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幼兒園數學活動《比較大小》說課稿

一、學情分析:

《指南》中數學認知目標要求3-4歲的小班幼兒,能夠通過兩兩比較理解大和小的概念,並能用語言來描述物體的量的特徵。幼兒在生活當中,會接觸到大量的相關大和小的物體,在他們的生活經驗,對於大小物體的認知已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數學活動中,幼兒比較喜歡直觀地教具,能幫助他們很好地理解所接觸的活動內容。

二、設計意圖:

小班的數學活動《比較大小》,它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在生活中會接觸很多大小的物體,將這些內容通過遊戲化的教學設計促使幼兒對於“大小”這兩個量的概念進行正確地比較和判斷。為使活動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活動中,通過信息技術軟件的教學資源與幼兒活動的有機融合,幫助幼兒理解、掌握“大”和“小”在量上的區別和不同。看動畫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FLASH動畫設置成情境教學並將地教學目標中的任務融入到整個動畫之中,這種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在遊戲中,隨著任務的層層遞進和逐漸加難,讓小朋友自己去探究、自主學習去比較和發現“大”和“小”的不同。

三、活動目標:

1、喜歡數學活動,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

2、能在觀察的基礎上感知、比較物體的大小,並能大對大、小對小的相對應。

3、能在遊戲活動中自主觀察和探究大和小。四、活動重難點:

1、重點:能夠正確感知物體的大小

2、難點:在比較的基礎上辨別物體的大小,並能大小相對應。

在教法的選擇上,使用幼兒最喜歡的遊戲形式貫穿活動的始終,通過教師預設的問題,層層遞進和逐漸深入,來引導幼兒對於大小物體的感知和比較。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的整合,以此完成目標中的難點,為使整合點自然、生動、讓幼兒有興趣,教學資源與軟件經過精心地設計,創設出幼兒非常感興趣的動畫情境,讓幼兒如身臨其境,動畫與幼兒實際操作有機結合,合二為一,共同支撐整合點的教學。

在學法中,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主要培養給幼兒自主觀察、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幼兒在活動中把教師提出的任務,通過自己的分析、探究和判斷來獲取最終的答案,突出幼兒的主動參與性和學習主體性,

五、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實物的大小衣服、大小筐、大小帽子,FLASH動畫拖動按鈕課件,各種大小不一的水果操作卡片、大小筐

2、經驗準備:課前引導家長和小朋友們在家一起玩 “大手抓小手”、“大腳小腳一起跑”等親子游戲,一起感受大和小。

六、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共分為四個環節:

(一)開始部分

1、情境引趣

為了使幼兒能夠將生活中的經驗運用到活動當中,整節課,以熊爸爸和熊寶寶為主線創設的遊戲環節貫穿始終,通過引趣提問,運用幼兒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衣服、筐、帽子引趣,讓幼兒來幫助小熊,去感知這些物體的大小,並能用合適的語言來描述它們的不同,讓孩子在自我探究和自我分析中感知大和小的事物。

(二)基本部分

在基本部分的三個環節中,採用了由層層遞進,以摘果子為主線的遊戲內容,將對物體大和小的觀察、比較融入其中。為了更好地完成目標中的重難點,使用的方法是運用了FLASH動畫中的拖動按鈕來幫助幼兒掌握難點。拖動的按鈕的最大特點,是通過電腦鼠標,點擊動畫中的水果,產生的特效是可將果樹上的大小水果拖動到任何地點,不受位置和時間的限制,在拖動過程中,可進行提問或是暫停,還可根據擺放地位置正確與否,進行隨機的調換,在這種靈活的操作下,在幼兒眼中就會產生真實的摘取水果的效果,幼兒對於大水果放進大筐裡,小水果放進小筐裡的對應關係,小熊的衣服和帽子也可以根據大小用拖動按鈕放進相應的衣櫃裡,這樣的遊戲情境展示,非常的直觀和形象,有助於幼兒對於難點“大對大、小對小”的對應關係的理解,將這種信息技術應用其中,可調動幼兒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小朋友們在FLASH動畫中的人機互動中、在實際操作的師生互動中,他們在幫助小熊完成任務的同時,對比較和辨別大和小加深了強化,整個活動的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整合也達到了水到渠成的學習效果。

(三)集體遊戲:吹泡泡

小朋友在集體遊戲中感受大泡泡和小泡泡的變化。這個遊戲活動是讓幼兒對於大小的感知的再次鞏固和加深。

(四)活動延伸: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大和小的物體。

幼兒園數學活動《比較大小》說課稿

小熊摘果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