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少數派”青山張野丨億歐專訪

天使投資是新經新產業前沿的毛細血管。

“少數派”青山張野丨億歐專訪

張野最近在為青山資本的新辦公室犯愁,“我們最近可能要搬家,物業剛剛裝上了門禁,這裡以前是沒有門禁的。”

張野選擇在三元橋附近辦公,因為這裡是中關村、望京、CBD——北京三大創業扎堆區中間的地方,而且還位於地鐵機場線上,創業者找青山,下飛機拎著行李箱就可以直接到。

他看上這個地方,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堂沒有門禁,這可以讓更多前來的創業者感到自由。“但是這幾天物業把門禁裝上了,我們就考慮要搬走”,張野說。

不管是選辦公室還是要不要門禁這樣的小事,青山都完全站在創業者的角度考慮。

獨立思考

和優秀的創業者打交道,張野常常需要犧牲自己。

2013年末張野看中了一個項目——一個PC遊戲社區,約創始人見面的時候,對方提議在創業公司所在的海口見面。

可當張野到了海口,左等右等見不到人,原來是對方記錯了時間,被放鴿子的張野當時並不好受:“我當時極其的氣憤,大老遠特意跑到海口。”

可氣憤歸氣憤,張野並沒有因此甩手走人,幾天後雙方又約在深圳見面,張野於是又去了深圳,這才算見到創業者本人,成功投資了他。

這個項目帶來了可觀的回報,青山最後以200倍的收益退出。

在同事眼中,張野極其自律,是個名副其實的“工作狂”。

他有時間潔癖,在張野的工作中,遲到無比罕見。過去的一年裡,他參加了1000多個會,僅有一兩次遲到。“我會為遲到汗顏,錯過約定時間會讓我感覺特別不舒服,我對時間有潔癖。”

不僅是張野本人,整個青山也維持著這樣的自律。一年時間裡,張野和他的團隊會收到數萬封商業計劃書,需要跟其中的3000位左右面對面對談,張野要求團隊認真對待每一次會面。

張野說,過去一年時間裡青山過得尤其艱難,而且,“因為我們比較年輕,我們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比絕大部分同期成立的機構要大。”

青山的遭遇,是過去一年整個中國天使投資機構行業共同的困境。

公開數據顯示,2019Q3與2018Q3相比,中國早期投資銳減超60%。其中,種子&天使輪的融資案例同比減少71.99%;A輪(Pre-A/A/A+)輪的融資案例同比減少57.07%。

追根溯源,天使投資高死亡率,回報不穩定,導致LP出手更加謹慎,資金端的供給放緩。

行業內流傳著一組數據,天使投資成功率只有4%,“天使投資天天死。”

2017年以來,超過80%的天使投資人離場。最直接原因,還是退出難、週期長,且風險高。

不過,張野卻依然堅持青山的天使本心,在他看來,天使投資本身,就具備著一定的社會意義與使命,在經濟衰退期,這種使命顯得更加重要。

更關鍵的是,青山獲得了LP的肯定,青山二期基金獲得了前海母基金頒發的“2018年最佳子基金獎”。

在張野看來,青山從一開始就和其他天使投資機構不同,因為從一開始,他們就在忍受孤獨。

忍受孤獨

“世界那麼大,你不會因為獨立而錯過什麼。”張野說。

在天使投資的圈子裡,張野一直堅持做少數派,這源於對同行心理的洞察。

這是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投資人會優先確保自己不會因為決策重大錯誤而遭到指責,這是過去天使投資人的隱秘心理。

“VC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那麼既然一定會發生錯誤,那不如把錯誤犯在一個大多數人都會犯的錯誤上面,這樣我的錯誤被質疑的可能會降低”,張野總結說。

在行業景氣的時候,天使投資人很難避免這樣的心態,“反人性太難,‘我寧願錯我都不能夠錯過’,這是所有的基本上行業裡面的一個現狀”,張野透露。

張野一直在和這種人性做對抗,做一個少數派,上升為自身的理念,並享受由此帶來的孤獨感,“投資一定是一個孤獨的事情,一定是一個獨立的事情,做投資需要享受其中的孤獨感,獨立決策、獨立行動和獨立判斷。”

張野回憶了2013年開始的一大波結合互聯網思維的創業項目,在當時一個大火的方向就是互聯網汽車,“當時做互聯網汽車的人,是全中國最懂互聯網同時又最懂汽車的,基本上所有的機構都在投這幾家創業公司”,張野說。

“汽車需要在信息化、電子化上做得更好,但世界上根本不需要什麼互聯網汽車”,張野當時就做出了判斷。

享受孤獨,做個少數派,源於其思考問題的方式,“我更喜歡從一個事物的本質上去思考它,在隱含假設上去嘗試打問號,去論證它是否成立,再往後推測。這個世界憑什麼需要互聯網汽車?想了這個問題之後,創始人就不需要再看了”。

而對於創始人,張野自有一套評判標準。

包容失敗

在張野看來,青山資本不僅僅是在挑選優秀的創業者和項目,更是在挑選未來10~20年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今天的中國年輕人,有巨大的可能性,有些人將成為下一個時代中國經濟的領軍人,提前發現他們,幫助他們脫穎而出。”

張野在挑選種子,能在未來成長為參天大樹的種子,播種並呵護他們。

他青睞的創業者品質,首先就是使命感。

在他看來企業從0到1,再從1到10,再成長為明天的巨人,需要10到20年的長征,創業者去克服無數的困難,成為社會里面的佼佼者,必然是有使命感的人。

“如果沒這個沒有的話,你無論具備下什麼條件,都不可能成為下一個時代中國的中流砥柱”,張野說。

而在企業的長跑過程中,創業者的成長性要比絕大多數同齡人都高,因此張野很看中的是創業者的學習能力,“長跑的時候,在一個起跑線上,領先其他人幾個身位,就必須要超強的學習能力。我們投的一些年輕人,他現在就比同齡人要優秀得多的多”,張野說。

而對於初創團隊,張野則更關注創始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通過執念、執著、使命感、匠心,或者其他什麼,能夠打動別人,說服一批優秀的人跟著加入這個團隊。”

對於發現的優秀創業者,青山即使覺得他們帶來的項目不好,也要一直保持聯繫,跟蹤觀察,如果未來他們選擇其他創業方向,青山還會繼續考慮。

甚至有時,青山投的項目失敗,只要創始團隊足夠優秀,青山還會主動提供資源幫助他們換個領域繼續創業。

2014年上半年,張野投資了一個短視社交項目。不過項目堅持了近四年,最終在2017年年末撐不下去了。創始人和張野商議,最終關掉了這個項目。

可創始人本人,張野並沒有看走眼,即使項目失敗、公司解散,但依然保持了凝聚力,自己的團隊依然原封不動,並打算一起去打工還掉一些債務。

可張野沒有放棄他認定的創業者,就在2018年春節過後,張野給了一個方向,又給了筆錢建議他帶著團隊再試一試。

團隊實現了這個項目,創立了一個新的視頻社交產品,2年時間內,估值翻了60倍。

在張野看來,天使投資對失敗有更高的包容度,他支持團隊再次創業,這件事是典型的天使投資理念下的產物,他也因此十分在意LP的構成,“我們追求自由度,所以我們對LP的組成比較嚴格,要麼是市場化的機構資金,要麼是專業的個人”,張野說。

而面對目前的行業寒冬,張野和他的團隊依然專注天使投資,這就是張野自己的使命感。

尋找“最匹配的人”

他和青山資本能夠保持自律,就是要尋找未來20年中國社會中流砥柱的企業家。“對青山這件事情我們設計得很遠,所以就需要這種自律 ”,張野說。

他會看到自己的被投企業決策出現失誤,但他不會出手干預,只是提供思路,分析潛在的風險。

一家青山投的寵物公司在去年開闢一個新業務,用戶付費尋找能夠託管寵物的人,張野當時指出了這種商業模式的容易產生糾紛,“寵物是活的,胖了瘦了髒了,很容易產生糾紛”。

果然,在出現寵物死在託管者手中時,糾紛如約而至,主人甚至提起民事訴訟,平臺也承擔了責任,最終放棄了這個業務。

張野不會干預決策,這也是他的理念之一,“年輕的創業者要在10年20年之後成為一個社會的中流砥柱。沒有人是天賦異稟的,該踩的坑,該碰的雷,一個都不能少,犯錯和踩坑是成長的必要條件。如果投資人像個保姆,把所有的雷挖出來,那麼創業者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企業家。”

天使投資是新經新產業前沿的毛細血管,張野說。

對於小微企業來說,過去融資的渠道只有銀行,而天使投資能將流動性輸送到小微企業,“這個通道比銀行效率要高,它把錢匹配到了最應該匹配的那一批人裡邊”,張野說。

“最匹配的人”,就是張野在尋找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