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先生講站樁的意境與形體

站立擺好姿勢,意念放大,先由頭部開始,逐漸使毛孔放鬆,全身毛孔有過堂風吹拂之感,然後左右伸展,挺拔項部肌肉,使之起變化,要求達到虛靈守默,具體悠揚,毛髮如戟之感。

初練時宜達看,靜觀宇宙、默會全機,覺得有懶惰心情,再將全身舒放,身體中正,服內空虛,悠然蕩然如浮太空之中。綿綿若存,似有若無,身在烘爐大冶中,無物不包容。


王薌齋先生講站樁的意境與形體

練功時不可有執著心,從虛無中求實際,不可著象,著象即非真。

神動,意動,力量動。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猶連。

形雖不動,意念不停,使精神氣血猶如巨海汪洋之水,波浪橫流,迴旋不已之勢。

比我心如烘爐大冶,雜念如枯葉飛雪,四面八方來著即熔,如此使心胸開闊,膽氣壯大,正氣一勝,邪念自負,烈日高懸,霧露自散。


王薌齋先生講站樁的意境與形體

舒適從舒緩,以應萬無窮,運動時保持渾圓,渾圓為一,動作為一,不可拘於形式執著,一法不立,無法不備。

在松靜中求挺拔,在運動中求舒放,寂靜調息,內外溫養,內輕鬆而外脫化,由動靜而接近神明,使氣血肌肉處於氤氳太和之中,生生不息,蘊靈雖動,仍須保持靜中原狀。

神動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無念中。

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站樁的單雙重不偏不倚的調配方法,食渾身血行曲折路線適當,要使曲折面積得力,無處不有單雙重鬆緊虛實輕重之別。調配分三部:即休息的調配,治療的調配,鍛鍊的調配。因病設式,因人而異。加強鍛鍊是為了減低疲勞;減低疲勞也是為了加強鍛鍊。留有餘力,留有餘興,以不超過身體負擔能力為適當。


王薌齋先生講站樁的意境與形體

用功時,莫發急,先找個事宜的場地,凝神靜氣去站立。身軀直立,兩足分開與肩齊,渾身關節都含有似曲非直意。內空靈清虛。兩手慢慢輕輕提起,高不過眉、低不過臍,臂半圓,腋半虛,左手不往鼻右來,右手不往臂左去,往懷抱不粘身,向外推不逾尺,雙手變化在範圍裡。不計較姿勢好壞、繁簡和次序,須察全身內外得力不得力。

守平庸,莫好奇,非常都是極平易。這種運動也算真稀奇,不用腦,不費力,行站坐臥部都可練習,裡面蘊藏無限神思、精金和美玉。

鑽研起來生天趣,有誰能知這種自娛能支配空虛宇宙力,鍛鍊得愉快難比喻,飄飄蕩蕩隨他去,精力充滿神意自不疲。


注意頂心如線系,遍體鬆緊力如泥,慧眼默察細胞細,如瘋如癲如醉如迷,蓄靈獨存悠揚相依,海闊天空滌萬慮,哪管他日月星球的轉移,只肯恆心去站立,就有想不到的舒適,此即前人不傳之絕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