期就会让英语真正的远离大家。且不说出去旅游,会

点英文好歹能找到厕所,看懂一点基础的常识,会报警,不会如盲人一样去行走,中国在

强大,但知识的强大是最重要的,中国的文字很伟大,可惜目前还不是世界上的通用语言

,让别人觉得我们民族强盛,民族文明,民族先进的体现就是能融入世界,让世界了解咱

们,而不是如刘姥姥一样,让人看笑话。

第三,科技不允许。科技是需要交流的,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文献和技术都是英文。没见谁

拿文言文写代码的。不懂英文,就无法正确的,第一手的掌握最新的科技,或者医疗信息

,翻译的人总有学术方面的欠缺,总会错的翻译一些东西,如果学的人自己会,那么产生

错误的几率就会小很多。英语是工具,如一把长剑,怎么用,用的好坏,完全在用剑人的

手中,剑无错。

第四,中国古代之所以读书人少,很大程度是因为会认字读书的人少。而如今社会读书人

多,是因为文字的通俗和简化。目前的英语学习有些过于教条化,形式化。各种语法,不

但学生,让很多会英语的人都觉得不是正常在说话。学咱们汉语语法大家都觉得难,在咱

们的语言环境中,很多不认字的人都能侃侃而谈,相信没有几个英国人懂得所谓的语法,

一句话不必须主谓宾俱全。不晓得这么说话到国外会不会被人认为思维有问题。应该多口

语化,轻语法化。这样才能真正的让英语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进入庙堂。

也许提出这个建议的人的更多考虑,但是做事情和决定不要过于刻板,多采取中庸之道。

不要因为所谓的某些思想和情绪让我们的后代再次承受逝去的十年之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