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您專業解答眼科科普問題


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您專業解答眼科科普問題

1. “看一眼”就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麼?

答:“看一眼”就感染,是不科學的。但是在“看”的過程中,如果有“飛沫”,病毒會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此外亦可以通過接觸傳播,比如被汙染的手套或裸手接觸了口、鼻、眼,“飛沫”經自己的粘膜進入體內複製,就可能感染。因此,在我們普通的正常防護過程中,通過眼睛傳播的幾率還是比較小的。

2. 如何做好眼部防護?

答:對於普通人群,如果需要外出,需佩戴好口罩,不要用手揉眼睛,勤洗手,保持手衛生。對於醫護人員,需佩戴好護目鏡,確保不用汙染的手套或者裸手接觸眼及口鼻,及時更換手套,使用消毒液或者酒精擦拭雙手,行手衛生,就能做好眼部防護。

3.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近期除外哪些眼部情況儘量不去醫院?

答:眼科疾病可分為急重症、慢性、輕性的,我們建議一些慢性眼病或輕的眼病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去醫院。

⑴ 建議暫緩就診的情況:

①不伴有明顯症狀的眼紅(提示結膜下出血)。

②老年人逐漸發展的視力下降(白內障)。

③青少年的屈光不正(需要驗光配鏡)、斜弱視。

④非固定性眼前黑影。

⑤藥物控制良好的青光眼或其他疾病,病情無明顯變化或無加重可暫緩複查。

⑵ 以下情況建議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及時就診:

①中重度眼外傷:如化學燒傷、熱燒傷、眼球破裂傷等。

②眼紅痛伴視力明顯下降:這種情況可能是角膜炎,青光眼、虹膜炎等眼內炎症。

③無痛性視力劇降:如突然出現無明顯原因的視力驟降、固定的眼前黑影且逐漸擴大等。

注意:就診時應做好個人防護,避免就診過程的交叉感染。

4. 眼科醫師如何保護自己、預防感染?

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您專業解答眼科科普問題

⑴ 正確佩戴口罩、護目鏡、手套,面對已確診病人還應穿防護服,同時要求病人也要戴口罩,並保證一定距離。

⑵ 診治病人最好在空氣易流通的環境裡,一人一消毒包括病人接觸的地方如下頜託、額託和扶手等,且接診完每一位患者需進行手部消毒,手的衛生是至關重要的;可在裂隙燈前用CT膠片作為檔板防護,防止患者分泌物飛濺至檢查者,造成感染。

⑶ 對於需要進行眼底檢查的患者,儘可能採用間接眼底鏡檢查,或者眼底照相來替代近距離接觸的直接檢眼鏡等檢查。

⑷ 對於需要進行房角檢查的患者,可能採用前節OCT檢查,對於必須要進行房角鏡或者UBM檢查的情況,應在每次操作前後,對接觸患者結膜的眼科器械進行充分有效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⑸ 對於患有白內障、近視屈光手術等擇期手術的患者,建議推遲手術以減少院內感染的可能。

5. 特別時期,如何進行眼科檢查器具消毒?

答:0.5%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60分鐘,可有效殺滅病毒。紫外線消毒醫療場所,250nm-270nm消毒效果最佳,30-60分鐘即可。根據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第四版),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攝氏度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參照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於2003年對SARS疫情時眼科檢查器具的消毒推薦意見: Goldmann壓平眼壓計、前房角鏡及三面鏡的消毒: 對於一般患者,在使用Goldmann壓平眼壓計的測壓頭、前房角鏡、三面鏡及相關的眼部接觸性檢查器具前 ,應使用軟肥皂清洗檢查器具,並於自來水下流水沖洗3~5min後使用。

懷疑已被傳染病患者使用,或當地有傳染病流行疫情時,應當首先清洗器具,再以75%乙醇或3%過氧化氫棉球仔細擦拭後方可使用。或將Goldmann壓平眼壓計的測壓頭、前房角鏡或三面鏡放入10%次氯酸鈉 (家用漂白粉)、3%過氧化氫或 70 %異丙基醇中浸泡5min後使用。不論採用何種方法消毒,在使用這些器具前均應仔細清除消毒劑,以免引起角膜損傷。對於非接觸眼壓計,應以 75 %乙醇或 3%過氧化氫棉球仔細擦拭測壓頭後使用。

6. 普通人群需要帶護目鏡進行防護麼?

答: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飛沫和氣溶膠傳播。通過眼結膜感染,很可能是飛沫傳播或氣溶膠傳播的一種形式,但並不屬於新的傳播途徑。

需要佩戴護目鏡的人群:相關醫務人員。醫務人員在對新型肺炎的疑似和確診患者進行護理時,如果是進行會產生氣溶膠,或者口鼻分泌物飛濺可能的操作,必須佩戴護目鏡或者面罩。實際上,WHO的指南在飛沫防護和氣溶膠防護中,都提到了要戴護目鏡或面罩,也就是醫務人員在護理疑似新型肺炎的全過程,都需要戴護目鏡或面罩。

不需要佩戴護目鏡的人群:⑴ 疑診或者確診人員的家庭照顧人員。美國CDC給不需要住院、可以在家護理的新型肺炎患者的家庭照顧者的指南中,並沒有要求佩戴護目鏡或面罩,只是建議戴口罩。這和WHO的指南一致。兩大權威機構都沒有推薦新型肺炎患者的這些密切接觸者戴護目鏡或者面罩。疑診人員的照顧者也就不需要推薦使用⑵ 一般外出的普通群眾。因為他們的感染風險遠小於密切接觸者,所以目前看來普通群眾並沒有必要戴護目鏡或者面罩。

7. 疫情時期,可以佩戴角膜接觸鏡嗎?

答:可以,但在疫情時期,要更加重視接觸鏡的消毒和標準操作。為避免病毒傳播,佩戴和摘除角膜接觸鏡前,應做到正確洗手。若此期不是必要的,建議儘量少戴。

8. 疫情時期,各類角膜接觸鏡佩戴注意事項有哪些?

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您專業解答眼科科普問題

答:佩戴和摘除角膜接觸鏡前,應正確洗手;儘量選擇日拋型的角膜接觸鏡。

注意:護理液、潤眼液瓶子、眼鏡盒外表面都有可能沾染了細菌病毒。戴鏡過程中,接觸鏡片的手指請勿觸碰瓶子,一接觸便立即洗手。

⑴ 正確的洗手方法如下:

①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洗手。

②用自來水徹底沖洗雙手。

③晾乾雙手或用乾淨紙巾擦乾雙手。

⑵ 加強鏡片、鏡盒護理

①戴鏡前,用多功能護理沖洗鏡片。

②取下鏡片後,用多功能護理液揉搓鏡片,並將鏡片浸泡在有殺菌功效的多功能護理液或雙氧水護理液中。

③每週對鏡片進行強效消毒和除蛋白護理(可殺死細菌、病毒,防止細菌病毒感染)。

④要定期清洗鏡盒,定期更換新眼鏡盒。

⑶ 以下情況停止配戴隱形眼鏡

①眼部不適、分泌物、眼睛發紅、痛、流淚、怕光等症狀。

②發熱或打噴嚏、流鼻涕、鼻塞,肌肉痠痛,頭痛無力等感冒症狀。

③近期與新型肺炎患者有過接觸史;發熱,腹瀉,咳嗽,呼吸困難,這些需要緊密觀察並及時就醫並及時停止佩戴隱形眼鏡。

9. 疫情時期,出現結膜炎怎麼辦?

答:疫情時期,患者出現“眼紅”“分泌物增多”等結膜炎症狀,需對自身病情進行判斷,首先明確是否合併全身發熱症狀?對於無全身發熱症狀者,對眼部症狀進行鑑別:

⑴細菌性結膜炎表現為眼紅伴有黃白色粘稠分泌物,可於藥店購買抗生素眼藥水和眼膏治療。

⑶病毒性結膜炎表現為眼紅異物感流淚,可有水樣分泌物,常見的為腺病毒結膜炎,在疫情時期,需要警惕新型冠狀病毒結膜炎,需醫院就診治療。

如果您不幸在當前這個節骨眼上突然出現眼部持續搔癢、眼紅、流淚、分泌物增多等症狀,那就有可能是結膜炎發作了。但也請您不要慌張,遵從以下建議:

首先觀察自己是否合併有其他症狀,如發熱、渾身痠痛、乾咳、胸悶等,如果合併這些症狀建議做好個人防護基礎上立即前往發熱門診就診,排除新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

立即與家人進行隔離,避免觸碰過患眼的手觸碰好眼,睡覺時患眼側臥床,避免患眼分泌物流向好眼,注意個人手衛生,勤洗手;

如果沒有出現視力下降、劇烈疼痛、大量黃綠色分泌物等情況,一般可先自行在家觀察,避免因為去醫院而增加新冠狀病毒感染風險;

如果出現了上述症狀,請及時到眼科急診就診;

10.為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以使用抗病毒眼藥水滴眼麼?

答:不需要。根據SARS和MERS的經驗,單純的抗病毒藥物全身治療,不能顯著改善預後,且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還沒有非常有效的抗病毒治療的藥物,我們用的那些抗病毒藥物對其是無效的。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的飛沫傳播。因此推論,抗病毒眼藥水滴眼對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起效甚微。

11. 如何辨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併發的結膜炎?

答:新型冠狀病毒併發的結膜炎,目前在臨床上尚未有報道。它屬於病毒性結膜炎,可能表現為眼紅異物感流淚,伴有水樣分泌物。但是需要與腺病毒、皰疹病毒、風疹病毒等引起的結膜炎相鑑別。細菌性結膜炎除了紅眼的表現外,還有較多的分泌物,多數表現為黃白色。過敏性結膜炎除了有紅眼、分泌物(多為粘性絲狀)外,主要還有眼癢的表現。

12. 淚液可以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麼?

答:目前病程早期,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液標本里可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尚未有淚液標本的研究。

13. 泳鏡可以作為護目鏡使用麼?

答:如果僅作為應急使用,具有較好封閉性的泳鏡可以暫替護目鏡,起到預防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和空氣傳播的作用。但是泳鏡鏡框相對較小,對眼眶壓力較大,若出現漏氣的情況,會進去霧氣,令人看不清,因此會摘下擦洗,反而引起不必要的暴露,因此不建議長期替代護目鏡。

14. 近視鏡有防護作用麼?

答:沒有。近視鏡僅能擋住從正面來的飛沫,不具有封閉性,因此其沒有很好的防護作用。

15. 如何鑑別過度用眼後眼紅和結膜炎?

答:過度用眼後眼紅可在適當休息後得到緩解,且不伴有眼部分泌物增多,明顯眼部瘙癢等症狀。而結膜炎不僅表現為眼紅,還伴隨其它眼部症狀。

16. 慢性眼病患者,疫情時期眼藥用完了怎麼辦?

答:選擇就近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包括社區醫院、縣級及市級醫院等)購買眼藥,注意出行佩戴口罩。

17. 新冠狀病毒可以通過粘附氣溶膠顆粒感染球結膜、傳播疾病麼?

答:有可能。現在已經在冠狀病毒感染人群中出現了結膜炎甚至是以結膜炎為首發症狀後續確診為冠狀病毒性肺炎。但目前併發結膜炎的比例不高,且尚未見到嚴重結膜炎或繼發角膜炎的病例。

18. 過度恐慌,不當使用消毒劑、紫外線燈,能造成哪些眼部問題?

答:過度恐慌和焦慮的心理狀態,可能成為某些眼部疾病甚至全身疾病的誘發因素,對於眼部淺前房、窄房角的40歲以上患者,可因情緒波動誘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症狀為突發眼霧視、虹視、伴患側頭痛;對於中年男性,因過度疲勞、熬夜、失眠可誘發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病變,症狀為中心暗點,視物變小和視力下降等;對於過度緊張焦慮引起的免疫力下降、其他全身疾病也可出現眼部症狀。請在居家休息或自我隔離期間,保證飲食均衡及充足睡眠,避免過度恐慌,保持心態平和。

​消毒劑濺入眼部可引起眼部化學傷,輕者眼部充血水腫,重者可導致角膜渾濁,晚期可導致瞼球粘連、角膜瘢痕。消毒劑對人體皮膚及粘膜具有刺激性,使用消毒劑時請嚴格按照說明稀釋使用並佩戴手套,若消毒劑不慎濺入眼部,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並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進一步觀察,如果加重建議醫院就診。

​紫外線對眼部的損傷具有積累作用,1天內累積15分鐘以上即可引起電光性眼炎,表現為雙眼劇烈灼燒痛,流淚,畏光。儘量避免在紫外線照射時進行長時間作業,如必須操作請使用專業防紫外線防護用具。

19. 眼部防護,哪些人是必須?

答:對於醫務人員,在診治及護理確診或疑似新型肺炎的全過程,如果是進行會產生氣溶膠,或者口鼻分泌物飛濺可能的操作,都需要戴護目鏡或面罩。WHO 發佈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診療指南(第一版)》中指出,當醫務人員在進行產生氣溶膠的醫療操作時(比如吸痰、插管、支氣管鏡、心肺復甦),除了手套、長袖防護服、口罩外,還需保證使用護目鏡。

​對於新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WHO發佈的指南沒有要求佩戴護目鏡或者面罩。疑診人員的照顧者也未要求使用。

​對於不直接接觸感染者的普通人群,目前看來並沒有必要戴護目鏡或者面罩。建議勤洗手,洗手時可使用消毒洗手液和肥皂好好搓洗手指,如果眼癢、乾澀,儘量避免揉眼或用手接觸眼部。

20. 鼻眼相通麼?

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您專業解答眼科科普問題

答:結膜囊內的淚液可以通過上下淚小點流入淚小管,再經淚總管匯入淚囊,後進入鼻淚管,最終開口於下鼻道,流入鼻腔。眼與鼻藉此相通。若淚道排出的結構出現狹窄或阻塞,可使淚液排出受阻;若鼻腔阻塞也可引起淚液排出受阻。

21. 疫情時期,可以游泳麼?

答:儘量避免。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飛沫和氣溶膠傳播。根據SARS時期的經驗,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可以在水中存活,游泳時可以增加口腔、鼻腔黏膜、眼結膜感染的風險,且病毒也可以通過以上途徑在水中傳播給其他個體,因此疫情時期,儘量避免游泳。

22. 用什麼進行眼部清洗?

答:普通人群不需要進行常規眼部清洗。眼表本身就存在常規定植的微生物群,過度的清洗反而會破壞眼表的微生物平衡。如果因眼部異物或結膜炎等症狀,必須進行眼部清洗時,可選擇人工淚液。如果普通清洗症狀無法控制,出現大量分泌物和眼痛症狀,則建議在充分防護的前提下到醫院就醫。

23. 疫情時期能做眼保健操麼?

答:可以。行眼保健操前應清潔雙手。眼保健操的過程本身並不會接觸眼結膜,只會接觸眼周皮膚。做操過程中應保持動作輕柔,儘量避免反覆接觸眼結膜區域。

24. 如果兒童喜歡眨眼揉眼睛怎麼辦?

答:做好兒童手衛生是最重要的。勤洗手、保持雙手清潔,揉眼睛是可以的,但也應儘量避免兒童揉搓眼部。減少外出,避開公共場合兒童交叉感染風險。

​注意培養正確的閱讀及書寫習慣,預防及延緩近視。假期長時間觀看電子產品容易引起乾眼、視物疲勞等症狀。瀏覽手機和電腦時間需要適當節制。觀看後應適當休息。

​及時排查是否有其他眼部疾病如近視、過敏性結膜炎等。

25. 在家做消毒的間隔期是多久?

答:市面上的消毒劑多種多樣,現在我們不能給他一個統一的標準,按照說明書使用這是最重要的。

26. 洗完手還需要消毒嗎?

答:可以,但是沒必要。如果不放心,可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如果沒有的話,按照標準的操作來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就是很好的一個消毒。

27. 防治飛沫傳播的安全距離是多少?

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您專業解答眼科科普問題

答:要保持最少要1.5米,也有人提出來2米比較安全。如果雙方都佩戴口罩,無論1.5、2米,都是安全的。若雙方在未佩戴口罩的情況下,一個人打一個噴嚏,擴散的範圍非常大,可能8米甚至10米。

作者團:北京醫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及青年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