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分享電影:海街日記 豆瓣評分:8.8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點開音樂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寫在前面”

該如何評價2020年的春節假期呢?

冗長?枯燥無味的每一天?彷佛失了常態?讓我出門吧,上班也行?..

朋友在假期的第一天便調侃說,我可以在床上躺7天,誰都別來叫我。

但真的實現了“禁足”,就完全耐不住了。


這個假期,我足足在老家待了30天,爸媽說:“也蠻好的,趕上一個小寒假了。”

我也樂在其中,細品這段難得的停滯狀態。


有一天,在某平臺收到一個提問,“現在連門都出不了,太無聊了怎麼辦?有什麼好的想法分享?”

我敲了一句:

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緊鑼密鼓的匆匆前進,難得停下來,享受細枝末節,這段日子將成為時間的奢侈品。


細枝末節,即是生活。


再次回到深圳後,我像是突然啟動了第二種模式,說不上脫胎換骨,但也深深自我陶醉這種狀態到了極致。

變得更自律,每天的 'to do list' 不再像從前一樣只劃下去了一半的 'X';

開始對烹飪變得亢奮,對於一個2年沒進過廚房的我,竟深深樂在其中;

脾氣沒有那麼暴躁了,強迫症改了一點點;

對於失敗,開始用行動去穩住心態;

但是最讓我驚喜的,就是戒掉了刷朋友圈。曾經刷來刷去,刷到上一次結束的地方,搞不好還要刷新一遍重新刷,丟下一條沒看到,都好像覺得錯過了什麼大事一般。

這是曾經,也是大部分現代人的常態。

而如今,終於砍掉了心裡那隻“強推”著自己的手,這種感覺,就像是大腦中多出了一大片空氣清新的空地,你可以陶醉其中,也可以規劃重建新的樓宇。


然而一開始,並沒有刻意的對朋友圈避而不及,是在家的30天裡,種種主動或被動的迴歸生活使然,畢竟是和爸媽在一起的日子,你懂得。手機經常被冷落著,有時找不到也懶得去找,漸漸竟然真的把電子產品從體內抽離了出去。

人體細胞代謝28天完全更換,養成一個習慣,先堅持28天。這種所謂的科學理論,開始讓我有點相信。


我認為這種結果的導致,更多的原因是歸結於將自己扯回到生活的本質。

有一種生活之美,便是享受日復一日的瑣碎日常。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有這樣一部電影,細末中透露出浸人心脾的享受。

最生活化的場景,最治癒系的描繪,最認真的美食,最瑣碎的打鬧,帶有情懷的人生。凡此種種,都被日本導演 '是枝裕和' 輕鬆的展現在了眼前。

他的作品風格自成一派,近年來口碑不錯的《小偷家族》,經典的豆瓣9.1分家庭劇《無人知曉》...


而今天分享的是他的治癒佳作——《海街日記》。

如果你覺得冗長枯燥的假期讓人乏味,那就來看看是枝裕和帶來的 ‘迴歸生活本質的日常’ 多讓人滿足。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香田家的老家大宅子,坐落在日本臨海的古都——鎌倉。


香田家三姐妹突然接到銷聲匿跡15年的父親去世的消息,參加葬禮後帶回了同父異母的妹妹,父親早年同情人離家出走,本以為多年前那些不便明說的隔閡,會讓重新組建在一起的四姐妹障礙重重,但血液中流淌的親情,竟讓她們在一起的時光,變成了一副明朗又瑣碎的生活畫卷。

是獨有的日系清新,淺淡敘述出真實,代入感極強的家庭爭吵,垂涎三尺的美食,夏日炎炎中的喧囂,微風拂面的清爽海邊...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大姐香田幸,承擔起的是生活的重任,她們的母親由於當年父親出軌離家,也拋棄了三姐妹和外婆在老宅相依,而大姐對於她們,便是母親的角色。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二姐香田佳乃,性格不羈,愛酒愛男人,心智不成熟但善良。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三姐香田千佳,有著青春期的活波可愛,會在姐姐們吵架的時候打圓場。也是3個人中,對過去的記憶最模糊不清,常常會在姐姐和街坊四鄰口中瞭解過去往事,然後傻傻的大笑說 “這是真的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而更多的,是人性中常常追溯自我的來處。

1

當淺野玲跟隨著姐姐們來到鎌倉後,是幸運的。生活變得比以往更豐富,融入了校足球隊,有了自己的四人幫小夥伴。回家後,有姐姐們的噓寒問暖和嬉鬧。


但在鎌倉的櫻花開始凋落的時候,她說:

“在山形的話,現在才剛剛開始呢。”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她也常常試探著詢問姐姐們關於父親過去的回憶,她來自於父親,而父親的來處,是鎌倉。

彷佛就在姐妹交換著關於父親的記憶間,上一代人的恩怨和隔閡,也慢慢化開了。

2

四姐妹的父親,早年同情人離開了鎌倉,去世前的日子生活在山形縣,由小女兒淺野玲照顧。而父親在山形的日子,依舊會習慣於最早的過去。


三個姐姐去山形參加葬禮,遇到同父異母的妹妹,大姐幸問淺野玲:

“這個鎮子有沒有你最喜歡的地方”

於是她們四人跋山來到一個視野寬闊的山間邊界。

“父親經常帶我來這裡”

“不覺得很像嗎?”

“那裡能看到海的話,就是鎌倉了。”

“是啊,好懷念啊”

...

“但是,我明白父親為什麼想住這裡了”,妹妹說。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當淺野玲在鎌倉的“海貓食堂”—— 一家承載了香田家族從始至今所有記憶的飯堂。吃到了這家店獨有的沙丁魚麵包。

“這家店已經有些年頭了吧?”

“從我接手開始,已經有20年了。”

“沙丁魚麵包是從那個時候就了嗎?”

“本來是我當做午飯吃的東西,正好有客人看見,他就說,‘給我也來一口’,那是第一次給客人吃。”

...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沙丁魚吐司,其實是在仙台的時候爸爸經常做給我吃的”

早年間,父親還在鎌倉的時候,也經常會光顧海貓食堂啊。

3

說到海貓食堂,這裡也像是姐妹們的另一個家。就像我們經常在家鄉搜尋關於過去的記憶,是一條老路,是爺爺奶奶帶我們玩耍的公園...這些地方,也是連接著過去和現在的紐帶。

無法割捨,總是在前進的路上,給予我們靈魂的保護。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4

大姐香田幸,深深的守護著鎌倉的老宅,但總有一天,住在一起的姐妹們會嫁人,會離開這裡。但大姐寧願在這裡度過終身。除了情懷,更多的是來自於對母親的怨念。

“反正大家也不可能永遠住在一起的,一直在一起就幸福了嗎?”

“怎麼你也跟媽媽說一樣的話?你討厭這裡嗎?”

“我可沒說,但是千佳和小玲總有一天要離開的啊。幸姐也是”

“可我,有責任在身,我要保護這裡。”

“誰也沒拜託你做這種事啊,我說,你為什麼要這麼認真啊?你只不過是想讓媽媽看看你做得很好而已吧。這不就是犟嗎?”

...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幸和佳乃的爭吵,或許也改變不了幸姐的執念。

但唯獨,與過去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終於,香田家地窖中的梅子酒化解了大姐和母親十年間的怨恨。

就像日本電影中的食物,總是能帶來治癒和慰藉。

香田家有個傳統,梅雨季節,就用院子裡梅子樹結的青梅釀酒,樹是55年前母親出生時種下的。

採摘後,她們會用牙籤在果皮上刻上喜歡的字。也會根據各自的喜好,釀出或濃或淡,或酸或甜的口味。三姐妹會不約而同的說出外婆的口頭禪:“要消蟲要消毒,活著的東西費功夫。”

四季更替,摘梅子,做梅酒。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地窖中,至今還留著10年外婆釀造的,年頭最久遠的那一瓶。

時間在流逝,梅子樹也會枯萎,外婆也已經去世。母親回到鎌倉,參加“香田家七回忌”,準備離開前來到大宅送來忘記拿出來的禮物。

“這個給小幸,這個給佳乃,這個給千佳,還有這個,給小玲。”

沒有過多的寒暄,空氣中瀰漫著微妙的距離感。


母親說,還要趕在飛機前去外婆的墳前掃墓,便匆匆離開。

幸追了出去“今天剛好沒有夜班,我也去吧。”

陰雨天,母女倆撐著傘走在墓園。母親在外婆墓前說:“好久不見,對不起,沒做個好女兒。”

小幸的目光,意味深長的斜視著母親。

是熟悉的梅雨季節,母親說北海道沒有梅雨季,

“聽說你們現在還在做梅子酒,姨姥姥挺佩服你們的。”

“每年做還是挺辛苦的,但是做完後就覺得,啊,夏天要來了呢。”

小幸匆匆跑回家中,讓母親等等自己,帶些梅子酒回去吧。她拿出了外婆的陳釀,細心的裝好在袋子裡。

母親臨上車前,母女間的距離在漸漸拉近,伴著梅雨季,伴著那份歷經了年年歲歲的梅子酒。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5

伴隨著美麗靜謐的鎌倉,夏季的庭院,橫穿整個鎮子的火車聲,從秋到冬,由春到夏的四季輪轉,海邊,櫻花大道,食物熱騰騰的香氣...凡此種種,都將香田家族的歷經世事,溫婉而細膩的推向了頂點。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整個電影從父親的葬禮開始,以海貓食堂婆婆葬禮為結束。沉重的葬禮,在導演是枝裕和的描繪下,竟變得多了一分明媚,而這一切,都源於所有主人公的視線迴歸於了生活本身。

而大宅子也象徵了本我的迴歸。

無論是姐妹和男朋友的感情線,還是姐妹在工作中的不順利,甚至家族幾代人的隔閡。但彷彿一回到這個地方,就只能充滿濃濃的咖喱香和天婦羅的酥脆;還有嘰嘰喳喳講著過去故事的聲音;冬季一起圍坐在飯桌前的溫暖..

連姐妹間的爭吵,也被浴室突然爬出來的蟲子化解,就好像,這蟲子,也是大宅派出來的解藥。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四姐妹漫步在海邊。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人生雖有太多的無可奈何,但瑕不掩瑜,

就像人們永遠渴望記憶中佈滿‘塵世的細碎美好’和‘消散的破碎”。

正是生活賜予的微小閃光

也讓這些‘罅隙’變得迷人而美好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海街日記》| 告別了狂刷朋友圈的日子,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