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男尊女卑”?從日本女性文學發展歷程中,看其如何打破文化糟粕

導語:女性作家和其創作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晴雨表,女性文化的增加是社會健康的重要表現之一。日本女性作家一直在為解放女性、爭取自由而鬥爭,她們勇敢地打破了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探尋愛情、女性的慾望以及人類的各種複雜情感。近現代,日本女性作家屢獲芥川、直木等文學大獎。諾貝爾文學獲獎者大江建三郎曾稱這些女性作家是開創日本"新小說"的主力軍。日本女性作家用其特有的文風和筆觸,反映出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和思維方式的變遷,其女性文學在當代仍然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本期話題:從日本女性文學的發展史中,看日本女性的覺醒與衝破傳統的女德束縛,原來它反映了文化發展必須破除其糟粕。

一、 平安時代:講究傳統婦德及帶有物哀的女性文學

1、儒學傳統婦德倫理的傳承期

早在公元五世紀,儒學已經傳入日本。據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記載,公元405年百濟博士王王仁受邀,將十卷《論語》和一卷《千字文》帶去日本,這是儒學傳入日本的最早記載,之後,中國儒學在日本不斷傳播與發展,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平安時期是日本女性文學的首個高峰。平安時代初期是漢詩文的全盛期,到了九世紀末假名文學漸漸走向繁盛,出現了女性假名文學發展的潮流。女性作家將繁華的後宮生活作為背景,用隨筆、日記、小說等文體,創作了《源氏物語》、《枕草子》等作品。在這些文學作品中,我們不難找到其中蘊含的,深刻而悠遠的傳統婦德的痕跡,例如三從四德、男尊女卑、守貞節等傳統儒家女德思想觀點。

其中男尊女卑是儒家女性觀的重要價值觀之一,《易經》中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就是指男子的家庭、社會地位比女子尊貴,即宣揚男尊女卑思想。

“男尊女卑”?從日本女性文學發展歷程中,看其如何打破文化糟粕

2、 哀愁與批判的女性文學

平安時期湧現了許多極具盛名的女作家,例如清少納言、紫式部、泉式部、藤原道綱之母等,她們多來自中下層貴族,有著良好的教養和獨特思想。但是在平安時代,女性地位低下,她們為了抗爭現實對女性的不平等,用筆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事情,抒寫了自己內心的苦悶和憂愁,反映了她們對現實的不滿。

這之中突出代表是紫式部,婦孺皆知的《源氏物語》就出自她的手筆,不僅是日本文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世界文學上也佔有一席之地。《源氏物語》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講述了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慘命運,反映了時代的真實面目。江戶時期的文學家本居宣長評論:"《源氏物語》的基本精神是'幽情',在人的種種感情之中,只有苦悶、悲哀憂愁即一切不如願的事情,才是使人感受最深刻的"。日本學者統計了《源氏物語》一書中總共出現了1044次"哀"。

《源氏物語》中的"訪妻婚"中表現了濃重的男尊女卑觀念,"訪妻婚"是古代日本招婿婚的最初形態,是指男性到女性家造訪的婚姻生活方式,《源氏物語》裡的源氏有四位夫人,還有與十多位女性有接觸,這就是"訪妻婚"習俗的延續。書中的源氏在流放時期認識了明石姬並且完婚,而源氏返京之後沒有將明石姬接來同住,而是任由她在孃家撫養其女,即使後來回到源氏的身邊也是終日謹小慎微。

《源氏物語》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通過這些婦女的命運折射出了現實的殘酷,反映了物哀與幽情的審美趨向。

“男尊女卑”?從日本女性文學發展歷程中,看其如何打破文化糟粕

《源氏物語》插畫

二、明治大正期:反叛傳統倫理;女性文學特點:抗爭

1、 傳統婦德倫理的反叛期

明治維新拉開了日本向近代過渡的帷幕,同時西方的個人主義、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也輸出到日本。1884年,岸田俊子發表《告同胞姐妹》書裡批判了傳統的婦道倫理的"男尊女卑"思想,呼籲女性同胞站起來,舉起了"女權主義"的大旗。女權主義集中體現為女性為發對法律、文化和教育對女性的排斥進行的"權利"爭鬥,在明治時期的目標是反抗傳統封建婦道對女性的束縛,實現女性自由與解放。

2、 帶有抗爭性的女性文學

部分有知識的女性們開始從自我意識覺醒,走向自我解放,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了女性對解放的抗爭。早期,在日本文壇有著影響力的女性作家有與惠野晶子、平塚雷鳥等人,她們的創造活動本身就是對傳統社會觀念的挑戰。

與謝野晶子在其處女作——1901年出版的《亂髮》中反叛了傳統的道德觀。在《短髮》裡,與謝野晶子寫到:"相愛不問名,道亦不須聽,此處惟你我,後果任其行" "肌膚冰結,黑髮長垂,我那美麗的軀體,懲罰罪惡的男人""你不接觸我柔嫩的肌膚,也不接觸灼熱的血液,只顧講道,豈不寂寞"。

在這些直白,放在如今也顯得十分大膽的言辭中,展現了與謝野晶子開放的性思想與反對男權主義的訴求。

此外,1911年創刊的《青踏》是日本最早的女性刊物,它號召婦女追求自由,爭取解放。平塚雷鳥在創刊詞中寫下:"原始,女人是真正的太陽"。

在這些文學作品或刊物中,拋出了一把把對抗傳統道德觀念的利劍來,這些文學是一代日本女性擺脫男權主義的探索,體現了女性從舊社會的思想牢籠裡探出頭來,尋求自由解放的先進思想。

“男尊女卑”?從日本女性文學發展歷程中,看其如何打破文化糟粕

與謝野晶子

三、 戰後:摒棄家庭道德倫理,反叛的女性文學

1、 戰後不斷增強的婦女"勢力"

二戰結束後,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安定,同時大量的西方思潮再次湧入日本,日本社會文化意識和人們的價值觀漸呈多元化。1946年,日本製定了新的和平憲法,婦女有了參政權,促進了婦女政治意識的覺醒。有關統計顯示,在1970年到1994年間,獲得芥川獎的女性新人有19位,佔了同時期總獲獎人數的約三分之一。

2、 反叛的女性文學

日本戰敗初期到70年代初,日本文壇出現了各種流派,第一次戰後派與第二次戰後派的作家對於過去發生的侵略戰爭持強烈的否定態度,女性文壇中的"民主文學"團體也屬於此類。宮本百合子發表了《歌聲喲,唱起來》等反對侵略戰爭的名作,同屬於民主主義陣營的平林泰子在發表的短篇小說《在免費病室》,描寫了一個臨產的孕婦和參與罷工運動的丈夫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披露了日本殖民地相關情況。

階段二:5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的騰飛帶來了"核家庭"的出現,家庭關係由"父子軸心"轉變為"夫妻軸心"。日本婚姻關係中的缺失性和扭曲性開始體現,女性意識不斷增強的婦女們開始重新審視原來的婚姻關係,產生了迴避甚至反叛,提出了反"母性"、"娼婦性"等新命題。小說家三枝和子在《別了,男人時代》中寫到:"女人如果要獲得真正的愛的話,在與男人交往時就不能要孩子,如果是為了生育才去和男人來往的話,必定得不到真正的愛情"。此觀點在本質上來說,是認為女性不應該成為男性社會的附庸,必須要有個體的獨立性。

“男尊女卑”?從日本女性文學發展歷程中,看其如何打破文化糟粕

四、 總結:反映了文化發展必須破除其糟粕

隨著日本社會的不斷髮展,從平安時期對傳統男尊女卑思想的不滿與哀怨,到明治大正期的反叛,再到戰後對傳統女性文化的摒棄,日本女性作家逐漸衝破傳統的女德束縛,重新看待自己的尊嚴與價值,構建新的婦女意識。這也啟示了所有女性要正視且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相夫教子不再是生活的唯一重心,女性投入到了更廣闊、豐富的人生中去。

社會意識對於社會物質有著巨大的反作用,腐舊的思想會阻礙社會的發展,而符合發展潮流的思想則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認為女不如男,或者女人必須依附於男人的思想是愚昧的,腐朽的,特別是在當今的中國,女性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都頂起了一片天。男尊女卑是文化糟粕,要徹底清除,與此同時,我們對於新的文化也要持包容心態,才不會固步自封,社會才能得以不斷髮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