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没想到,每个中国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吃瓜群众”

夏天的快乐其实很简单,有一句话可以轻松囊括,就是“空调Wi-Fi西瓜”。

小时候家住在县城里,水果专卖店那时候还是少见的,大多是家附近的杂货铺门前,摆着十几只超大的西瓜。桌面上的那只已经切开,红红的瓜瓤配以纯黑的西瓜籽,西瓜切开的部位留着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和瓜果混杂的清甜香。这种杂货铺的好处就是吃多少买多少,根据需要让老板切下一大片带回来,可以直接享用。

另一种买瓜的方式是去找县城里的大卡车,他们总是拉着一堆西瓜,简陋得连桌子都没有。卡车门边用粗糙的纸板手写的几个大字:西瓜5毛一斤。这里的老板是不切开卖的,想买就是论个称斤,价格会比在杂货铺更加实惠,瓜的质量而且更好。如果家里人多,这种买瓜方式很适宜。我家是吃不完的,所以很少选择这种方式。

童年的瓜大多和家人切片吃,等到稍大一点,吃西瓜的花样一下子多了起来。开始有商家引进榨汁机,无论什么水果通通榨汁,西瓜汁当然是夏季颇受欢迎的热卖款,一杯5块的高价虽然已经可以买下小半个西瓜,但大多数家长忍不住孩子强烈的哀求,总会买上一杯尝尝新鲜。

西瓜便宜,但西瓜汁利润丰厚,于是大街小巷开始做起了西瓜汁的生意。卖家一多,买家却不增,自然大家生意都不太好。但是中国人天生聪慧,脑子灵敏,有的商家就开始创新性的加入了冰块一起榨,“西瓜汁”有了进阶版,“西瓜冰”应运而生,谁先上市,谁家那个夏季的果汁生意必然最佳,便宜的自然是咱们这群小孩的肚子。

初中时手机的普及,让我吃瓜的方式有了新的转变。将“黑美人”沿中间一次性剖开,得到半个西瓜,直接拿钢勺挖着吃。不得不说,这种方式是我力荐的,导致有段时间我不爱吃那种切片的西瓜,总觉得没有get到吃瓜的灵魂。

高中时学业重,无论是切西瓜还是挖西瓜,都不太适合有着繁重课业的我。这时候,那群聪明的商家再次上线,将西瓜切块装盒,配上牙签,一口一个叉着吃,这种方式一度风靡我的高中生活。

现在,吃西瓜的方式仍旧在逐年创新,但是无论是加入酸奶的“水果捞”,还是加了甘梅粉的“水果盒”,都已经无法引起我的新奇和共鸣。现在吃西瓜,开始讲究返璞归真,最原始的切瓜方式,和最初最亲最近的一家人。

直到我去香港打疫苗,在麦兜的故乡-长洲岛上学会了一种有趣味的西瓜新吃法。先将西瓜切成雪糕的形状,然后放进冰箱冷冻室冻成冰棍,最终效果如下所示:

没想到,每个中国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吃瓜群众”

这样更好吃吗?不!更贵!

夏天就快要过去了,新闻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吃瓜大国。国人不仅吃掉了自家土地生产的所有西瓜,大部分还有赖于进口。所以,你和我,还有大家真的是“吃瓜群众”。在吃瓜这件事上,我会坚持一辈子,你也加入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