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外貌神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阿丹151014015



《紅樓夢》中黛玉初進賈府,在眾人眼裡的黛玉是這樣的:

原文: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在黛玉在鳳姐口中的評論是“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

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是這樣的:

原文: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賈寶玉的姨表兄薛蟠的表現更直接就是“酥倒”。

這些都說明黛玉的外貌氣質神韻方方面面,都是符合曹雪芹時代封建貴族普遍的審美標準的。


清代的孫溫紅樓繪畫中的寶黛,著名的87紅樓電視劇中黛玉的定妝照就向著這樣形象上靠攏的,相比之下飽受詬病的10紅樓電視劇中的黛玉其實更加接近這個形象和意境。

甚至可以說87紅樓電視劇中的黛玉,除了這張定妝照中化妝師和燈光攝影們在努力模仿中國古典仕女畫中人之外,真正電視劇中黛玉角色的整個表情動態表演卻都是出圈的。

87紅樓電視劇中的黛玉,所表達出的氣質是相當獨具特色的。

即使87紅樓電視劇的高仿版“小戲骨”也不曾在表情動態上真正去模仿這個獨一無二的87黛玉,而是在外貌和氣質上努力靠攏89電影版中的黛玉形象。
“小戲骨”黛玉有著與89電影版黛玉一樣的水靈靈的大眼睛和可愛的娃娃臉,氣質上溫婉而嫵媚完全消解了87電視劇中黛玉的尖酸刻薄。


為什麼“高仿”87版的“小戲骨”會在黛玉這角色上努力避開87黛玉的形象氣質和表演方式呢?

因為87版黛玉雖然在演員外形、化妝、燈光、攝影上都在努力靠攏中國古典仕女畫中人,然而87版黛玉角色的動態表演、氣質神韻上實在是難於“模仿”的。
這樣的87版黛玉的表演方式,真是分分鐘都怕她突然變化成為“聶小倩”了。


與之相反的是,備受爭議甚至被稱為“聊齋”版的10電視劇,畫面的唯美呈現確是清代孫溫紅樓繪畫風格的。

10版的寶黛形象氣質也是最貼近清代孫溫紅樓繪畫中寶黛形象的,有圖有真相。


87版黛玉被稱為氣質詭異,其表演動態上的“無法超越”和無人摸仿,相信真的會成為“不可逾越”的林黛玉形象。

當年87版黛玉選角時的“模版”,是62越劇電影中扮演黛玉的王文娟大師。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六十年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模版”林黛玉是62越劇電影中的王文娟版黛玉,她自身所具備的外貌和神韻應該是最接近中國古典仕女畫中人的一版林黛玉了。


阿丹151014015


文‖陳明朗

曹雪芹的筆下,林黛玉大概是他最愛惜的人物。

她的外貌其實一出場是沒有描寫的,最初,林黛玉的出場是通過賈雨村引出的,文中說,“這女學生年又小,身體又極怯弱,工課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此外也就說到她的言行舉止,“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

這筆墨大概也就是說林黛玉是體弱多病,但又懂得禮節。

直到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見到賈母等一干等時,才開始描寫林黛玉的形象,但是也著墨不多。文中說,“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這裡比第一次對林黛玉的描寫多了一點:風流態度,這已經在開始著墨林黛玉的外形了。當然言談不俗和體弱多病,仍然是先前所看到的,並不稀奇。

我們很奇怪,曹雪芹為什麼對這樣一個極度愛惜的人物那麼委婉,捨不得一開場就動用大筆墨讚揚。

要知道,曹雪芹的筆是很精簡的,他絕對不會描寫女人多一句廢話,但是對於主要人物仍然會給予很直接的讚美,例如對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的開場描寫:“第一個肌膚微豐,閤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



這樣做,曹雪芹是有深深用意的,他不但精湛使用鏡頭式的描寫,而且還把玩了一種類似於拋磚引玉的遞進式寫法。

在前兩次描寫中,是老師對學生的鏡頭,是賈母和姐妹們對林黛玉的鏡頭。第三次遞進是王熙鳳對林黛玉的鏡頭,這鏡頭體現在王熙鳳見到林黛玉所說的那句話中,“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這句話有雙關,一是描寫了林黛玉的標緻,二是拋出了王熙鳳的言談心機。那麼曹雪芹利用三次遞進的目的是什麼呢?當然是引出賈寶玉對於林黛玉的評價。因為這本書當中的主要愛情,是寶黛之戀,旁人眼中的黛玉再美,也不及情人眼中的黛玉半分美。



寶玉第一次看到林黛玉,給予了林黛玉全書最精彩的外貌描寫,我們來看看: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段描寫基本上把林黛玉的外貌和神韻寫盡,這即是賈寶玉眼中的黛玉,也是曹雪芹眼中的黛玉,當然她更是通篇林黛玉所作所為的指引。

林黛玉是一個玲瓏剔透的淚美人。黛玉又名瀟湘妃子。瀟湘妃子是誰,是古代傳說中的娥皇和女英,兩弱女子都是哭夫而投湘水而死。太虛幻境中說林黛玉是絳珠仙草,受神瑛侍者滴水之恩,陪其下到人間還他一世的眼淚,轉作人世。林黛玉是來還淚的。



林黛玉有著超凡脫俗的驚世外貌,玲瓏剔透般的聰明伶俐,但也有著玻璃心一樣的淚眼,這三者結合起來就是那個被曹雪芹一生所愛惜的女子。


陳明朗


一個人的美,分為“外在美”和“內在美”,大致就是容貌和氣質,這兩種美林黛玉都有。

林黛玉容貌最出眾的地方,是她的眉毛,從“黛玉”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黛”是指古人用來畫眉的青黑色顏料,也指眉毛。

在87版《紅樓夢》黛玉葬花一集,黛玉的眉毛細膩傳神,尾端鋒銳如劍,和人物的性格融為一體。造型師通過青煙色遠山眉,很好的勾畫出黛玉孤傲高潔的個性和頑強不屈的品格。


說到87版《紅樓》林黛玉,就不能不提第一美人秦可卿的扮演者–張蕾,她曾經也是林黛玉的候選人,給同為候選人的陳曉旭造成很大壓力,張蕾最大的優勢就是她散發出來的古典美,氣質上更勝一籌,但是因為張蕾年齡偏大,最終與黛玉失之交臂。

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具備黛玉的病態美,如果再加上張蕾姿態風流的氣質美,就更加完美了。


1981年中國郵政發行了一枚4分值郵票–黛玉葬花,其造型形神兼備,充滿書卷氣和古典美,應該是最接近原著黛玉神韻的形象了。


劍膽琴心01


林黛玉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女主人公。是整部鉅著的靈魂。她高潔不染而又純真無邪,她多愁善感而又活潑詼諧,她是一個詩一樣的女子。是一個立體豐滿,生動鮮活的藝術形象。我中學時看過原著,後來又全程關注了2010版紅樓夢的選秀、定角、和播出,只覺得那個林黛玉不是我想象中的樣子。原著中描寫道:“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似西子勝三分”。可是在電視劇中,我卻看到了一個痴肥的女人,用呆滯的表情,尷尬的表演來塑造我心中的女神。嚇得我趕緊收集以往諸如62、87、89各版紅樓夢影視劇。沒想到卻是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紅樓百花園。


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89版《紅樓夢》林黛玉扮演者陶慧敏

到了10版,就變成了兩灣似有似無淡淡眉,


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八七版紅樓夢林黛玉

在10版紅樓夢中林黛玉卻變成了一雙似腫非腫金魚眼

態生兩靨之愁————10版紅樓夢選秀黛玉組選手李欣汝。被評為最具古典氣質選手 和最具人氣選手

而最終出演10版紅樓夢林黛玉的確是態生兩靨之肥


嬌襲一身之病————這是《黛玉傳》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閔春曉。她也參加了10版紅樓夢的海選,是第二名,但是沒演成黛玉這也是
嬌襲一身之病?哎呀媽呀,這是什麼“病”啊?

閒靜時如嬌花照水————10版紅樓夢黛玉組選秀選手藍燕,

美吧?簡直是劉亦菲與蔣勤勤的結合體,當然最後………


10版的黛玉,哈哈,沒有對比就沒有鑑別嘛

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1945年版電影《紅樓夢》林黛玉扮演者周璇璇

1962香港紹氏電影《紅樓夢》林黛玉扮演者樂蒂

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2010版紅樓夢,困困!睜不開的朦朧睡眼,閉不上的香腸厚唇

————要麼我先睡一會?

病似西子勝三分————"黛玉葬花":閨中女兒惜春暮,滿懷愁緒無著處


在看我們灑脫版的10版
我嘴裡頭笑的是呦呵呦呵呦,我心裡頭美的是楞格里格楞


瀟湘窩心腳


《紅樓夢》對林黛玉的外貌神韻,是在寶黛初次相見時,通過寶玉的眼睛描寫出來的: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對林黛玉的描寫,曹雪芹不像對王熙鳳那樣猶如工筆畫似得進行肖像描寫,而是採用了寫意手法,且只寫了寶玉印象最深的的眼睛和眉毛——因為眼睛是人的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也刻畫了林黛玉的神韻。

從林黛玉的外貌折射她的神韻,神韻即氣質和仙氣,而氣質仙氣是比外貌更勾人魂魄的。

難怪賈寶玉第一次看到林黛玉便說她是“神仙似的妹妹”,不禁驚訝“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這也是林黛玉心裡想到卻沒有說出來的話。

林黛玉自帶仙氣暗示她本是天上的絳珠仙子,而賈寶玉本是天上的神瑛侍者,這就把倆人的前世情緣巧妙的聯繫到一起,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

賈寶玉還說他跟林黛玉像“遠別重逢”,更說明倆人雙雙下凡人世演繹了一出情愛悲劇。

可見,曹雪芹通過賈寶玉對林黛玉的外貌神韻的描寫,把他倆的前生後世都濃縮在了一起。

一孔之見,歡迎交流!


白話石說


賈寶玉初見林黛玉,便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擱現在,這句話就是“我喜歡你”的另外一種表達。

通過賈寶玉,我們看到林黛玉確實與眾不同: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很多人把這段當做林黛玉的長相了。

騷年還是太天真。

真正的描寫黛玉長相的也只有兩處“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態生兩靨之愁”。

只能讓人明白,黛玉有雙彎眉,眉色清淡,臉有酒窩。

忽略黎姿版趙敏的喜感,類似這樣的?

其他的描寫都是神態和氣質,和長相沒有關係。

然而,彎眉和酒窩,只是林黛玉的局部啊。我們依舊不知道她的臉型,鼻子挺不挺,眼睛是不是雙眼皮,嘴唇厚薄,身材比例……

這段寶玉眼中的黛玉,是純粹的美。美到沒有具體樣子,我們不清楚。

或許有人提“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但那個只是比喻,不是容貌和身材描寫。

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有過精準分析,

寫黛玉,連面貌也幾乎純是神情,唯一具體的是“薄面含嗔”的“薄面”,通身沒有一點細節,只是一種姿態,一個聲音。


張愛玲指出林黛玉的相貌並沒有具體的樣子,是非常厲害的觀點。


另外,這段描寫的厲害之處,自始至終沒有講林妹妹的衣裙妝飾,表明寶玉全心全意在欣賞黛玉,衣裙裝飾始終是身外之物。

《紅樓夢》第19回襲人說寶玉“想是說他哪裡配穿紅的”,可以看出寶玉是個經常對別人服飾評頭論足的人物。

這一點連薛寶釵都不例外。

他專程去探望寶釵,見寶釵 “頭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

愛好注意別人服飾的寶玉偏偏不注意黛玉的服飾。對寶玉而言,黛玉的美就是她本身。

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寶玉第一次見黛玉是多麼的心醉神迷。


在寶玉眼中,林黛玉是自帶仙氣的。他對賈母說,“這個妹妹我是見過的”,是很高級的表達。

有很多人初次見面,只需一眼,就能感覺到是不是同路人,是不是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

這一次初見,原來是遠別重逢。

林妹妹到底有多美呢?

曹雪芹採用大量側面描寫的手法。

第26回,黛玉在花蔭下傷感,因她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哭的傷心,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

又用一首詩讚道:

顰兒才貌世應稀,獨抱幽芳出繡閨;

嗚咽一聲尤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這應該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意思了。

還有關於林黛玉的相貌神韻,《紅樓夢》中有很多側面描寫。

只要是和她有相似之處的,都是美女。

比如說晴雯,大觀園裡第一等的美丫鬟。

王夫人也說晴雯的眉眼“像你林妹妹。”

還有齡官,所有人都看出來這倆人長得很像。

齡官“眉蹙青山,眼顰秋水,面薄腰纖,嫋嫋婷婷,大有黛玉之風”。

而這個女孩兒對待感情的認真,和黛玉也是最為相似,“任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寫秦可卿時,說她“風流婀娜,則又如黛玉”。

曹雪芹誇尤三姐,生的風流標致,依舊要借下人興兒的嘴說黛玉,“面龐身段,和三姨差不多。”

“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時,可見尤三姐烈性。

這是為愛而生的女子,她和黛玉一樣有著乾淨不屈的靈魂。

這麼多美好的女子身上都有黛玉的影子。

然而,這些像黛玉的也只是好看,在寶玉嚴重,黛玉才是唯一。

黛玉的美,還因為她有著一個詩意的靈魂,溫柔而易傷,趨於藝術性,是仙女一樣的存在。

她體貼著寶玉的心,從不規勸他去學習仕途經濟的學問,也不指責他為人處世的天真。

做自然之子,一片赤誠之心。

世人都說黛玉刻薄,卻不知道她對人對事是怎麼樣的溫暖。

她和丫鬟交心,紫鵑跟她情同姐妹。

她不以身份貴賤待人,香菱沒有絲毫地位,求著黛玉教她作詩,她認真對待,絲毫沒有嫌棄香菱的意思。

她看見落花飄零,就心生憐惜,要把花都葬了才心安。

她等待燕子飛回簷下,方拿石獅子倚住簾子……

這樣的天人,又有世人罕見的才情,世間真的有這樣的女子嗎?

《紅樓夢》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就有20餘位演員詮釋過這個角色。

五六十年代的越劇皇后王文娟老師演繹的林黛玉在當時特別轟動。

王文娟老師眉梢眼角都藏著秀氣,扮相雅麗脫俗。

87版的陳曉旭版林黛玉,在扮相上就是採用了王文娟老師越劇電影裡的扮相。

很多人都喜歡陳曉旭版的林黛玉,因為那個版本的林妹妹最深入人心,很多人都以為林妹妹就應該是那個樣子。

其實也不是這樣,陳曉旭有她多愁善感的一面,演繹這個角色也確實投入了太多。

但是她其實和書中的林妹妹差著很多。

比如林黛玉是真正的大家閨秀,而陳曉旭有小家子氣,並沒有能夠很好的詮釋出林妹妹的貴氣。

陳曉旭的臉龐偏大,眼白有些多,看不出黛玉的仙。

但是話又說回來,曹公都承認“顰兒才貌世應稀”,這樣的仙人,在人間怎能尋到呢?

我們要見到真正的林黛玉,還是在書中尋找吧。


優優飛揚


我看有8個回答了,說的都挺好,那我還說什麼呢?悟空既然邀請了,還是要說倆句。

書中本來有關於林黛玉的描寫,你還能提出這個問題來,可見書裡的描寫還是不能讓你信服,或者沒有給你腦子裡留下一個關於黛玉的清晰的模樣。

你有這種感覺其實是對的。

書中是怎麼描寫的,通過寶玉的眼睛,他這樣寫到:“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樣的寫法,是中國畫裡的寫意風格,寫其神韻。而題主還想知道的是中國畫裡的工筆風格---就是她到底長啥樣?

曹雪芹不會寫相貌嗎?顯然不是,那他為什麼這麼寫?為什麼用寫意的風格寫態,而不用工筆的手法寫黛玉的模樣?原因很簡單,他想要讀者模糊黛玉的年齡,自由的去想想,要知道黛玉入賈府才6歲多7歲的樣子,還是個小女孩,怎麼直接寫樣子呢?怎麼寫都不好。

好了,題主問的神韻曹雪芹已經告訴你了,下面我們探討下黛玉的模樣?

林黛玉本來是株草--絳珠草,沒有神瑛侍者每日甘露澆灌早就死了,所以林黛玉生下來身子骨就弱,有病,要靠藥頂著,草木之胎,先天不足。身子骨很弱。

所以現在有了第一個印象,就是病態的柔弱。

林黛玉是姑蘇人士,南方人,你可以大概想想南方人是什麼樣子?瓜子臉?鵝蛋臉?隨你樂意,身材一定是勻稱的,皮膚是好的(不過我懷疑她因為體質問題,加上常年吃藥,皮膚未必白,就算白也不是那種白裡透紅的白,就是說她不是粉面,而是一種白中泛青的膚色)骨頭架子是小的,鳳眼,因為得配她那個眉毛,鼻子小而挺,佔一個俏字,口也是小口,唇色不豔,泛白,還是因為她那個病。

改綺我覺得有清人的審美,他畫的還是比較靠譜的。


吳公子燎


林黛玉從外貌上看,自帶仙氣“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印象最深的是87版陳曉旭老師版本的林黛玉,從轎子裡下來,剛進榮國府時,真的像天女下凡一般,羨煞旁人。在入住大觀園後,居住在瀟湘館,一進院門,就是滿目的翠竹。竹為花中的君子,象徵林黛玉品質高潔,而且還都是細細的竹子,意味著女性的柔美。這樣一個冰雪聰明能詩能文的女子符合了前世是絳珠仙草的身份,她對於愛情有自己的追求,顯得有些離經叛道,從來也不要求寶玉去讀什麼聖賢書,也難怪寶玉哥哥一直是“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木槿談文化


林黛玉在《紅樓夢》群芳譜中的地位極高,紅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對她進行研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創穫頗多。這位家喻戶曉的揚州姑娘,皺著眉頭,走進《紅樓夢》,用一生的淚水征服了千萬的讀者。雖然,人們似乎並不是很喜歡她的脾氣:敏感自尊、多愁善感、小性兒,且時常歪派別人,說出話來比刀子還厲害,在待人處事方面幾乎絲毫不懂……但就是這些缺點和不盡完美的性格特點,讓我們看到了她性格中單純、率真的一面――“真”性情。

  黛玉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少女,能夠辯色而知意,更有卓絕的口才,任何一件細微的事情,都似乎瞞不過她銳利的眼睛。薛姨媽託周瑞家的順便把宮花帶回賈府分給幾位姑娘,周瑞家的在送宮花時,依遠近順路而送,剛巧黛玉住處最遠,所以最後才送給她,如是迎春、惜春等人,定不會注意這些小事,收下宮花說聲謝謝就行了,黛玉卻偏偏問道:“還是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送給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周瑞家的聽了,一聲兒不言語。(第七回)

  芝麻綠豆大的小事,黛玉也要隨口諷刺,語無忌憚,在周瑞家的面前逞口舌之快,她的小性兒、敏感,可以說是她一生的病,她的耿直、率真,毫不顧忌地想說就說,雖是無心,卻讓周瑞家的“一聲也不敢言語”。她永遠也想不到:不經心地埋怨一句宮花的遲遞,就開罪了周瑞家的,惹下禍端。

  賈母因看見有個赤金點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來,笑道:“這件東西,好象是我看見誰家的孩子也帶著這麼一個的。”寶釵笑道:“史大妹妹有一個,比這個小些。”賈母道:“是雲兒有這個。”寶玉道:“他這麼住我們家去住著,我也沒看見。”探春笑道:“寶姐姐有心,不管什麼他都記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別的上還有限,惟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留心。”寶釵聽說,便回頭裝沒聽見。(第二十九回)

  這段文字裡,黛玉敏感、小性兒的性格特點,在作者輕描淡寫中,得到了詳盡的刻劃。可見,對於每一件細小之事,她都會毫不留情地道破,她事事都記在心裡,卻不工於心計,於是造就了她自尊敏感、我行我素的個性。

  寶玉因為晴雯的幾句話而氣出眼淚,善於體貼的襲人正站在一旁,陪著寶玉一起垂淚,剛巧黛玉走來看見,不問情由就打趣說:“二哥哥不告訴我,我問你就知道了。”一面說,一面拍著襲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訴我。必定是你們兩個拌了嘴了。告訴妹妹,替你們和勸和勸。”襲人推他道:“姑娘你鬧什麼?我們一個丫頭,姑娘只是混說。”黛玉笑道:“你說你是丫頭,我只拿你當嫂子待。”(第三十一回)

  黛玉當然也不會想到,雖是無心地打趣襲人,無異於當面揭穿她的私心。襲人對寶玉侍妾之位,早已存有染指之心,大家都不道破,經黛玉這麼一說,怎能不使襲人大起反感。她太單純,絕想不到一句笑話,就刺傷了自己與襲人的感情,使襲人對她深存戒心。黛玉雖有極佳的口才,卻不懂得承歡於人,她一味地挖苦諷刺,逞了口舌之快,反而招惹了別人更深的惡感。她的天真、耿直是極遭人反感的。怪不得湘雲批評她:“專挑別人的不是”,“見一個打趣一個”,就連卑微的丫頭小紅也說她:“嘴愛刻薄人,心理又細”。

  在一個比較單純的官僚家庭里長大的林黛玉,投身到榮國府以後,命運又彷彿給了她新的安排,必須學會照顧自己,必須去學會如何適應周圍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

  在這裡,隱忍曲承,安分隨時,裝愚守拙等等,是最受稱讚的美德,而縝密的機心,巧妙的欺詐,在這裡更是可以換取到歡心與獎賞,這就是周圍的一切向林黛玉所提出的做人標準,而我們看到林黛玉的行為卻與大觀園中的為人處事標準格格不入。她不怕得罪任何人,甚至從不思考誰可以得罪,誰不該得罪,一切都隨著她生性的好惡,憑著她感情的流轉,毫無顧忌地任意而行,既不經過任何的修飾,也沒有半點掩藏,她的心中所想即口中所說,而口中所說的,常常又是為別人所不肯說的生活真相。

  正因為林黛玉的率真自然、任性任為,所以她雖然輕易地與人生隙,但從不與人結嫌,而是很快地就能與人消除隔閡。史湘雲曾把黛玉比做唱戲的小旦,這對閨閣小姐林黛玉來說,當然受不了,當晚便和寶玉吵了一通,吵得寶玉十分無趣,就借題發揮地寫下了一首謁語並添了一支《寄生草》曲,沒想到曲子被林黛玉看了後就立即攜回房中與湘雲同看,而在這之前,她剛和史湘雲所發生的不愉快,好像已忘得一乾二淨了,她就這樣的率真自然、不諳世事、心無城府。

  我們之所以喜愛和同情一個有很多缺點或不足的林黛玉,相反不喜歡甚至是討厭長處似乎不少的薛寶釵的原因也正在於此。法國古典主義者波瓦洛說:“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愛。”①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也說:“美看起來要美得多少倍,若再有加真給它溫馨的裝潢!”②於是,林黛玉和薛寶釵最終在人們面前必定是一個被肯定,一個被否定,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林黛玉的“真”薛寶釵的“偽”。

  二

  死亡和愛情永遠都是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紅樓夢》也不例外,林黛玉為了美好的愛情而死,而美好的愛情也讓林黛玉不死,後人給了她更多的理解和更高的歌贊。

  寶黛之間的愛情是建立在互相瞭解、思想一致基礎之上的,表現得非常純真、深摯、堅貞。“三日好了,兩日惱了”,“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整日拌嘴、輕嗔,讓我們感到了愛的簡單、純潔、神聖。

  然而,林黛玉又擺脫不了封建女子的閨閣身份來直接表達胸中的愛情,在反反覆覆的誤解、口角、閒氣甚至吵架過後,兩人真摯的愛情比石堅,超脫於俗世,由此可見,黛玉對愛情的“真”。她會固執地認為愛是兩個人的事,卻忽略了寶玉身邊龐大的封建家長集團,她永遠也想不到,世情陰險之極,自己的愛情勝的不是真情、真愛,而是起決定作用的封建家長。對於寶玉來說,雖然他深愛自己的林妹妹,但是他卻沒有婚姻的自主權,或許她對愛情的專注和單純太過灑脫了吧!她真、純的性格實不屑於討好賈母、巴結鳳姐這樣的封建家長。   另外,寶釵、湘雲的介入也讓寶黛之間的愛情發生了許多不快。

  當她看見寶玉從薛寶釵家裡走來,她不滿:“我說呢?方在那裡拌住,不然早就飛來了。”當她到薛寶釵家裡去,看見賈寶玉在那裡,她也不滿:“早知道他來,我就不來了。”當賈寶玉聽從薛寶釵的勸告,不喝冷酒,她也不滿:“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麼她說了,你就依得比聖旨還快些?”

  至於人們一說:“史大姑娘來了”,寶玉聽了“抬身就走”,自然又引起黛玉的不滿,她與史湘雲是可以相處很好的,但一當賈寶玉側身其間就生出嫌隙來了。那一次,史湘雲把她與戲臺上的小旦相比,這固然引起她的多心和不愉快,但這誤會到底是容易解釋和消除的,引起她最不愉快的還是因為賈寶玉為了怕史湘雲得罪人所使的那個“眼色”,這在林黛玉看來是一種有情意的表現。因此她非常尖利地責問寶玉:“我惱她與你何干?她得罪了我又與你何干?”

  看來,她彷彿是褊狹到了如此的地步,好像非要賈寶玉和所有的女孩子尤其是薛寶釵斷絕關係之後她才能甘心似的。果然有一次,賈寶玉被她拷問得急了,忍不住這樣說道:“只許同你頑,替你解悶。不說偶然去她們那裡一遭,就說這話。”這幾句話無疑刺傷了黛玉那顆脆弱的心。因此她不由的急了,並且說:“我難道叫你疏她,我成了甚麼人呢?”同時,在這種情況下,她終於被迫地擠出了隱藏在心裡最深處的一句話:“我為的是我的心。”

  說來說去,林黛玉所以對薛寶釵顯得特別褊狹,不僅是因為薛寶釵可以使她的愛情完全破滅,而且也因為賈寶玉確實對這個“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的少女有著難以斬斷的情絲。因為,即使是薛寶釵對他說了那些讓他反感的“仕途經濟”的“混帳話”以後,他也並沒有完全斬斷對薛寶釵的種種繫戀,真的從此“生分”,當薛寶釵搬出大觀園時,還是引起了他的空惘和寂寞。

  黛玉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賈寶玉,寶玉也深深地愛著黛玉,雖然他並沒有徹底斷絕和寶釵的繫戀,但是,當這種關係危害到他和黛玉之間的愛情時,他就會立刻做出決然的表示。所以,他在睡夢裡也不忘高呼:“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甚麼‘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而在林黛玉的面前更是說得斬截:“除了別人說什麼金什麼玉,我心裡要有這個想頭,天誅地滅,死不得人身。

  是的,正是從這顆心裡所顫動出來的愛情旋律,使我們在林黛玉的褊狹中看到了愛情的純真和熱切,唯其因為她所獻給寶玉的愛情是純真的,她對賈寶玉愛得真誠,愛得執著,始終如一,至死不渝。然而,他們的愛情又是在不許愛的環境中發生、發展和生存的,這就難免有痛苦、有淚水,甚至要為愛情付出生命的代價。

  縱觀黛玉、寶釵的愛情,“真”者得到了真正的愛情,“偽”者得到了無愛婚姻的苦果。

  三

  試看一部《紅樓夢》裡,林黛玉都做了什麼?我們見到她所做的只是戀愛與作詩,而作詩其實只是她戀愛的副產品。在詩中,有她愛的追求,愛的憧憬,愛的悲歡,愛的幻滅,她對寶玉的愛已經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所以,她的愛情一旦完結,那些斷腸的詩稿也隨之灰飛煙滅了。

  詩是黛玉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為她和賈寶玉的愛情溶入了一絲的浪漫和悽美。她的詩,有對愛的感傷,有對愛的憐憫,還有對世俗的不滿。在林黛玉的身上有著濃郁的詩人氣質,她把情化為詩,把詩化為自己追求理想、嚮往愛情的武器。她的詩情真、愛真,她的詩也讓這一人物形象達到了空前的完美。

  在她的身上,有著恃才傲物、自命清高、目下無塵的文人骨氣和精神潔癖,有著沖淡平和、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隱逸追求。傷感、愛戀,不僅是她的專長,也讓她成為大觀園中的第一才女。

  《紅樓夢》中她的詩最好,她的情最純。林黛玉不像薛寶釵那樣世故,城府甚深,八面玲瓏,取悅於人,她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她對待紫鵑,親如姐妹,情同骨肉,誠摯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學詩,寶釵譏她“得隴望蜀”,極為厭煩;香菱向黛玉請教,黛玉卻熱誠相接,當香菱十分迷醉陸放翁的兩句傷於纖巧的詩“垂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林黛玉對她說道:“斷不可以看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局,再學不出來的。”並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純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和要求,還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又介紹香菱讀王維,讀杜甫、李白,讀陶淵明的詩,並圈定閱讀篇目,批改她的習作,堪稱“誨人不倦”。

  細心地教誨與不厭其煩地講解讓我們看到了黛玉對詩的執著,是她讓古典詩歌變得更美,古典詩歌也讓她變得更加豔麗。在共詠白海棠時,她在別人都交了卷後,才提筆一揮而就,擲與眾人。賈寶玉極力想推她的一首為上,李紈、探春卻堅持寶釵的一首最好,讓黛玉曲居第二,她也默然接受,完全沒有反應,以後的幾次吟詩,眾人或譽她為魁首,或讓寶釵為第一,她都欣然服從,表現出大家的風度。

  “小氣”的黛玉,在“吟詩”時表現出了真正詩人的大度,這也是她性格“真”的表現。可以想象這個極度自尊,以高傲目光凌視一切的少女,在這方面又何嘗顯得褊狹、露過“小性兒”?

  在吟詩時,我們看見她笑得最多,最開懷,很容易掏出真誠的讚美,折服在別人的才華面前。

  還有一次,她與史湘雲在凹晶館裡聯詩,我們只感到月色生寒、夜氣沁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淒涼感覺,暗襲著我們的心頭。但是,在這個玉宇無塵,遠避了賈母等“人聲嘈雜,有何詩興”的地方,我們看到了她的心境是平和而舒展的,就像那池中瀲起的漣漪,銀光閃閃地向四周徐徐散開。那一夜,她興致高極了,竟至忘記了病體的瘦弱,與史湘雲玩了一個通宵。每當史湘雲說出兩句詩,她總是不斷地“起身叫妙”,或者是“又叫好,又跺足”,或者感嘆:“我竟要擱筆了”……

  富有詩人氣質,並且被詩化的林黛玉,詩魂總是時刻伴隨著她,總是隨時從她的心裡和身上飄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無賴詩魔昏曉侵”,這是她的切身體驗。詩,對於她,是不可一日無的,她用詩發洩痛苦和悲憤,她用詩抒寫歡樂與愛情,她用詩表示抗議與叛逆的決心。詩表現了她冰清玉潔的節操,詩表現了她獨立不阿的人格,詩表現了她美麗聖潔的靈魂,詩使她有一種迷人的藝術光輝!可以說,如果沒有了詩,也就沒有了林黛玉。   曹雪芹賦予她悲劇命運和叛逆精神的個性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她詩人的氣質和詩作表現出來的。在大觀園裡,她與薛寶釵可謂“雙峰對峙,二水分流,”遠遠高出於諸群釵,在博學多識方面,黛玉可能略遜寶釵,但在詩思的敏捷,詩作的新穎別緻、風流飄灑方面,林黛玉卻是出類拔萃、孤標獨樹的。

  有一分真情就有一分詩才,她的情既真又苦,故而詩才也高,而這高無疑是苦水多,甜汁少。

  她的《白海棠》詩,既寫盡了海棠的神韻,亦傾訴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嬌羞默默同誰訴”一句,最為傳神,這既是對海棠神態的描摹,也是自我心靈的獨白,她有銘心刻骨之言。由於環境的壓迫和自我封建意識的束縛,就是對同生共命的紫鵑、甚至對知音賈寶玉,也羞於啟齒,只有悶在心裡,自己熬煎,這便愈顯其孤獨、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詞”,纏綿悱側,優美感人,語多雙關,句句似詠柳絮,字字實在寫已,抒發了她身世的漂泊與對愛情絕望的悲嘆與憤慨。尤其她的“菊花詩”,連詠三首,連中三元,藝壓群芳,一舉奪魁。她的詩不僅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寫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其中“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等句,更寫出了這位少女的高潔品格和痛苦靈魂。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兒行》、《秋窗風雨夕》、《題帕詩》和《五美吟》等,都寄寓著深意,詩如其人,感人至深。

  特別是作為她詩讖的《葬花辭》,這是林黛玉進入賈府以後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嘆身世遭遇和悲劇命運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況,血淚作墨,如泣如訴,抒寫了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憤。“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抒發了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則是對美好理想的渴望與熱烈追求;“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表現了她的高潔的情志和堅貞不阿的精神。至於“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末了數句,書中幾次重複,特意強調,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運也即是黛玉的命運。這是用熱血和生命寫就的心曲,是與這個罪惡的世界決裂的檄文,它真實地展露了一個充滿痛苦充滿矛盾而又獨抱高潔、至死不渝的心靈世界,凸現的是一種獨立人格的壯美與崇高,《葬花辭》之所以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原因正在這裡。

  林黛玉淚盡而逝,但她純美的精神、真的神韻,她與賈寶玉生死與共的愛情,她身上閃耀高潔無暇的藝術光環,將給予不同時代的讀者以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兔子說娛樂


關於林黛玉的外貌描寫,有以下幾處:

1.十歲時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

2.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