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歷史上有14位帝王流放至房縣,包括唐中宗李顯,他流放人口最多

古代中國是高度繁榮的農業國家,為了生活大多數人都被束縛在賴以生存的土地上,每個人都追求安居樂業,如果是觸犯刑罰,將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流放是我國古代起源較早的一種刑罰,被統治者稱之為是對犯人的一種仁慈,大多則是有去無回。《大清律例·名例律上》對流放的解釋是"不忍刑殺,流之遠方"。但流放又是種獨特的政治操作形勢,歷代帝王為皇權穩固,打擊政敵,煞費苦心的變換流放地方。新疆、海南、黑龍江等主要的流放之地,但流放最早,品級最高的當屬湖北的房陵,單單是史書記載的帝王就有14位之多,所以就有“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房陵城”這句話。

歷史上有14位帝王流放至房縣,包括唐中宗李顯,他流放人口最多

房縣美景

房陵就是現在的房縣,是湖北十堰下轄的一個縣,其距離宋以前的政治中心長安、洛陽等相對較近,犯人流放至此也比較容易管理,因此,就成了帝王們常選的流放之地。

第一位到房陵的諸侯王

話說,遠古時期的堯,就是”三皇五帝“之一的堯,他在年邁之時,通過考察選擇虞舜作為繼承人,虞舜經過各種培養,得到酋長們的認可,堯開始放權讓虞舜處理政務,並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虞舜。堯還有一個兒子,因其出生身時全身紅彤彤的,因此取名為”朱“,舜在攝政期間將朱封在了丹淵(今河南南陽淅川丹江水周邊)為諸侯,後被人稱為丹朱。

歷史上有14位帝王流放至房縣,包括唐中宗李顯,他流放人口最多

網絡圖片

《尚書·逸篇》載: “堯子不肖 舜使其居丹淵,為諸候”。 後來堯去世了,舜又將丹朱改封為房邑候,至於是升還是貶就另當別論了,因封地上有座女媧神廟”房“,而得名為“房邑”,(古代祭祀男性先祖的建築物稱“宗”即宗廟 ,祭祀女性先祖的建築物稱“房”即神廟。)《路史·國名紀丁》載:“帝堯崩,有虞氏舜封丹朱於房,為房候”,丹朱的的兒子叫陵,便以父親的封地房為姓,成為”房陵“,雖然丹朱性格頑劣,但很聰明的很會下圍棋,“堯造圍棋,教子丹朱”因此,丹朱是歷史上的一起圍棋高手。

歷史上有14位帝王流放至房縣,包括唐中宗李顯,他流放人口最多

網絡圖片

房陵首次大規模的流放罪犯

房陵在秦始皇時期開始了大規模的流放犯人,第一次是秦始皇平嫪毐之亂,《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帝平定嫪毐叛亂,將嫪毐等二十人梟首滅宗,“及其舍人,輕者為鬼薪,及奪爵遷蜀四千餘家,家房陵”。嫪毐是誰呢,他是受呂不韋之託,以宦官的身份進宮伺候趙姬,也就秦始皇的母親,被封長信候,趙姬還給他生了倆兒子。公元前238年,21歲的秦始皇準備舉行加冕典禮,這嫪毐和呂不韋聯合發動叛亂,被秦始皇給剿滅了,嫪毐被奪其爵位車裂而死,

歷史上有14位帝王流放至房縣,包括唐中宗李顯,他流放人口最多

房縣美景

令呂不韋自殺而死,將其宗族及門下食客四千餘家遷入房陵。《華陽國志·漢中志》: “徙呂不韋舍人萬於房陵。”說去弔唁呂不韋的親朋好友及其官員一萬多人被前往房陵。第二次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時,《淮南子·泰族訓》: 秦滅趙,“趙王遷流於房陵”,皆即此。秦置房陵縣。秦國的大將王翦率軍攻破趙國的國都,俘虜了趙王遷一干人等,秦始皇命令把趙王遷及其王室宗親成員全部前往房陵,後來由於流放的人口太多了,為加強管理就把房陵改為房陵縣。

歷史上有14位帝王流放至房縣,包括唐中宗李顯,他流放人口最多

網絡圖片李治

唐王朝的皇親國戚被流放於房陵

唐朝從唐高宗流放房遺愛開始,房陵就註定要成為這些皇清國戚們的流放之地。第一位房遺愛是房玄齡的兒子,娶了唐太宗喜愛的女兒高陽公主,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登基後,封房遺愛為房州刺史,公元653年與高陽公主一起造反失敗被殺。第二位李忠是李治的長子也曾被立為太子,其母為為王皇后,由於李治廢后重新立武則天為皇后,李忠也被廢出太子,貶為房州刺史。

歷史上有14位帝王流放至房縣,包括唐中宗李顯,他流放人口最多

網絡圖片李顯

第三位就是唐中李顯,登基後為培養自己,欲提把自己的岳丈韋玄貞為侍中(相當於宰相),因為大臣反對,他就說;"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還吝惜一侍中嗎?" ,大臣將此事告知武則天,武則天便將李顯給廢黜,貶為廬陵王與韋后相依為伴,遷居均州、房州十四年,公元704年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李顯復位還都洛陽。

歷史上有14位帝王流放至房縣,包括唐中宗李顯,他流放人口最多

網絡圖片趙廷美

宋趙廷美流放於房陵

趙廷美,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四弟,原名趙光美。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按照“金匱之盟”繼位,升趙廷美開封府尹,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宋太宗趙光義應該要將皇位傳給其弟趙廷美,但趙光義登基後,隱匿"金匱之盟"的內容。本就驕橫的趙光美,在知道“金匱之盟”的內容後,對趙光義大為不滿,於是暗中策劃謀反,想早日篡奪皇位。

歷史上有14位帝王流放至房縣,包括唐中宗李顯,他流放人口最多

房縣美景

太宗趙光義知道後秘密調查,並掌握大量證據,太宗隨即罷免了趙廷美的開封府尹職,降為西京留守,賜給他大量綾羅綢緞,金銀珠寶,以安他的心。新任開封府尹李符認為:他既有造反之心,使用金錢是買不回來的,留在京師必是後患,不如讓他遠射他鄉,以防止其在變。太宗又降趙廷美為涪陵縣公,安置房州,他的妻子張氏削去楚國夫人封號,跟隨趙廷美入房州,984年趙廷美優悸成疾病逝於房州,享年38歲。

歷史上有14位帝王流放至房縣,包括唐中宗李顯,他流放人口最多

房縣美景

上述,除唐中宗李顯名氣大些,還有十幾位王侯貴族的人如漢好高祖女婿趙王張敖、漢武帝之孫劉勃、唐中宗李顯的太子李重茂、後周恭帝柴宗訓等被流放至房陵,可見房陵並非一般的流放地,更不是庶人所能受用的。總之,如此之多的帝王流放至此,帶來很多的流放人口,流放的苦難歷史,使這裡很早就形成了獨有的流放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