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沒想到,100年後,魯迅先生的文字,竟被《陳情令》完美詮釋

沒想到,100年後,魯迅先生的文字,竟被《陳情令》完美詮釋。看《陳情令》,從個人的自大到集體的自大,再到鍵盤俠,你怎麼選,是站隊還是站人?

魯迅,原名周樹人,毛澤東與魯迅雖然未曾謀面,但在公開評價魯迅時,稱他為“中國的第一等聖人”,並自稱“是聖人的學生”。

在他的雜文《隨感錄三十八》中,魯迅先生給我們分析了兩個種自大,一種“個人的自大”,一種“合群的自大”。

他說合群的自大很常見,個人的自大很少。

沒想到,100年後,魯迅先生的文字,竟被《陳情令》完美詮釋

《一本好書》

“個人的自大” ,就是獨異,若不是精神病學上的誇大狂,這種人大多有幾分天才,幾分狂氣。

他們必定有一些不同的思想,他們常常覺得不為大眾所懂,有些憤世疾俗,漸漸變成“國民之敵”。

同時魯迅指出,一切新思想多從他們出來,改革也從他們發端,所以多有“個人的自大”的國家,真是多福氣、多幸運。

沒想到,100年後,魯迅先生的文字,竟被《陳情令》完美詮釋

合群

“合群的自大”,就是黨同伐異,是對少數的天才宣戰。

遇見攻擊,他們不必親自應戰,因為合群的人非常多,他們蹲在影子裡張目搖舌,只需用烏合之眾擅長的技能,一陣亂噪,便可勝了。

若勝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己也勝了;若敗了,也沒有關係,一群中有許多人,未必是我吃虧。

怎麼樣,有沒有熟悉的感覺?

沒想到,100年後,魯迅先生的文字,竟被《陳情令》完美詮釋

合群比較安全

今年,根據墨香銅臭的小說《魔道祖師》改編的電視劇《陳情令》熱播,肖戰、王一博等出演。

其中肖戰飾演的夷陵老祖魏無羨,藏色散人之子,自幼被江楓眠收養,與江氏姐弟情同手足。

後因在射日之徵中使鬼道殺敵數千、保護無辜的溫氏殘黨而受到仙門百家忌憚敵視,於不夜天遭百家圍剿後墜崖。

十六年後,有人使用禁術獻舍,魏無羨得以重生,重生後魏嬰與苦尋自己十六年的藍忘機結伴同行,追查莫家莊事件,於觀音廟一戰中知了不夜天的真相。

沒想到,100年後,魯迅先生的文字,竟被《陳情令》完美詮釋

孤獨的魏無羨

想當初,魏無羨也是仙門之中極富盛名的世家公子,年少成名,那是何等風光恣意,然而他一意孤行,非要走獨木橋,冒天下之大不為,放棄劍道,轉而修行歪門邪道。

兄弟指責、知己勸說,他都不聽,最後被百家圍剿,知已與他刀刃相見,兄弟一劍逼他跌落懸崖,仙門百家都對他喊打喊出殺。

意氣風發時,很多人敬仰他的才華,被眾人追殺時這些人卻跳出來大喊與他勢不兩立。更可笑的,他屍首無存、萬劫不復時,他做的東西卻照用不誤。

這正是“個人的自大”與“集體的自大”很好的例子。

沒想到,100年後,魯迅先生的文字,竟被《陳情令》完美詮釋

跌落懸崖

在“個人的自大”和“集體的自大”中,是不是看到很多人的影子,甚至看到自己的影子。

當所有人群起而攻之時,你不添一柴,是不是覺得有些虧,反正大家一起去斥責,又沒有危險。

大家都做吃瓜群眾、保持隊形的時候,你是否願意清醒地分析一下,還是默默走了一字長蛇陣?

沒想到,100年後,魯迅先生的文字,竟被《陳情令》完美詮釋

幸好有人相信支持

幸好藍忘機與魏無羨重逢後,藍忘機選擇相信魏無羨,在眾人再次群起攻之時,選擇站在魏無羨的身邊,

他們一起攜手探尋往年真相,守護百姓和平安,去實現當年一起放下的諾言:立志一生鋤強扶弱,無愧於心。

沒想到,100年後,魯迅先生的文字,竟被《陳情令》完美詮釋

選擇

《陳情令》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一代不懼世艱、不忘初心的本質,展現少年傲骨風姿。江氏家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取自孔子《論語·憲問》“知其不可而為之”。

魏無羨的經歷更是讓我們知道,無論結果怎樣,能與不能,只要有勇氣去挑戰自我,突破自我,這也是當代青少年所需要的精神和擔當。

沒想到,100年後,魯迅先生的文字,竟被《陳情令》完美詮釋

多數人站隊,少數人站人

你是站隊還是站人?你願意做鍵盤俠嗎?還是希望可以尊重事實,堅持心中的正義?或者:天有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