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爭強好勝,家長該如何教育?

中國教育評論


“爸爸,是我跑第一的”週末,帶著兩個孩子在公園裡玩,大寶和元寶比賽看誰先抓住媽媽手裡的帽子,元寶因為跑在姐姐後面就跟我耍賴。其實象六歲以下的孩子,他們喜歡“比賽”,是因為在贏得“比賽”會讓他們感到自豪和滿足。

  怕輸和想贏是正常的心理思維,兒童對於事物的判斷極其簡單,而對於比賽,也只是簡單存在著“贏”與“輸”兩個對立面。“贏”固然是好,它讓孩子感受到了努力達到目標而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快樂。但“輸”同時也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或者沮喪感,所以會因為怕輸而出現擔心別人比他們好或者贏了他們的心理,進而出現一些抗拒的言語或者動作。

  作為孩子,爭強好勝是他們某個特定年齡層所特有的一個性格特徵。作為家長,要正確地引導孩子坦然地面對“輸贏”,放下競爭意識,提升競爭能力。具體做好以下幾點:

引導孩子心態要平和

有些家長自己的攀比心較重,喜歡給孩子灌輸“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個世界只有強者才能生存”的思想,喜歡計較一些外部得失,如孩子上了名校、比賽中得了獎了等等,不僅引導孩子和別人比更推動孩子和自己較勁,較少的關心孩子內在的感受和成長進步讓孩子與自己比較 平時言談時不要把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分出孰優孰劣,不要說“誰不如誰”,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對別人形成對抗心理,而應該讓孩子和自己的過去做比較,誇獎孩子取得的新技能和新能力。對於其他孩子,要以經驗借鑑的方式促使孩子進步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不論得到還是失去,家長如果都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平和心態,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示範,孩子從中也能學習到這種寵辱不驚的品質。

引導孩子去欣賞別人的長處

當孩子和小夥伴在一起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欣賞別的孩子身上的優點和長處,讓孩子懂得讚美別人以及同別人協作,引導孩子不要拿自己身上的長處和別人身上的短處比,也不要拿自己身上的短處和別人身上的長處比,要客觀地拿自己的昨天和今天比,有沒有進步,缺點有沒有改正。

培養孩子內在的能力

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較好地把控自己,獲得主動權。就拿去年我家大寶在校運會比賽這件事,她從四年級開始就堅持晨跑,每天跑2-3公里,在小區內做做簡單拉伸,當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強身健體,讓孩子少生病。但在去年學校的校運會上,孩子給了我們一個驚喜,她自己主動報了個800米比賽,因為距離較長,需要比拼孩子的耐力,全校的女生除了田徑隊的,其餘沒幾個孩子報名,我家大寶認為應該挑戰一下自己,耐力是沒問題的,現在就是比拼速度了,到她的小組了比賽了,她緊跟在第二名同學後面,到最後一百米時,她開始衝刺,雖然沒能衝過第一名,但衝過了第二名,得了個小組第二,有些田徑隊的孩子都被落在她身後,看著老師發給我的視頻,自己都被孩子的堅持感動了,孩子盡力了,我們回來對她不放棄的精神給予大大的點贊。

就象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主人公一樣,一個大俠想在江湖上立足,必須先遠離江湖,躲進深山,無打擾地修煉,練好內功,才有笑傲江湖的本錢。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爭強好勝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也就是過猶不及。相比培養孩子野心勃勃,我們更需要培養孩子的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質,讓他們學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需要家長從小對孩子做到言傳身教。

給孩子足夠的愛與肯定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追求卓越的訴求與人的自卑感有直接的聯繫,如果我們沒有感受到自卑或自我感覺處於“下游”狀態,我們就不會有突破現狀的願望。人的本性無法容忍長期的低下和屈從,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等總會使人產生渴望攀登更高一級目標的願望,以獲得補償和達到完美。爭強好勝的孩子往往內心有著較深的自卑心理,不接納現實的自我。推己及人,他們也認為別人不接納他,所以他會容易把別人當做對手並充滿敵意。如果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肯定,也就是無條件的愛,孩子不需要拿的比如成功,贏得比賽,取得好成績等來交換時,孩子也會內心平和,爭強好勝的心理就會降低。

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不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

揹負著父母和自己的期待,可能會使孩子難以承受這種負擔和壓力。一味的爭強好勝會催毀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缺乏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將要面臨的困難。爭強好勝的孩子只注重最後的結果,即周圍人肯定他的成績,如果成績得不到肯定,心理上會感受不到滿足。他們過度看重別人的評價,有嚴重的依賴心理。他們也認識不到,在很多情況下,遇到困難時保持心理的健康與平衡遠比馬上解決問題要重要得多。

記得有個作家說如果想要孩子不幸福,就拿他與別人比較吧。國家提倡學校教育要注重不做橫向比較而更注重縱向比較。而縱向比較就是與過去的自己比較,橫向比較就是與他人想比較。

對孩子灌輸成長型思維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強調了擁有成長型思維對人的一生的重大影響,它是相對於固定型思維的一種心智模式。研究表明,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更容易尋求幫助,在面對困難時更堅毅。成長型思維模式基本理念就是: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 每當我家寶寶覺得自己做不了某件事時,我都會告訴他:我們可以先試一試,即使做不好,再來一遍。


素墨濃香


孩子爭強好勝,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對於積極的一面要給予肯定,消極的一面要進行合理的的引導。

一、父母做好榜樣

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管是得失,對孩子起到正面的榜樣。

二、讓孩子欣賞別人的長處

父母要引導孩子欣賞別的孩子身上的優點和長處,讓孩子懂得讚美別人,而不是隻看到自己身上的長處和別人身上的缺點。

三、讓孩子與自己作比較

父母不要拿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而是讓孩子與自己的過去比較,誇獎孩子取得的進步。

四、父母不要過高期望孩子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會讓孩子有壓力,要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成長,只要孩子盡力了,父母就要表揚他。

五、讓孩子學會面對失敗

當孩子失敗時,讓孩子明白失敗是正常的事情,失敗是成功的動力。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侯媽家庭教育


首先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爭強好勝的孩子說明了他自小就有一種上進心,無論是從學習還是生活上都是一件好事,家長在這方面可能會少許多煩心事或者說少操一些心,但是事事都要辯證的來看,簡單的說就是任何事都有好有壞,所以我來從這兩個方面來說。

好的方面,不用說,你的孩子肯定很努力,不願意落後於別人,事事都想去爭第一,一旦落後別人他就會感到一種不甘心,他的自尊心會激勵著他去追趕別人。因此,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家長會很省心。

壞的方面,第一,家長要引導孩子在爭取第一的時候要走正路,也就是說,防止孩子為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而不擇手段,進而走上彎路。舉個例子說,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面一直考試得第二名那個人,他為了考試名次在每次考試前都會用一些陰招去幹擾別人複習,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這一類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二,這類孩子往往收不了太大的挫折,自尊心容易收到打擊後而一蹶不振,因而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們的強大內心,要告訴他們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不要把事情太當回事也不能不當回事。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絕對百分之百會有大大小小的困難和曲折,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會獲得成功,一定要讓他們勇於面對失敗,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敗。

總之,不管什麼性格的孩子都是優秀的,重要的是家長們要找到正確的適合你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培養方法。


冷Lion


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在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爭強好勝,不一定是缺點。如果自我要求高,力求完美,這是個優點。如果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憤怒,就會心生恨意。這就是缺點。需要家長引導。爭強好勝的孩子,其父母必是用心過日子的人。肯定不會甘居人下。在他們那個圈子裡是比較優秀的。這會無形中影響孩子。不過大人喜歡爭強好勝,往往會比較理智地避免這種性格帶來的壞影響。孩子們閱歷少,如果太過恃強,就是有些惹人厭。父母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與其他孩子合作共贏。不要無條件地表揚孩子。要堅定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的心靈確實如一張白紙,家長要用心,不要亂塗鴉!


中篇小說


爭強好勝,這是一種很有爭議的、也是一種很值得討論和實踐的問題,需要多方面去看待:

其一,看孩子是在什麼方面爭強好勝。如果無理取鬧或者故意挑起事端方面,家長就需要及時阻止並教育;如果是在積極向上的活動中爭強好勝,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鼓勵。


其二,對待孩子的態度也能反映家長自己的心態。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家長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如果家長都是那種爭強好勝類型的,你還能指望孩子能不爭強好勝嗎?


其三,孩子爭強好勝的現象是個別時候還是經常。如果孩子剛剛有爭強好勝的苗頭,而之前又沒有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好好觀察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如果孩子經常這樣,家長就得反思自己,反思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有沒有這樣的行為。


其四,“爭強好勝”也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種譭譽參半的現象。作為大人應該對這種現象有多方面的思考。如果是對整個社會、自然和人類發展有益的思考和行動,我們都應該抱著支持的態度。孩子小時候對某個方面或者某領域感興趣,說不定會在他們心裡埋下或者激發探索的種子,將來有一天就會長成參天大樹。


金陵餘力


我認為任何事情都是雙刃劍,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孩子爭強好勝沒有什麼不好的,但是過分的爭強好勝會給孩子產生深大的心裡壓力,所以我們需要很好的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第一!

首先有些孩子的爭強好勝換是源於父母的潛移默化影響,所以我們也得從自身找一下原因。其次我們要正視孩子爭強好勝的行為,讓他明白這種行為的利弊,減少我們對孩子這方面的影響,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行為有一個正確的估值,學會理智看待第一。讓孩子有一種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去生活學習。

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麻煩點贊關注哦,歡迎和你交流


微視看三農


首先應肯定“爭強好勝”有它積極的一面,對孩子的學習、工作……及未來的人生態度會帶來天然的原生動力,不可或缺;但這特性一旦失去掌控,就會失去理智,目空一切,脫離正確的人生軌道,走向了人生的反面,會給個人,家庭及社全造成巨大的危害。如何正確引導,使他真正認知這種心態的利與害,抑制住非理性衝動和錯誤觀念,是最終的落腳點。因此,作為父母要細心觀察,發現問題要善於啟發和引導,及時得以糾正。當然了,這些必須建立在對父母無比信賴的基礎上的,如果有較大代溝,無法溝通,還談什麼啟發和引導呢?


古蓮鄉情


在當今社會,爭強好勝不是好事嗎?

如果我的孩子爭強好勝,說明他是一個主動積極的人,我很欣慰。

爭強好勝的孩子總比那些內向、膽小,不去爭取,畏縮在爸爸媽媽懷裡的孩子要好引導,長大也更好的適應社會吧吧。

不過凡事都有個度,如果我家孩子爭強好勝的過程中,有了不太被大眾認可的行為,或者有超越道德和法律界限的做法。比如,玩遊戲時,自己得不到第一名就撒潑耍賴等。這個時候就要及時去引導了。讓孩子光明正大,憑個人努力去得到大家認可。


一家人安好便是晴天


爭強好勝是聰明孩子的一種表現,與膽小怕事來比好多了,因此既要引導也要保護。人們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爭強好勝的孩子往往膽子大,想法多敢冒險,從而也常常槽受挫折與失敗。家長宜適當放手讓他試一試,通過實踐總結經驗教訓,不宜總是不放心不放行。也許天才就是在試一試中發現的。對爭強好勝孩子的引導重點在孩子爭到強取得勝後的管教上,防止驕傲自滿,目空無人。在出現挫折時的調理上,安慰正確對待,鼓勵不要灰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