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流傳的菜幫和幫菜,八大菜

每天吃飯,但你知道吃的是什麼菜系的飯嗎

菜系,也稱"幫菜",是指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併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飲食的菜餚流派。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曆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發展到清代初期時,魯菜、粵菜、淮揚菜、川菜,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中國傳統飲食的"八大菜系"。

中國歷史流傳的菜幫和幫菜,八大菜

八大菜系

在八大菜系中,炒、爆、熘、炸、烹、煎、燒、燜、燉、蒸、煮是最主要的幾種烹飪技法。

炒是最為基本的烹飪技法,其原料通常為片、塊、丁、絲、條。炒時一般用大火,講究熱鍋熱油。根據原料、火候、油溫的不同,炒可以分為生炒、熟炒、滑炒、幹炒等技法。

爆的特點是加熱時間極短,烹製的菜餚鮮爽脆嫩。爆法一般用於烹製韌性、脆性原料,常用的爆法有油爆、蔥爆、醬爆等。

中國歷史流傳的菜幫和幫菜,八大菜

熘一般是在原料經過開水氽熟或油炸後,放在調製好的滷汁當中攪拌,或是將滷汁澆在處理好的原料表面。

炸是使用旺火、多油、無汁的烹飪技法,包括幹炸、軟炸、酥炸、清炸、油浸、油淋等。

烹有兩種類型,一是以禽類、水產品、肉類為原料的烹,即把原料的片、塊、絲用旺火油炸一遍,鍋中留少許底油用旺火燒熱,然後將炸好的原料放人,再加入單一的調味品或多種調味品兌成的芡汁,快速翻炒即可;二是以蔬菜為原料的烹,方法是將原料直接烹炒,或用開水燙後再烹炒。

煎是先將平鍋燒熱,再用少量油刷一下鍋底,然後把加工成扁型的原料放在鍋中,用少量油煎熟的一種烹飪方法。

燒就是先將原料進行熱處理以後,放人湯和調料,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慢燒直至酥爛的一種烹飪方法。根據口味、色澤以及湯汁多少的不同,燒又可分為紅燒、白燒、蔥燒、乾燒、醬燒、辣燒等許多種。

中國歷史流傳的菜幫和幫菜,八大菜

燜與燒很相似,是把鍋置於小火之上加鍋蓋將菜燜熟的一種烹飪方法。燜的時間比燒更長,一般在半小時以上。

燉與燒類似,只不過燉菜的湯汁要比燒菜多。燉要先用蔥、姜熗鍋,然後倒人湯或水,燒開後放入主料,先用大火燒開,再改用小火慢燉。

蒸是靠水蒸氣來加熱使原料熟嫩的一種烹飪方法,常見的有清蒸、幹蒸、粉蒸。

煮是將原料放人大量的湯汁或清水中,先以大火燒開,再改用中火或小火煮熟的烹飪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