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浙菜,是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佳餚美,故諺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浙江省位於我國東海之濱,北部水道成網,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東部沿海漁場密佈,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魚類和貝殼水產品500餘種,總產值居全國之首,物產豐富,佳餚自美,特色獨具,有口皆碑。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浙江省區域概括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種。浙菜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和明清時期的發展,浙江菜的基本風格已經形成。

浙菜體系,由杭州、寧波、紹興和溫州為代表的四個地方流派所組成。

那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浙菜的十大代表名菜

西湖醋魚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相傳此菜出自“叔嫂傳珍”的故事:古時西子湖畔住著宋氏兄弟,以捕魚為生。當地惡棍趙大官人見宋嫂姿色動人,殺害其兄,又欲加害小叔,宋嫂勸小叔外逃,用糖醋燒魚為他餞行,要他“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處”。後來小叔得了功名,除暴安良,偶然的一次宴會,又嚐到這一酸甜味的魚菜,終於找到隱名循逃的嫂嫂,他就辭官重操漁家舊業。後人傳其事,仿其法烹製醋魚,“西湖醋魚”就成為杭州的傳統名菜。西湖醋魚選用鮮活草魚,經餓養1~2天,促使其排盡泥土味,並採用活殺現烹,不著油膩菜品,色澤紅亮,酸甜適宜,魚肉結實,鮮美滑嫩,勝似蟹肉,風味獨特。這個菜的特點是不用油,只用白開水加調料,魚肉以斷生為度,講究食其鮮嫩和本味。

東坡肉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相傳此菜出自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的故事。宋元佑年間(約公元1090年),蘇東坡出任杭州刺史,發動民眾疏浚西湖,大功告成,為犒勞民工,吩咐家人將百姓饋贈的豬肉,按照他總結的經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烹製成佳餚。將酒與東坡肉一起分送給民工,家人誤將酒肉一起燒,結果肉味特別香醇可口,人們傳頌東坡的為人,又將此獨特風味的塊肉命以“東坡肉”。

“東坡肉”經歷代廚師的不斷總結髮展,而被公推為杭州第一名菜。特點是油潤柔糯,味美異常。

龍井蝦仁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龍井蝦仁的創制,據說是受蘇東坡《望江南》一詞的啟發。此詞寫道:“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舊時,有寒食節不舉火的風俗,節後舉火稱“新火”。這個時候採摘炒制的茶葉,正是“明前”茶(寒食後二日是清明節),屬龍井茶中的最佳品。龍井茶素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並被清代皇上列為“貢品”。河蝦被古人譽為“饌品所珍”,不僅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且有補腎、壯陽、解毒之功效。取用清明前的龍井新茶與時鮮的河蝦烹製而成的“龍井蝦仁”,集兩者之精華,菜品色如白玉翡翠,透出誘人的清香,食之嫩滑鮮美,是一道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杭州名菜。

“龍井蝦仁”是取用清明節前的西湖龍井新茶與時鮮的河蝦烹製而成。菜餚色澤白綠相襯,口味鮮嫩清香,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叫花童子雞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相傳,古時有個叫化子,偷來一隻母雞,在缺鍋少灶的情況下,他就用泥巴將雞包起來,放在紫火中燒烤。

叫化童雞燒熟後再剝去泥巴,食之滋味鮮美異常。後來這一泥烤技法傳入飯店酒家,又經過不斷研製改進,逐已成為杭州的傳統名菜。

宋嫂魚羹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宋嫂魚羹是南宋時的一種名菜,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據(宋)周密著的《武林舊事》記載:淳熙六年(公元1171年)3月15日,宋高宗趙構登御舟閒遊西潮,命內侍買湖中龜魚放生,宣喚中有一賣魚羹的婦人叫宋五嫂,自稱是東京(今開封)人,隨駕到此,在西湖邊以賣魚羹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魚羹,十分讚賞,並念其年老,賜於金銀絹匹。從此,聲譽鵲起,富家巨室爭相購食,宋嫂魚羹也就成了馳譽京城的名餚。經歷代廚師不斷的研製提高。宋嫂魚羹的配料更為精細講究,製成的魚羹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故有“賽蟹羹”之稱,是聞名遐邇的杭州傳統風味名菜。

西湖蓴菜湯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西湖蓴菜湯由脯絲、火腿絲製做而成,故又名“雞火蓴菜湯”,此菜鮮蓴翠綠,滑嫩清香,雞絲白淨,火絲嫣紅,色彩鮮豔,湯清味美,是一道具有杭州風味的浙江名菜。系用杭州西湖特產的蓴菜與熟雞脯肉絲、熟火腿絲,加上高級清湯、精鹽、味精、熟雞油汆制而成。菜餚色彩諧和,湯蓴味美,蓴菜鮮嫩潤滑,膾炙人口,突出了地方風味特點。

油燜春筍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油燜春筍是一道杭州的傳統風味菜。它選用清明前後出土的嫩春筍,以重油、重糖烹製而成,色澤紅亮,鮮嫩爽口,鮮鹹而帶甜味,令人久食不厭。竹筍是浙江的一大特產,特別是浙西山區一帶,竹林似海,春夏之交盛產春筍,夏秋時節鞭筍上市,十月以後冬筍大量湧現,故有“四時不乏筍味”的稱譽,竹筍也就成飲食烹調中的一個重要原料,真可謂“無日不筍,無食不筍”。特點是油重、糖重,色澤紅亮,口味偏甜,屬於浙江的傳統風味菜。

乾菜燜肉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豬肉棗紅、乾菜油黑,鮮香油潤,酥糯不膩,鹹鮮中略帶甜味,這是乾菜燜肉的風味特色。乾菜,俗稱“黴乾菜”,用芥菜腋制曬乾而成,是浙江紹興的土特產,馨香鮮嫩,久儲不易變質,長期來紹興城鄉居民都有自制乾菜的習俗。“乾菜燜肉”也成了群眾喜愛的傳統萊餚。周恩來總理生前多次來浙江,也愛吃這道富有紹興田園風味的特色菜。

荷葉粉蒸肉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荷葉粉蒸肉是一款享有較高聲譽的名菜。相傳其名與“西湖十景”的“麴院風荷”有關。它是用當時杭州的鮮荷葉,將炒熟的米粉和經調味的豬肉裹包起來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鮮肥軟糯而不膩,夏天食用很適合胃口。荷葉粉蒸肉特點;易碼盤整齊美觀、荷葉可涼血解毒、肉酥爛米粉軟糯、味清香肥而不膩。

幹炸響鈴

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

幹炸響鈴是用杭州地區著名特產一泗鄉豆腐皮製成的千炸響鈴,以色澤黃亮、鮮香味美,脆如響鈴而被推為杭州特色風味名菜之列,受到食者的歡迎。泗鄉豆腐皮產於杭州富陽東塢山村,故又名東塢山豆腐皮。它已有1千多年的生產歷史,以上等黃豆、優質水源經18道工藝精製而成,腐皮薄如蟬衣,油潤光亮,軟而韌,拉力大,落水不糊,被譽為“金衣”。入撰清香味美,柔滑可口,是製作多種素食名菜的高檔原料,也是於炸響鈴專用主料,食時輔以甜麵醬、花椒鹽和蔥白,其味更佳。此菜,色澤黃亮,食時脆如響鈴而故名。

以上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