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歷史上有哪些可以號令百萬軍隊作戰的將軍?

史學達人


說到可以號令百萬軍隊作戰的將軍,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還是有很多的。當然這個百萬不是具體指的真的有百萬人,畢竟歷史上率領百萬人作戰的戰役還是不多的。

我們知道的秦趙長平之戰,就是歷史上的一次大規模戰爭了,但是,那時候雙方的兵力也就是百萬而已。

不過,古人打仗率領的軍隊多了,就愛用百萬雄獅這個詞。

比如說劉邦和項羽,在鴻門宴對峙的時候,項羽只有四十萬軍隊,號稱百萬大軍。劉邦只有十萬軍隊,號稱四十萬。

所以,歷史上的百萬大軍,大多數情況下就是指的一個概數。當然了帶領十萬以上的人打仗,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

帶領幾十萬人打仗的將領完全稱得上號令百萬軍隊作戰。

中國近現代史上的粟裕將軍,他就是這樣一個可以號令百萬軍隊作戰的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

大家都知道的淮海戰役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大規模的作戰。

這一次戰役的總協調和指揮就是粟裕在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且粟裕的華野軍,絕對是淮海戰役的主力。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是說過粟裕是可以號令幾十萬人作戰的優秀將領。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粟裕的軍事指揮才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他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取得了很多場戰役的勝利。

我們比較熟知的,蘇中七戰七捷,豫東戰役,孟良崮戰役,都是大規模和敵人作戰的經典戰役。

當然了這些戰役和淮海戰役的規模是沒法比的。

淮海戰役國共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就超過了百萬。而且主動權一直牢牢的抓在粟裕的手裡,可以說淮海戰役的形成,是粟裕一手造就的。

我們一般把淮海戰役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對陣黃百韜的第七兵團,這一次戰役,粟裕的華野軍把黃百韜給圍了個水洩不通。

徐州國民黨總司令劉峙想要就黃百韜,但是突圍不進去,只能放棄。

蔣介石派黃維帶領的第七兵團前來救援黃百韜,正好這個時候劉伯承帶領的中原野戰軍可以拖著黃維的十二兵團。

第二個階段: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和黃維的十二兵團對峙在雙堆集這個地方,當然了結果是黃維被圍困,只能苦苦掙扎,等待援軍。在這個時間段裡,粟裕殲滅了黃百韜的第七兵團,黃百韜兵敗自殺。

黃維被圍,蔣介石心急如焚,開始讓杜聿明調集附近的幾個兵團來救黃維。

第三階段:粟裕的華野軍打敗黃百韜後,立刻加入淮海戰場,迎戰杜聿明。正是粟裕的出現,讓杜聿明營救黃維的十二兵團成為了泡影。

最終劉伯承俘虜了黃維,粟裕俘虜了杜聿明贏得了淮海戰役的最終勝利。

所以,說到可以率領百萬人作戰的將軍,粟裕絕對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個。粟裕最擅長的就是帶領大兵團作戰,他手裡的軍隊越多,這個仗打的就越從容。

林彪形容粟裕的用兵如神,就是淨打神仙仗。


史學達人


古往今來,真正可以號令百萬軍隊作戰的將軍真的不多,就算是歷史上最著名的 韓信垓下之戰,也只指揮了50多萬人馬作戰,不過,我軍歷史上,確實有過統率百萬軍隊作戰的將軍,分別是,彭德懷元帥,林彪元帥,他們為了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和國家民族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彭德懷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就是八路軍副總司令,他曾親自指揮過百團大戰,徹底打亂了日軍的牢籠戰術,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朝鮮戰爭爆發了,當時,黨中央毛主席決定,出兵朝鮮作戰,彭德懷元帥受命出征,志願軍剛入朝作戰時,只帶了一個兵團入朝,後來陸續加入了六個兵團入朝作戰,最高峰時,彭老總可以直接指揮150多萬人同時作戰,硬是把不可一世的美軍從鴨綠江邊,一直趕到了三八線以南,總共去取得了殲敵110多萬的戰績;

林彪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9月23日,當時駐守在河南濮陽的林彪,接到了上級的緊急命令,調他赴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剛入東北時,林彪只有13萬兵力,由於兵力懸殊,初期與國民黨軍作戰不利,之後, 林彪根據戰場形勢變化,向中央提出縮短戰線的建議,被中央採納後,林彪在東北建立了數個根據地,並組織指揮了四平,新開嶺等戰役,直到1948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正式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將當時所有的部隊,分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兩大序列,為東北戰略決戰 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948年9月的遼瀋戰役打響時,東北野戰軍已經有12個縱隊和12個獨立師,70餘萬人,加上東北軍區有30餘萬部隊,整個遼瀋戰役,林彪直接指揮的部隊總計達103萬人之多 。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您的一個點贊!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小柳聊聊兵


歷史上可以號令百萬軍隊作戰的將領有很多,比如彭總、林彪、粟裕、曼斯坦因、龍德施耐特等等,歷史上這樣的將領有不少。

但真正號令過百萬軍隊作戰的將領卻是屈指可數,比如艾森豪威爾、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盤點一圈,只有這四位符合條件。

彭總曾在朝鮮戰場上,指揮著百萬以上的兵力,他絕對有能力號令百萬大軍。其實志願軍中還有一位將領也有這樣的能力,他就是鄧華。

鄧華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朝鮮戰爭後期,他接替回國修養的彭總任司令員,數次取得戰役勝利,得到彭總和中央的極大讚許。

這兩位將領雖然號令著百萬大軍,但卻沒有指揮過百萬大軍同時作戰的經歷。

渡江戰役,有著“百萬雄獅過大江”的稱號,而事實上也是如此,我軍的參戰兵力已超過百萬。有人認為,這次戰役的指揮者就符合條件。

表明面上確實如此,但實質上這次戰役並不是一個來指揮的,而是通過淮海戰爭時的總前委的方式來指揮的,這是集體指揮下取得的勝利。

渡江戰役的總前委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其中西線的二野和四野兵團由劉伯承指揮,東線三野由粟裕指揮。

整個戰役由總前委進行統一協調,因此這五位都是可以號令百萬大軍的將領,但渡江戰役是集體領導,不論是劉伯承還是粟裕,都沒有指揮百萬大軍作戰的經歷。

林彪也有這樣的能力,他在1946年進入東北時只有十萬兵力,兩年後發展到一百多萬兵力,而且還是兵強馬壯,所以林彪的能力毋庸置疑。

但這一百多萬兵力不完全是純戰鬥人員,而且也沒有同時參與過一場戰役的經歷,因此林彪也沒有指揮過百萬大軍作戰的經歷,但他絕對有這個能力。

真正指揮過百萬大軍作戰的將領,就是上述列舉的艾森豪威爾、朱可夫、科涅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可能還有其他人,但都有爭議。

諾曼底登陸戰中,艾森豪威爾作為盟軍的最高指揮官,指揮著280多萬海陸空大軍,用了一天時間成功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

而德軍投入的防禦兵力也有183萬,但並不是由一個人來指揮,它分了三塊,即西線的總司令龍德施泰特、B集團軍隆美爾、第7集團軍多爾曼。

庫爾斯克會戰中,朱可夫指揮著蘇軍191萬兵力,對陣德軍91萬兵力,雖然德軍也是接近百萬兵力,但分別是由克魯格和曼斯坦因指揮。

柏林戰役中,朱可夫再次指揮蘇軍262萬兵力。還有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參戰的兵力有300萬,開始由葉廖緬科、羅科索夫斯基、崔可夫指揮。

後期朱可夫被被最高統帥部授予副最高統帥的頭銜,來統一坐鎮指揮。

在遠東戰役中,華西列夫斯基指揮蘇軍150多萬兵力,摧枯拉朽的消滅70多萬關東軍。

在布拉格戰役中,科涅夫指揮蘇軍200多萬兵力,這也是歐洲戰場最後一場進攻戰。

綜上,如題目所問,歷史上有哪些可以號令百萬軍隊作戰的將軍?答案是很多,尤其是二戰期間,有這樣能力的將領非常多。

但有這樣的能力並不等於有指揮百萬大軍作戰的經歷,真正指揮過百萬大軍作戰的將領是屈指可數的,就那麼幾位。


野史也是史


抗日戰爭勝利後,林彪最初被任命的職務是山東軍區司令員,因為那裡主要是由八路軍第115師發展起來的部隊,1945年9月23日,已經到達河南濮陽的林彪接到緊急命令,轉赴東北就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也就是縱橫天下的第四野戰軍前身。而林彪能夠指揮“百萬大軍”的兵力,還是在三年多之後,且真正統領百萬大軍作戰的時間並不很長,關於四野的兵力變化尤要理清。



日本投降後,東北地區除了蘇軍之外一度成為軍事真空,打回老家的東北抗日聯軍只有一個旅數千人,以及最早出關的八路軍冀東軍區第16分區曾克林部4000餘人。在確定“向南防禦,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後,延安調動了各解放區的精銳部隊趕赴東北,包括八路軍山東軍區六個師的大部或一部、四個二級軍區部隊共60000餘人,新四軍第3師35000餘人(一說38000餘人)。

另外還有從延安出發的八路軍第359旅、陝甘寧邊區警備第1旅、教導第2旅各一部,晉綏軍區、冀中軍區、冀魯豫軍區各一個步兵團,以及抗日軍政大學、延安炮校等近20000人,因此“東北人民自治軍”最初是由若干部分組成的,初始兵力11萬餘人(另調20000名幹部前來東北)。



在東北我軍的整合進程中,晉冀魯豫軍區(劉鄧部隊)還向東北派出了25個架子團,因此完全可以說,四野的前身那是“集百家之長”,只有半數是115師系統(還得考慮山東縱隊的成分)。到1945年底,“東北民主聯軍”(11月改稱)已經建立了10個軍區約27萬人,包括外調而來和在東北當地擴軍兩大部分,並且此時還沒有“野戰軍”的番號。

直到1946年夏季,為適應戰爭新形勢才開始成立野戰軍和野戰縱隊,起初建立了五個縱隊共12萬餘人,其他部隊仍然歸屬各軍區指揮,負責剿匪和建立政權。1947年8月,晉察冀軍區將所屬的二級軍區“冀熱遼軍區”(80000餘人)也轉隸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的總兵力上升到46萬人,其中野戰軍為九個縱隊近30萬萬人(24個師、8個獨立旅和7個騎兵團)。



1948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所有部隊分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兩大序列,從前一年7月開始,羅榮桓主抓二線部隊建設,先後組訓了164個團輸送給主力部隊新戰士37萬餘名。加之東北我軍逐步掌握戰略主動權,屢戰屢勝,有條件教育改造了大批“解放戰士”,因此在9月遼瀋戰役打響時,《大決戰》裡特別呈現過:東北野戰軍已有12個縱隊和12個獨立師70餘萬人,東北軍區有30萬部隊,總計103萬餘人。

東北野戰軍揮師入關時有80萬人(遼瀋戰役後有所補充),但東北軍區的部隊仍然留駐關外。平津戰役結束後的1949年3月11日正式改稱第四野戰軍,此時林彪指揮的部隊共有兩個兵團部13個軍的番號,另附炮兵、戰車、鐵道兵、輜重等特種兵部隊共約88萬人(不計入第50軍),這88萬人也就是四野南下的總兵力,並未達到百萬之數。



南下途中的4月28日,第四野戰軍重新調整作戰序列,新建第14和第15兵團,調出鐵道縱隊歸屬北京直接指揮,同時調入兩廣縱隊,以利挺進華南的作戰,至1949年6月四野主力從武漢地區渡江時,總兵力上升到90餘萬。

其後將起義的蔣軍第19兵團(張軫)和第1兵團(陳明仁)分別改編成為第51、第52和第53軍,野戰軍兵力首度突破100萬人,時間在1949年10月,新中國已經宣告成立。



因此,林彪真正指揮百萬大軍作戰是從1949年10月開始的,時間持續到1950年5月解放海南島為止,華南基本全境解放,之後多為剿匪等鞏固性作戰,沒有了大兵團軍事行動。第四野戰軍司令部機關1949年5月兼“華中軍區”,是年12月改稱“中南軍區”,大抵是一套班子和兩塊牌子的意思,麾下各兵團分兼各省軍區。

根據1950年1月的統計,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下轄六個省軍區、三個兵團部,十六個軍,五個炮兵師、一個工兵司令部、一個鐵道司令部(轄5個鐵道團),各省軍區又轄16個獨立師,92個獨立團和8個警衛團,總兵力達到150萬之眾,成為六大軍區中部隊數量最多的一個,1955年4月中南軍區奉命改組為廣州軍區,第四野戰軍番號同時撤銷。


度度狼gg


只說這一個,就問你服不服。

今天我們要來說的就是“大將軍”彭德懷。

彭德懷是解放軍中唯一一個號令過百萬軍隊作戰的將軍,而且他也是指揮50萬人以上作戰最多的將軍。

彭德懷1898年出生,幼年時期只上過兩年學,大部分時間都在打工。1916年入湘軍,1922年改名為“彭德懷”,並考上了湖南講武堂,畢業後重回湘軍當長官。

1926年,參加北伐,1928年成為團長,同年組建工農紅軍第5軍,出任軍長,兼職13師師長。1930年任第三軍團總指揮,1945年出任軍委副主席以及總參謀長。

在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任解放軍副總司令,西北野戰軍司令。彭德懷指揮過的大大小小的戰爭數不勝數,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戰爭,最高指揮人數達到了135萬人。

第一次戰役共計30萬人,第二次戰役45萬人,第四次達到了95萬,第五次共計70萬,第五次之後115萬人,1952年97萬人,1953年,135萬人。

此次戰爭,彭德懷指揮的軍隊可謂是史上罕見,而就是如此史上罕見的軍隊卻只有一位元帥級別的指揮更是罕見。當然這只是開胃菜,更了不起的是當時的敵人是由美國為主的17個國家的聯盟。所以彭德懷的指揮能力,軍事能力如何,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來。

第三次戰役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當時彭德懷指揮志願軍收復了漢城之後,並沒有下令追擊,第二天,蘇聯大使就找到彭德懷,質問他為何不趁勝追擊。彭德懷解釋追下去會有伏兵。蘇聯大使不服,決定向斯大林打小報告。

彭德懷也不怕,他發電報給了主席,主席把電報又轉發給斯大林,斯大林看後不僅沒有責備彭德懷,還誇讚彭德懷是當代軍事天才。

彭德懷是當之無愧的軍事天才,主席曾寫詩給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理科男讀歷史


統帥百萬之眾,攻必克、戰必勝,古往今來還真沒有幾人做到,白起統帥最多的人馬也就60萬左右,王翦滅楚也只有60萬,韓信垓下之戰也不過60萬,可見歷史上統帥百萬的將軍真的不多。但是我軍近代史有三位,足可以統帥百萬之眾,他們是林彪元帥、彭德懷元帥和粟裕大將。

林彪是我軍歷史上第一位統兵超過百萬的將領。解放戰爭期間,林彪是四野的司令員兼政委。剛開始出關的時候,東北大地上,林彪只帶了13萬人,由於兵力懸殊,期初作戰不利。於是林彪曾根據形勢變化,向中央軍委提出縮短戰線的建議並被採納。爾後,林彪建立東北根據地,並組織指揮了四平、新開嶺、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等戰役。

1947年林彪先後發動夏季、秋季、冬季攻勢,殲國民黨軍30餘萬人,為在東北進行戰略決戰創造了條件。1948年9月實施遼瀋戰役,在攻克錦州後果斷舉行遼西會戰,圍殲國民黨軍“西進兵團”,取得戰役的決定性勝利。此次戰役共殲敵47萬餘人,解放東北全境,並使東北部隊由出關時的13萬餘人發展到100餘萬人,成為人民解放軍一支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

1947年11月林彪奉命率部入關,任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員和中共平津前線總前委書記,與羅榮桓、聶榮臻一起,統一指揮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進行平津戰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餘人。大軍南下之時,林彪又與白崇禧決戰,解放華南,到解放戰爭後期,林彪統帥的部隊已經達到了150萬之眾。

我軍歷史上第二位指揮部隊超過100萬的將軍是彭德懷元帥,在朝鮮戰爭上,彭老總帶領志願軍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軍,將戰線從鴨綠江,推進到了三八線,若不是後勤的供應問題,彭老總還可以打的更遠。

志願軍入朝作戰,起初只帶了一個兵團,後來陸續有6個兵團參入到朝鮮戰爭,在朝鮮的總兵力最高的時候達到了150萬,而前後有240萬加入中國志願軍。取得了殲敵110萬的戰績,也付出沉重的代價。

粟裕大將是有能力統帥百萬大軍的第三位將軍,在解放戰爭期間,粟裕大將實際擔任第三野戰軍的指揮任務,在解放戰爭中大放異彩。第三野戰在1949年12月,人員也發展到82.5萬餘人。後來經過調整野戰軍部隊全部歸華東軍區領導。但是從粟裕的能力看,他有統帥百萬之軍的能力,中央給他的評定也是“尤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

林彪元帥、彭德懷元帥和粟裕大將,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民族獨立事業立功無數,都是我軍優秀的軍事將領。


帝國烽火


在古代戰爭中,號令百萬軍隊的將軍,幾乎沒有。只有到了近現代,才出現指揮百萬之師的將軍。如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解放軍的兩名高級將領: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就曾指揮過百萬軍隊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的林總,和抗美援朝戰中的彭德懷。他們都是是指揮百萬大軍作戰的將軍。

林彪指揮的四野兵馬過百萬(最多時110萬),彭德懷元帥指揮的志願軍也超過百萬(最多時134萬)。只不過林彪元帥的戰術是穩紮穩打,我要麼不打,要打就要你的命。彭德懷元帥是亮劍精神,我敢打,是因為我的鬥志比你強,我打著打著就能把優勢爭取到我這邊來。

解放戰爭後期,東野已經發展到103萬人,其中包括野戰軍73萬人和地方部隊30萬人,統歸東野總司令林總指揮。林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三大戰役”林彪指揮了兩個,指揮人數都過百萬,奠定了解放戰爭的勝局。到1950年底,由四野兼中南軍區司令部指揮的部隊,壯大到150萬人。

抗美援朝戰爭在高峰時期,志願軍作戰部隊和後勤部隊、防空部隊總數一度達到過120萬人,都歸彭帥指揮。慘烈的朝鮮戰爭雙方投入總兵力300萬,聯合國軍120萬,中朝方面188萬,朝鮮45,志願軍130多萬,志願軍戰鬥傷亡36萬,非戰鬥傷亡41萬。朝鮮人民軍作戰傷亡26萬人,中朝方面共損失100萬。儘管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志願軍仍然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袁衛宇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在第2次世界大戰之前,由於人口總數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原因,沒有出現過一個將領指揮百萬大軍的情況。這種情況只在蘇德戰爭期間和中國的解放戰爭期間出現過。

解放戰爭期間,能做到一個主要將領指揮百萬大軍的,恐怕也只有林彪一人。據估計,東北野戰軍揮師入關時有作戰部隊80餘萬人,加上後勤和文職人員,總兵力應該在百萬左右,另外東北野戰軍還有一部分留駐在關外。平津戰役結束後的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正式改稱第四野戰軍,此時林彪指揮的部隊共有兩個兵團,共計13個軍,總兵力估計在百萬左右。

此外,參加渡江戰役的解放軍總兵力,估計也在100萬人左右。但是參加渡江戰役的部隊由二野、三野等部隊共同組建而成。軍事主官也有劉伯承、陳毅、賀龍等多人。所以不能說是一個將軍指揮百萬大軍。

所以整個解放戰爭期間,真正能做到一個將軍指揮百萬大軍的,恐怕也只有林彪一人。篇幅有限,蘇德戰場本文不做具體分析。此外本文只討論軍事將領,不討論政治家,如毛澤東、蔣介石、斯大林、美國總統等。



文史小驛站


蔣介石連續發起的一至四次圍剿失敗後,痛定思痛決心集中更強大的力量,畢其功於一役以徹底剿清中央蘇區,發起第五次圍剿。經過了半年多的精心準備,蔣介石第五次圍剿投入的兵力規模可謂空前絕後,幾乎傾巢而出調集了一百多萬大軍蔣中央蘇區團團圍住,直接參與中央蘇區進剿的兵力就高達五十萬人,自己擔任總指揮開始了他的第五次圍剿作戰之旅,這也是蔣介石第一次嘗試號令百萬大軍作戰。

一九三三年九月下旬,蔣介石摒棄以往的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戰法,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幫助下兵分四路,採取步步為營堡壘推進的新戰法,開始大舉進攻中央蘇區黎川,拉開了第五次圍剿的序幕。當時蘇區手握尚方寶劍的奧托布勞恩拋棄了紅軍前幾次成功反圍剿的作戰經驗,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采取主動迎敵,結果致使紅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失,一開始喪失了戰場主動權被迫向根據地內部轉移,不得不轉入了防禦狀態。

蔣介石在指揮第五次圍剿作戰前兩個月間進行的很順利,正春風得意的時候最不願意看到的事發生了,原在淞滬抵禦日軍的第十九路軍突然被蔣介石調到前線參與第五次圍剿,這一昏招結果引起了眾怒發動了福建事變。當時為了完成戡亂大計,蔣介石几乎動用了所有可用的兵力,致使戰略大後方江浙一帶頓時空虛,如果紅軍於第十九路軍六七萬大軍聯合起來後突入蘇皖贛地區,就可變戰略防禦為戰略進攻,蔣介石畢其功於一役發起的第五次圍剿也許將不攻自破。

此時已無兵可調的蔣介石為了平定事變,不得不從圍攻中央蘇區主戰場中抽調出十萬嫡系赴往福建鎮壓,但是奧托布勞恩並沒有抓住這一天賜良機突入福建支援第十九路軍,而是繼續困守中央蘇區。結果,蔣介石收拾完事件後立即騰出手來重新構建包圍圈,調集近百萬大軍兵分四路逐步蠶食蘇區以壓縮紅軍活動空間,僅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佔領了中央蘇區大部隊地區,紅軍僅存的只有瑞金、興國、寧都等縣之間狹小的地區了,最終被迫突圍轉移開始了長征之路。

抗戰之武漢會戰蔣介石再次號令百萬大軍作戰,當時擔任總指揮統一陳誠第九戰區和李宗仁第五戰區,整個會戰蔣介石指揮五十多個軍總兵力超過一百一十萬人。而日軍參與作戰的部隊是剛組建的華中派遣軍,投入了第十一軍及第二軍和後來為偷襲廣東而組建的第二十一軍,共三個軍外加海空軍總兵力近四十萬人。整個會戰持續了四個多月,蔣介石在戰略選擇上是正確的,就是抓住日本財力、物力、兵力有限打不起持久戰的弱點,利用武漢的地形優勢與日軍打消耗戰,以贏得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目的,戰後證明蔣介石確實完成了戰略目標。

但是,在戰術上的選擇上卻嚴重失誤了,日軍慣用的戰術是突破法,正面攻不下就迂迴作戰尋找突破點,而蔣介石則不思變通一味採取陣地戰,坐等日軍上門來進攻,結果處處受制於日軍而疲於奔命。如當時日軍在長江北岸正面打得很膠著,為了攻佔武漢北大門信陽切斷平漢線及切斷粵漢鐵路線補給線,以儘早結束戰爭,第二軍和第二十一軍分別奇襲信陽和廣州,奉命死守信陽的胡宗南因擔心被圍至於平漢路上第五戰區十萬大軍不顧,擅自下令撤軍,而廣州的餘漢謀瞬間崩盤乾脆棄城而逃。信陽丟失後日軍第二軍長驅直入與友軍完成對武漢形成三面包圍,再加上對外重要輸血線粵漢鐵路被日軍第二十一軍切斷,蔣介石決定不再戀戰下達了撤軍命令。


賽門之略


在世界歷史上有很多能指揮百萬大軍進行作戰的將軍,例如將兵多多益善的韓信、指揮百萬大軍揮師入關的林彪元帥、指揮數百萬紅軍打贏衛國戰爭的朱可夫元帥,但是被毛主席稱為誰敢橫刀立馬的彭德懷元帥,才是這些將軍中最厲害的一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誰能指揮只有小米加步槍的志願軍,能和武裝到牙齒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成平手,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彭德懷元帥。新中國剛成立時,一窮二白重工業幾乎沒有,美國人為首的“聯合國軍”卻把炮火落入了僅有一點重工業的東北三省,為了保家衛國支援朝鮮志願軍入朝作戰。

而志願軍的對手美國則是打贏二次世界大戰的強國,用兩顆原子彈恐嚇日本,逼迫日本投降時,當時還有一百多萬的日本陸軍佔領著中國一半領土。面對這樣的國家軍隊,美國人一開始輕敵的,結果當場吃了一個大虧,從鴨綠江被趕到三八線,美國人一次次發起戰役想把志願軍趕出朝鮮,但是他們每次都失敗,不得不屈辱的在停戰協議書上簽字。

新中國的第一場外戰雖然面對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二戰三巨頭之一,但是這一硬仗打下來,從此再沒有國家的軍隊敢入侵中國的領土,抗美援朝之後新中國再也沒有被戰爭的炮火威脅。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前線指揮作戰的彭總和英勇奮戰的士兵們,所以說彭德懷將軍是新中國最偉大的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