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20世紀90年代末,東北出現了大規模的下崗潮,大多數下崗工人都是20-40歲的女性,下崗之後巨大的生活壓力讓她們其中某些人走上一條不歸路。

今天這部電影就是關於這個故事——《下海》。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下海》是非常標準的文藝片,且非常小眾,先來認識一下這部電影的導演奧利維耶.梅斯,他是一個比利時人,但是對中國文化很是熟悉,早在《下海》之前,他就拍過好幾部關於中國的作品,比如關於河南艾滋病人的紀錄片《發高燒》、聲音紀錄片《前門前》等。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之所以拍《下海》,是因為導演當初在巴黎街頭偶遇一群因為下崗,遠道而來做保姆未果的站街女,為了拍好這部作品,導演甚至找來王小帥當監製。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女主是很有演技但一直不慍不火的齊溪。

她是《萬物生長》裡韓庚的前女友,雖沒有范冰冰大牌,但是她那雙靈動的雙眼和成熟的演技一點沒有在范冰冰之下。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東北。

齊溪飾演的麗娜是一名下崗工人,她聽別人說在法國當保姆一個月能掙2000歐元,於是一門心思想去法國。

她在心裡盤算著,過去呆幾個月就回來,賺到的錢就可以做些小生意來改善生活。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好說歹說才說服丈夫,還向高利貸借錢才湊足前往法國的路費,費了好大勁兒才來到巴黎。

她滿懷希望站在巴黎繁華的街頭上,一切似乎都跟她預期的那樣順利,但事實證明,一切並不是那麼簡單。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首先住的地方就很難找,為了節省開支,她只能跟好幾個人擠在一間又髒又破的小出租屋裡,連坐的地方都沒有。

然後保姆的工作也不是她想的那樣,滿大街貼滿了小廣告,她挨家挨戶打電話找工作,然而對方開價僅僅只有500歐,是她預期的四分之一。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保姆的工作,僱主嚴格的要求又讓她苦不堪言,一點點做得不好就要扣工資,麗娜一氣之下辭了工作。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家裡生活窘迫,此時丈夫又打來電話說高利貸來催債,再不還錢的話連房子都要抵押出去,遠在巴黎的麗娜身心俱疲,她每一步都走的很艱難,初到巴黎的興奮和熱情早已消磨殆盡。

之後她在飯館裡遇到了一個華人,對方也在巴黎謀生,但是謀生的方式不一樣,她告訴麗娜在巴黎想要來錢快,最好的辦法就是做站街女。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在金錢的誘惑下,麗娜選擇瞞著家人,濃妝豔抹地站在街上做站街女。

每當有顧客前來詢問,她就比出個手勢來代表自己的價格,如果客人接受她就直接跟著對方一同離開。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這樣的工作,雖然不堪,但是確實比她做保姆來錢快。

很快她就能維持在巴黎的正常生活,還剩下不少錢寄回了家裡,不僅還清了債務,還有一點用來開店的小存款。

每每想家的時候,她就跟丈夫視頻聊天,聊聊生活、家庭、工作,麗娜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但是她的心在滴血。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麗娜知道這種事不可能一直瞞下去,也不可能一直做下去。

妹妹的到來讓她不得不提早面對這個問題,妹妹丹丹不遠萬里來到巴黎,也想跟姐姐一樣找到一份賺錢的保姆工作,可麗娜做的根本不是保姆的工作,無奈之下她只能想丹丹坦白。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可憐的丹丹即使知道了姐姐的工作,她只能哭哭啼啼地步了姐姐的後塵。

然而她終究沒有見過世面,年紀也還尚小,根本無法適應這種生活在霓虹燈下的生活,於是她三番五次勸姐姐跟她一起回家。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麗娜在攢夠開店鋪的錢後,帶著丹丹回了老家。

回到家裡,她享受到了家人的熱烈歡迎,她跟丈夫高高興興地商量著開店鋪的事情,生活一下子有了好轉,她能在第二天早晨睡到自然醒,享受家鄉的陽光。

這一切跟在巴黎的黑暗日子相比,簡直跟做夢一樣。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日子彷彿沒有什麼變化,丈夫跟她依舊恩愛,兒子上學也很聽話,一家人其樂融融。

然而在麗娜心裡,一切都不一樣了,她常常會想起巴黎那段黑暗的日子,在她心裡那段經歷就像個地雷一樣,遲早會炸,但是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炸。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終於,她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妹妹丹丹不小心說漏了嘴,麗娜在巴黎的真實工作被丈夫知道了,隨之而來的是吵架、冷戰、離家出走。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電影最後,肯定不會是這樣的結局。

麗娜帶著兒子找到了出租屋的丈夫,雙方就跟商量好的一樣,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他們不再提起巴黎的事情,丈夫做著飯,麗娜切著菜,就像往常一樣,即使問題再困難,生活依然要進行下去,雙方都退一步,日子也才能過得下去。

豆瓣7.0:這部電影國內不上映觀眾不買賬,只因那段辛酸的出國潮

《下海》並沒有在國內上映,因為這個題材並不能被所有人所接受,所以電影也沒有輸出明確的觀點,整部電影看下來是對是錯都在觀眾自己心裡。

導演不過是把那個時代下崗潮的受難群體通過鏡頭裡的幾個人簡單明瞭地展示出來,其實還有很多關於下崗潮的題材,比如耳熟能詳的《萬箭穿心》、《鋼的琴》等,部分作品也不被觀眾所接受。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經歷過那個年代,所以觀眾用當下的價值觀去衡量,自然有一些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