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历史上郭子仪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莫xxxx


郭子仪算得上是平定“安史之乱”,再造一个大唐王朝的最大功臣了。他辅佐了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代帝王,他的官爵也从节度使到中书令、尚书令、太尉,甚至被尊为“尚父”,封为郡王这样的地步。他获得如此显赫的封赏,完全称得上是功高震主。但是这样一个人,在唐朝那三代帝王的不断猜忌中,最后竟然能够得以善终,活到80多岁去世。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郭子仪剧照)

说唐代的那三代帝王不断猜忌打击他,并没有夸张。

唐肃宗的时候,本来他是天下兵马副元帅(唐肃宗的儿子李俶是大元帅,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后来这个副元帅也给他取消了,而把太监鱼朝恩封为宣慰使,用鱼朝恩节制他。而这种节制,不但让郭子仪备受打击,而且也让唐军因为鱼朝恩的瞎指挥以及把持朝政而多次失败。后来,因为包括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都把“安史之乱”叛军没有办法了,唐肃宗才不得不又重新让郭子仪统帅军队。

唐代宗的时候,皇帝宁愿相信太监程元振,也不相信郭子仪。罢免了郭子仪的兵权。但是继“安史之乱”以后,仆固怀恩又联合吐蕃、回纥再次入侵,一度占据了长安。最后唐代宗还是不得不再次重用郭子仪,才说降了回纥,打败了吐蕃。

唐代宗去世,唐德宗继位,把郭子仪进封为太尉,中书令,但立刻就免除了郭子仪节度使、元帅这样的职位。显然,也是非常担心郭子仪拥兵自重。

那么,既然三代帝王都猜忌郭子仪,为什么郭子仪最终还是挺过来,得以善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唐肃宗剧照)

一、天下始终不太平,必须使用郭子仪。

那些帝王们杀功臣,都是在打下了江山,天下太平的时候,可是从唐肃宗到唐德宗,天下就一直未曾太平。安禄山反叛以后安庆绪反叛,安庆绪反叛以后史思明反叛,史思明反叛以后史朝义反叛,“安史之乱”平定了又是吐蕃回纥杀进来,天下就从来没有太平过。

就算是这些皇帝们忌惮郭子仪,他们也不敢杀郭子仪啊。当时的唐朝,之所以会出现反复战争反复叛乱的情况,根本的原因,就是唐皇室的威望严重降低,没有人服他们。那些帮助他们平定叛乱的将领们,也不是那么忠心耿耿,抓到机会也就跟着反叛。

而郭子仪在军中具有巨大的威望,只有郭子仪能够压服那些叛乱。当年回纥跟着吐蕃一起入侵唐朝的时候,他们听说郭子仪还活着时,大吃一惊。他们说,他们之所以跟着吐蕃一起打进来,是因为他们以为郭令公已经不在人世了。既然郭令公现在还在人世,他们也就不打了,回去了。

郭子仪在平定反叛的仆固怀恩的时候,就说,仆固怀恩手下的那些将领,曾经都是他的旧将,他根本就不用打他们,只要他一出来,那些旧将都知道该怎么做。而结果果然和他预计的一样。

由此可见,郭子仪在唐朝的军队中,具有多么高的威望。

(唐代宗剧照)

二、郭子仪始终保持着对唐朝皇帝的忠诚。

郭子仪对唐皇室一直忠心耿耿,从无二心。

唐代宗继位后,程元振对唐代宗说,必须要限制老臣,否则的话,这种老臣会功高震主。郭子仪听说后,把唐肃宗给他的一千多封诏书全部拿出来,送给唐代宗看。这些诏书上,写满了唐肃宗称赞郭子仪忠心的地方。唐代宗不好意思了,只好说,你放心吧,我没有怀疑你啊。

郭子仪知道自己功高震主,所以多次辞职,告老回乡,主动把兵全交出来。等到朝廷需要他出面带兵打仗的时候,他又才重新出山。而仗打完以后,他立马又交兵权。

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升平公主非常骄横,不把郭暧放在眼里。有一次郭暧冒火了,说,你无非就是仗着你父亲是皇帝嘛,我父亲还不想当皇帝呢!升平公主把这话告诉了唐代宗。没想到唐代宗却说,人家说得没错呀,郭子仪要是想当皇帝,早就没我们唐家什么事了。尽管唐代宗说了这个话,郭子仪并没有就此算了,而是立马进宫向唐代宗请罪。唐代宗不怪罪,还劝郭子仪装聋作哑。可是郭子仪回去以后,依然把郭暧打了一顿。由此可见,郭子怡在做事情上,是非常谨慎的。

(鱼朝恩剧照)

三、郭子仪以德报怨。

郭子仪就算能够想办法获得皇帝的信任,他依然不得安宁。因为皇帝身边有太监,太监害怕郭子仪取代了他在皇帝那里的地位,因此就反复谗陷郭子怡。唐肃宗的太监鱼朝恩是这样,唐代宗的太监程元振也是这样。

鱼朝恩不但多次在唐肃宗面前谗陷郭子仪,还派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要知道,中国向来是祖先崇拜,祖坟是绝对不能随便动的。但是,鱼朝恩掘了郭子仪的祖坟,郭子仪却说,我带兵打仗的时候,士兵们都掘过别人的坟(大概是像曹操掘墓一样吧),我没能禁止他们。显然,这是上天给予我的报应。

后来,鱼朝恩请郭子仪吃饭。有人对郭子仪说,这是鱼朝恩想杀你的表现,让他别去。可是,郭子仪竟然只带了少了几个人就去了,坦坦荡荡。这件事完全震惊了鱼朝恩,以至于鱼朝恩都感动得哭了。

郭子仪就是采用这种以德报怨的方式,极好地缓解了奸臣对他的谗陷,因而比较有效地把自己保护了起来。

总之,郭子仪不但是一个威武雄壮的军事指挥官,而且还是一个有大智慧大气魄的政治家。因此,他最终才有那样完美的结局。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张生全精彩历史


大家都从历史书上知道,郭子仪是唐朝中期平定安史之乱的最重要功臣。可他的功绩远远不止于此。他在国家危乱之际力挽狂澜,对王室有再造之功。而功勋显赫的他却几经沉浮,以八十五岁高龄完美谢幕,死后赠太师、配享皇家庙廷,身后备极哀荣。

唐朝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开创了武举考试,郭子仪就通过武举考试加入军官行列的。他从从九品下的基层军官做起,至754年已官拜从三品的九原郡太守,这时郭子仪已经快六十岁了。

郭子仪的真正受到重用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任命为朔方节度副大使统帅朔方军讨逆安禄山。不久收复静边军、云中,杀叛将周万顷、大败叛将高秀岩,累军功加封御史大夫。后官至兵部尚书、宰相兼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因功加司徒,拜代国公。中间因朝臣妒忌,几起几落,解除兵权。

直到763年,吐蕃进犯,而长安周边却几乎没有防御兵力,代宗起用老将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驻防咸阳。后郭子仪听闻长安危急,紧急赶往长安,此时代宗一行已出逃。十五日后,长安被收复,郭子仪又被任命为长安留守。代宗回京后满腹感慨,自责重用郭子仪太晚了,又赠了郭子仪一块免死券,还把郭子仪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上。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郭子仪最后一次为国再立功勋是抵御吐蕃。吐蕃数次入侵,均被郭子仪平定,此时郭子仪大约已七十岁左右,还为国征战在沙场上,令人钦佩。

781年,八十五岁高龄的郭子仪安然辞世,谥“忠武”。忠心可鉴,英武一世。这个谥号精确地概括了老英雄郭子仪的一生。郭子仪一生宠辱不惊,受宠时,恃宠不骄;失意时,不忘初心,忠心依旧。当时代宗任命他为尚书令时,他谦虚低调,恳辞不受;而在他几度失去兵权时,他也没有因怨生恨,报国之心依旧如故。可见,郭子仪不但是位英勇的武将,还是位睿智的智者。正是凭借这高超的情商,老英雄屹立七朝不倒,完美谢幕!





南悠老易


郭子仪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杰出的名将,为平息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郭子仪最后的结局也非常的好,本人非常高寿,活了85岁,世人孜孜以求的金钱美女,高官厚禄,权力地位等等,郭子怡一样都不缺。郭子仪死后,他的家族又兴盛了将近百年。

郭子仪在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时候是当时的朔方节度使,统帅朔方麾下的十万雄兵与安禄山叛军屡次做殊死搏斗,最后取得了胜利,帮助皇帝多会了大片丢失的国土,被世人称为是再造唐室。不过郭子仪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以及平定安史之乱之后非常好的处理了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自己成为了人生的赢家。

因为作为杰出的统帅,郭子仪在统兵征战的过程中树立了非常高的威望。一般具有这种威望的人都是令皇帝感到非常害怕的,因为这样的人如果看皇帝不顺眼,一旦登高一呼,就有可能把皇帝的江山给推翻。所以这个时候皇帝非常猜忌郭子仪,这也是相当正常的,因为郭子仪所具有的实力和威望,本身就处在让皇帝猜忌的位置上了,历史上很多权臣名将都处于这一位置,能否处理好就看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了。

郭子仪在后来很好的处理了这一点,在皇帝剥夺他兵权的时候,他逆来顺受接受了皇帝的旨意,把兵权交还给皇帝,自己去当一个闲人。而皇帝处于危难的时候,郭子仪总是挺身而出,站在皇帝身后支持皇帝。有很多所谓的聪明人认为郭子仪根本不应该这样低声下气,例如和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由于在工作中受了皇帝的气,在皇帝处于危难的时候还看皇帝的笑话,结果皇帝缓过劲来的时候,李光弼就尴尬了。所以从这点看来,郭子仪才是真正的聪明而具有大智慧的人,而李光弼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因为郭子仪很好的处理了与皇帝的关系,最终得到皇帝的信任,所以能够一直荣华富贵保持下去。最后,他的子弟遍及朝廷,传说中七子八婿都是高官厚禄。他的儿子娶了公主,他本身被皇帝封为郡王,可谓是位极人臣。他的孙女是后来唐玄宗的皇后,他的曾外孙最后当了后来的皇帝,他的家族保持将近百年兴旺而不衰落,这都是一个奇迹。

总之,郭子仪的一生完全是传奇般的一生。他是历史上众多人都想达到的至高点。但是在历史上众多权臣武将中,能够达到他的高度的却少之又少。南宋初年的宋高宗赵构还教育岳飞等重要将领,说郭子仪和李光弼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大的不同,都是战功赫赫,但是后来李光弼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后来与郭子仪相比就越来越远了,可见郭子仪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名将!比如战神白起,飞将军李广,精忠大帅岳飞,还有那位被千刀万刮的明代大将袁祟焕以及被装进布袋内摔死的能受跨下之辱的韩信。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概因统治者内心虚伪多疑所至,也有功高震主,自骄自奢之故,

比如年羹尧。

历史上最有一比的有两位大将军,一位李广,一位郭子仪。李广在汉代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做战骁勇,爱护士兵。特别是他的箭法,在当时无人能及。可是,李广运气不太好,许多当年不如他的将领都封了侯爵,而李广每次都阴差阳错地失去侯位。他内心异常的郁闷,为了争一个侯位,白发苍苍了还坚持戍边争战,最后马革裹尸,侯爵也没落着,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而郭子仪显然比他高明得多。平定了安史之乱后便急流勇退,在他的王府里做起了清闲王爷,他一生娶了九个夫人,个个身态妖娆,美艳绝伦。他成了大唐朝最会享受的大将军,没有之一。后来一直活到八十五岁才寿终正寝。成了历史上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大将军!


沉默877198918954


郭子仪通过武举考试进入军官行列。他从从九品下的基层军官做起,至754年已官拜从三品的九原郡太守,这时郭子仪已经快六十岁了。郭子仪的真正受到重用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正在为母亲守孝的郭子仪被朝廷紧急启用。他被任命为朔方节度副大使统帅朔方军讨逆安禄山。不久收复静边军、云中,杀叛将周万顷、大败叛将高秀岩,累军功加封御史大夫。郭子仪与李光弼在赵郡击破史思明后,回师常山。在嘉山一带,与尾随而来的史思明部展开决战。是役,叛军四万余人被斩,缴获战马数万匹。史思明率残部逃往博陵。正在此时,潼关失守,唐玄宗李隆基携杨贵妃一行仓惶逃往蜀郡,结果在马嵬驿发生兵变,杨国忠被愤怒的将士诛杀,杨贵妃被逼自尽。兵变之后,玄宗与太子李亨分道扬镳,玄宗入蜀,李亨北行。不久,李亨在灵武称帝,玄宗做了太上皇。756年八月,郭子仪和李光弼赴灵武,唐肃宗李亨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宰相兼朔方节度使。在次年的安邑之战中,郭子仪的儿子郭旰战死。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后,唐肃宗李亨准备组织反攻,郭子仪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收复长安后,郭子仪乘胜收复洛阳等多地,因功加司徒,拜代国公。由于鱼朝恩对郭子仪心怀嫉妒,适值唐军相州新败,鱼朝恩就在肃宗耳边吹风,把相州之败的责任一古脑推到郭子仪身上。郭子仪被解除兵权。760年,在群臣的要求下,肃宗起用郭子仪出征,但最终又被鱼朝恩从中作梗。后来,洛阳再度失陷,郭子仪又披挂上阵。肃宗李亨死后,代宗李豫继位。郭子仪又被宦官程元振构陷,失去军权,去给肃宗修建皇陵去了。后来代宗欲起用郭子仪东征,又被鱼朝恩和程元振给搅黄了。直到763年,吐蕃进犯,而长安周边却几乎没有防御兵力,代宗这才起用老将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驻防咸阳。后郭子仪听闻长安危急,紧急赶往长安,此时代宗一行已出逃。十五日后,长安被收复,郭子仪又被任命为长安留守。代宗回京后满腹感慨,自责重用郭子仪太晚了,又赠了郭子仪一块免死券,还把郭子仪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上。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郭子仪最后一次为国再立功勋是抵御吐蕃。吐蕃数次入侵,均被郭子仪平定,此时郭子仪大约已七十岁左右,还为国征战在沙场上,令人钦佩。781年,八十五岁高龄的郭子仪安然辞世,谥“忠武”。郭子仪在国家危乱之际力挽狂澜,对王室有再造之功。而功勋显赫的他却几经沉浮,以八十五岁高龄完美谢幕,死后赠太师、配享皇家庙廷,身后备极哀荣。





天高云淡任心遨游


八朝原老郭子仪出身官宦世家,其父郭敬之历任渭州、吉州、绥州、寿州等四州刺史,他早年武举出身,一生戎马,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收复两京,邺城之战等多场重大战役。历经八年,平定安史之乱,使大唐天下重归完整。

平定安史之乱后,他又击退吐蕃,收复长安,单骑退回纥,再败吐蕃,平定河东。唐肃宗曾当面表扬他:“国家再造,卿之功也!”

历史上军事才华横溢的军事天才比比皆是,但能够功高盖主,却得以善终的寥寥无几。郭子仪85岁去世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史书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早年,郭子仪在武则天一朝,取得武举状元,后凭借军功,郭子仪一直升任到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临危受命,担任朔方节度使,与李光弼等人率军讨伐安禄山。随着安史之乱逐渐被平定,郭子仪的也逐步从太守,升任到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成为天下中掌握实权的人物。

实际此时皇帝唐肃宗就对他心生猜忌,9节度使征战安庆绪,肃宗就怕他功高盖主,难以驾驭而不设置元帅一职。

相州兵败,宦官鱼朝恩把所有兵败的之责推给郭子仪,最终郭子仪被解除兵权,召回京师。郭子仪虽然遭到贬黜,但依然忠心于大唐王朝。史思明再度作乱,攻陷洛阳,朔方将领相继被杀,军队混乱不堪,唐肃宗无奈再度启用郭子仪,郭子仪临危受命,不负众望,直接诛杀作乱的几十人,终于平定各方叛乱的将领。

代宗继位之后,宦官程元振担心老将难以制服,于是诬陷郭子仪。郭子仪明白自己功高震主,迟早会遭到皇帝的猜忌,大臣的嫉妒,遂奏请朝廷,告老回家,辞去了所有的职务,获得了皇帝的恩准。

公元763年,吐蕃攻陷长安,并拥立广武王李承宏为皇帝,由于代宗猜忌将领,导致长安一带几乎没有军队守护,吐蕃大军长驱直入,代宗仓皇出逃。朝廷下诏拜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收复长安,有人劝说郭子仪行“废立之事”,“今主上东迁,社稷无主,令公身为元帅,废立在一言耳。”子仪未应。而是团结商州将领士兵,协同殷仲卿等人成功收复长安。

代宗感恩于郭子仪的忠心,赐予郭子仪铁券,将其画像列于凌烟阁。

功高盖主主不疑,做人当学郭子仪,郭子仪不仅自保富贵,也泽及子孙后代,享受功臣后裔的特殊待遇,两年后高寿而终,享年八十五岁。


美丽青春您真痘


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平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与唐朝军将发生矛盾导致长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吐蕃趁机长安缺乏防御之时入寇、攻入长安;唐代宗启用郭子仪,郭子仪调集军队。吐蕃占长安10余天,听说郭子仪与唐军靠近,吐蕃立即逃离了长安。

鱼朝恩素忌郭子仪功高,便乘邺城之败诋毁他,将失败责任推在他一人身上。肃宗本已对郭子仪“拥兵太盛”心怀戒惧,于是将他召还京师,摘掉兵权,改命李光弼统领朔方军。与此同时,史思明杀了安庆绪,吞并其军,在范阳称“大燕皇帝”。得知郭子仪被逐,便在乾元二年五月发兵南下,打败李光弼,重占了洛阳,形势急转直下。

郭子仪被罢黜后,闲住京师。上元元年(760)九月,肃宗曾下令子仪再领兵自朔方攻范阳,但又受到鱼朝恩的阻拦,未能成行。宝应元年(762)正月,河东镇发生兵变,太原、绛州两地驻军骚动。肃宗只得起用郭子仪,晋封为汾阳王,知诸道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副元帅,命他去平息兵乱。子仪到绛州,杀了倡乱将领王元振,河东兵乱平息,唐军士气复振。

郭子仪少年从武,戎马一生,为巩固唐王朝的统治,也为了保障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东征西战二十数年,他的雄才胆略在人民和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虽战功卓著,官高富显,但为人处事十分谨慎,不居功自傲,不以势压人;虽手握重兵,能服从皇帝命令,不拥兵自立;虽屡遭奸佞诬陷,甚至鱼朝恩派人挖了他的祖坟,仍能以国事为重;他遵守朝廷法纪,严教子孙,不徇私情。因此,终未因功致祸,立于不败之地。


呼伦贝尔匠心人


关于郭子仪的故事,大家都说了许多。这里只说一下他平定唐代宗时期的几场叛乱。

唐代宗时期,大将固仆怀恩因为受到朝廷的怀疑,心怀不满,就联合吐蕃发动叛乱。

突然的变故,让大唐促不及应,连京师长安都丢了。经过几次苦战,唐朝夺回了长安。不久,固仆怀恩又纠吐蕃,回纥合计总兵力十万人入犯。朝廷震动之余,又派郭子仪担任统率,驻兵奉天(今陕西乾县)防御。

由于唐军防守反击得力,叛兵没有捞到好处,就退兵了。

不甘心的固仆怀恩又联合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等几个少数民族的军队达数十万。又来进犯。唐朝又派郭子仪统兵抗击。固仆怀恩病死后,吐蕃名将尚结赞指挥十万骑兵到达奉天。遭到唐军名将浑臧的二百骑兵的攻击。吐蕃损失惨重,尚结赞恼羞成怒,怒攻奉天200余次。不见胜负。此时天降大雨,对平地扎营的吐蕃军队无疑是一场灾难。他们就一边撤退一边抢劫。唐军出城追击,大获全胜。

吐蕃在半路上碰到了回纥部队,他们又走到一起。再来攻打奉天。郭子仪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说服了回纥。回纥本来就同郭子仪一起战斗过,平定"安史之乱",立有大功的。他们听说郭子仪还在,就要求郭子仪亲自去回纥大营面谈。结果郭子仪一个人去了。回纥首领药葛罗伯等人一看,惊讶不己。立即道歉,并表示一起攻打吐蕃。双方结盟,郭子仪送了3000匹彩绢给他们,大家都非常高兴,吐蕃一听这消息,马上就逃跑了。

郭子仪功名显赫,寿高八十五岁。传说他诞辰之日,七子八婿及朝廷祝寿之臣,把笏板放满一床。故称"满床笏"。可见他的为人为臣之道,深得上下尊崇。

病逝之后,唐德宗旨令群臣吊唁。谥号".忠武"。一代忠臣,名至实归。





劉一千五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 [1]  人。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人说“兔死狗烹”,历史上有多少名将都难得善终,他们往往不是死在敌人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手中。如春秋名将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战国名将白起“死而非其罪”;汉朝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刘邦和吕后所杀;唐朝名将李光弼遭猜疑忧惧而死,仆固怀恩被迫反叛,病死鸣沙;宋朝名将岳飞被秦桧阴谋陷害;明末名将袁崇焕被昏君凌迟处死……

这些名将之所以不得善终,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名将“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手握兵权,位高权重,不被君王猜疑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办法消除君王的猜疑,必然会惹祸上身。

另外,正如范蠡所说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遇上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的君王,名将更没什么好下场。

主观方面,一些将领功成名就以后,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对下傲慢,对上不敬,这些人不知自己身处险境,往往死于非命。

而唐朝名将为平息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郭子仪郭令公,深谙“月盈则亏,盛极必衰”的道理,深畏满盈,或功成身退,或谦虚谨慎,使自己免遭伤害。郭子仪谦虚谨慎,进退有节,平易近人,“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他的善终完全得益于其过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修养。享年85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在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时候是当时的朔方节度使,统帅朔方麾下的十万雄兵与安禄山叛军屡次做殊死搏斗,最后取得了胜利,帮助皇帝多会了大片丢失的国土,被世人称为是再造唐室。不过郭子仪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以及平定安史之乱之后非常好的处理了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自己成为了人生的赢家。

历史上每个功高盖主的人臣容易让皇帝害怕的,自然郭子仪也不例外,而郭令公则谦虚谨慎,低调做人,在这期间有个囚子请罪的故事,

说的是郭子仪的当了驸马的儿子 郭暧 曾和 升平公主发生了口角,骂道:“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公主大怒,回宫告诉父亲。代宗道:“他说的没有错,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并命公主回家。郭子仪得知后,将郭暧关起来,自己去向皇帝请罪。代宗道:“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间的事,不用理他。”郭子仪回来后,将郭暧杖打数十。所以从这点看来,郭子仪才是真正的聪明且具有大智慧的人。正是凭借这高超的情商,老英雄屹立七朝不倒,完美谢幕……

后世对他的评价也相当的多,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赵匡胤:唐李靖、郭子仪,皆出儒生,立大功。

范仲淹:令公名望冠萧何,菖毫储勋汝更多。心服蛮夷都将相,身扶国祚宰山河。钧衡屡秉分轻重,鼎鼐端居召致和。国像凌烟为第一,名镌金石永难磨。

王安石:翼翼汾阳,子仪始王。德完道粹,功盖于唐。宜享世泽,流如海长。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有如此之多的评价,中国上下几千年还真没有几个!也不难看出令公之高情商…




米马中国


在中国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名将并不罕见,但是能够保全自身并得以善终的却只有寥寥几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成为了功臣们逃不过的宿命。而在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名将,他在国家危乱之际力挽狂澜,对王室有再造之功。而功勋显赫的他却几经沉浮,以八十五岁高龄完美谢幕,死后赠太师、配享皇家庙廷,身后备极哀荣。他就是唐朝的中兴名将、七朝元老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年),身系唐朝廷的安危重任,为唐中兴名将。唐朝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后开设武举人考试,习武之人也能登上国家殿堂。郭子仪就通过武举考试加入军官行列的,至754年官拜从三品的九原郡太守时,郭子仪已经快六十岁了。郭子仪后来的战功几乎都是60以后的事情,可谓大器晚成。



在安禄山被解决掉后,唐肃宗对手下拥有重兵的大将郭子仪也有了忌惮,镇压安庆绪、史思明时就没有起用郭子仪,甚至听信谗言,解除了他的兵权。但是缺少郭子仪又无人可用,只得又起用郭子仪。后来唐代宗也忌惮郭子仪,仿效唐肃宗解除了郭子仪兵权,无奈突厥攻陷长安,才不得不重新起用他。再后来仆固怀恩叛唐,引来吐蕃和回纥联军来进犯,又是郭子仪临危受命,击败敌人。为什么郭子仪屡受皇帝猜疑,屡次被解除兵权,但又屡次为朝廷效力,最终得以善终呢?



1)不得罪小人。这跟郭子仪的 做人有很大关系。作为常年在外带兵打仗、为国家立下不世之功的将帅,最容易滋长骄横之气。而郭子仪却小心翼翼,他的生存哲学就是不仅对君子谦恭诚恳,对小人更是礼遇有加,绝对不对朝堂上的奸臣表现出轻蔑不屑。很多武将都是被小人谗言所害,所以,郭子仪从不得罪小人。比如,当时大宦官鱼朝恩为人专横,在朝中经常陷害忠良,当郭子仪父亲的坟墓突然被人挖掘,大家几乎都猜想是鱼朝恩指使的。正当满朝公卿都十分忧惧,担心郭子仪盛怒之下举兵叛乱之时,郭子仪非但没有追究鱼朝恩的责任,反而流着眼泪对皇帝说:“臣常年带兵打仗,手下的士兵经常毁坏别人的坟墓,臣却没有能够很好地阻止。这次的事情是因为臣自己不忠不孝遭受了天谴,并不是哪个人的过错。"



2)自污以明志。对于皇帝而言,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功臣注重名声、拉拢人气。对郭子仪来说,本已经功高盖主了,如果再清正廉洁,势必会招揽到天下人心,皇帝怎么能安心呢?所以,郭子仪学习古代的王翦,故意在生活上极度奢侈放纵,到处搜集各种珍宝器具,还大肆置办良田美宅,美丽的姬妾数不胜数,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贪图享受、目光短浅的人。当他手下的幕僚劝说他不要用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损害他的名声时,郭子仪忍不住笑了,他向自己的部下解释道,皇帝从来不担心那些迷恋声色犬马的大臣们,而是那些洁身自好招揽人心的人,他怕他们起兵造反。

另外,当皇帝把女儿嫁给他儿子后,夫妻间难免吵架绊嘴,郭子总是教训自己儿子,甚至将儿子绑到皇帝面前谢罪,毫无责备公主之意。



781年,八十五岁高龄的郭子仪安然辞世,谥“忠武”。郭子仪一生功高盖世,大富大贵,权倾天下,被皇帝尊为“尚父”。他一生宠辱不惊,受宠时,恃宠不骄;失意时,不忘初心,忠心依旧。可见,郭子仪不仅是一位盖世英勇的武将,还是位智者,凭着高超的情商,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不倒,完美谢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