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曹操封關羽漢壽亭侯,關羽用了一輩子,為何劉備封賞,關羽不接受?

大馬哈魚12


哪裡是關羽不接受劉備的封賞,分明是劉備根本就沒有給關羽封過侯;當然,嚴格意義上說,曹操也沒給關羽封侯。

關羽之所以被封為漢壽亭侯,是因為在官渡之戰中,他刺顏良於馬下,解了白馬之圍: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這裡需要注意兩個細節:

一、關羽是把顏良刺於馬下的,不是“斬顏良”。實際上,根據史學家考證,長柄大刀這種武器在中國大約是元明時期才出現,不可能在三國時就有“青龍偃月刀”。

二、關羽的侯爵是曹操表奏天子所封的。彼時的曹操還僅僅是漢朝的司空,他是沒有權力封侯的,能封侯的只有皇帝。

因此,關羽接受這個侯爵接受的心安理得——雖然這個人情實際上是你曹操給我的,但是畢竟上面蓋的是大漢天子的玉璽,我領的是漢朝的侯,不是你曹操的侯,那我還有什麼不能拿的呢?正好,還能體現我是大漢的臣子,豈不美哉?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終關羽一生沒有獲得劉備的封侯的原因——關羽死的時候,劉備還僅僅是漢中王,不是皇帝。

作為諸侯王,劉備只有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的權力,並沒有封侯的權力。等到劉備稱帝的時候,關羽的人頭都被同樣已經去世的曹操以諸侯之禮安葬了,哪還有機會給他封侯?



青言論史


關羽的“漢壽亭侯”爵位是漢獻帝冊封的,曹操只是表奏,曹操當時是沒有權限封侯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關羽因官渡之戰斬顏良,解白馬之圍,曹操便上表天子,奏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關羽是忠義之士,在得知劉備的下落之後,便將曹操授於他的官印懸於中堂之上,護送兩位嫂子離開曹營,千里走單騎,到河北袁紹處尋找劉備去了。這“漢壽亭侯”爵位既然是漢朝皇帝封的,就是他的榮譽,所以,無論他走到那裡,還是什麼時候,都享用著這一殊榮。

而劉備在公元219年自稱漢中王時,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關羽當時並不願意接受,害得授銜大使費詩費了好大力氣,好說歹說才勸服了關羽接受封職。儘管如此,關羽還是習慣享用漢獻帝封他的漢壽亭候的爵位,大家試想一下,一個是皇帝封的爵位,另一個是王封的職位,皇帝與王誰大,孰輕孰重應該清楚,再說,關羽本是忠臣良將,忠漢、忠君,他們桃園三結義時,一心想的都是匡扶漢室。

也許,正是關羽是一個忠漢、忠君、忠義之士,才為自己日後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埋下了禍根。因為劉備看清了關羽本質,如果漢獻帝不死,只要有關羽在,劉備就不敢擅自稱帝,否則,就違背了他們桃園三結義匡扶漢室的初衷。這也是關羽為什麼不願意接受劉備所封,享用“漢壽亭侯”一輩子的原因。


M易2


封關羽漢壽亭侯,雖然是實際是曹操封的,但名義上卻是漢獻帝封,是最高中央政府給的。自跟隨劉備起兵以來,就一直把匡扶漢室作為旗號,在關羽看來,獻帝賜給自己漢壽亭侯爵位,是漢朝最高中央政府對自己跟隨劉備起兵以來,奮戰沙場,為漢室所做的一切的最大肯定,自然自己珍惜非常。



至於劉備的封賞關羽不接受,主要是因為關羽驕傲的性格,在他的眼中自己“絕倫逸群”,誰都看不起。但關羽不受劉備封賞,主要指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派費詩前去向關羽宣佈誥命。關羽在聽到自己與黃忠同列五虎將,大怒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於是拒絕接受官印。



這時費詩用當年韓信、蕭何、曹參的故事勸說關羽。費詩說,蕭何、曹參與劉邦自幼的交情,而韓信後來投奔劉邦,但封爵的時候韓信最高,蕭、曹二人沒有怨言。現在漢中王因為黃忠一時的功勞,給予他很高的恩寵,但說到漢中王心中的地位,怎麼會把黃忠與您等同起來啊!漢中王與您就像是同一個整體,憂樂同享,福禍共當。在費詩勸說下,關羽最終接受了封賞。



關二爺雖然後世封神,但在俗世還是不能免俗。對自己的所處的位置還是很在意的。在大戰當前,不是談軍事,而是首先問自己爵位。這裡固然有關羽瞧不起黃忠老邁不願與之同列,但各。更多還是在意劉備成為漢中王后,自己的地位,聽到劉備竟然把自己與別人同等對待,未加特殊禮遇而感到不滿,所以拒不接受封賞。而費詩的馬屁恰到好處,滿足了他的虛榮心,說到了關羽心裡,自然讓關羽樂於接受。


一壺清茗品春秋


釋劉備猜忌不得不留!

耳邊的狂風吹個不停,身後掉隊的士卒越來越多。看著前面有人高的蘆葦,心裡一陣恐懼襲來,更遠處暗藏的泥濘沼澤,就像是閻王爺準備的禮物。回想起前日東風颳個不停,戰船和士兵皆葬身火海,此時的曹操是驚魂未定。這一年是東漢建安十三年,此地是其逃出生天的華容道,此戰是奠定三國的赤壁之戰。

據《三國演義》的記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在此處,安排了趙雲、張飛、關羽堵截曹操的歸路。果不其然守在最後關口的關羽,在苦守5個晝夜後,終於看到蓬頭垢面的曹操。這時的曹操究竟有多狼狽,據《資治通鑑》的說法,在途徑華容道時風雨交加,導致道路泥濘不堪,迫於無奈曹操命瘦弱的士兵,揹負柴草墊補在地面方便行軍。待大軍過後死於踩踏的不計其數,所以關羽想要抓住曹操並不難。

說起兩人的見面,那是尷尬的不行。只聽見一聲炮響,一千校刀手分兩邊列陣,赤兔馬馱著關羽走出來,銀光閃閃的青龍偃月刀,震懾曹軍士卒丟魂喪,膽口乾舌燥的曹操問誰能出戰,沒曾想眾人不謀而合往後退,將曹操留在了最前沿地帶。局勢驟然緊張時,謀士程昱驅馬上前道:“足下今日的確是威風八面,但我想你肯定知道庾公和子濯的故事。我請你想一想你的坐騎赤兔馬的來源,你的爵位漢壽亭侯如何來得?”最後義薄雲天的關羽,枉顧軍令狀放走了曹操。

雖然上面的故事有演繹的成分,但卻道出了關羽的致命危機。通過蜀漢五虎上將的分析,竟然只有關羽一人曾經受過曹操的厚恩。如何才能堵住小人向劉備進讒言,那就是必須保住漢壽亭侯的職位,因為說起它人們就浮想翩翩,畢竟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循劉備是家喻戶曉的!

蜀漢五虎上將很融洽?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的秋季,劉備在漢中大戰擊敗曹操。其地盤得到空前擴大,其威望那是如日中天。為此眾人聯名上書漢獻帝,請敕封劉備為漢中王。細看這道聯名書,領頭者是西涼馬超,而關羽落後於他。

說起兩人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馬超剛加入的時候,關羽曾去信問諸葛亮誰的武藝最高。善解人意的諸葛亮為了大局,乃回答曰:“將軍的武藝勇冠三軍,而馬超和張飛是平手,遠非您的對手!”除了和馬超有縫隙外,老將黃忠也為關羽所輕。

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三國志》

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特別倚重魏延、黃忠等人。同年八月魏延由牙門將軍,升任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駐紮在漢川。至於年過六旬的老將黃忠那更是不得了,關羽是前將軍、張飛是右將軍、馬超是左將軍,黃忠和關羽並駕齊驅為後將軍。當委任狀發給關羽時,當即暴跳如雷:“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將劉備頒佈的委任狀撕成粉碎。

前來遞委任狀的費詩嚇得是目瞪口呆,但轉念一想皇命必須完成。於是苦口婆心勸慰:“昔漢高祖劉邦為奪取天下,不得不委屈沛縣的樊噲、蕭何等人,而將投誠過來的韓信封為大將軍。難能可貴是樊、蕭二人毫無怨言,盡心輔佐大哥劉邦終成帝業。如今您口口聲聲要為劉備肝腦塗地,卻連顧全大局的事都做不來,又如何輔佐劉備中興漢室呢?”聽完此言關羽如夢方醒,立即跪伏在地接受了委任狀!

遣益州前部司馬犍為費詩即授關羽印授,羽聞黃忠位與己並,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資治通鑑》

作為忠義之人的代表,關羽從來不隱瞞自己的喜惡。雖然經諸葛亮和費詩二人的安撫,他同意和馬超、黃忠合作為大哥大江山,但是他想到了另一種辦法,來彌補心裡受的憋屈。那就是他堅持自己的漢壽亭侯爵位,如此以來他的爵位必定高於他二人,一個是皇帝親封,另一個是割據之主賞賜。其含金量孰高孰低一目瞭然,所以他才拒絕劉備的賞賜!

綜上所述,關羽過得也挺不容易。雖然和劉備是結拜兄弟,仍免不了小人的讒言損傷,披堅執銳為大哥打江山,到頭來卻要和外人瓜分勝利果實。因此他只有保留漢壽亭侯的爵位,才能彰顯對大哥的忠心,以及彌補冷落的心靈!

——END——


惜緣小歷史


在蜀漢中,關羽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雖然關羽的地位非常高,但是劉備卻沒有給關羽封侯,關羽一直是漢壽亭侯,不過這個侯爵是曹操給關羽冊封的。曹操冊封關羽時是以漢獻帝的名義冊封的,那麼關羽就是漢朝的壽亭侯,作為忠義之士,關羽對這個封賞還是比較喜歡的。但是劉備封關羽則是以蜀國的名義冊封,關羽若是接受了封賞不是承認自己背叛了漢朝。

關羽一心為漢室,漢壽亭侯的封爵伴隨了關羽的一生,當初關羽投奔曹操,解白馬之圍中,斬殺了敵方大將顏良後,曹操將關羽冊封了漢壽亭侯。在當時來說,這個爵位已經是比較高的了。在漢朝時期,封侯爵是比較難得。看一個人就知道了,漢朝有一個大將叫做李廣,他一生征戰無數,至死沒有封侯。從這一方面來看,關羽能夠被封侯就已經是很厲害了。要知道曹操冊封關羽,這個漢壽亭侯可是漢獻帝蓋過玉璽的。換句話說,關羽的漢壽亭侯是漢朝官方承認的。正是因為這樣,漢壽亭侯這個職位在含金量上是非常的高的。所以關羽是不願意接受其它官職冊封的。雖然三國時期不斷征戰,但是曹操進行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曹操算是正統。

因此關羽不接受劉備的封賞是很正常的。關羽的一生征戰無數,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從這一點來看,劉備封給關羽一個大官根本不為過,可是與漢獻帝的玉璽比起來,劉備就差多了。畢竟劉備只是中山靖王之後,漢獻帝可是正兒八經的漢朝皇帝。

關羽一生忠義,他接受了曹操封賞的漢壽亭侯,還有漢獻帝的玉璽,這是受到後人讚賞的。關羽之所以不接受劉備的封賞,原因就是關羽“忠義”,這兩個字足以解釋。關羽忠義的是漢室,可不是劉備自己。關羽開始追隨劉備,以為劉備一心想的是恢復漢室,可當劉備後來想要稱帝時,關羽就不高興了,關羽比劉備更要在乎漢室,所以他只接受有漢獻帝玉璽的封賞。


鼕鼕講歷史


關羽身前一直使用漢壽亭侯,這是十分好理解的。我給出兩條理由:其一、關羽的漢壽亭侯是大漢朝庭冊封的,並不是曹操冊封的,這是國家給關羽的榮譽;其二、蜀漢政權只給關羽官職,並沒有給他爵位,死後才封為壯繆侯,那時關羽也用不上了。

關羽被曹孟德生擒後,獲得曹操禮遇,封為偏將軍,跟隨曹軍一起征戰袁紹,雙方戰於白馬。袁紹手下的悍將顏良十分厲害,連連斬殺曹軍數員大將,這時關羽拍馬出戰,於萬軍之中一刀斬殺顏良!袁紹軍主將一死,軍無戰心,曹軍正面掩殺,袁紹大軍潰敗,白馬之圍遂解。曹操為了籠絡關羽,故向漢獻帝奏請封關羽為漢壽亭侯;漢獻帝作為傀儡,有曹孟德之請,又出於對關羽的敬仰,故冊封了關羽為漢壽亭侯。

曹操雖為漢賊,但是他名義上是漢朝的丞相,關羽的侯爵又是漢獻帝親封的,故關羽接受了此爵位。蜀漢政權建立後,劉備沒有封關羽的爵位,只是一再加升關羽的官職;一方面劉備以漢朝正統正居,關羽已經有了漢朝的封爵,就沒有必要再封了,再封只會表示自己不是漢朝正統;另一方面以關羽的爵位為代表,正可以表達劉備蜀漢政權的合法性。故關羽身前再沒有其它爵位了,不用漢壽亭侯就沒有用的了。

如果關羽的侯爵是魏壽亭侯,那麼關羽一定不會接受,更不會使用。蜀漢政權建立後一定會給關羽重新封爵,而爵位很可能是公爵甚至是王爵,奈何漢獻帝已經給關羽封爵了,故無法再封爵。劉阿斗後來給關羽的封爵是壯繆侯,這個侯爵還不如漢壽亭侯值錢!如果封個壯繆公或者壯繆王,那麼羅貫中會採用之,正因為還是侯爵且意義有貶義,故羅貫中採用了漢壽亭侯,民間受《三國演義》影響,關羽也就只有漢壽亭侯這個爵位被大家記住了。





詩雨花魂


因為關羽漢壽亭侯的爵位是曹操請漢獻帝,以朝廷的名義封給關羽的。

不管當時漢獻帝是多麼傀儡的一個人物,但至少他在名義上是大漢的天子,是漢家恩養天下四百多年唯一的法統和道統的代表,關羽可以不要曹操的金錢、美女,但不可能不接受來自天子的封賞。

至於關羽為什麼不接受後來劉備對他的封賞,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在漢朝其實外臣很少封侯,所以才有李廣難封的說法,而亭侯爵位已經是列侯中的除“關內侯”外最高級別的侯爵了(其下縣侯、鄉侯),其實已經很高了;

其次,這次的封賞是關羽斬顏良誅文丑一刀一槍死拼下來的,見證的是他本人的至高的武勇和至尊的榮耀,而劉備的封賞基本上是和他有關係的人都封,含金量自然不同;

再次,亭侯封賞畢竟是經過漢獻帝和朝廷認可的封賞,在當年注重名分、名義的環境中,自然比劉備這個不受當時承認的小朝廷的封賞要強得多;

最後,關羽一生忠義,以漢臣自居,並以解救天子、興復漢室為畢生志向,他不接受劉備的封賞並一直以漢壽亭侯自稱,正表明了他以上的行為和志向。

劉備估計除了內心有幾句不快之外,也只能無可奈何了。劉備稱帝的時候,漢獻帝還沒死呢,只是禪讓之後做了山陽公而已,估計劉備也是心虛,所以不好在這個事上過多計較了,而且關羽是跟隨自己鞍前馬後多年的手足,寵一寵也無所謂了。

PS:有個小彩蛋,你知道“漢壽亭侯”這四個字怎麼斷句嗎?你不會認為是"大漢的壽亭侯"的意思吧?


強哥說文史


曹操封關羽漢壽亭侯關羽能接受,是因為曹操是通過漢獻帝封的,而漢獻帝畢竟是東漢最後一個正統皇帝,不管他是不是沒有實際控制大權。而劉備封關羽是在漢獻帝被廢以後,劉備自己稱帝封關羽的頭銜,雖然關羽願意跟著大哥幹是出於兄弟義氣,但在思維上他還沒有完全認可他大哥的帝位是不是正統,也許就是這個原因讓他不接受劉備的封賞。




六扇門人jgy


1、從當時的大環境來說

在當時的社會,世人對漢朝是很認同的,人人都以是漢朝官員為榮,畢竟漢家400年的江山還是很得人心的。從曹操最開始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封漢徵西將軍為漢家開疆拓土,到後來形式逼人急也只是稱魏王假九錫而已。

2、從關羽個人來講

關羽這人,沒事喜歡讀《春秋》,講大義。他追隨劉備固然有兄弟義氣的成分,但最根本的,還是希望能匡扶漢室,留名千古。漢壽亭侯雖然是曹操假借漢獻帝封給關羽的,但這畢竟是在朝廷上被了案的,是屬於正統的。所以對於這個封號,關羽十分看重,畢竟這在名義上是漢朝所封,自己從此算是漢朝的官員了。

按理說後來離開了曹操,關羽就應該避免再提這個“漢壽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劉備。因為在劉備眼裡,這就是曹操封的。但是,關羽依然高調自稱“漢壽亭侯”,大旗上繡著“漢壽亭侯關”,因為在他看來這是榮譽,足以光宗耀祖的。

3、來說說劉備

劉備取漢中後就自封為漢中王,沒有經過朝廷批准,可以說是亂臣賊子。所以對劉備自封漢中王這件事,關羽心中是很不滿的,因為沒經過漢獻帝批准,這就是僭越,就是不臣的表現。所以劉備封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關羽不肯受命。從《三國演義》中就可看出一二,當費詩帶著劉備的任命書來到荊州的時候,關羽直截了當地問:“漢中王封我何爵?”語氣中明顯帶著不滿和不屑,因為他知道,作為王,劉備是沒有資格封爵的。之後聽說自己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首,大怒。關羽的反應是很不正常的。雖然最後關羽勉強接受了封號,其不滿已經昭然若揭。

綜上所述,這就是關羽為什麼不願意接受劉備的封賞的原因了。


鍋盔餅子


公元200年,曹操率廿萬大軍,分五路圍攻在徐州的劉備,劉備戰敗,棄城而逃。關羽尋兄未果,在"只降漢室,不降曹操"的前提下,護衛著二位嫂夫人投奔曹操。

當時,袁紹勢大,曹操非之敵手,屢戰失利。關羽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殺文丑。勇力過人,為曹操贏的了勝利。曹操看在眼裡,愛在心中。曹操本欲留關羽為自己效力,對關羽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滿足,並將呂布的“赤兔馬”賜之。甚至關羽要等劉備歸來,便脫離曹營的要求都答應。並以獻帝之名,授關羽為“漢壽亭候”。

對於曹操的知遇之恩,關羽倍加感激,但終究不是其初衷,以華容道“捉放曹"為報,不失為“義”。

而關羽隨劉備戎馬倥傯,盡心竭誠,建力蜀國。作為“五虎上將”之一,關羽卻不願接受劉備所封的“關內侯”,只承認做個“漢壽亭候”。

這是什麼原因?我想,不過其三方面因素:

其一,“漢壽亭候”雖是曹操以漢室明義所封,畢竟是“漢獻帝”欽賜,屬於“正統漢室爵位“。而“關內候”雖是劉備所封,卻終歸是漢室的"臣屬",不是正統朝堂。

其二,“漢壽亭侯”是漢室的侯爵,關羽“忠”於漢室,是“三結義”時之初衷。接受漢室分封,天經地義。

其三,關羽和劉備是結義兄弟,出生入死,功名利祿都置之度外,何在乎兄長封賞?

以上或許是關羽不願受劉備所封而只認漢室分封的原因吧。容有識之士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