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爆竹鄰家初競響,正是交年節——小年詩詞

行廚煙散,剛入夜、炊餘寒徹。

爆竹鄰家初競響,正是交年節。

床腳燒燈,灰堆擊帚,五祀辰方接。

底需祈報,但教香水無缺。


不學致富陰家,刲羊供酒,叩禱紛煩熱。

餅豆一年慚一餞,言事憑君朝闕。

再拜尊前,非緣求媚,文字嗟薪積。

封塵莫笑,爨火每自清潔。

——【清】王貞儀《念奴嬌祀灶》

過了臘月二十三,距離春節就只剩下六、七天了,大年的氣氛更加熱烈,過年的準備工作更加迫切。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消除不祥的東西。

五祀,中國古代祭俗中所祭五種神祇,如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東漢蔡邕《獨斷》:“五祀之別名:法施於民則祀,以死勤事則祀,以勞定國則祀,能御大災則祀,能捍大患則祀。”

灶神又稱灶王爺,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中國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也有二十四一說),上天彙報,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間。是神話傳說中等級最低的地仙。

床腳燒燈,灰堆擊帚,都是地方民俗,而爨(cuàn )火就是灶膛裡的火。

爆竹鄰家初競響,正是交年節——小年詩詞

● 小年詩話

▉唐代

1、和旻上人傷果禪師【唐】楊炯(約650~約693)

淨業初中日,浮生大小年。無人本無我,非後亦非前。

簫鼓旁喧地,龍蛇直映天。法門摧棟宇,覺海破舟船。

書鎮秦王餉,經文宋國傳。聲華周百億,風烈被三千。

蕪沒青園寺,荒涼紫陌田。德音殊未遠,拱木已生煙。

【古代節日那些事兒】楊炯為什麼會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楊炯,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縣)人。十歲舉神童,待制弘文館。二十七歲應制舉,補校書郎。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館學士,遷太子詹事司直。恃才傲物,因譏刺朝士矯飾作風而遭人忌恨,武后時遭讒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後出為婺州盈川令,卒於官。

楊炯與王勃、駱賓王、盧照鄰齊名,稱“初唐四傑”。楊炯對自己的排名有微詞:“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意思是很慚愧排在盧照鄰前面,但是排在王勃後面深感不恥。

2、使東川·漢江上笛【唐】元稹(779~831)

小年為寫遊梁賦,最說漢江聞笛愁

今夜聽時在何處,月明西縣驛南樓。

3、送灶【唐】羅隱(833~909)

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

【古代小年那些事兒】古代小年祭灶,都有哪些祭品?

小年祭灶,別人家都是很多祭品,而自己只能用清湯寡水以及寫詩,抒發了憤懣不平之意。

4、觀項信水墨【唐】方幹(836~903)

險峭雖從筆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

倚雲孤檜知無朽,掛壁高泉似有聲。

轉扇驚波連岸動,回燈落日向山明。

小年師祖過今祖,異域應傳項信名

【古代小年那些事兒】方幹外號“方三拜”,哪些唐朝詩人還有外號?

方幹,字雄飛,號玄英,門人私諡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為人質野,喜凌侮。每見人設三拜,曰禮數有三,時人呼為“方三拜”。徐凝一見非常器重,傳授他詩律,唐憲宗元和三年舉進士。錢塘太守姚合看他相貌醜陋,還缺唇,看不起他。懿宗鹹通中期,隱居到會稽的鏡湖。

與方幹名字相近的,是元代有個詩人叫方回,而北宋詞人賀鑄的字也叫方回。

爆竹鄰家初競響,正是交年節——小年詩詞

▉北宋

1、縱筆三首(其三)【北宋】蘇軾(1037~1101)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斗酒定膰吾

【古代小年那些事兒】蘇軾在黃州、惠州、儋州留下了哪些名篇?

同樣是歲末生活窘迫,豪放派的蘇軾就樂觀了很多。雖然眼下困苦,米缸裡的米都沒有多少了,但明天鄰家小年祭灶的雞酒,一定會拿來與我同食的!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蘇軾由惠州(今廣東省)貶儋州(今廣東儋縣,轄境海南西部),時64歲,病魔纏身,食無肉,居無室,病無藥,出無友。歲末,作《縱筆三首》。

2、失調名【北宋】晁補之(1053~1110)

殘臘初雪霽,梅白飄香蕊

依前又還是,迎春時候,大家都備。

寵馬門神,酒酌酴酥,桃符盡書吉利。

五更催驅儺,爆竹起,虛耗都教退。

交年換新歲,長保身榮貴。

願與兒孫、盡老今生,神壽遐昌,年年共同守歲。

【古代小年那些事兒】古代過小年,怎麼備年貨?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乾乾淨淨過個好年,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鉅野)人,與黃庭堅、秦觀、張耒稱“蘇門四學士”。與張耒並稱“晁張”,散文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詞近蘇軾,有濃厚的歸隱思想。

3、醉眠【北宋】唐庚(1070~1120)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餘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

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

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

爆竹鄰家初競響,正是交年節——小年詩詞

▉南宋

1、獻壽【南宋】孫緯

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灶時

【古代小年那些事兒】古代祭灶有哪些故事?

小年祭灶是傳統習俗,過一天灶神要上天見玉帝,所以要好好恭送,求他上天多言好事。

2、冬夜讀書【南宋】陸游(1025~1110)

茂陵病後非平昔,瘦骨竛竮短髮疏。

紅燭悔從長夜飲,青燈喜對小年書

聖賢親見生非晚,忿欲俱空死有餘。

破屋頹垣君勿笑,更闌弦誦滿吾廬。

祭灶與鄰曲散福【南宋】陸游

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灶請比鄰

歲時風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

雪鬢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滿不羞貧。

問君此夕茅簷底,何似原頭樂社神?

【古代小年那些事兒】南宋時期,祭灶有哪些情景?

小年這一天,陸游將左右鄰居請來一起宴飲,賓主相坐,歡聲笑語。什麼時候都要敬老,不因為家貧就感到羞愧。現在我們雖然住的是茅草房子,但和那灶頭開心灶神何其相似呢?

北宋,小年叫“交年節”,意為立春前後、年節之交。南宋時,小年稱“小節夜”。

3、祭灶詞【南宋】范成大(1026~1093)

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古代小年那些事兒】詩人筆下的祭灶祈福,有哪些趣事?

小年祭灶習俗,在灶屋鍋臺牆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神龕兩側貼上對聯,上聯“上天奏好事”,下聯“下界保平安”或“回宮降吉祥”,橫額“一家之主”。人們把灶王爺恭奉為一家之主,這首詩詳細描寫了祭灶神食物豐富以及“男兒酌獻女兒避”等民間傳統。

4、水調歌頭·我有此客否【南宋】劉辰翁(1233~1297)

我有此客否,難作主人翁。

小年自不相似,偶與大年同

見說東廂諸少,正擁家君勝會,二八舞歌鐘。

亦欲得公重,公在畫堂中。


笑青蒿,真小草,倚長松。

典衣欲作湯餅,家釀愧瓶空。

公有潭州百斛,公有秫田二頃,賀客萬錢通。

小大不相似,但可似公聾。

5、小年【南宋】文天祥(1236~1283)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

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

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

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二十四日【南宋】文天祥

壯心負光嶽,病質落幽燕。

春節前三日,江鄉正小年

歲時如有水,風俗不同天。

家廟荒苔滑,誰人燒紙錢。

【古代小年那些事兒】你知道文天祥的故事嗎?

燕京,就是現在北京,文天祥兵敗被俘,被押送到這裡英勇就義。

節日的百感交集、對家鄉的思念、視死如歸的決心,在這兩首詩中一覽無餘。

爆竹鄰家初競響,正是交年節——小年詩詞

▉元明清

1、小年日,仍宿北山【元】範梈(1272~1330)

臘日才過又小年,那堪澤國雨連天

兒童把酒傳明燭,遠想慈親尚未眠。

2、舟次小年【明】李之世

晚泊清江思悄然,風沙石瀨咽涓涓。

客邊沽酒逢殘臘,雨裡迎春到小年

疏磬忽傳紅葉寺,荒村多住白蕪煙。

覺來旅況真無味,興盡思迴雪夜船。

3、交年節日有感(其二)【明】解縉(1369~1415)

時俗江南重小年,河湟此夜重悽然

抱衾冀作還家夢,想見嚴親尚未眠。

4、小年夜【明】吳與弼(1391~1469)

虛堂明燭小年時,子弄瑤琴父詠詩

會得心中無事旨,樂夫天命復奚疑。

小年夜絕句【明】吳與弼

煌煌銀燭照良宵,樂此昇平荷聖朝。

門戶恍思前甲子,肅然世澤感迢遙。

5、木蘭花慢∙送灶【清】查元鼎(1804~?)

酬君海外佑行廚,持慣長齋合笑吾。

晨夕餐從辛苦得,盆瓶禮不古今殊。

鞠躬此日朝天闕,屈指明年返帝都。

但祝東南兵燹靜,安排茶灶泛西湖。

【古代小年那些事兒】清代的祭灶有什麼習俗?

燹(xiǎn),野火。詩人用食物祭灶神,送他今日上天去朝見玉帝。因為在鴉片戰爭期間,所以希望灶神明年回來的時候,戰爭就已經停止了,這樣就可以在西湖上迎接灶神了。

6、換巢鸞鳳·乙巳送灶【清末】王闓運(1833~1916)

烹得黃羊,喜廚中酒熟,甑裡糕香

團圞無鏡,聽兒女、有家當。

五窮辭去去東洋,依然那時、鐙光燭光。

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養。

惆悵,休更想,要世識間,苦樂常相傍。

範釜常寒,梁炊不熟,他日歡情無量。

勘破流年似迴環,只愁霜鬢明朝長。

誰思量,紫姑神,如願酬餉。

【古代小年那些事兒】蒸黃羊、煮酒、蒸甑糕,是哪裡的習俗?

甑(zèng),古代炊具,底部有許多小孔,放在鬲(lì)上蒸食物。.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用的器皿。圞(luán),表示圓。詩人眼裡祭灶的時候,有黃羊、有酒、有年糕。說第七十次祭灶,就是七十歲。世間苦樂,早已隨流年看透。不由生出滄桑之感,只是感慨一年過去,又要再添霜鬢。

7、庚子送灶即事【民國】魯迅(1881~1936)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古代小年那些事兒】祭灶時,膠牙糖、黃羊是做什麼用的?

殺黃羊祭灶的風俗自漢代流傳下來。請灶君吃了膠牙糖,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人間的壞話。“瓣香”是佛教用語,即一炷香,點燃的一炷香表達心中的虔誠,可是這一炷香也要典當衣物才可以買回來,寫出了貧苦人家過小年時的窘迫,貧富分化的嚴重。

爆竹鄰家初競響,正是交年節——小年詩詞

● 小年知識

小年,由於各地風俗,日子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

南方大部分地區,民間傳統上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臘月二十三祭天大典,為“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因此北方多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年年祭灶神,可是灶神是誰?

淮南王劉安《淮南子·禮論訓》說:“炎帝作火,而死為灶。”

一說,灶神是祝融,顓頊的兒子,是火神,反應了原始人類對“火”的崇拜。

一說,灶神是黃帝。還有的說,灶神是一位老婦人,反映了母系社會的人神崇拜。

灶王爺和灶王奶奶又是誰?

民間傳說,有一男子張萬倉,因妻子郭丁香不生育而拋棄,另娶王海裳為妻。丁香自殺不成,被樵夫救下結為夫婦,並生了兒女。後來,張萬倉家道敗落沿街乞討。路過前妻門口,羞愧難當撞灶門而死。後人感念他尚有羞恥之心,就讓他看守灶門,演化為灶神老爺。

小年意味著年臨近,人們開始清掃家裡,置辦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新年有新氣象,小年的各種風俗,無不表達了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爆竹鄰家初競響,正是交年節——小年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