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宋朝2个书生路遇一老妇......后来一个中了进士,一个一事无成


宋朝2个书生路遇一老妇......后来一个中了进士,一个一事无成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有个叫孙抃[biàn]的人,字梦得,孙武后裔,其六世祖孙长孺在唐朝时做过彭山县令,喜欢藏书,后代号称“书楼孙氏”。

孙抃的父祖几代人都种田为生,到了孙抃这一辈才开始读书写文章。

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孙抃考中进士,最初任职大理评事,后升任绛州通判。

皇祐年间,孙抃入朝为谏议大夫、御史中丞。

当时,谏官韩绛上书称:孙抃的才能不足以监督纠察官员。

孙抃上奏折称:“臣观方今士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

——我观察现在的士人,急功近利者多;而廉洁谦逊者少,以找别人茬儿为荣耀,以攻击别人为风采;嘴巴快得像乡下争讼的人叫议论,刻薄如酷吏的人叫有政绩,谏官所谓的才能,难道就是这样吗?果真如此,那我确实没有才能。

宋仁宗为考察孙抃的言论,催促他立即上任,并诏命其兼任审官院主管,孙抃认为谏官不适合兼职,宋仁宗只好作罢。

孙抃做谏官时,没有偏激执拗的言论,很少弹劾他人,而喜欢向朝廷推荐人才。

宋仁宗的嫔妃张氏去世后,朝廷商议以宰相刘沆为监护使,为张贵妃送葬。

孙抃谏言称,刘沆是当朝宰相,为嫔妃送葬不合乎礼仪,同时反对有人提出给张贵妃建陵立庙的建议。

为了让皇帝避免失礼,孙抃率属下“伏地不起”,据理力争,皇帝气得脸色大变,却没有发作,只是将其打发走,后采用一种折中的办法,追封张贵妃为皇后。

宰相陈执中的爱妾张氏把一个婢女鞭打致死,有司官员要求抓捕犯人张氏,并收集证据,陈执中不肯放人,双方争执不下,皇帝诏令不予追究。

孙抃认为不可,与同僚请求皇帝展开讨论,请求的奏疏接连上传十次之多,最终,皇帝罢免了陈执中。

后来,孙抃改任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学士,负责为皇帝阅览《史记》等典籍时的随时顾问,皇帝非常满意,提拔孙抃为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孙抃寡言少语,没有官员的威仪,年老时遭御史韩缜弹劾:称其年纪太大,遇事不能决断,常常闹出笑话,皇帝将孙抃降职为观文殿学士。

宋英宗即位后,孙抃升任户部侍郎,不久告老辞官,治平元年(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苏轼在《东坡志林》一书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孙抃的故事:

孙抃年轻的时候,和眉山同乡宋筹一起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某日凌晨,两人经过华阴的时候,天降大雪,当时天还没亮。

路过华山时,他们发现计算里程的土堆上有个牌子,上边写着“毛女峰”,一个老妇人正坐在土堆下边,两鬓如霜,面部仿佛没有寒意。

当时路上没有行人,不知这个老妇人从哪里来的,雪地上也没有脚印,孙抃和宋筹两人前后相隔数百步远,宋筹也看到老太婆了,没啥反应,径直走了。

孙抃却停了下来,走到老人身边嘘寒问暖,说了一会儿话,临别时,把自己马鞍上挂着的“数百钱”送给了老妇人。

孙抃快马加鞭,赶上了宋筹,把自己送给老妇人钱的事告诉了宋筹。

宋筹感觉孙抃一定是遇到了奇人,非常后悔,于是折返回来,却发现老妇人早已无影无踪。

这一年,孙抃考中了进士第三名,而宋筹直到老死一事无成,蜀地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儿,在当时流传甚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