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汉武帝继位的前六年,是个没实权的皇帝,在窦太后面前选择了隐忍

发现问题:

汉武帝继位之后,他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却在处理朝政上处处受阻,一切只因为他的祖母窦太后,作为有万丈雄心的汉武帝,他却选择了隐忍,而不是选择反抗,夺取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

汉武帝继位的前六年,是个没实权的皇帝,在窦太后面前选择了隐忍

上图_汉武帝图

提出问题:

那么,汉武帝为何选择了隐忍,而不是反抗呢?

背景介绍:

公元前141年,开创“文景之治”的孝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尊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汉文帝),尊母亲王氏为皇太后,从此,开始了他后半生的帝业生涯。

汉武帝继位的前六年,是个没实权的皇帝,在窦太后面前选择了隐忍

上图_汉武帝简介

刘彻继位时16岁,已经是成人了,但是,一切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他万丈豪心很快就被现实击碎,并且散落了一地,大汉王朝的兵权和朝政大权都不在他的手中,大汉王朝真正的权力掌控在太皇太后的手中,汉武帝在大事上的权力几乎被架空,只能处理一些普通的朝廷事务。

汉武帝也一心想要恢复自己手中的权力,他即位之后想推行儒家的那一套,并启用赵绾王臧二人,准备拉开架势大干一场,可现实给他狠狠上了一课,窦太后及时出手,逼死了赵绾王臧二人,让他既愤怒又无可奈何。

汉武帝继位的前六年,是个没实权的皇帝,在窦太后面前选择了隐忍

上图_赵绾

分析问题:

汉武帝为何在窦太后面前选择了隐忍,而没有反抗呢?

汉武帝继位的前六年,是个没实权的皇帝,在窦太后面前选择了隐忍

上图_窦太后(汉景帝之母)

本图文团队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原因一:汉武帝自身势力小。

刘彻本身不是太子,后来太子刘荣被汉景帝废除之后,刘彻才被立为太子,而且即位时,汉武帝才十六七岁,尚未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想要和窦太后斗,实力差距太过于悬殊,犹如扶摇撼大树,胳膊拧不过大腿。

原因二:母族势力小。

汉武帝继位的前六年,是个没实权的皇帝,在窦太后面前选择了隐忍

上图_王娡(刘彻生母)

刘彻的母亲王娡家族并没有显赫的身份,朝中也并无势力,王娡是臧荼的重外孙,但是到这一代已经完全没落,王娡的父亲就是一位平民,而且王娡也是二婚,她早先嫁给一普通农家金王孙,后来有术士给她相面,说她将来要生下天子,所以就强行离开了金王孙,并托人进入太子宫。所以母亲家族没有势力可以依靠。

原因三:窦太后势力太大。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妻子,在汉文帝驾崩,汉景帝即位之后,她就开始参与朝政,并且多次影响和左右着朝廷事务,权力这个东西会上瘾的,窦太后后半生都处在权力的顶峰,有很大的势力,她当然不会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皇帝挑战自己的权威。

汉武帝继位的前六年,是个没实权的皇帝,在窦太后面前选择了隐忍

上图_窦太后(汉文帝皇后)

原因四:窦太后已老,汉武帝有年龄优势。

汉武帝刚刚即位时是十六七的大小伙子,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而窦太后则日渐衰老,汉武帝在窦太后生前对窦太后非常的敬重,他没有做出太过于出格的事情,他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准备把这位祖奶奶给耗死,六年之后,窦太后去世,权力终于完全掌握在汉武帝手中。

原因五:自身没有处理朝政的经验,离不开窦太后的帮助,权当过渡和学习。

汉武帝继位的前六年,是个没实权的皇帝,在窦太后面前选择了隐忍

上图_少年天子汉武帝

汉武帝刚刚即位时,并没有处理朝政的经验,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窦太后长期处于权力的顶峰,有着很强的处理朝政经验,所以他刚即位时需要窦太后的帮助,否则他也很难镇住底下的官员,这一个过程完成了权力的过渡,也让汉武帝学到很多经验。

原因六:汉武帝和窦太后的目的是一致的。

汉武帝继位的前六年,是个没实权的皇帝,在窦太后面前选择了隐忍

上图_窦太后宴请图

窦太后在汉武帝即位后,虽然处处阻挠汉武帝,但是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让大汉王朝越来越好,只是因为理念不同,汉朝自开国以来,因为奉行“黄老之术”,使得百姓得以喘息,一切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所以窦太后仍然坚持这一“无为而治”的理念;

而汉武帝属于开拓性的君主,他想进行改革,也是为了让汉朝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他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所以在窦太后去世后,他开始积极拓展,一改汉朝开国以来的气象,建立了丰功伟绩。

说到底,窦太后强压着汉武帝,实际上也是为了让汉朝更好,二人在最终目的上是一致的。

汉武帝继位的前六年,是个没实权的皇帝,在窦太后面前选择了隐忍

上图_汉武帝

得出结论:

根本目的一致,需要相互依存,加上实力相差悬殊,是汉武帝选择隐忍的最好结果。

举例论证:

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和汉武帝的遭遇非常相似的,那就是北魏孝文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参考文献:

【1】《汉书·儒林传》

【2】《史记·武帝本纪》

【3】班固·《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