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皇帝與權臣之間的生死較量│566

作為一個成年的皇帝,孫休當然不可能心甘情願的做個傀儡,讓孫綝壓在自己頭上肆意妄為,不管誰立的皇帝,當上皇帝之後,都希望能掌握真正的權力。

孫綝當然不這麼認為。按照孫綝的邏輯,既然是我把你扶上去的,你就得聽我的。而且,孫綝之所以立孫休為皇帝而不是自己坐上去,也是不敢、不能,而不是不想。

所以這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在孫休當上皇帝后沒多久,就迅速爆發。

為了拉攏、安撫孫綝,孫休從當上皇帝開始,就不斷的賞賜孫綝,可是孫綝並不滿意,反而口吐怨言,說新皇帝不重視自己,自己準備“復改圖耳”,就是準備再次行廢立之事。

你敢不聽我的,我就敢再換個皇帝。

孫休得知,也開始著手準備除掉孫綝之事。到生死關頭了,管他前面的情分不情分,該下手時,誰也不會客氣。

但是孫綝手握重兵,位高權重,怎麼除掉他呢?要知道,孫亮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擺著呢?

孫休到底比孫亮棋高一著,他讓自己手下親信將領張布,聯繫了老將軍丁奉。

丁奉雖然老邁,但頗有廉頗之勇,而且計略過人,能斷大事,對孫吳皇帝,一直忠心耿耿,因而聽聞皇帝召喚,立刻應召前來。

孫休坦然地將自己的想法都告訴了丁奉。丁奉也早就對孫綝非常不滿,因而毫不推脫,立刻提出建議。丁奉認為,孫綝黨羽眾多,要想除掉他,必須秘密準備,然後趁其不備,突然進行。最後,孫休和丁奉定下了就在臘日的祭祀集會上,趁孫綝進皇宮的機會,擒而殺之的計劃。

到了十二月初八臘日這一天,孫休召開臘日祭祀的集會。

孫綝也有準備。他也感覺到皇帝似乎對自己越來越不懷好意,就打算託病不去參加集會。但架不住孫休幾次三番的派人催促,孫綝只得勉強參加了。

畢竟二人還沒徹底鬧翻呢,表面的樣子還是要做一做的。

孫綝臨出發前,特意安排人,整頓好兵馬,隨時待命,以防不測,同時命令,等自己進宮之後,就在自己府中無關緊要的地方,放一把火,這樣自己就可以藉著回家救火的名義回來了。

可惜,孫綝想的太天真了。如果皇帝沒有發動,那麼不管時間長短,有沒有藉口,他都能回來;但是如果皇帝已經發動,你別說家裡失火,就是遇到地震了,也得等殺完人再說了。

果然,孫綝進入皇宮之後不久,就被丁奉、張布抓了起來,然後被孫休痛快的砍下了腦袋。孫綝的勢力迅速土崩瓦解。

至此孫休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吳國朝政大權,做了名副其實的皇帝。

之後, 孫綝被誅滅三族。連那個早死多時的孫峻也被刨墳掘墓,將當初殉葬的一應榮譽之物統統拿出,然後再草草掩埋。

接下來,孫休又下令從孫氏一族的族譜中取消了孫峻、孫綝的名字,將他們開除出族籍。

然後,孫休下令給當初被孫峻害死的諸葛恪等人平反。

至此,孫休做這個皇帝,也才兩三個月而已。

吳國到這裡總算擺脫了權臣把持朝政的局面,暫時能緩一口氣了。

吳國皇帝與權臣的鬥爭,以皇帝的勝利結束,但是曹魏的皇帝曹髦和司馬昭的鬥爭,卻以曹髦的慘死為結局。

曹髦當上皇帝后,也是越來越不滿司馬昭的專權。忍到260年5月,曹髦實在忍不住了,於是召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和他們商量,要親自討伐司馬昭。曹髦認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坐以待斃,今天就要去討伐他。

可惜,曹髦看人的眼光實在是不怎麼樣。他剛剛和這三位說完,不等出發,其中的侍中王沈和散騎常侍王業就跑到司馬昭那裡,向司馬昭告發了曹髦的動向。

尚書王經倒是沒背叛曹髦,可是王經手裡既無兵又無將,縱有殺賊之心,又能奈司馬昭若何?

曹髦倒是乾脆利落,根本不管這些,進後宮向太后稟告一聲之後,拔出寶劍,乘坐著自己的輦車,率領著一群包括殿中宿衛、宮中僕役、官僮等烏合之眾,吶喊著衝出皇宮。

這裡只能說這曹髦真的是迷之自信,就他率領的這點人,別說討伐司馬昭,除了皇帝這個身份讓司馬昭為難一點之外,根本連個小浪花都翻不起來啊。

那曹髦怎麼不帶那些真正的士兵呢?這些烏合之眾除了起鬨,起不到任何作用啊?他不是不想帶真正的士兵,關鍵是他手下沒兵啊。包括皇宮大部分衛士在內的兵權都在司馬昭手裡控制著,傀儡皇帝命令不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