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土壤深耕後作物反而減產,您是忽略了這3點,壓實土壤是其中一點

在運城臨猗,農民趙拴柱告訴我,今年再不深耕種小麥了,投入越多,賠得越多。

原來在前年的時候,有農技專家告訴他,小麥也得深耕地,不然小麥產量上不來。他非常執著,告訴農技專家他種小麥一輩子了,一直是淺耕冬小麥,小麥鐵板茬才能增產。後來,經不住農技人員的勸導,將自己80畝小麥深耕了40畝,來年一對比,深耕小麥田產量比淺耕小麥足足一畝少收了將近200斤。氣得老趙再也不跟那個農技搭話了。


土壤深耕後作物反而減產,您是忽略了這3點,壓實土壤是其中一點

冬小麥種植


啥是鐵板茬

老趙所謂的鐵板茬,就是小麥淺耕不足10公分,種上冬小麥後,小麥分櫱正常,而且據農民講,這樣的麥田產量都特別穩定,今年800斤,明年還是800斤。這樣的說法我在陝西渭北也聽說過,農民說鐵板茬就是好,出苗齊整,在上茬田的基礎上施入化肥,有條件的澆一水,就OK了。

同樣,在山西臨汾的洪洞縣,我問農民朋友搞過冬小麥深耕沒,農民說“小麥能打多少呀,還深耕?”(看來他們不是不想深耕,是花費大)“之前也搞過,但是看樣子也不是太能增產,產量差不了多少”(這個農民根本沒對比,是個種地瞎漢)“還是正常玉米收割種冬小麥就行,茬口不錯”(感覺這樣的老規矩旋地種冬小麥就挺好)


土壤深耕後作物反而減產,您是忽略了這3點,壓實土壤是其中一點

小麥田深耕犁地


深耕冬小麥減產了

帶著這個問題,我繼續問運城趙拴柱,你這40畝淺耕冬小麥和40畝深耕冬小麥當時是怎麼管理的呢?有區別嗎?老趙說:管理都一樣呀,你看,這深耕的還多掏了20塊錢一畝呢,小麥種子都是一樣樣的,肥料也是一樣樣的,防治的藥也是一樣樣的,到最後差距就有200斤, 這可不是小數目呀。

再問老趙,那去年乾旱,你澆過水嗎?老趙說那可不是,去年乾旱,但也澆了一水,冬天沒澆。農技人員說,你只要深耕了,肥料種子管理一樣的,就肯定會產量比原來強。這樣掉了個個兒。但是,咱說實話,深耕以後的地確實看上去就比原來的軟乎,虧了這塊地了,種了小麥,種其它肯定賴不了,該不會是陰陽土吧?

看來老趙還不是吃素的,他是把氣撒到了農技員身上了,還是感覺自己哪裡有什麼問題沒做好,但總是找不出來原因。


土壤深耕後作物反而減產,您是忽略了這3點,壓實土壤是其中一點

深耕后土壤狀況,生熟土混合在一起


啥是陰陽土

陰陽土,這名字叫得不好聽,但它是有科學道理的。農民一般把表層土叫陽土,其實就是常年旋耕後在表層能被太陽替換著曬的那一層土,也是常年施肥經常能接觸到的土,這層陽土被老百姓視為活土,我們叫熟土。而在表層熟土下面的土叫生土,老百姓叫陰土,意思是常年不翻動,不見陽光,也沒有被雨水澆淋過的土,老百姓認為這些生土一定不能給翻上來,那樣的土沒營養。

估計老趙也是這個意思,冬小麥深耕後這些陰土不就被翻上來了,這還有好?果不其然,產量下降了,這氣就撒在農技人員身上了,以後再想深耕地估計這思想不好轉變呀。


土壤深耕後作物反而減產,您是忽略了這3點,壓實土壤是其中一點

深耕過的土地,經太陽曬後病蟲害減少


深耕地究竟行不行

深耕並不是老趙那個農技人員一個人講的,深耕地是可以的,也是必須的,深耕有幾個好處呢:

一是顛倒了陰陽土,也就是把生土給翻了過來,把熟土給翻了下去,兩者攪和在一起了。這樣會使一些生土有享受陽光的機會,能讓土壤的肥力變得更有機會強勁。

二是疏鬆了土壤,把10-20公分以下的土壤給變活了,讓這些土壤中的水、氣、熱進行改觀,說白了就是土壤的儲水能力增強了,透氣能力也增強了,這“水肥土種密保管工”就是這麼來的,而“水肥氣熱”正是農業種植的基本條件。

三是消除雜草,防治病蟲害。通過深耕呀,把地上的雜草旋進深土層,經過漚制還能成為一種有利的有機肥料呢,土壤環境變好了,土壤中的病蟲害就不會常年駐守在土壤中,得不到根治,也就是說深耕後農民有機會來防治這些病蟲害了,是好事。


土壤深耕後作物反而減產,您是忽略了這3點,壓實土壤是其中一點

小麥生長,即將收穫


深耕有好處,為啥冬小麥減產了呢

老趙曾經是我的客戶,他的蘋果樹有連續幾年讓我給供肥,他脾氣不好,但也不至於象這次這樣想不通。我給老趙總結了幾點讓他聽,看看他能不能聽進去。

首先咱不說深耕好不好,深耕是國家提倡的,從農業發展的角度也是有科學性的。老趙之前的冬小麥從來沒有深耕過,也就是他說的根本沒有過這樣的想法,一是要多花錢,再是小麥也不值啥的個錢,他的想法就是達到普通產量就好了。這是個心態問題,好像大多數農民都是這樣的想法。

二是深耕後種冬小麥,沒有冬澆水,也就是沒有將土層壓實,還有秸稈被還田,那土軟得還可怕呢,也就是說土壤的透氣性太強了,小麥種下去後土壤不密實,紮根能力就不強,根扎不穩當,它的生長自然受限,冬季分櫱和春季返青就會看出來。這也就是農民說的冬小麥要“鐵板茬”、“硬茬田”,這不無道理,但也歪曲了它的道理。“鐵板田”並不是讓冬小麥種在不活的土壤上,而是叫土壤既疏鬆還有密實度,而澆水就可以改變這一土壤狀態。

三是深耕後營養明顯不足。深耕土壤後,生土和活土混在了一起,生土內的大量元素相對是不足的,其土壤營養就可以大體上認為是在原先基礎上少了一半。老趙施肥與未深耕地是一樣的,那麼深耕過的土壤更需要增加大中量元素,如果根據測土後的結果,再按照當地冬小麥吸肥需求,適當增加大量元素肥料,那麼,結果就會大不一樣。深耕過的地不僅根系會扎得更深,也會更密,小麥生長一定是更好。這就是小麥生長不好,產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了。


土壤深耕後作物反而減產,您是忽略了這3點,壓實土壤是其中一點

拖拉機深耕地


冬小麥深耕有好處,還要注意些啥呢

老趙聽了我的話,認為有道理,現在已經跟農技人員道歉了。這個農技人員也是,提供技術服務只提供一半,只是讓深耕,而不告訴老趙在施肥量和土壤有機質上多加註意,自然出了問題,老趙會對他受搭不理的。

不僅是冬小麥,這是任何作物,任何土壤下的共性的要求,在深耕以後,土壤是疏鬆了好多,但從土壤的角度上看,今年疏鬆了並不代表明年、後年也是疏鬆的。因為土壤的疏鬆度主要表現在土壤有機質的多少,在深耕後及時添加腐熟過的農家肥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沒有農家肥條件的施入一定量的商品有機肥也是可以的。這樣的結果是能夠保證土壤在近一兩年還保持相應的疏鬆度,有機質的增加給土壤疏鬆創造了條件。

土壤深耕後,必須在常規施肥基礎上適當加大施肥量,原因不再贅述,深耕的目的就是使作物根系扎得更深,發達得更密,以增加吸水吸肥能力,作物增產提供有力保障。農人常言道:

“莊稼要好,肥料要飽”、“人是飯力,地是肥力”,給地吃不同的飯,地就會給你生產不一樣的糧食。當然了,肥力也跟人力一樣,吃個平衡就好,過多了害地,過少了長不大。

我翻看了近年來農民種植冬小麥、夏玉米、春玉米、小雜糧、果樹等深耕後的“不良”後果發現,農民做深耕這個動作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期望通過深耕來給作物增產,但很多並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原因就是上面三條:一是不人工壓實或者澆水壓實;二是有機質未及時添加,起不到長期疏鬆土壤的目的;三是當季肥料施用量不夠。注意了這三點,產量自然會逐步上升,至少會保住當前畝產量。種地是個慢功夫,比如有機質提高需要連續幾年進行添加,而並不是一次性上多少,深耕地也是,深耕過了可以等3-5後再深耕一回,年年深耕也沒必要,也沒道理,象老趙那樣,他前年深耕的,再過一兩年再深耕都沒有問題的。


土壤深耕後作物反而減產,您是忽略了這3點,壓實土壤是其中一點

麥田施肥,深耕後要根據土壤及麥情適當增施肥料


冬小麥深耕後產量下降,它的原因找到了嗎?農民朋友因地制宜,利用新技術進行勞作沒問題,更要多問多琢磨多實踐,跟著上面的步驟走,您的土壤深耕後,降低產量就沒道理,您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