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說說你們那裡農民怎麼樣?

山裡祥哥農村記


說說你們那裡農民怎麼樣?

我老家在湖南丘陵地帶,人均耕地在三四分田左右,年輕人幾乎都去城裡打工了,留在農村種田的基本都在50歲以上。

我們這邊上半年主要種植菸葉,下半年種植水稻,菸葉是農民的主要經濟農作物,一家人的收入全靠它,菸葉均價每斤十多元(大部分在14元至15元左右),一畝煙田產煙300斤左右,那麼一畝田的總收入大概在4500元左右,種煙的成本比較高,包括煤炭、電費、人工費、化肥,其實一畝田的純收入在3000元左右,收入一般般,所以我們這邊凡是種菸葉的基本會種十畝以上。

而第二季種植水稻,畝產在1300斤左右,稻穀的收購價格在一塊二左右,總收入1500左右,扣除各種成本(耕田150元,收割160元,插秧200元),能掙八百左右一畝,種植十多畝,一年也有一萬的純收入,加上菸葉的錢,一年就能掙錢4萬。

只不過農村的消費也大,農民的收入基本都來自種田,而且種菸葉特別的辛苦,從種植到賣出去,起碼要經過十多道手續。

現在農村的日常生活消費也高,五十多歲的農民普遍身體不好,又不能外出打工,一般都是邊種田邊吃藥,一年能存一兩萬就不錯了,一年累死累活就只剩下這點收入,這還是農村的種植大戶的收入情況,是不是感覺農村掙錢很難?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呆在農村的原因,在外面打工,能吃苦的,每個月拿個六七的工資,一年也能存四五萬,如果是兩夫妻的情況,存得更多,在外面辛苦打幾年工,然後再回農村建房,然後再繼續出去打工。


每日新況


我們這裡農民就是種田或者打工,估計全國絕大多數地方都差不多。一般分這麼幾種情況:

一、種田。以種田為主。我們這有一戶,他現在種的有七十多畝田,自己承包的有十多畝,又種別人的五十多畝。自己買的有一臺旋耕機,自用為主,順帶給別人旋田也能賺點錢。他還買有一輛能自卸的三輪車,農閒的時候對外跑活,拉沙,拉磚等。幾年前他在鄉村公路路邊蓋有兩層樓,去年又在鎮上為兒子買了一套房子,也算髮展得比較好的。

二、打工。以打工為主。我隔壁就是的,在城裡蓋房子,我們這叫“搬大磚”。我看比種田要強一點,他現在一點田都沒種了,路邊的兩層樓就是過年,或平時偶爾回來住幾天,在鎮上買了兩套房子,兩個兒子,一個兒子準備一套。

三、種田打工相結合。田的種不多,農閒時到處打工,沒技術只能下苦力。

根據我們當地的情況看,以上三種家庭各佔三分之一吧。我是“紅霞在湖北”,歡迎點擊關注,感謝轉發,點贊。


湖北紅霞


在我們這裡農民哈具體怎麼樣一個生活狀態啊,我通過一個小事情來告訴你。

座標湖北省黃岡市。我的舅舅的一個小山村裡面。

現在呢,我舅舅家只有我舅舅和我舅媽兩個人在家,這兩個人都是62歲了。他們兩個人呢,在家裡就是種著三畝水田,有40多畝這個板栗樹,就是他們在農村所有的這種家當。

他這個水稻呢,就是自給自足的,基本上不賣這個東西。兩個人一年的口糧足夠了。那主要的收入呢,就是靠這個板栗。那今年這半年的價格還比較高,賣到五塊錢一斤,他前年下來產的板栗哈,3萬斤。批發出去的價格是兩塊八,總共一年下來,純收入6萬塊錢。就他們兩個兩個人,他們呢自己養了十幾只雞,養了一頭豬,現在沒有牛了。也有一點自留地的菜,自己種點菜。

那這樣自給自足的這種農村經濟,兩個人下來一年純收入有個嗯,5萬塊錢吧。

是我所瞭解到的農村現在的經濟狀況。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饅想你






為了我20


我是“農村的小孩兒”,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以下內容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說說你們那裡農民怎麼樣?

我的老家是在洛陽下面一個地級市的一個村莊,也算是一個小丘陵,畢竟鄉鎮的名字裡面都帶一個嶺字。

現在村裡還算是不錯,路燈,水泥路,公共設施都還行,學校、醫院、超市、家電、快遞等等,都可以在村解決,企業還算可以,但基本都是鞋廠。

但是低於村裡的農民來說,感覺各地區也都是大同小異!

對於農民來說,村裡很多中年勞動力都選擇了去外地打工,年輕人要麼在外面唸書,要麼就是在城市裡打工,村裡的基本上都是小孩、老人或者就是一些中年婦女。他們有勞動力的,就是在村裡的廠子裡乾點活,平時也能夠照看家裡,也都還算不錯。

除了這些,其他的就是邊種田邊打工的,他們一般很少種糧食,一般都是種一些大蔥、紅蘿蔔等等這些經濟價值高點的農作物,等到這些都弄完,賣完,他們也基本還要出去打上幾個月的工,來提高自己的收入。

現在村裡啊,好多地都已經被收走了,每年就是分點錢,種地的人數也都是急劇下降,很多人都開始外出謀生路,眼下快到年底了,村裡又該熱鬧起來了!

其實,不管怎麼樣的生活,都是在為美好的生活在奮鬥,也都是在為了自己的家庭、孩子在拼搏。


農村的小孩兒


我們這裡的農民現在種地的已經非常少了,稍微有點能力的青壯年絕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做生意去了。農村荒蕪了很多田地。而留守在農村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孩子。因為我們這裡是四川盆地,處於丘陵地帶,不像平原可以大規模的發展農業。如果留在家裡種地的話,運氣好點也許能夠解決溫飽,運氣不好,說不定還會倒貼,在莫說買車修房了,現在這個年代,勤勞致富已經不靠譜了,放眼周圍,那些出去打工的老鄉,雖然在外不易,各有心酸。但是幾年下來,靠外打工賺的錢,家家戶戶都修起了樓房。能力好點的,城裡也買起了房,買起了車。如果留在農村種地,這些想都不要想。而且現在的農村攀比心理特別嚴重,如果無車無房,很多年輕人老婆都不好找。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不得不離鄉背井。正應了那句話,他鄉接納不了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


劉魔王大人


農民沒有啥樣,一個字:苦。種糧食成本高,雜七雜八的算下來一年種糧食所能賣的錢還沒有在外邊搭鋼管架一個月掙的多。養殖業更不行,什麼山羊啊土雞啊只能證明自己像找了個“門路”,其實都特麼的扯淡。放羊跑破了腳板皮,一年365天天天如此。若說賺錢只要你能等,一年下來能賣個一兩頭羊,你算算能掙錢不?養雞咱們用純糧食喂,土雞如果給吃飼料也就沒有土雞的口感。糧食你得天天去鄰村買,不敢發雞瘟,疫苗防病是第一位。也只能說不賠錢,沒有啥利潤。種藥材若能看準行情得第一批投資,三兩年能見利潤就立馬推出去賣了,這算賺了。如果紅火期已過你再種的話,對不起,你只能認賠。因為第一批人把藥材的種子賣給了你,等你賣種子就沒人要了,所以你只能賠本,這就是農民的酸甜苦辣。


金136209300


這裡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卅的琿春市,我們這裡的農民生活很不錯,聽我從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說起:

衣,前幾年農民買衣服,都往低檔商場去買,買一套衣服一、二百元左右。現在提高擋次了,買一套三、四百元的衣服,己經不奇怪了。少數女同志還買羽絨服和貂皮外套,花三、五千元的也有了,農村婦女進城,和城市婦女沒多大區別了。

食,吃的大米白麵就不用說了,誰家殺賣肉,一買就是十幾斤,放在冰箱裡,吃完了再買,冰箱裡總是滿滿的,魚肉蛋菜啥也不缺,進城下小館喝二兩是常有的事。

住,這幾年國家政策好,消滅了泥草房,全部住上了新瓦房。原來房蓋是水泥瓦的,國家補助3000元,一律換上鐵瓦,原來是木窗戶的,國家補助3000元,一律換上塑鋼窗。蓋不起房子的,國家補助二至四萬元不等,換上了新房瓦房,貧困戶的房子,都是國家掏錢蓋的。農民世世代代住的泥草房,一戶也沒有了。

行,原來家家都有摩托車,現在大多數都換上了電動車,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家買了小汽車,一年開不了幾天,放那當擺設。水泥路達到戶戶通,路燈也安上了。

用,彩電冰箱家家有,手機人人有。電腦會用的人家有。自來水,改廁工程早己完成,農具就不用說了,家家齊全。

我們市農村2017年人均純收入1.3萬元,絕大多數人家基本達到小康標準。部分人家還在市裡買了樓房。當然,還有少數人家在收入上還處於貧困狀況,主要是病殘原因所至,我們市政府正大力開展扶貧攻堅,爭取他們早日脫貧。


琿春徐飛768


我們村是武漢遠郊,依山傍水,野生動物園繞村而建,因沾大城市地緣優勢,村民打工種菜都比山區農民便利得多,村民的日子過得雖非大富大貴,也是逍遙自在的。

前幾年,村東頭的張家大兒子在城區人民醫院做保安,說上班來去不方便,執意要求靠種田為生的父母,貸款在城裡買了房,欠了一屁股的債。村西頭的王家兒子是賣菜為生,這幾年也賺了幾個錢,見張家在城裡買房,覺得自己要在城裡有個房,賣菜就不用起早了,也緊跟著借債買了房,農村人攀比心特強,接著李家陳家朱家趕緊都貸款在城裡買了房,馬家本是世代耕種人家,兒子說能在城裡睡覺,回家犁地的勁都大了,也去買個房來睡覺,現在全村七十二家,家家都在城裡買了房。

從此以後,我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負裕村,家家有貸款,人人都欠錢。





農夫與藕


前些時候,聽到農民發牢騷,補貼到底該不該給實際種植者

發牢騷,大都是對某種事物,某種制度不滿意,抒發自己的感想、感受,說出來、喊出來、一吐為快。

有些農民說:土地是國家按人口分的,不論多少都該補給土地擁有者,至於農業合作社,種地大戶他們本身就是花錢買的土地,不補也得種,他們不種還有人種的,怎麼總感覺補助資金對老百姓沒有好處呢,相反到是土地越多補的越多,就是越有錢的越有,越沒錢的越窮呢?

我個人的看法,首先土地是按人口分的,而補貼是補的什麼?是補貼誰讓地上長出的莊稼,長出的糧食,而不是誰擁有的土地補給誰。誰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生產糧食的人就應該獲得補貼,而你沒有貢獻任何糧食,為何要把補貼給你,而不是辛苦種糧食的實際種植者呢?我是支持補貼給實際種植者的,這是他們的付出應該有的回報,不管什麼原因,都不能讓真正種糧食的人寒了心!那樣糧食安全就真的不安全了!然而,糧食補貼牽扯到千家萬戶農民的切身利益,土地流轉以後,補貼到底該補給誰?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農民的牢騷之聲引來一片輿論譁然。我親愛的父老鄉親,我親愛的農民朋友,當你吃透黨的惠民富民政策,知道糧食補貼是誰種地就補給誰的道理以後,你還會發牢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