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摩擦步要訣

意拳摩擦步要訣

意拳的步法稱為摩擦步。

傳統的步法口訣中有這樣兩句話:手到步不到,打人不為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玩笑。腳打七分手打三。這證明了步法訓練在技擊中的重要性。實戰中,雙方之間始終處於動盪狀態之中,也就是雙方的距離不是固定不變的。攻防動作的實現,首先是由腳步開始的,因此可以說腳步動作是一切動作的先導。王薌齋老師說:“察來勢之機會,度己身之短長。”把握住距離,以利與攻防,步法的好壞與熟練程度,直接影響成敗。好的步法,應該是靈活、準確而富有彈性,時刻為隨機應變,隨勢發力而創造條件。

意拳摩擦步要訣

在移動中要求是“上動下自隨,下動上自領”。保持平衡均整的混元力,以控制對手,克敵制勝,這就是技擊中的步法訓練的目的和意義。關於步法,先太師李洛能曰:“練拳易,練步法難,得道亦難,縱得道,養道尤難。既知道如何練步法,知道步法的規矩,要求知得確實。按次序而練之,不可冒進,不可好高騖遠,一目十行,華而不實,切記,切記。要真愛惜步法。要愛步法勝過一切身內之物,有暇即練之,不要一曝十寒。天天練,日日練,才能有真功夫。還要有恆心。作為自己終身修養功夫。”先師王薌齋老師則強調:“在練摩擦步時,渾身肌肉伸展,骨節起稜。頭直、目莊、意靜。兩足如在泥雪中求動。雙膝提縱,力若抽絲,目光遠望,手腕留痕。輕步進退。身動揮浪舞,意力水面行,淋龍白鶴戲,含笑似蛇驚。肌肉含動力,神存骨起稜。”

意拳摩擦步要訣

一、定步摩擦步

支撐腿不動,凝神定意,兩眼注視一個方向,兩手左右分開,設想扶在欄杆上,幫助維持身體的平衡。一隻腳提起來,設想腳脖上捆著一個小沙袋,用後腿和身體的力量,推送前腳把沙袋向前方送出去,送到膝關節將要伸直的地方,然後收腳,腳不要落地,收到支撐腿的踝關節內側仍不落地,繼續往後送腿,利用前腿(支撐腿)和全身的力量把腿推送到後側方。此時仍想著腳脖上有沙袋,往斜後方推送。到後腿膝關節將要伸直的時候,又開始往前收腿,腳仍不著地,由於全身重量始終落在支撐腿上,所以為了維持平衡和完成另一腿的練習,就相當吃力。做若干次換另一腿支撐練習。

意拳摩擦步要訣

二、前進和後退摩擦步

立正姿式開始,首先凝神定意兩眼前視一個方面,以先行右步為例,兩膝稍微彎曲一點,兩手左右分開,在意念上兩手好象扶在兩邊的欄杆上,來保持身體的平衡,這是一種假借,不是真扶。然後開始邁出右腳,在提腳時要設想從爛泥中撥起來一樣。要全腳掌包括腳跟同時撥起。如果我們先提腳跟,就好象腳上穿的鞋子會被爛泥粘掉。但又不叫爛泥粘掉鞋子。同時還要設想右腿膝蓋上面,好象有繩往上拽,幫助整個腳從地上上拔起來。

腳拔起來以後,緩緩地往前伸,好象在腳底下有一個細細的小圓棍。緩緩地往前滾動。在往前滾動的同時,還要設想往後滾動這個圓棍,於是我們在這又去又回,又回又去的矛盾狀態下,試探著往前走去。在具體練習的時候,外形不要做出矛盾的樣子來,有這個意念活動就夠了,因為我們在實戰中,是不讓對方察覺出自己的步法意圖和行步規律的。這一步可能是進,也可能是退,也可能是一步,也可能是半步,總之令人不可捉摸。

當我們在矛盾狀態中,邁出的右腳膝關節將要伸直的時候,向右斜前方落步。即右腳往外移兩個腳的寬度,大約十公分左右。腳尖先著地,然後腳掌和腳後跟再落地。落地之後,身體的重心開始慢慢地移到右腿上去。右腿膝關節稍微彎曲,將身體重心完全移到右腿上之後,開始把左腳慢慢地從爛泥裡拔出來,要求和拔前腳時一樣,當左腳收到右腳的踝關節內側時,超越右腳往前伸出,要求仍然和邁右腳時一樣。當邁到左膝關節將要伸直的時候,左腳向左斜前方落步,緊接著把身體重心慢慢移到左腿上,當身體重心完全移到左腿時,右腳又開始拔起。如此循環往復,這就是向前走摩擦步的訓練方法。需要強調的是無論向前還是向後走,兩眼始終注視一個目標。

後退的摩擦步,仍從立正姿式開始,以先退左步為例,身體重心倒在右腿上,開始拔左腳,仍是從爛泥裡全腳掌拔出,設想右關節上有繩往上提,幫助左腳從爛泥裡撥出,然後踩著小圓棍向後滾動,向後向前。

意拳摩擦步要訣

矛盾著往左斜後方退步。到左腿膝關節將要伸直的時候,腳尖先著地,而後全腳掌落地,落地之後,則慢慢地將身體重心從右腿緩緩地移到左腿上時,又開始提右腳,全腳同時提起,踩圓棍往後收腿,也是在矛盾中,緩緩回收,此時不要用右腿一個腿的力量往回收拔,而要配合左胯朝斜後方坐,同時頭向上頂,膝蓋往上提,用全身的力量把右腿收回來,當右腳收到支撐腳即左腳的踝關節內側時,開始往右斜後方退步,要求和退左腳一樣。

如此反覆練習。注意不管是進步還是退步都要經過兩腳併攏的階段,然後再向前或向後走下邊的半步,整個運作與滑冰運動員的收腿側並的運作相似。至於向前走若干步,向後退若干步,則無具體規定,要根據練功場地的具體情況和個人的體力安排。

開始練習摩擦步可以只練進或退步,進一步則要打亂順序,隨意進退,以適應實戰的需要。

意拳摩擦步要訣

​以上是摩擦步的基本練習方法。

動作要求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提、趟、扒、縮。這是傳統的步法訓練口訣。提(膝蓋)、趟(腳)是指起腳的動作;落腳則是(腳趾)扒、(腳心)縮。

王薌齋老師關於步法有這樣一段論述“有定位者,步也,無定位者,亦步也;如前足進,後足隨,前後自有定位,以前步做後步,以後步做前步,更以前步做後步之前步,以後步做前之後步,前者自無定位矣。”步法練習基於實作需要就不能有固定的進退,而只有相機隨勢而變,變化莫測才能制勝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