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大明皇室的朝鲜籍“皇亲”

1910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亡国的朝鲜才终止使用明朝纪年,

是年崇祯265年,“朝鲜乃大明之朝鲜也”,朝鲜对明朝真是死心塌地。

明朝对藩属国朝鲜的尽心尽责,换来了朝鲜的忠心相随。明神宗时期,大明王朝倾尽国力,派兵帮助朝鲜抗击日本的入侵。

大明皇室的朝鲜籍“皇亲”

朝日战争形势

当前国内明神宗更多是昏君的形象,而在朝鲜看来,那是保住他们的国家的大明神皇。

大明皇室的朝鲜籍“皇亲”

除了藩属关系之外,其实早在明朝前期,朝鲜还和明朝皇帝有着姻亲关系。明朝历史上还有了一批朝鲜籍的“皇亲”。

大明皇室的朝鲜籍“皇亲”

永乐、宣德两朝曾多次向朝鲜采纳“处女”,先后入选的16名女子,其中永乐朝8人,宣德朝8人,分作五批送入明朝内廷,而永乐年间朝鲜进献明朝的8位贡女进宫后全都享受了妃嫔的待遇。

其中永乐六年(1408)入宫的权氏被封为贤妃,任氏封顺妃,李氏封昭仪,吕氏封婕妤,崔氏则封为美人。此事不仅见于朝鲜《李朝实录》,在《明实录》中也有记载,明清官、私史籍及笔记中也多有提及。

大明皇室的朝鲜籍“皇亲”

权妃

贡女的亲族也大都以皇亲身份得到了明廷的优厚待遇。朝鲜贡女全都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兄原本主要是朝鲜王朝在任或致仕的中下级官吏。诸女入明受封后,

明成祖朱棣又授其父、兄明朝官职,以示隆恩。其中,权贤妃最受宠爱,其兄权永均除授官阶也最高,为光禄寺卿。

永乐年间的朝鲜籍皇亲每次入朝都能得到明廷的大量赏赐。如永乐七年(1409),伴送贡女进京的权永钧等人奉命回国,临行前朱棣即对其大加赏赐。此后,这些朝鲜籍皇亲又多次以各种名义入朝,每次也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赐物包括马羊、宝钞、白银、缎绡等。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还不时派遣出使朝鲜的宦官到入明贡女的家中慰问其父母亲眷,以示恩宠。直至这些朝鲜籍皇亲去世,明廷仍以“亲亲之谊”而命“恤典及焉”,以示朝廷优渥不辍之意。不但如此,皇亲们每次入朝大明之前及返回朝鲜之后,国王还会亲自或委派勋戚设宴款待,为之饯行和接风。

永乐时期朱棣向朝鲜采女的行为而言,除了从元朝继承的传统之外,但更重要的还是应看作其巩固和发展明、鲜宗藩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当时明朝抵御蒙古全局战略的一部分。

永乐六年(1408),朱棣屡次招抚鞑靼未果,遂决定武力征讨。虽然此时明朝与朝鲜之间已经正式建立起宗藩关系,但鉴于朝鲜独特的战略位置及其与故元的历史渊源,朱棣北征之前仍必须确认朝鲜是否能对明恪守“事大之诚”,同时明朝也需要从朝鲜获得大量的马匹作为战略装备。因此在永乐六、七年(1408、1409)间,明朝积极开展同朝鲜的外交活动,以试探朝鲜的诚意并加强两国的宗藩关系,而到朝鲜选妃正是其试探朝鲜诚意的手段之一。对此,永乐六年(1408)负责采选处女的宦官黄俨就曾直言:“我等阳欲分往外方(选女)以观国王之诚不诚,非实欲往也。”

大明皇室的朝鲜籍“皇亲”

朝鲜方面对于明廷索女背后的意图也一直保持着警醒地认识。明方是在借选妃之名以行试探之实,而朝方如何对待此事则影响到两国关系的走向。

由于朝鲜王朝自太祖李旦以来已经确定了对明“以小事大”的邦交原则,虽然两国之间在边界及辽东等问题上仍存在着不少摩擦,但朝鲜总体上仍恪守着“事大”的原则。

大明皇室的朝鲜籍“皇亲”

朝日战争形势


因此对于明朝采选处女,尽管朝鲜国内存在着抵触的情绪,朝鲜国王仍“尽心承命”,极力表现出“事大”的诚意。

而朱棣则通过对入贡的“处女”及其家人给予丰厚的待遇来作为对朝鲜诚意的回馈,同时也借此向朝鲜展示明朝的大国风度,并传递明朝愿与朝鲜和平相处、加强邦交的信息。

反过来,朝鲜又通过礼遇“天朝”皇亲来向明朝进一步表达“事大”之诚,同时也通过频繁派遣这些皇亲充任本国使臣入使明朝来获取更多的军政情报,并在两国的外交谈判中为本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