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讀王薌齋拳學談武功修煉:習武抓住根本,掌握武功修煉的大綱要領


讀王薌齋拳學談武功修煉:習武抓住根本,掌握武功修煉的大綱要領

  本人雖未習練意拳(大成拳),但是敬慕王薌齋先生,欣賞他的拳學思想,常讀他的文章,以幫助指導自己的武功修煉。最近又讀了他的《論拳套與方法》,其思想理論再次給予本人震撼般的觸動。

  上世紀三十年代,王薌齋先生就提出返樸歸真的拳學思想,反對拳套(指繁雜的套路表演和死招死式)。我國的武術運動呢,卻在建國以來幾十年的時間把武術套路表演發展到了頂峰,表演藝術的頂峰。套路多得數不勝數,某些專家教授們不以追求武功高深為榮,而以學練了多少套路,創編了多少套路為能。那些所謂高難度的動作,只追求譁眾取寵,已脫離武術的攻防特性,也不具健身養身價值,甚至傷氣傷身。似這樣的習武思想和練習方法,怎有心思和精力去探求武功真諦,怎能夠探知武功真諦而修成高深的武功呢?


讀王薌齋拳學談武功修煉:習武抓住根本,掌握武功修煉的大綱要領

  王薌齋先生講:“拳之深邃本無窮盡,縱學者潁悟絕世,更具有篤信力行之精神,終身習行,亦難究其極。而拳套與方法,所謂人造之拳架子也。自滿清三百年來,為一般門外漢表演而用,拳混子謀生之工具。果研拳者,又何暇而習此”。

先生之語重如棒喝,尚不能驚醒庸俗之輩啊。再看先生語重心長的提耳之言,拳套與方法“非但毫無用處,且於神經肢體與腦力諸多妨礙,戕害身體一切之良能。故習此者,鮮有智識,而於應用尤不適合,且害處極多。筆難盡罄……對於較技,設不用方法拳套而蠻於混擊,或不致敗,倘或用之,必敗無疑”。拳套方法為什麼會用不上呢?先生講得很清楚,“決鬥勝負之一瞬間,何暇思考?若以目視之,一再視察,然後出手應敵,鮮有不敗者。生克之論,吾恐三尺幼童亦難盡信”。先生講得很清楚了,但唯恐人們不理解,還告訴大家可以去問一下有實戰經歷的人,就知道我說的不是假話了。習武之人凡有實戰經驗的,都知道王薌齋先生的話多麼正確,也能體會到先生的真誠之意了。

  武功不要套路和招式,要不要方法呢?王薌齋先生講得很清楚:“要知拳學根本無法,亦可雲無微不法。一有方法,精神便不一致,力亦不篤,動作散漫不果速,一切不能統一,更有背於良能。所謂法者,乃原理原則之法,非枝節片面刻板方法之為法”。這就是提醒我們,習武要抓住根本,掌握武功修煉的大綱要領。怎麼抓根本,怎麼掌握武功修煉的大綱要領呢?

首先是抓根本,就是要練內功。說起內功不要認為很神秘,現在練內功都成了社會上常用的話了。武功的內功就是通過養內氣蓄內力,增強自身內在的素質,包括混元樁和勁力功。

其次,要掌握一套簡單而又系統的拳法,包括:定式——基本的間架姿勢; 換式——基本的步法身法和手法的配合; 圓手變式——基本的軌跡力道; 拆手——相互體認感應能力,摸勁走勁化勁; 操手——操練找勁兒發力,掌握基本的打法;破門進手——模擬對抗練習,訓練閉門封手和破門進手,體驗實戰搏擊法。往深處還有嗎?有,那就是心法了。

  王薌齋先生以其武林巨匠的影響,以如此鮮明的態度和入情入理的引導,數十年來武術套路仍在流行,是什麼原因呢?先生早已指出:“夫拳套方法既無用且有害,何以傳者習者尚不乏人耶?蓋因此中人,大都知識淺薄,好奇熱異,即告知以真,彼亦難悟,悟亦難行。蓋習武之者,鹹以拳套方法,籍以眩人誇世,傳之者,便以拳套方法能欺人,且籍以消磨時日,便於謀生,況根本不識拳為何物。故相率以已誤遺誤永無止境,誠可憐可笑,亦復可氣也”!

目前來看,一是還有許多人未明其理; 二是有的人雖已早明其理,但出於一己私心私利,仍不願放棄套路這個能給自己帶來名利的寶貝;三是習慣勢力使之,很多人名曰練武實際上只是健身娛樂。我想是不是在王薌齋先生的要求上稍退一步,即不能不練也要少練。精選一兩套能夠體現本門拳法特點的,最好是功拳合一的套路,長期練習之,對於養身技擊及修養身心,效果或許更好。

  王薌齋先生語言犀利,切中拳套之弊,令人感到暢快,同時懇切之情又非常感人。他“實不忍目睹同類走入迷途浩劫而不救,故不惜多年體認及實地之經驗,所得所知,反覆申論,以正其妄,而期喚醒同胞,勿復執迷不悟也”。

王薌齋先生最後說:“大凡天地間高深學術,皆形簡意繁,而形式繁雜者,絕少精義,故不僅拳道然也,願同志三思之”。應該感謝大師的一片赤誠之心!我輩習武傳功者,亦應清醒自心,赤誠對人,志將我中華傳統的武功精義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