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战中,如果当时的日本不打美国,而是选择和德国一起联手对付苏联,那么结局会怎样?

beyond黄家驹的歌迷


二战时期主要分两个战区,亚洲战区跟欧洲战区,亚洲战区又以中国为主战场,侵略方是日本,当时日本军力强盛,碾压大半个亚洲,可惜后期战线拉得太长,力量逐渐分散减弱,最重的是惹了美国大佬,最终被美国强力回击导致惨败。如果日本当时不惹美国,改而跟德国希特勒联军一起去攻打苏联,那么二战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二战开始的时候,美国坚持自己的独立宣言不想参与这场战争,但是将大批战备资源出口给日本以此赚取利润。后来见日本在亚洲肆无忌惮,又出于国际压力,美国才中断了给日本提供物资,所以小日本就生气了,他们正在决胜的最关键时期突然没有了物资,因此在没有发动偷袭珍珠港之前。

日军只有两个选择,一就是把军队开往北方去跟希特勒联盟共打苏联莫斯科,二就是领军南下攻占东南亚地区,然而在日本犹豫该选择哪条路的时候,就传来德国军跟苏联方签订了和平条约,于是德国当时并没有正式去进攻苏联,为此日方见状就退缩了,自己不敢去单挑苏联,最终就放弃了北上入侵苏联的计划,事后希特勒气得直呼日本是猪。

从二战的行为来看,日本人非常喜好博弈,他们总想空手套白狼以少博多。比如清末的甲午战争,俄日战争等均是日本人压国运的风险战争,若是赢了自然换到巨大的回报,若是输了就损失惨重,好在这些战争都赌赢了,为此又进一步使得日本人对博弈更加上瘾。

日军曾在诺门坎打企图试探北上攻击苏联的战略,此战事关重大,若是赢了想必就会激起日本人爱好赌博的心态,孤注一掷的扑向苏联然后联合德军一起攻击莫斯科。然而苏联总统斯大林看出了其中利害,马上不惜一切代价的调集主力军队去诺门坎抗击日军,并且以强有力的进攻将小日本打怕打退缩。小日本在诺门坎一战被重挫后,逐学乖跟苏联签下了互不攻打协议,于是才把退回的日本兵驻守在东北,成为关东军,以防止苏军搞事情。

然而日本天皇早就有了想跟德国希特勒联盟的计划,他们早就想回合了,可惜被苏联在中间阻拦,使得亚洲战场的日本军未能跟欧洲战场的德军会合。为此日本就在1939年,企图通过诺门坎一战突进苏联领土,已经达成跟德军联盟的目的。

之所以后来没有跟德国联合攻打苏联,原因难以启齿,主要是因为在之前战斗中,日军可谓是倾巢出动把最精锐的部队最优越的武器都用上了,而苏联方顽强防守,以强烈的炮击把日本的坦克炸得稀巴烂,事后小日本终于发现自家的坦克在苏联面前就跟玩具一样,不堪一击,这也最终导致两年后,希特勒诚恳的邀请日本一起去攻打苏联的时候,小日本因为恐惧心理就立马拒绝了。

1941年6月22号,按照原来计划德国调集548万部队,兵分三路攻击苏联剑指莫斯科,刚开始由于苏军掉以轻心没多少准备,导致前线大溃败,死伤逃跑数不胜数,为此德军得意的以为能一举踏足苏联首都。于是希特勒就通电远在亚洲战场小日本,约好日本军从远东跟西伯利亚进攻,形成东西合击的攻势对付苏联,然后在莫斯科会合瓜分胜利果实,可惜在紧要关头,小日本却改变了攻击目标,转而去偷袭美国珍珠港,最终引来美国的惨烈报复,使得他们沦为一个惨败的结局。


猫眼观史


结论是日本照样灭亡,甚至更早灭亡。

第一,张鼓峰战役、诺门坎战役已经显示苏联二线兵团都能压倒日本, 日本这种半工业化军队根本不是苏联这种工业化军队对手。即使日本偷袭苏联,也会冻死在西伯利亚的冬天里。

第二,斯大林当时要求八路军派出三十万人北上牵制日本,季米特洛夫也批评延安缺乏国际主义精神,但毛要求苏联先把三十万军队的装备先交给八路军才能北上,双方僵持。如果苏联受到日本北上进攻,斯大林只要答应延安的条件,在继续支援国民政府的同时支援20个苏械师装备给八路军与新四军,八路军组织30万人北上进攻华北日军迫使日军回援,以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陈赓等人战术素养必然能够大量消灭日伪军占领城市并用城市工业资源提高军队战斗力

第三,日军北上进攻苏联,多出兵则中国战场压不住抗日军队,少出兵则不能牵制苏联,其实作用并不大。更重要的是日本全球第三的海军没有用武之地,美国1940年已经开始制裁日本,日本不偷袭美国南下东南亚根本没办法支持这场战争。日本放弃北上,改为南下,也是日本被美国制裁后无奈之举。


一梭烟雨江湖行


假设日本没有进攻美国而是帮助德国夹击苏联,那么日本将死的更快。

首先,9.18事变时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其实从那时起苏联对日本就有了戒心,苏联当时暗中援助东北抗联其实就对日本的警告,如果日本真的想配合德国两面夹击苏联,那么苏联首先就会大规模援助东北抗联乃至国民党政府和中共,这后果日本可能无法承受,因为那样一来,东北抗联在衣食无忧弹药不缺,而且疲惫时可以光明正大的退到苏联修整,而日军将无法消灭抗联,抗联在杨靖宇等领导下,将会迅速的发展起来,那东北很快就会成燎原之火,这后果日本绝对承受不了的,

其次,苏联还会大规模公开的援助国民党政府和八路军,可能还会大规模的派出援华空军配合国军作战,当时苏联工业很强大,要援助中国几十个师的装备那很容易的,当八路军将不在缺衣少食同时也不在缺弹药时,那对日本来说绝对是噩梦。

最后说,就算日本军事上真的出兵苏联,那么国军和八路军肯定不会看热闹,出于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会在战场上大举反攻,而当时的日本最害怕这种局面发生,因为那样一来,日本将两面作战,日本当时哪有那实力。


天宇的文史情怀


结局是苏联先亡,德日法西斯会猖獗一时,但最终的胜利依然会是反法西斯同盟。

假如德日联手,苏联被打败不可避免,世界反法西斯胜利道路曲折

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开战第一天,德军就摧毁苏联红军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令人瞠目的是,短短10天之内德军就突进苏联境内600公里。西北战线方面,两个星期苏联红军败退450公里,放弃波罗的海沿海地区。多达24个师被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很快进抵列宁格勒城下。西部战线方面,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对苏联红军西方面军铁臂合围,导致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纵然斯大林下令将作战不利的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等4名将军执行枪决,仍难以挽回颓势。在西南战线方面,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长驱直入抵达第聂伯河。1941年9月15日,德军在基辅战役中将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主力合围。苏联红军70个师血战10天,除少数突围外,66万余人被歼灭。德军赢得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苏联红军仅军官就损失6万多人,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中将在内的多位高级将领牺牲。从1941年6月开战到10月的仅仅4个月内,苏联红军损失竟达280万人。


这个时候的日本假如参战,苏联在这个士气最为低落的时候将首尾不能相顾,会一败涂地。

就是在莫斯科战役时期,假如日本参战,导致苏联首府沦陷,这样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就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最为紧要的时刻日本参战,那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形成,不惟苏联败亡,而且德日法西斯会肆虐半个地球,人类惨祸会加剧加倍。

日本的南下战略优先于北进战略,希特勒美梦难圆只有破口大骂


在德国“闪电战”大肆发威似乎攻无不取战无不克的高光时刻,本来希特勒认为如果日本能合力攻击苏联,苏联败亡就指日可待,当然其前提条件是美国不参战。因为希特勒深知美国的综合国力,更忘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带给德国的灾难性失利。因此纵然德国开战初期战果惊人希特勒也尽量不去招惹美国,他曾明令禁止德国潜艇袭击美国船只,尽力避免美国找到参战的借口。

然而日本人的偷袭珍珠港却让希特勒的美梦破裂,希特勒只有雷霆大怒,痛骂日本自私愚蠢,简直就是掉入陷阱的野猪。


其实日本突袭珍珠港,实在是无奈之下的一次赌博。日本基于“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原有“北上”或是“南下”两种计划,日本北进攻击苏联无利可图,但是南下攻取东南亚,通过占领别国攫取战略资源,供应国内生产所需,以战养战扩大侵略。可谁知日本的豪赌反倒激发了美国的战斗潜力,让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大大加速了德日法西斯全面战败的步伐。

历史不会重来,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历史可以假设,但历史却不可以重来。

过去的德国纵然有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的高光时刻,但却不过是把德国人民绑架到战争列车上狂奔的回光返照。即使联合日本打败苏联,最终必将难以逃避可耻失败,不过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道路曲折一些,时间延长一些。

今天的德国痛定思痛,用自己向受难民众下跪的救赎赢得了人性的回归,赢得了德意志民族值得骄傲的尊严。
今天的日本更应该深深忏悔日本军国主义带给亚洲人民的惨痛灾难,要反思历史,牢记教训,做和平的参与者、推动者。


今古达观


二战中,日本不去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也不会发生中途岛海战,日本军队还是有实力的。

若是日本从东北调关东军北上,越过西伯利亚,直捣莫斯科!从而与德国东西夹击苏联,使苏联腹背受敌!而后,日本军队与德国军队会合,挥师南下!进而占领整个亚洲大陆,也许,整个世界会席卷而定。当然,这只是假设!历史不容改写的。

假如日本与德国打赢了苏联,我想最终还是要失败的。众所周知,日本在侵略我国时,已是兵员不足,资源困乏!经受不了持久性的战争,最终还是被拖垮!德国也是一样,西边还有个英国,虽然以闪电战迅速占领整个西欧大陆,但并不稳定!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冰哥129472092



1941年6月22日,蓄谋已久的德国出动550万军队,分三路突袭苏联。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疏于戒备,加上德军战术得当,德军进攻势如破竹,苏联损失惨重。于是,希特勒希望亚洲盟友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和远东,东西夹击苏联,在莫斯科会师。然而,打着小算盘的日本却“背弃”德国,反而不自量力的选择南下偷袭珍珠港,正式向美国宣战!

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将世界最强大的美国拉入二战,这被很多人认为是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最大的战略失误,得知珍珠港事件后的德国元首希特勒甚至在公开场合痛骂日本是“喂不饱的猪。”

在希特勒看来,日本应该与苏联联手解决掉苏联之后,再迫使英国投降,最后占据亚欧大陆之后再和美国较量。而日本提前惹恼了美国,不仅打乱了希特勒的战略部署,而且提前将中立的美国推到盟国方面,而此时的法西斯国家尚没有与美国开战的实力,使得战争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了反法西斯国家。

那明知国力不如美国的日本为何没有进攻苏联,而是选择了南下主动发起“珍珠港”事件?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一、日本没有北上的能力。

日本要背上进攻苏联,依靠的是步兵、装甲兵。而日本最强大的兵种则是以航母在核心的海军,因此,日本北上进攻苏联,无疑是扬短避长。

而苏联则相反,海军不济,但陆军和空军尤其是崇尚火力压制的炮兵实力强大,最重要的是苏联对日作战准备充分。这体现在:1、斯大林在与德国较量的时候,始终没有放松对日本的警惕。一方面,斯大林要报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仇;另一方面,在苏联刚建立之时,外国反对势力组建军队干涉俄国革命,日本出兵最积极、人数最多。可以说,当时的苏联早已把日本视为假想敌。


因此,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的危险情况下,斯大林依然保持了庞大的远东方面军:作战人员约70万人、火炮10000门、坦克3188辆、飞机4140架,合计32个师……实力不可为不强!

我们再来看下盘踞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实力:最初的关东军只有5万人,后来扩编到了35万人,1941年7月份再次扩编到了85万人,另外装备有飞机1025架,坦克414辆。

从两者的实力对此上看,苏德战争爆发的1941年,日本的关东军只有人数占据优势,其他各项武器装备均处于劣势,特别是坦克,几辆日本坦克都不是一辆苏式T——34的对手。况且,苏军经过连年战争,在兵员素质,战略战术等方面更是强于日本。

早在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争中,日军早就尝到了苏军钢铁洪流的厉害,这种巨大的心理阴影,使日本认识到战胜苏联远东集团军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后勤。苏德战争是在6月份打响,假如日本参战最好的时机是在8月份,俄罗斯的冬季是在10月份,只有两个月战争的时间,要保障85万大军穿越2000公里的西伯利亚平原,后勤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二、北上之后,日本能得到什么?

其实,日本是个非常善于算账的国家,要北上进攻苏联,就必须考虑一下与苏联宣战后能得到什么好处?很显然,日本算出的结果很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假如日军能够北上夹击苏联,腹背受敌的苏联投降,那么日本得到的要远比失去的更多。由于德军在欧洲部分进展迅速,实力强大,日本只是个配角,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原因,战后利益分配上德国肯定要欧洲部分,日本得到的只是一毛不拔的西伯利亚平原。这种赔本的买卖,日本肯定不干。

当时,日本最缺的资源是石油、铜、锡、橡胶、铁矿石,大米。这些东西,西伯利亚没有,而东南亚就有现成的。

东南亚是美、英、荷、法的殖民地,然而,英国、法国、荷兰都不足为惧,唯有实力强大的美国是日本的噩梦。因此,日本认为,只要痛击美国,迫使美国回到谈判桌上来,承认既定事实,让东南亚拱手让给日本,那么日本可以立刻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源。

所以,南下占领东南亚比北上进攻苏联更有利可图。

三、国际形势。

1911年,日本和美国签订了三十年的贸易协议,美国一直向日本供应石油、钢铁、橡胶等战略资源。然而,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严重侵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罗斯福多次警告日本撤出中国,恢复战前态势!而日本军部无视美国警告,变本加厉的不仅没有退出中国,反而进一步突袭了越南金兰湾,将魔爪伸向了中南半岛,日本的侵略行径最终让美国忍无可忍。

1939年,美日贸易协议到期之后,美国对日本开始了全面经济制裁,禁运石油等战略资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这对于全面侵华战争最激烈、已将战争经费占比提高到54%的日本起来说,打击是致命的。

1941年,东条英机取代近卫文麿成为日本首相之后,开始逐渐不满美国的制裁,并认为只要歼灭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利用美国重组舰队、太平洋无强大对手的时间,利用中国和东南亚的资源迅速壮大自己,到时候美国不得不承认既定事实。

然而,日本严重低诂了美国的能力,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使得日本迅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被日本偷袭后的美国,不仅没有因为珍珠港的惨败退出亚太地区,反而短期内挫败了日本的进攻锋芒,然后爆发出惊人的军工生产能力。据战后统计,美国参战后,建造和改装航母多达155艘,生产飞机300000架……

四、中国战场的反攻。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之后,经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日本有120万军队被拖在了中国战场。可以说,当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假如日军北上攻击苏联,中国的战略反攻会提前到来。到那时,中苏联军很有可能会把日军消灭在广阔的西伯利亚平原上。

所以说,算清了这笔账的日本为了巩固已得的有利态势,达到自己以战养战的目的,只能南下挑战美国了!


独舌视界


如果当时日本没有进攻美国,而是选择配合德国进攻苏联,那么结果只能是输的更惨。先说说日本为什么没有进攻苏联,而是选择招惹美国。日本不知道美国的强大吗?当然不是,而是美国的手里掌握着日本支撑战争重要的战略资源,日本为了实现战争野心,只能铤而走险。日本没有进攻苏联的原因,简单说几点。

第一点,苏联没有日本迫切需要的战争资源。

苏德战争爆发前后的日本,正是在中国战场上陷入僵局的时期,由于在中国战场上战线拉得过长,导致军队数量投入过大,急切的需要大量的石油、钢铁等战略资源。而此时,眼见野心日益膨胀的日本,美国先后对日本实施了钢铁和石油禁运,日本因此陷入资源紧缺的困境中。而紧挨中国东北的苏联远东地区,没有日本急缺的军事资源。

而此时日本对资源的迫切需求,加之美、英、法、荷等国对日本实施的钢铁和石油禁运,使日本对南进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此时日本已经建立起了以美国为假想敌的强大联合舰队,不和拥有强大海军的对手过过招,不是白费心思了。当时东南亚的各国军队又不堪一击,而且守着大量的日本急需的战略资源,东南亚也自然成为了攻击的首选目标。

第二点,日本意识到陆军实力同苏联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诺门罕战役之后,日本虽然使苏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还是输掉了战役,自己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日军也就清醒的认识到了同苏联军队之间的差距,苏联可不是中国那样的软柿子,苏联拥有完备的军事工业,可以快速的批量建立军队。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联在远东地区一直防范日本,扩军备战。

而且此时也正是苏联扩军备战的时期,仅仅1940年,苏联的军工生产就比1939年增长了30%;而苏联步兵师的数量也从1939年的98个,增长到了303个;机械化师也增加了9个,并计划增加到29个;到了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军队的人数,已经从1939年的194万人,迅猛增加到了470万人。

1941年,此时虽然《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已经签订,但苏联对日本丝毫没有放松警惕。苏联在远东地区先后组建了第30机械化军,第59坦克师和第69摩托化步兵师,并着力扩充空军和海军部队。到苏德战争爆发前夕,苏联远东方面军已拥有1,737架飞机,太平洋舰队拥有近300艘舰艇,驻军总人数保持在50万人以上,此时的日本是没有大规模进攻苏联的实力的。

第三点,日本需要巩固扩大在在中国的战果。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第一个大规模援华的国家,不是英美等国,而是与中国接壤的苏联。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此前一直对国民政府进行援助的德国,不得不中止一切援助。1937年8月,中苏两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了大批军火,并派遣志愿空军人员来华作战。1938年6月,27名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抵达中国,以帮助抵御日本的侵略与扩张。

这个时期,德国军事顾问即将从中国撤出,中国空军已无反抗能力,中国抗战进入了最孤立、最危险的时期。苏联对华军援可谓是雪中送炭,帮助国民政府熬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抗战时期。日本在诺门罕战役中试探了苏联军队的实力之后,明知不是苏联的对手,就转换目标。

日本大力推动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目的就是使民国政府无法得到苏联的军事援助,是自己可以在中国战场上获得更大的突破,巩固扩大在中国的战果。条约签订后,苏联停止对华一切军事援助,而日本借此对民国政府又发动了一系列进攻,抗战又进入到一段黑暗时期,民国政府不得不专向美国等国寻求帮助。

而假设日本选择同德国一起进攻苏联,苏联只需要拆毁沿途铁路,边打边向西退守,拖延时间。德国在苏德战争中面临尚且只是东欧的严寒,而日本则要面临的是西比利亚的严寒,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就算日本真的占领了西伯利亚,对日本也没有什么好处,除了要派兵驻守连苏联都懒得守的苦寒之地西伯利亚,徒徒增加负担之外,对日本没有任何好处。

最终就是更快的拖垮日本,使日本更早的失败。

以上为狼君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与我交流讨论


狼君历史


看了几个高赞回答,都是在说日本不会进攻苏联的选择因素,那我就从正面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如果日本选择与德国合击苏联后果会怎样呢?

军事上难求一胜

1.无法成功支援希特勒

日本支援德国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出动关东军北上穿越西伯利亚去围攻莫斯科。此时1941年日本关东军号称有百万之众,是当时日军战斗力最强的陆军部队。

如果当时日本天皇真的出兵,他们首先面对的就是苏联养精蓄锐未曾卷入欧洲战场的70万远征军,虽然人数上不及日本关东军,但装备可远胜于日本人,苏联的坦克对日本人的坦克就像半挂车撞上了小轿车,日军根本挡不住。况且苏联人的单兵作战素质一点也不比日本人差。

加之斯大林之前做的一切准备,日本人用偷袭战术很难奏效,苏联远东军当时就是为日本关东军量身准备的。

退一步讲,即便苏联东线防御压力大,斯大林抽调兵力支援莫斯科,日本关东军能够突破远东军防线进入西伯利亚。可是当日军进入西伯利亚时天气已经开始冷了,日军穿过西伯利亚大平原再去攻打莫斯科,这个长途跋涉行军成本太高了,而且极容易收到苏联远东军和莫斯科守军的东西夹击,如此一来恐怕别说胜利了,或者回去都是问题。

2.中国人的反击力量会壮大,伪满洲国朝不保夕

关东军一旦分出兵力去打苏联,东北的抗日力量就有了发展壮大的契机。一旦中国军队实力增强那必将是日本人最不想看到的,所谓的伪满洲国独立梦想会变得更加不切实际。

中国腹地的军队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在东北地区扩大战果,收复失地。关东军占领区一直是侵华日军最大的后勤补给和兵员补给站,一旦东北出现危机,所有的侵华日军都会受到限制,日本国内的消耗会进一步扩大,而中国人的反击肯定会更加猛烈彻底,唇亡齿寒,一旦日本人和德国人赢了苏联人,那中国就麻烦了。所以这种时候就到了拼命时刻,日本人的侵略步伐会受到最猛烈的抵抗和反击,能不能守住在中国的利益将是日本最头疼的问题。

最坏的结果就是中国战场输了,欧洲战场也输了,什么都没了。

3.日本内部矛盾激化,日本海军一家独大,美国人会更快出手

陆军如果投入到欧洲战场,几经消耗战斗力可想而知。日本海军和陆军向来不和,陆军衰败了,海军独大,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会更加肆无忌惮,美国人出手会更快。

美国二战刚开始本来就是一个看客,主要目的就是大发战争财,东南亚和太平洋区域资源丰富,美国人早就垂涎三尺了。当然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但是日本海军一旦得寸进尺抢了美国人的,美国人还会忍吗?大概率都是不会。

石油禁运是美国人的必行计划,美国人不傻,如果日本人联手希特勒赢了苏联人,日本人反过头来就会抢太平洋和东南亚,如今还没赢,日本海军就如此嚣张,那赢了还了得,必须把他的潜艇和航母限制住,给日本人一点颜色悄悄,看看太平洋上谁才是真正的爸爸。

综上,一旦关东军支援希特勒,日本人军事上就会腹背受敌,输是不可避免的。


斯蒂芬林奇


德国与苏联的战争爆发于1941年6月22日,以德国的突然进攻开始。在战争的初期,德国一路上势如破竹,不断地歼灭苏军部队,而且也一度打到了莫斯科附近。

在1941年底的时候德军当时集中了大约190万部队进攻莫斯科,本来一路进展顺利,却被突如其来的暴雪天气阻断了前进的步伐。

当时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一度都看到了莫斯科的红场,离市中心已经很近了,但也在这个时候,苏联从远东地区调来的40多万大军展开了对德军的反攻,并将进攻的德军打了回去。由于暴雪天气,德军的众多重型武器无法发挥作用,基本全部瘫痪,面对突如其来的苏军的反击措手不及。此后双方也展开了激烈的交火,但终因德军后勤补给不济,且武器大多失灵,导致了莫斯科战役的失败。

▲苏德战争之前形势

之后德军又在1942年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在苏联的顽强抵抗下遭遇失败,自此失去了战争主动权。在接下来的战争里,苏联逐步对德国实施反击,并消灭了德军主力,于1945年5月攻入柏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德国“巴巴罗萨”计划

而当时的日本没有选择与德国联手进攻苏联,而是选择了进攻东南亚,东南亚基本是美英的殖民地,也就不可避免地与美国交战。最终日本也不敌美国,于1945年宣布投降。

那么如果日本当时不进攻东南亚,不与美国开战而是与德国联手进攻苏联又会如何呢?

那么我们就要看一下日军在二战时期的动员能力了。

日本与德国联手进攻苏联的情况

在1941年的时候日本陆军大量困在了中国,当时在中国大陆的日军大约有60多万人,这部分因为要对战中国所以是动不了的,而关东军方面有70多万人,可以直接用于进攻苏联。此外,因为是对苏联开战,所以日本方面进攻苏联的部队可以动员到200万人左右,毕竟日本在投降的时候动员到了700万人参战(里面大多数基本都不能打)。

而日军战斗力相对于苏联来说如何呢?我们可以以诺门坎战役数据为例,诺门坎战役中,苏军伤亡在2.4万人左右,日军伤亡在1.7万人左右,可以说日军和苏军战斗力相当。也就是说如果日本发动200万人进攻苏联,则苏联只有用同等的兵力对战日本才能顶住日本方面的进攻。

▲因为诺门坎战役,日本放弃了对苏联的进攻

问题在于当时苏联的主要工业区,尤其是在1941年和1942年的时候都在德国的火力打击范围之内,大量的工业生产都是在远东地区进行的,一旦远东地区遭到日军进攻,则远东地区的工业也只能停滞了。

另外,如果没有莫斯科战役中从远东地区抽调过来的40万军队对德军展开反击,则莫斯科战役苏联很可能会遭遇失败。

如果日本进攻苏联,苏联的应对

那么面对日本的进攻,苏联会坐以待毙吗?绝对不会。实际上苏联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着广大的战略纵深,如果远东地区遭到破坏不能从事工业生产,那么苏联的工业可以搬到中亚地区或是远离战火的地区,毕竟苏联地大。

而日本要从远东地区一直攻到欧洲地区与德国会师,其实也并不容易,从远东到苏联的欧洲部分,至少也有5000公里的距离,在这么长的距离下,苏联完全可以用空间换取时间,在路上不断地设置防线,层层阻击日军。

▲苏联就是地多,有的是战略纵深

在与德国战斗到最关键的时候可以把远东地区的部队大量抽调到西线应对德国,至于东线与日军的交战,不以土地为得失,主动放弃一些地方,以缓冲日军的进攻。只要西线能够打退德国,之后腾出手来收拾日本也就不在话下了。

当然,也因为日本没有去进攻美国,所以很长时间里美国是不会参战的。在二战后期,尤其是1941年以后,德国也把大量的部队放在西线用于防御以美国为首的盟军的进攻,如果没有美国,单以英国一国的力量是无法在西线对德国展开进攻并开辟第二战场的。如此,德国集中几乎全部力量对付苏联则苏德战争的形势也就扑朔迷离了。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如果日本和德国联手进攻苏联,情况仍然很难说,苏联也不一定会输掉战争。


老威观史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出动550万军队、分三路突袭苏联。战争初期,德军势如破竹,苏联损失惨重,希特勒希望日本出兵西伯利亚,东西夹击,在莫斯科会师。然而,日本却选择了南下偷袭珍珠港,这被很多人认为是日本的战略失误,希特勒也痛骂日本是“喂不饱的猪。”



因为在希特勒看来,应该德日联手解决掉苏联之后,再迫使英国投降,最后再和美国较量,日本提前惹恼了美国,彻底打乱了希特勒的战略部署。


那日本为何没有进攻苏联而是选择了南下发动“珍珠港”事件?

一、日本没有北上的能力。

斯大林在与德国较量的时候,始终没有放松对日本的警惕。一方面,斯大林要报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仇;另一方面,在苏联刚建立之时,协约国组建军队干涉俄国革命,日本出兵最积极、人数最多。苏联早已把日本视为假想敌。

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的情况下,斯大林依然保持了庞大的远东方面军:人员70万人、火炮10000门、坦克3188辆、飞机4140架,合计32个师。

再看日本关东军的实力:最初的关东军只有5万人,后来扩编到了35万人,1941年7月份再次扩编到了85万人。具有飞机1025架,坦克414辆。

经过对比之后可以发现,日本的关东军只有人数占据优势,其他各项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特别是坦克,几辆日本坦克都不是一两苏式T——34的对手。况且,苏军经过连年战争,在兵员素质,战略战术等方面更是强于日本。


早在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争中,日军早就尝到了苏军钢铁洪流的厉害,这种巨大的心理阴影,使日本认识到战胜苏联远东集团军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后勤。苏德战争是在6月份打响,假如日本参战最好的时机是在8月份,俄罗斯的冬季是在10月份,只有两个月战争的时间,要保障85万大军穿越2000公里的西伯利亚平原,后勤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二、北上之后,日本能得到什么?

假如日军能够北上夹击苏联,迫使苏联投降。由于德军在欧洲部分进展迅速,实力强大,日本只是个配角,战后利益分配上德国肯定要欧洲部分,日本得到的只是一毛不拔的西伯利亚平原。这种赔本的买卖,日本肯定不干。

当时,日本最缺的资源是石油、铜、锡、橡胶、铁矿石,大米。这些东西,西伯利亚没有,而东南亚就有现成的。


东南亚是美、英、荷、法的殖民地,英国法国荷兰都不足为惧,只要痛击美国,迫使美国回到谈判桌上来,承认既定事实,日本可以立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以南下比北上有利可图。

三、国际形势。

在1911年,日本和美国签订了三十年的贸易协议,美国一直供应日本石油和金属物资。然而,日本全面侵华严重侵害了美国在华利益,罗斯福多次警告日本撤出中国,而日本军部却进一步突袭了越南金兰湾,这让美国忍无可忍忍。在1939年,贸易协议到期之后,美国对日本开始了全面经济制裁,禁运石油,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这对于战争经费占比提高到54%的日本起来说,打击是致命的。


1941年,东条英机取代近卫文麿成为日本首相之后,认为只要歼灭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利用美国重组舰队的时间,日本完全可以利用东南亚的资源迅速壮大自己,到时候美国不得不承认既定事实。

然而,日本严重低诂了美国的能力,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时日本迅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四、中国战场的反攻。

日本全面侵华之后,经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日本有120万军队被拖在了中国战场。当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假如日军北上攻击苏联,中国的战略反攻会提前到来。到那时,中苏联军很有可能会把日军消灭在广阔的西伯利亚平原上。

所以说,日本为了以战养战,只能南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